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动脉缺血供肝组织氧自由基含量变化的意义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简易犬肝自体原位移植模型,在第一阶段实验中,观察了肝动脉缺血后供肝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MDA)、黄嘌呤氧化酶(X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结果显示:随着HAI时间延长,各指标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显著(P<0.05);认为:HAI对供肝组织有明显损伤作用,氧自由基是导致这一损伤作用的因素之一。在第二阶段实验中,采用肝动脉灌注新鲜氧合血和肝—脾动脉架桥术来减轻氧自由基损害。结果显示:两者均能降低MDA,保护XOD和SOD活性;与HAI3h比较差别显著;且肝脾动脉架桥术组效果更佳(P<0.05)。作者认为:肝脏移植术中HAI产生了氧自由基,是肝细胞损害原因之一。因此,必须缩短HAI时间,而肝脾动脉架桥术是一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报告12例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肝癌肝动脉结扎术后肝功能变化。肝动脉结扎术后SGPT、SGPT和LDH值均有明显升高;而AKP、γ-GT、5'-NT和胆红素值正常或仅轻度升高。文章中讨论了影响肝动脉结扎术后肝功能变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氧自由基的变化及丹参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肝缺血再灌注时氧自由基对肝脏的影响及丹参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运用自旋捕捉技术和ESR直接测定兔休克/再灌注肝组织中氧自由基的变化,并进行肝组织光镜观察。实验结果表明:休克1.5小时后,肝内氧自由基有明显增高,再灌注15分钟、30分钟后有更明显的增高,在再灌注前运用CAT治疗,能使氧自由基显著降低,但仍有很高水平。肝病理改变光镜表现为休克1.5小时肝细胞浊肿,再灌注后细胞呈点状及片状坏死,而运用CAT治疗能使之改善。提示氧自由基在休克/再灌注肝组织损伤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供肝切取修整及肝动脉损伤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供肝切取修整的方法,提高供肝质量和利用率,熟悉肝动脉常见变异,预防供肝切取修整过程中肝动脉损伤.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6年4月共计128例供肝切取修整及肝动脉变异资料,供肝采用肝肾联合切取方法,腹主动脉插管灌注,胰腺下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插管门静脉灌注.结果采用此方法切取供肝128例,供肝及供肾的灌注及保存良好,其中3例同时完成心脏切取,1例同时完成心肺切取,未发生移植肝原发无功能.发现11例肝动脉变异.切取及修整过程中未出现肝动脉、肾动脉损伤.结论原位腹主动脉插管动脉灌注、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处插管可保证供肝、供肾的质量,缩短热缺血时间, 降温迅速,灌注充分;可以减少直接对肝十二指肠韧带分离或劈开胰腺组织造成的变异动脉损伤;不影响心、肺、胰腺、脾脏等其它器官同时切取;提示肝动脉变异的少见类型,避免肝动脉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犬肝移植模型中,肝动脉缺血对血清中TGF-β1值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24只杂交犬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动脉门静脉同时开放组和肝动脉缺血组,每组8只。肝动脉门静脉同时开放组在制模后,同时开放肝动脉和门静脉,并在肝动脉和门静脉开放后0h、2h、6h、12h和24h分别抽血留样;肝动脉缺血组在制模后,先开放门静脉,2h后再开放肝动脉,在肝动脉开放后0h、2h、6h、12h和24h分别抽血留样;正常对照组开腹后仅游离肝脏并解剖相应的血管,在此之后0h、2h、6h、12h和24h分别抽血留样。ELISA法测定血清中的TGF-β1值。结果:正常对照组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其血清中TGF-β1值无显著变化;肝动脉门静脉同时开放组和肝动脉缺血组在制模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其血清中TGF-β1值逐渐升高,肝动脉门静脉同时开放组各时点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动脉缺血组各时点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TGF-β1值在3组各时点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犬肝移植模型中,肝动脉缺血可引起血清中TGF-β1值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犬肝移植模型中,肝动脉缺血对血清中TGF-β1值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24只杂交犬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动脉门静脉同时开放组和肝动脉缺血组,每组8只。肝动脉门静脉同时开放组在制模后,同时开放肝动脉和门静脉,并在肝动脉和门静脉开放后0h、2h、6h、12h和24h分别抽血留样;肝动脉缺血组在制模后,先开放门静脉,2h后再开放肝动脉,在肝动脉开放后0h、2h、6h、12h和24h分别抽血留样;正常对照组开腹后仅游离肝脏并解剖相应的血管,在此之后0h、2h、6h、12h和24h分别抽血留样。ELISA法测定血清中的TGF-β1值。结果:正常对照组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其血清中TGF-β1值无显著变化;肝动脉门静脉同时开放组和肝动脉缺血组在制模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其血清中TGF-β1值逐渐升高,肝动脉门静脉同时开放组各时点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动脉缺血组各时点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TGF-β1值在3组各时点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犬肝移植模型中,肝动脉缺血可引起血清中TGF-β1值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供肝动脉变异对肝移植术后动脉及胆道并发症的影响,总结肝移植肝动脉重建方式。方法查阅我院2005年5月至2015年4月实施的肝移植手术病例210例,其中,合并供肝动脉变异(动脉变异组)42例,未合并供肝动脉变异(非变异组)168例。对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0例肝移植中,供肝动脉变异42例,变异率20.0%。动脉变异组肝动脉重建后血流均值(174.7±95.1)mL/min,非变异组血流均值(190.9±101.6)mL/min,2组无统计学差异(P=0.519)。