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和彩超对食管癌腹部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评估价值。方法对105例术后病理证实腹部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术前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腹部彩超对贲门旁、胃左动脉干周围和胃小弯、肝总动脉旁等部位淋巴结转移检测的准确率和漏诊率的差异。结果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和腹部彩超对食管癌腹部淋巴结转移检测的总体准确率、漏诊率分别为84.8%(89/105)vs 63.8%(67/105)及15.2%(16/105)vs 36.2%(38/105),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食管癌腹部淋巴结转移检测的总体准确率显著优于彩超检查(P〈0.05),漏诊率显著低于彩超检查(P〈0.05)。结论就食管癌腹部淋巴结转移术前检测而言,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显著优于彩超检查,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诊断结肠癌术前腹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1月间在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为结肠癌的58例病人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31~78岁,平均(49.58±14.28)岁。对术前MSCT检测到的腹腔可疑转移淋巴结进行分析,分别以淋巴结短径、相对强化值及综合上述2种参数等作为判定淋巴结转移的标准,并采用Kappa检验对MSCT诊断及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 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后发现,以淋巴结短径≥8 mm、相对强化值≥50 HU及短径≥5 mm且相对强化值≥30 HU作为判断淋巴结转移的标准时MSCT诊断与病理结果一致性相对较好(κ分别为0.809、0.764、0.786)。在不同的腹腔淋巴结分布区域,上述3种诊断标准用于肠旁淋巴结组时,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好(κ分别为0.816、0.802、0.800),用在肠系膜中及肠系膜根部淋巴结组时,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中等(κ分别为0.631、0.673、0.574及0.527、0.626、0.502)。结论 MSCT可根据淋巴结大小、强化差值等参数对结肠癌病人术前淋巴结转移做出判断,从而为评估临床预后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非增强三维重建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非增强三维重建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2002年2月~2003年9月临床疑诊阑尾炎收治入院手术患者39例,术前均作了常规扫描和三维重建CT检查,术后31例确诊为阑尾炎,从阑尾充血、水肿至阑尾脓肿共分5级(正常阑尾为0级). 结果对照手术病理,三维重建诊断急性阑尾炎准确率87.2%,敏感性90.3%,特异性75.0%,阳性预测值93.3%,阴性预测值66.7%.常规CT检查诊断急性阑尾炎准确率38.5%,敏感性38.7%,特异性37.5%,阳性预测值70.6%,阴性预测值13.6%.28例确诊急性阑尾炎的三维重建像上所示5种主要征象及出现频率如下阑尾肿大(管腔直径>6 mm)(96.4%),阑尾结石(26.7%),回盲部肥厚(36.7%),阑尾周围炎(71.4%),脓肿(10.7%). 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显著提高了CT对临床症状模棱两可、临床疑诊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术前诊断能力,并可减少重型阑尾炎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单纯调强放疗(IMRT)与IMRT同步TP方案化疗治疗宫颈癌初始治疗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LN)转移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08年10月至2013年8月宫颈癌初始治疗后出现PALN转移的56例患者,PALN转移病灶给予放疗剂量GTV 55~60 Gy,CTV45 ~ 50 Gy,共25 ~ 30次,5~6周,接受同步放化疗(CRT组)者36例,单纯放疗(RT组)者20例.CRT组的同步化疗方案为TP方案,第1天紫杉醇135 mg/m2,顺铂60 mg/m2 2 d,21 d重复.单纯PALN转移(iPALN)患者33例,合并其他部位复发转移(niPALN)患者23例.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22.7个月(2.7 ~74.4个月).98.2%(55/56)的患者完成了放疗,CRT组中,38.9%的患者完成化疗2~3个周期,61.1%的患者完成化疗1个周期.CRT和RT组的有效率(CR +PR)分别为91.7%(33/36)和85% (17/20)(x2=0.516,P>0.05).两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OS)时间为38和23个月,3年OS率分别为57.5%和32.7% (x2 =4.059,P<0.05),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68.3和16个月,3年PFS率分别为50.4%和29.2%(x2=4.184,P<0.05).