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20年来,鲍曼不动杆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中重要的病原菌[1].由于鲍曼不动杆菌具有快速获得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的能力,多重耐药、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分离株不断在医院中出现,已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而对其多重耐药及播散机制的研究也日趋深入[2].鲍曼不动杆菌的固有耐药途径包括:酶的降解作用,靶位修饰或保护,降低对抗菌药物的通透或增加对抗菌药物的主动泵出;获得性耐药的途径为携带耐药决定簇的遗传元件的水平传播,或是由于结构基因的突变导致细菌细胞功能失活或修饰改变.其中多重耐药性的形成主要通过:携带多种耐药基因的可移动元件的水平传播;染色体基因编码的外排泵系统的高表达[3].外排泵也可以在质粒、整合子等遗传元件上存在,即可移动的遗传元件可以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包括外排泵编码基因),使多重耐药性快速传递.现将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及播散机制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鲍曼不动杆菌是重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病原菌。多重耐药(MDR)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常与住院时间长,住院花费多,病死率高相关。探讨我院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和MDR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住院患者病例,分析其分佈及耐药情况,并分析MDR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例500例,MDR组患者440例,非MDR组患者60例,科室分佈以心外科最多,占47.5%,标本分佈以下呼吸道标本最多,占84.8%。MDR独立危险因素有2个:年龄70岁(OR 0.871,95%CI 0.447-1.698,P=0.037)和住院时间50 d(OR 0.695,95%CI 0.325-1.489,P=0.046)。结论 MDR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多发生于心外科,以肺部感染最为多见。年龄70岁,住院时间50d患者易发生MDR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医院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的分布及同源性进行分析,为临床MDR-Ab感染的控制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K-B)对本院2009年7月~2011年7月培养出的78株鲍曼不动杆菌(Ab)进行药敏试验,从中挑选出MDR-Ab,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DE)进行同源性分析,对同源性MDR-Ab感染者所在的床单元进行多部位取样培养及药敏试验,确定其感染来源、途径及分布特点。结果 1)共培养出的78株Ab,其中44株(56.4%)来自呼吸道标本;2)78株Ab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及米诺环素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共分离出8株MDR-Ab,A型4株,B型3株,C型1株;3)医护人员的手及清理床旁仪器的抹布MDR-Ab检出率为66.7%。结论本研究培养出的A、B型MDR-Ab有同源性且存在交叉感染现象;医务人员的无菌观念及无菌操作技术薄弱,手部卫生状况差是医院ICU MDR-Ab流行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班俊  韦良宏 《临床肺科杂志》2013,(11):2092-2093
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环境中分布广泛,它是一种非发酵糖的革兰阴性杆菌,是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同时鲍曼不动杆菌易表现为多重耐药性而且耐药机制复杂,可长期定植在医院内,造成感染的爆发流行,该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尤其是多重耐药性,已成为全球医学界关注的公共卫生重要问题[1].该菌的耐药趋势及引发的感染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5.
鲍曼不动杆菌17种β内酰胺酶基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存在状况。方法根据美国CLSI2004年版要求进行抗生素敏感性判断,应用PCR技术对Ab菌进行17种β内酰胺酶基因测定。结果Ab对13种抗菌药物耐药严重。27株Ab菌中blaTEM阳性22株(81.5%)、blaOXA-23群阳性12株(44.4%),blaADC阳性23株(85.2%)。其中12株为blaTEM、blaOXA-23群、blaADC3种β内酰胺酶基因均阳性,10株为blaTEM、blaADC2种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结论我院分离的Ab不仅具有多重耐药性,而且blaTEM、blaOXA-23群、blaADC等β内酰胺酶基因携带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我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临床分离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基因和Ⅰ类整合子标志物(qacE△1-sul1)存在状况.采用多基因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多重耐药菌株亲缘性分析.方法 收集RICU分离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33株,采用PCR方法检测8种β-内酰胺酶基因(TEM、SHV、PER、DHA、IMP、VIM、OXA-23、OXA-24)和qacE△1-sul1基因共9种.应用多基因聚类分析法分析菌株亲缘性.结果 33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blaTEM阳性8株(24.24%),blaVIM阳性6株(18.19%),blaIMP阳性3株(9.09%),blaSHV阳性2株(6.06%),blaDHA阳性5株(15.15%),blaOXA-23,blaOXA-24,blaPER均未检出,qacE△1-sul1基因阳性28株(84.85%).多基因聚类分析发现存在克隆传播现象.结论 我院RICU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携带多种β-内酰胺酶基因,以携带blaTEM基因为主.qacE△1-sul1携带率高,聚类分析显示存在克隆传播现象,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7.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的43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遗传背景和可能性来源,以及不同来源菌株整合子的携带情况.方法 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分子分型,限制性内切酶选择Apa I;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对全部菌株的等位基因谱进行比较分析;采用PCR方法对全部菌株的整合子进行扩增.结果 PFGE结果显示43株鲍曼不动杆菌共分成4个型,其中A型和B型又分别划分为4个和2个亚型,MUST结果则显示有3个等位基因谱,分别为1-3.3-2-2-7-3,1.3-3-2-2-11-3,1-3-3_2-2-14-3,其中PFGE方法中B型和D型菌株具有相同的等位基因谱(1-3-3-2-2-11-3);A型克隆株主要分布于ICU,烧伤科病房仅检测到B型和D型克隆株;43株菌株整合子的携带率为62.8%,其中A1、A2、A3、A4、B1、B2、C及D型菌株所占的构成比分别为40.7%、18.5%、7.4%、3.7%、14.8%、3.7%、3.7%及7.4%.结论 本地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不仅呈多克隆系并存,而且同一克隆系在不同环境条件刺激下可进一步分化成不同亚型;相同类型整合子的不同携带情况也证实了菌株在进化过程中耐药机制可能会出现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明确临床常用消毒剂对我院ICU病房流行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制浓度(MIC)值,帮助临床选取正确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消毒剂.方法 收集本院ICU流行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8株,制备菌液,以微量稀释法测定临床常用消毒剂对8株鲍曼不动杆菌的MIC值.结果 碘伏、过氧乙酸,氯己定、2%戊二醛和乙醇对8株鲍曼不动杆菌的MIC值分别为0.001 6%、0.01 1%、62.5mg/L、1%和75% 肥皂对鲍曼不动杆菌无作用.5种消毒剂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有效稀释比,从高到低依次是过氧乙酸、氯己定、碘伏、戊二醛和乙醇.结论 过氧乙酸、氯己定为本院抑杀环境中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首选消毒剂,而2%戊二醛不主张应用.碘伏能够作为体表中的有效消毒剂,而乙醇应用消毒时一定要保证浓度在75%.我们认为消毒剂对于不同细菌的MIC值检测正如抗菌药物敏感试验一样对于控制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流行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曹阳  马全玲  魏殿军  赵猛 《山东医药》2011,51(31):70-72