共有12例(5.71%)患者发生动脉并发症,其中动脉变异组4例(4/42),非变异组8例(8/168),2者间无统计学差异(χ~2=0.72,P>0.05)。共有25例(11.9%)发生了胆道并发症,其中动脉变异组5例(5/42),非变异组20例(20/167),两组无统计学差异(χ~2=0.05,P>0.05)。结论供肝动脉变异重建不会增加肝动脉及胆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被动)肝动脉缓冲效应(HABR)与肝功能恢复及早期胆道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对60例尸体供肝移植受者术前及术后1、2d的肝动脉和门静脉血流量进行监测,评估HABR.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存在(被动)HABR组(HABR组)和(被动)HABR受损(减弱或消失)组(No-HABR组),结合肝功能、B超及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结果,分析HARR与移植术后肝功能恢复和早期胆道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60例尸体供肝移植受者分入HABR组和No-HABR组各30例.与No-HABR组比较,HABR组患者肝功能恢复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等肝功能指标恢复显著(P<0.05).HABR组患者的早期胆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No-HABR组(P<0.05).结论 尸体供肝移植术后,可通过监测肝动脉和门静脉流量的变化评估HABR,完善的(被动)HABR可促进患者肝功能恢复并降低早期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11.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动脉并发症血栓形成的诊治程序,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成人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HAT)的临床经过.结果540例共7例发生HAT,分别经溶栓、取栓术和再次移植术治疗,手术效果明显,溶栓失败者出现胆道并发症.结论彩色多普勒、螺旋CT及血管造影有助于及时诊断,果断手术是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揭育丽  唐兰芬 《中国热带医学》2005,5(9):1819-1820,1818
目的建立新生鼠HIE模型,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缺氧缺血性新生鼠脑损伤可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新生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药物治疗组。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即处死,其余各组大鼠在规定时间处死,分离左侧大脑皮质,称重,用生理盐水作匀浆介质,按1g:10ml比例在冰水溶液中匀浆,然后离心取上清液分别检测新生鼠脑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内皮素-1(ET-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和匀浆蛋白量。另取大鼠左侧大脑,置于10%甲醛溶液中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结果HIE组MDA、ET-1和NO的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增高,SOD含量则明显降低,且脑组织水肿显著,差异有显著性(P〈0.001);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治疗后,HIE组MDA、ET-1及NO的含量明显降低,SOD则增高,脑组织水肿减轻,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1)氧自由基和ET-1在HIE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CGRP对HIE具有保护作用,它可能通过抑制氧自由基作用而减缓脑缺氧缺血程度。  相似文献   

13.
843例肝移植供肝动脉的解剖变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肝移植供肝动脉的解剖类型和避免变异肝动脉损伤的供肝切取及修整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2006年7月共计843例供肝切取和修整过程中肝动脉变异资料.结果 在843例供肝中,肝动脉解剖总变异率为20.4%(172/843),其中发生频率最高的是变异肝右动脉来自肠系膜上动脉占6.67%(57/843),其次为肝左动脉来自胃左动脉占6.41%(54/843),来自腹腔干或胃十二指肠动脉占1.66%(14/843),变异肝右动脉来自腹腔干、肝总动脉或胃十二指肠动脉占1.54%(13/843),变异肝左动脉和变异肝右动脉同时存在占0.83%(7/843),肝总动脉来自肠系膜上动脉占1.54%(13/843),肝总动脉来自腹主动脉占0.95%(8/843).结论 肝动脉变异发生率较高,在供肝切取及修整过程中易受到损伤.熟悉肝动脉常见变异类型,并保持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和腹腔干的完整性是减少供肝变异肝动脉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以急性犬肝热缺血为肝损伤模型,动态检测吲哚青绿15分钟潴留率(ICGR15)、精氨酸清除率(Arg-CR)、利多卡因代谢(LID)及常规肝功能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犬肝热缺血30分、60分钟后常规肝功能变化不明显。ICGR15、Arg-CR及LID差异显著(P<0.01)。ICGR15与Arg-CR、LID有明显的相关性。说明ICGR15、Arg-CR、LID是反映肝脏储备功能状态的灵敏及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重建肝动脉血供大鼠部分肝移植模型的建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建肝动脉血供的大鼠部分肝移植模型的手术操作方法及其意义。方法:SD大鼠120只,采用重建肝动脉血供的大鼠部分肝移植60例(实验组),同期行不吻合肝动脉的经典“二袖套法”大鼠部分肝移植60例(对照组),分别于术后第1、2、4和7天处死后行肝功能、组织学检查,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移植肝细胞增殖活性。结果:两组肝功能ALT、TB第1天即开始明显增高,以后逐渐降低,第4天、第7天实验组AL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4天实验组TB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织学检查术后实验组可见更多的二倍体和多倍体肝细胞(P<0.05),第2天和第4天实验组增殖指数分别为(32.81±3.45)%和(36.33±2.52)%,较对照组(24.08±4.66)%和(29.75±1.82)%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肝动脉重建可明显改善大鼠部分肝移植后移植肝的功能,促进移植肝的再生。  相似文献   

16.