单纯PALN转移(iPALN)(33例)患者与合并其他部位复发转移(niPALN)患者(23例)的中位OS分别为71.2和21.4个月,3年OS率分别为53%和39.5%(x2=4.265,P< 0.05).CRT和RT组出现3或4级白细胞低下的患者分别为10例(27.8%)和6例(30%),3级消化道反应各有1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693、0.847,P> 0.05).结论 IMRT同步TP化疗对PALN转移的患者近期效果和远期生存均优于单纯放疗的患者,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主动脉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主动脉瘤患者于临床症状出现后进行多层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并利用原始数据在AW4.3工作站进行MPR及VR后处理。结果横轴位图像上可观察到真假腔形态、大小、剥脱的内膜片、破口位置及内膜和主动脉壁钙化,MPR重建图像能观察主动脉弓受累情况,确定内膜剥离范围,显示内膜与各分支血管之间的关系,按DeBakey分型,本组患者表现为Ⅰ型4例,Ⅱ型2例,Ⅲ型19例。结论多层螺旋CT能直观、立体显示真、假腔的形态、大小,破口位置及其与大分支血管的关系,因而它应是诊断夹层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小儿卵巢肿瘤蒂扭转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妇科急腹症,及时正确地诊断对手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卵巢肿瘤蒂扭转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应用多层螺旋CT多方位重建技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价值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方位重建(MPVR)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价值。方法2002年2月至2003年9月临床疑诊阑尾炎收治入院手术患者39例,术前均作了常规扫描和MPVR重建2种CT检查,术后31例确诊为阑尾炎,从阑尾充血、水肿至阑尾脓肿共分5级(正常阑尾为0级)。结果对照手术病理,MPVR重建诊断急性阑尾炎准确率872%,敏感度903%,特异度75%,阳性预测值933%,阴性预测值667%。常规CT检查诊断急性阑尾炎准确度385%,敏感度387%,特异度375%,阳性预测值706%,阴性预测值136%。28例确诊急性阑尾炎的MPVR重建片所示5种主要征象及出现频率如下阑尾肿大(管腔直径>6mm)(964%),阑尾结石(267%),回盲部肥厚(367%),阑尾周围炎(714%),脓肿(107%)。结论多层螺旋CTMPVR重建技术显著提高了CT对临床症状模棱两可、临床疑诊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术前诊断能力,并可减少重型阑尾炎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结肠癌的多层螺旋CT检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肠癌的检查方法很多,过去主要依靠大便潜血试验、钡灌肠、结肠镜检查。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的出现及CT仿真内窥镜等新技术的应用,使CT检查逐渐成为肠道肿瘤术前分期实用而可靠的方法。综述了结肠多层螺旋CT的检查方法、临床应用及其展望。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腹主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腹主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24例腹主动脉瘤病人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其中17例经DSA证实,7例经手术证实,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和曲面重建(CPR)对原始数据进行重建。结果:所有行CT血管造影的病人,都能清晰显示瘤体,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和附壁血栓,能准确测量动脉瘤的相应数据,其中Ⅰ型5例(20.8%),ⅡA型7例(29.2%),ⅡB型2例(8.3%),ⅡC型5例(20.8%),Ⅲ型5例(20.8%)。7例腹主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复查能清晰显示支架的位置、范围和管腔通畅情况,4例手术后复查均清晰显示桥血管。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是一种无创、快速的检查方法,作为腹主动脉瘤的诊断已可取代DSA。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材料方法: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患者60例,男性26例,女性34例,年龄22—72岁,采用GE Lighispeed Ultra16型扫描机,均行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甲状腺癌定性诊断正确率为88.33%(53/60),高于螺旋CT诊断甲状腺癌的正确率(P〈0.05)。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甲状腺癌具有明显的优势和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81例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SCTA)资料,确定各种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对图像行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组(MPR)处理。结果 581例MSCTA中检出冠状动脉变异86例,其中,冠状动脉主干及分支开口起源异常16例,单支冠状动脉1例,回旋支阙如1例,壁冠状动脉(心肌桥)68例。