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涎腺恶性肌上皮瘤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涎腺恶性肌上皮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物学行为。方法 采用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方法对 2 2例恶性肌上皮瘤进行分析。结果 好发于腮腺和腭腺 ;男性多见 (男女之比 2 3∶1) ;中位年龄4 9岁。病理特征为透明细胞型和上皮样细胞型多见 ,呈巢索状分布 ;细胞异型性明显 ,有病理性核分裂像 ;广泛浸润周围组织。免疫组化染色Actin、Ck 18、EGFR、TGFβ均呈明显的强阳性表达 ;PCNA阳性表达的平均增殖指数是 2 2 8%± 6 93,以透明细胞型的PI值为最高 ;癌基因C erbB 2、抑癌基因P53分别呈 63 6%和31 8%的阳性表达 ,各型的表达也以透明细胞型为最高。结论 恶性肌上皮瘤是一种上皮性肿瘤 ,其亚型透明细胞型恶性程度较高。C erbB 2、P53和PCNA的异常表达及协同作用在恶性肌上皮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涎腺肿瘤组织发生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在涎腺肿瘤中分布规律,并与波形丝蛋白,细胞角蛋白和S-100蛋白的分布规律进行比较,以探讨涎腺肿瘤组织发生学。  相似文献   

3.
应用PNA、UEA、ConA三种生物素化凝集素对30例涎腺肿瘤、8例正常涎 腺进行半定量研究,结果显示:(1)PNA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增强,且PNA的表达强度与涎腺肿瘤的分化程度相关,恶性肿瘤中的PNA强阳性率为85.7%。高于良性肿瘤(43.8%)和正常涎腺(12.5%);(2)UEA在涎腺肿瘤中表达减弱,UEA阴性的病例呈侵袭性生长并可发生淋巴结转移,提示UEA与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有关,UEA阴性可作为预测涎腺肿瘤转移和复发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在涎腺肿瘤中分布规律,并与波形丝蛋白、细胞角蛋白和S-100蛋白的分布规律进行比较,以探讨涎腺肿瘤组织发生学。方法免疫组化ABC法。结果在正常涎腺中,肌上皮细胞呈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阴性反应。在紧邻肿瘤或已受癌浸润的腺体中,围绕着闰管和萎缩的腺泡外围有层扁平的细胞,它们呈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在多形性腺瘤中,导管双层结构的外层瘤细胞、肿瘤性肌上皮细胞、粘液样细胞和软骨样细胞均呈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反应。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还见于腺样囊性癌和乳头状囊腺癌癌巢的基底部。这些细胞同时表达波形丝蛋白、细胞角蛋白和S-100蛋白。结论涎腺肿瘤可能起源于涎腺闰管的基底细胞,该基底细胞可能与神经外胚层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涎腺肿瘤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诊疗效果。方法 对1990~1998年12月收治入院的126例涎腺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涎腺肿瘤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在10~76岁。多发生在腮腺(占76.2%)。且良性肿瘤多于恶性肿瘤。少发生在小涎腺(占9.5%)。恶性多于良性。应用细针针吸病检、B超、CT、MRI以及临床检查是诊断的重要措施。治疗上应遵循肿瘤外科原则,处理原发灶和颈淋巴结转移,术后配合以放  相似文献   

7.
采用5种与分化有关的抗体:EMA、CEA、Lys、Actvn、S-100对20例涎腺多形性腺瘤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结果显示:以上5种抗体均可作为多形性腺瘤诊断检测全面反映的分化表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aspin基因在不同的涎腺肿瘤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P)显色技术检测maspin基因在多形性腺瘤(PA)、腺样囊性癌(ACC)、黏液表皮样癌(MEC)和腺泡细胞癌(ACCa)中的表达。结果 maspin基因在4种涎腺肿瘤中均有表达,其中在PA中阳性表达率为92%,ACC中阳性表达率为36%,MEC中阳性表达率为45%,ACCa中阳性表达率为50%。maspin基因在PA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ACC、MEC和ACC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aspin基因表达与涎腺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相关性,对涎腺肿瘤之间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中树突状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树突细胞在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中的浸润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S-100蛋白抗体对48例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间质树突细胞进行免疫组化S-P法标记染色,并与正常组织及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对照。结果 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树突细胞浸润明显增多(P〈0.01),树突细胞浸润数量与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无关,而与淋巴细胞浸润呈直线相关(P〈0.01)。树突细胞浸润程度与患者预后呈正相关(P〈0.05)。结论 树突细胞的浸润可能与肿瘤免疫有关,肿瘤组织原位树突细胞计数,可作为卵巢癌患者估计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口腔颌面部肿瘤中涎腺肿瘤极为常见,目前的治疗方法尚不够满意,迫切需要发展其他治疗手段。乳腺癌、前列腺癌等一些肿瘤的内分泌治疗成功为此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目前国内尚未见有定量研究涎腺雌激素受体(ER)的报道。国外也只有笼统地描述性定量研究涎腺胞浆ER的...  相似文献   