肝动脉重建对大鼠部分肝移植后移植肝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阐明肝动脉重建在大鼠部分肝移植中的意义.方法 SD大鼠96只,POLT组行二袖套法切除左外叶和乳头叶的原位部分肝移植n=24,APOLT组行二袖套法切除左外叶和乳头叶的原位部分肝移植,联合肝动脉重建n=24,分别于术后第1,2,4和7天处死后查肝功能、组织学检查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移植肝增殖活性.结果肝功能ALT、TB第一天即开始明显增高,以后逐渐降低,第四天ALT和TB均高于APOLT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织学检查术后可见APOLT组可见更多的二倍体和多倍体肝细胞(P<0.05);第2天和第4天APOLT组增殖指数分别为(33.81±3.45)%和(35.33±2.52)%较POLT组(23.08±4.66)%和(29.79±1.81)%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该研究结果初步表明肝动脉吻合可明显改善大鼠部分肝移植移植肝的功能,减轻移植肝的组织学改变,促进部分移植肝的再生.  相似文献   

17.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 196 3年人类第 1例肝移植成功以来 ,随着对受体选择标准、外科操作技术、术后护理和抗排斥免疫治疗等方面认识的不断加深 ,肝移植术后移植肝和受体的存活率不断提高。临床肝移植的手术死亡率已下降到 10 %以下 ,术后 1年生存率达 90 % ,5年生存率则上升至 70 % [1] 。临床原位肝移植 ,已经成为国外临床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最有效方法。但是 ,肝移植术后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着受体存活时间的进一步延长。自从临床开始应用环孢霉素A和FK 5 0 6以来 ,因急性排斥反应而导致移植肝失活的情况已显著减少。血管并发症 ,特别是肝动脉血栓形成 ,已…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肝缺血再灌注时氧自由基对肝脏的影响及丹参的保护作用。本实验通过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上,观察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血清丙氮酸转氮酶(ALT)的变化,以及两者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肝缺血再灌注时肝组织中MDA和血清ALT均显著增高,且两者呈正相关;丹参能显著降低肝组织MDA的含量及血清中的ALT。结果表明,氧自由基参与了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丹参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中肝动脉重建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02-2001-02完成的22例原位肝移植术中肝动脉整形、重建过程。直视下以7/0或9/0Prolene缝线完成供肝动脉血管整形及供、受体肝动脉吻合。术后1周内静脉给予低分子右旋糖杆10ml/h,以多普勒超声扫描监测肝动脉血流。结果 1例术后5d时肝动脉血栓形成,介入溶栓后吻合口出血,再次手术吻合。1例术后1月肝外胆管狭窄,支架内支撑后治愈。21例无肝动脉并发症发生。15例随访1-20月(平均8.6月),多普勒超声扫描提示肝动脉形态、血流量正常,胆道造影未见肝外胆管狭窄,血清学检查提示肝功能状态良好。结论 供肝动脉变异时宜采取适宜的方式整形重建肝动脉以利血管吻合。动脉吻合时操作清细,实现血管内膜对内膜的对端吻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用显微外科技术,模拟小鼠原位肝移植中移植肝的动脉血供,观察肝动脉的重要性。方法: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A,B两组,分别模拟无肝动脉重建和有肝动脉重建的原位肝移植手术,观察两种小鼠模型中移植肝的血供。A组分离结扎肝固有动脉,除肝十二指肠韧带外,其余的肝周韧带给予缝扎,但不予切断,以阻断除来自肝周的血供。B组除不结扎肝固有动脉外,其余手术步骤与A组相同。术后观察对比小鼠存活率、肝功能和肝组织学改变。结果:40只小鼠,手术成功率为92.5%(37/40),有3只因麻醉及术中误伤大出血而死亡(A组2只,B组1只),其余37只均手术成功。术后两周内生存率A组为55.5%(10/18),B组为100%(19/19)(P<0.05)。A组肝功能检查明显异常,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KP)与B组比较升高明显(P<0.05)。A组肝组织学有明显的缺血表现,而B组肝功能和组织学检查均正常。结论:肝动脉吻合在小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可明显提高该模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