目的探究鲍曼不动杆菌喹诺酮类耐药的机制。方法收集2009年1-12月天津市三所三甲医院各类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6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技术对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qnrB、qnrS、acc(6’).Ib.cr、qepA及染色体基因gyrA和parC进行基因检测,并对阳性结果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60株鲍曼不动杆菌中qnrA、qnrB、qmS和qepA基因均为阴性,acc(6’)-Ib基因12株阳性,经测序证实均未出现变异。37株环丙沙星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中30株(81.0%)gyrA基因不被HinfI酶切,26株(70%)parc基因不被Hinf I酶切,证实有基因突变存在。结论天津地区尚未发现鲍曼不动杆菌中存在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机制,gyrA和parC基因变异仍为鲍曼不动杆菌喹诺酮耐药的主要原因,但同时亦有其他喹诺酮耐药机制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近年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指导经验应用抗生素。方法回顾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自ICU患者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分析其药敏结果。结果5年共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156株,以痰标本为主,占91%。常用抗生素中亚胺培南对鲍曼不动杆菌保持较高的抗菌活性(87%~90%),对阿米卡星、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啶、哌拉西林、环丙沙星等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较高,且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结论ICU中鲍曼不动杆菌表现为多重耐药。应重视医院致病菌的耐药性监测,根据其结果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本院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 采用安徽恒星HX-21细菌鉴定分析仪对本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送检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 136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较高.结论 标本主要来源于呼吸道,占76.47%.应该严格执行隔离制度,减少交叉传播.重视病原学检测,根据药敏合理用药,减少多重耐药菌株产生.  相似文献   

12.
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期间,ICU及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者确诊为肺部感染的呼吸道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324株,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判定按CLSI标准。结果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逐年增加,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为16.5%,其次为亚胺培南19.8%和美罗培南24.4%,对其余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46.4%~96.4%。结论临床对鲍氏不动杆菌引起医院感染应高度重视,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近年来,多重耐药及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日渐增多,对临床构成严重威胁.本文就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主要使用的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和研究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及其与β-内酰胺酶基因型之间的关系。方法用KB法测定临床分离的12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6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性,采用PCR法检测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型。结果12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为7.5%,对头孢曲松耐药率为65.0%,对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耐药率分别为61.7%和64.2%,对头孢唑啉和头孢呋肟耐药率分别为80.0%和97.5%;有80株菌检测到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且均对头孢吡肟等抗生素耐药,其中2株为GES型,1株为VEB型,未检出CARB、DHA和PER基因。结论临床分离的120株鲍曼不动杆菌以TEM型为主,其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高耐药率与TEM型基因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我院下呼吸道感染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的耐药性及其OXA-23、OXA-51基因携带情况.方法 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42株XDRAB对1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用PCR法检测OXA-23、OXA-51基因存在情况,并对部分基因进行测序.结果 42株XDRAB对多黏菌素B无耐药,对米诺环素耐药率低,为2.4%,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中介率为16.7%.42株XDRAB中OXA-23和OXA-51基因的携带率均为100%.结论 多黏菌素B、米诺环素和大剂量头孢哌酮/舒巴坦是治疗XDRAB感染的有效药物.产OXA-23碳青霉烯酶是我院下呼吸道感染的XDRAB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我院临床分离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谱特点及其同源性。方法采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及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鲍曼不动杆菌对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通过重复序列引物聚合酶链反应(rep-PCR)分析其基因同源性。结果33株亚胺培南耐药株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10%,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54.5%以上;rep-PCR将鲍曼不动杆菌分为E1、E2、E3三个基因型,其中A型15株,为主要的流行型别。结论我院流行的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现象严重,且主要是由同一克隆株传播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