11.
应用 S-100蛋白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PAP)对 S-100蛋白在168例全身多种肿瘤细胞中的分布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S-100蛋白不仅存在于胶质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外伤性神经瘤、恶性神经鞘瘤和“蝾螈”瘤中,而且还分布于黑色素痣、黑色素瘤、脂肪肉瘤、软骨瘤、软骨肉瘤、涎腺和乳腺肿瘤中。此外,发现支气管腺癌、甲状腺嗜酸性腺瘤、甲状腺髓样癌和胆管细胞癌 S-100蛋白阳性。讨论了 S-100蛋白在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毛明  刘彦普  唐玉祥  王晓峰  朱峰 《医学争鸣》2002,23(11):972-972
0 引言 涎腺肿瘤是口腔颌面部较常见的一类肿瘤 ,约占所有口腔颌面肿瘤的 2 2 .7% .我们对多种涎腺肿瘤分别进行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argyrophilic nucleolar organizer re-gions,Ag NORs)的嗜银染色 ,p5 3m Ab的免疫组化检测 .用图像分析仪进行定量分析 ,并和正常涎腺组织细胞对比 .旨在探讨 Ag NORs技术在良恶性肿瘤中的变化规律和在诊断中的价值 ,及和基因调控的关系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收集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和解放军第三医院 1984 /1997间切除并经病理科确诊肿瘤的石蜡包埋手术标本 4 7例 ,其中多形性腺瘤…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涎腺肿瘤组织P185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 2 0例多形性腺瘤 (PA) ,12例腺淋巴瘤 (AL) ,19例恶性多形性腺瘤 (MPA)和 2 5例腺样囊性癌 (ACC)中neu基因的表达产物P185蛋白。结果 :PA组织中P185蛋白的阳性率为 10 .0 % (2 / 2 0 )。MPA组织中的阳性率为 5 7.9% (11/19) ,2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有淋巴结转移的恶性涎腺肿瘤中P185的阳性率为 10 0 % ,无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为 48.6 % ,2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neu基因的表达产物P185蛋白在PA恶变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 ;P185蛋白检测可作为判断涎腺恶性肿瘤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参考指标 ,为临床外科选择术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肿瘤转移抑制基因Survivin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a,SAC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SACC的临床特点及转移的关系.方法 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例正常腮腺及38例腺样囊性癌石蜡标本中Survivin的表达.结果 Survivin在正常涎腺组织...  相似文献   

16.
涎腺发生的肿瘤分别来自腺上皮组织的肿瘤和来自间叶组织的肿瘤。来自间叶组织的肿瘤。如血管瘤、淋巴管瘤、脂肪瘤极少见到。涎腺肿瘤绝大多数(95%)来源干腺上皮。这类腺上皮组织肿瘤无论是良性恶性在生物学形为,临床表现和治疗方面均有其特有规律。不同于一般软组织肿瘤。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表了一个新的组织学分类,涎腺肿瘤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现将168例涎腺肿瘤总结分析。就涎腺肿瘤发病的年龄、部位分布趋势。诊断和治疗中一些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涎腺分泌细胞粘液的组织化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7例成人的涎腺进行了5种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涎腺中形态极为相似的粘液细胞分泌物的化学成分可有明显不同,即使同一个腺体内的粘液腺泡,分泌物的成分及类型也有很大差异。因而,单纯依据形态学对涎腺腺泡进行分类有一定局限性。腮腺腺泡显示出少量粘液物质,故将其视为纯浆液性分泌腺是不够全面的。涎腺炎症状态下,导管上皮粘液分泌细胞增生,增加了粘液分泌量,且分泌物的化学成分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 为了进一步探讨含肌上皮细胞性肿瘤的分化与起源,以及提高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对涎腺肌上皮瘤和多乳形腺瘤的CK-18,Actin表达以及组织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 人组织结构上看,肌上皮瘤由肿瘤性肌上皮细胞为主“主质成分”和腺管产结构为辅的“次质成分”构成;多形性腺瘤则由粘液和软骨样物质组成的“细胞疏松区”和上皮性与肌上皮性两种成分组成的“细胞密集区”构成。从免疫组织化学表达上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