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新药杂志》2004,13(11):1067-1068
张均田,男,1931年出生在江西省赣州市的一个医生家庭,1956年毕业于大连医学院医疗系,1957年至今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从事药理学研究,现为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他在40余年的药理学研究中取得许多成果,发表论文300篇,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药杂志》2004,13(12):1186-1186
金少鸿,男,1946年10月生于上海市,197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药化专业,1978年考入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生,1980年赴加拿大卫生福利部药物研究所进行现代分离分析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1982年回国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工作从事药品的质量研究以及8内酰胺类抗生素质量与过敏反应关系的研究工作,现任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副所长。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药杂志》2005,14(12):1492-1493
徐康森,1942年10月12日出生,浙江温州人。1965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1965年毕业至今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从事生物药品与基因工程药物的标准化研究与分析鉴定。承担并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家标准的制定、复核、审核达400余个规格标准,是最后主要审定人之一。亲自撰写的国家标准达几十个之多,是国家生化药品与基因工程药物分析鉴定室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药杂志》2007,16(22):F0003-F0003
王四旺,男,1958年8月3日出生于湖北武汉市;1977年1月参军,1980年8月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1993年被教育部批准为硕士研究生导师,1996年12月任第四军医大学约物研究所副所长;2003年1月任第四军医大学药物研究所所长;2005年6月任第四军医大学药学系药物研究室主任;现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世界中医学会理事,国家科学技术奖劢评审专家,国家国科金评议专家,全军新药评审委员会委员,解放军中医药学会理事和中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任《中国药科大学学报》、《解放军药学杂志》、《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医药世界》、《中华医学研究杂志》、《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和《第四军医大学学报》等等专业杂志的编委会委员。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药杂志》2005,14(2):248-248
徐东铭,男,1935年4月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958年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从事中药化学研究45年。曾任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副院长,曾兼任第二、三、四届卫生部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七、第八届审评委员。现为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名誉院长,终生研究员。刻苦钻研,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科研工作取得了显着的成绩。作为第一负责人,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药杂志》2005,14(12):1494-1494,1510
谢德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47年7月出生于上海,籍贯广东汕头。1977年毕业于上海业余制药学院化学制药专业,1982年毕业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专业,2002年毕业复旦一香港大学工商管理专业。1992年起至今任上海市中药研究所所长,兼任上海医药(集团)公司中药与天然药物事业部总工程师,技术与质量中心总经理,上海杏灵科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药杂志》2005,14(1):127-127
汤光,男,浙江省湖州市人,出生于1930年2月。1950年南京国立药学专科学校毕业后,在部队从事药材管理工作。1952年起在北京苏联红十字医院(现名为北京友谊医院)从事医院药学工作,先后担任药师、药剂科副主任、主任等职,现为主任药师。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药杂志》2007,16(22):1915-1915
周义清,男,1929年12月出生于山东省。1945年入伍,1954年进入第二军医大学学习,1960年派往苏联深造。1964年分配到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从事热带病防治研究,曾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抗疟药研究室主任、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副所长。1967年起参加抗疟药523项目,1980年担任抗疟新药复方蒿甲醚课题第一负责人,1991年任中外合作中方首席科学家。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药杂志》2004,13(12):1185-1185
张嗣良,男,1940年11月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1963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抗生素制造工学专业。现任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主任,中国化工学会生物化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微生物学会理事。1991年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药杂志》2005,14(2):247-248
赵汉臣,男,1944年生于河北省围场县。1964年河北承德医学院毕业,2001年北京途锦联华工商学院EMBA课程班结业,2002年获美国管理技术大学(UMT)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历任天津254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药剂科主任,北京可尔制药厂厂长,北京可尔保健品厂厂长;先后兼任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药杂志》2005,14(12):1491-1492