结论 MSCTA冠状动脉成像二维与三维图像相结合是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的一种安全、无创、准确、重要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对DWI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病变中的诊断价值进行Meta分析。方法 检索自建库起至2022年2月发表在Pub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CNKI、万方数据库、CBM以及VIP数据库中有关DWI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使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提取纳入研究文献的四格表数据,质量和偏倚风险的评估使用QUADAS-2文献质量评价工具进行,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纳入11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DWI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敏感度(Sen)、特异度(Spe)、阳性似然比(+LR)、阴性似然比(-LR)和诊断比值比(DOR)分别为0.82(95%CI:0.74,0.88)、0.86(95%CI:0.74,0.93)、5.9(95%CI:3.0,11.6)、0.21(95%CI:0.14,0.31)和28(95%CI:11,68);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结论 DWI对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多层螺旋CT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GElightspeed多层螺旋CT机,对50例鼻骨骨折患者的鼻骨冠状位扫描、3D和MPR重建图像进行分析。结果50例均有鼻骨骨折,骨折同时累及上颌骨额突46例,累及鼻泪管1例;鼻中隔骨折15例,鼻额缝分离10例;鼻骨间缝分离5例;并发眶壁骨折3例;上颌窦壁骨折2例。结论多层螺旋CT的冠状位扫描、3D和MPR对于诊断鼻骨骨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多层螺旋CT诊断支气管结核的价值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探索多层螺旋CT的大范围薄层扫描及后处理功能对支气管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临床诊断支气管结核和痰查结核菌阳性的病人98例。用多层螺旋CT作3mm层厚扫描,最小密度投影、计算机容积摄影、CT仿真内镜后处理。采用盲法诊断与纤维支气管镜及病理对照。结果 支气管结核的CT表现主要是支气管阻塞或狭窄。支气管阻塞13处(9.6%);支气管均匀狭窄27处(19.8%);支气管不均匀狭窄96处(70.6%)。病变发生在主支气管31处(22.8%);叶支气管81处(59.6%);段支气管24处(17.7%)。同一病人多处受累者为56例(51.7%)。多层螺旋CT对支气管结核诊断的敏感度为89.8%;特异度为63.2%;准确度为84.6%。结论多层螺旋CT多功能组合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对支气管结核的诊断率,与纤维支气管镜有很强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spiral CT,MSCT)各种重建技术对输尿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输尿管病变的MSCT(平扫12例,多期增强扫描15例)和二维的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和三维的最大密度投影(MIP)、遮盖容积重建(SVR)等的表现并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27例MSCT扫描并结合后处理技术均能很好地显示输尿管病变的部位、大小、分布范围及其梗阻情况。输尿管病变的MSCT表现与手术所见基本一致,延时期、排泄期采用MPR更清晰地显示输尿管癌和输尿管息肉(11例)。结论:MSCT能更精确、更可靠地显示输尿管病变并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有希望成为输尿管病变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9.
肺动脉栓塞(PE)是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临床上常缺乏特异性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对PE的各种影像学诊断方法中,选择性肺动脉造影仍是公认的金标准,然而其为有创性检查和具有一定并发症(并发症发病率约4%,死亡率约0.2%),故限制了其临床广泛应用。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螺旋CT肺动脉造影以其高特异性和逐步提高的敏感性正渐渐取代选择性肺动脉造影:Salah D Qanadli等认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能取代肺动脉造影。作者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了2004-10-2006-04经我院MSCT诊断的26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CT造影图像,以期增进对肺动脉栓塞的认识并提高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aovta,COA)在临床上并不罕见,一般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两大类,其各类尚有亚型^[1]。西方国家发生率较高。本组为4例婴儿患者,在综合性医院相对少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