冯亦璞,研究员,1933年5月出生于浙江慈城镇,1958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后分配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工作,在此期间曾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药理系和加拿大阿伯特大学生理系进修。曾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药杂志》2005,14(12):1493-1494
郑秀龙,教授,1924年7月出生于江苏省靖江市。1947年7月毕业于浙大化学系。原任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放射医学教研室教授、硕博士生导师等职。兼任(六届,1987-1998)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辐射与环境专业会主任;国际纯粹应用生物物理联合辐射与环境生物物理专业委员会员;中国生物化学会理事等10多个学术职务,培养硕、博士生19名。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药杂志》2005,14(3):379-380
叶文才,男,1962年6月出生,安徽歙县人。1983年7月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中药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3年8月-1988年10月在安徽高等中医药专科学校任教;1988年11月起在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工作,1995年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7年9月2001年10月在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学习,获博士学位。2001年11月起任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药科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药杂志》2005,14(12):1494-1494
金磊,1985年北京大学生物系毕业,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他利用国际先进的“分泌型表达技术”成功地研制出“金磊生长素”等基因工程系列产品并投入市场,成为国内基因重组制药领域的一颗明星,先后获“全国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吉林省优秀省管专家”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药杂志》2005,14(1):128-128
陈芬儿,男,1959年12月出生于江西省崇仁县,先后在华西医科大学和四川大学获硕士和博上学位。现任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社会职务有: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化工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药学会药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物化学杂志编委;复旦大学天然药物研究中心副主任等。曾获得的奖励有: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药杂志》2005,14(3):380-380
罗佳波,男,1947年10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富锦市,1975年12月毕业于黑龙江中医学院中药系。现任第一军医大学教授,全军中医药学会副主任,中药学首席专家,兼任中药材、中成药、中药现代化等多家国家核心期刊副主任,编委等职。罗佳波同志长期从事祖国传统医药研究工作,在中药剂型改革、新药开发研究和方剂的配伍规律等领域有很深的造诣。1992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6年被评为全国医药工作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药杂志》2005,14(3):379-379
万德光教授,女,1938年生,四川成都市人。1958年毕业于南充师范学院生物学专业。1962年结业于四川医学院(卫生部委托举办)全国师资班。1958年至今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导师,教研室主任、药学系副主任,1983年1998年任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现任专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现兼任中国药学会天然药物?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药杂志》2005,14(1):127-128
陈钢,男,1945年3月出生于广东兴宁,1968年9月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现任东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东药集团,下同)董事长、总经理兼东北制药总厂厂长,中国化学制药协会副会长、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医药行业协会会长等职务,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药杂志》2003,12(1):69-69
池志强 ,男 ,1 92 4年 1 1月出生于浙江黄岩。 1 94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药学系 ,1 95 9年前苏联列宁格勒儿科医学院研究生毕业 ,获医学副博士学位。 1 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已从事药理研究 48年。曾任国际INRC学会执行委员 ,《生命科学》杂志主编 1 3年 ,现担任名誉主编。池志强研究员是我国著名药理学家 ,2 0世纪 5 0年代从事血吸虫治疗药物及锑剂解毒研究 ,首次采用二巯基丙磺酸钠解锑毒 ,疗效显著。 60年代开始抗辐射损伤防护药研究 ,并找到了动物防护的有效药物。 70年代开始从事强效镇痛剂及阿片受体药理研究 ,建立了国内受体药…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药杂志》2005,14(12):1491-1491
侯云德,男,1929年7月13日出生于江苏常州。195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医本科;1962年在原苏联破例越过副博士学位获得苏联医学科学博士学位。1994年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医药与卫生工程学部首批院士。1973年以来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感冒气管炎研究室主任;病毒学研究所所长;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医学卫生工程学部主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等职。还兼任中国微生物学会副主席;国际干扰素和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远策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金迪克生物技术研究所董事长其他细胞素研究协会理事;中华医学会病毒学会主席等职。现任病毒生物技术国家工;国际风险管理委员会科技委员会成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