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分析本院244例急诊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其规律和特点,以提高医院急诊抢救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急诊抢救室的244例急诊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既往史,发病时间、死亡时间、死亡原因.结果 院前死亡142例,男91例,女51例,男女比例1.78,60~89岁是急诊院前死亡的高峰年龄段,其中70岁以前死亡病例男53例,女17例,男女比例3.12.有19例死亡时间记录不详,余123例显示0:00~6:00时间段死亡病例较少.创伤病例23例,男17例,女6例,男女比例2.82,以40~59岁为主要死亡年龄段,车祸11例,高空坠落6例,分列创伤死亡前两位.发病24 h内死亡102例,死亡原因中脑出血、创伤、晚期肿瘤分列前3位,60~89岁是院内死亡的主要年龄段.60~89 岁年龄段是急诊死亡的高峰年龄段,共死亡159例,占65.16%.结论 急诊死亡病例的年龄、死亡时间段、死亡原因已发生明显变化,要重视院前死亡.  相似文献   

2.
猝死是指突然,意外的临床死亡。其院前复苏成功率较低,本文对64例猝死患者(以心源性猝死为主,尽可能除外其他原因所致,如脑血管病、肺部疾患及创伤、中毒等)院前现场抢救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天水市青壮年院前死亡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院前死亡病例特点,为预防院前死亡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010年4月~2011年4月的青壮年人院前急救死亡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青壮年院外创伤死亡原因主要为交通伤及坠落伤,非创伤死亡原因前两位是猝死及心血管疾病;非创伤组死亡高峰的年龄段40~49岁,创伤组15~39岁;男性院前死亡数及院前心脏性猝死数均明显多于女性;有明显的季节变化,4~6月最高,10月~12月最低;与日时断有相关性,0:00~18:00为最高峰.结论:不但专业急救部门、各医疗机构要不断提高各种急危重症抢救水平,还需广大高危人群做到"四早"原则,提高群众急救意识,重视"白金10分钟",更要树立"大急救"概念,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尽可能降低院前死亡率;创伤致死是我市一常见院前死因,加强安全生产、遵守交通法规、强化法制意识将是降低创伤,尤其是交通意外伤发生及其死亡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院前死亡病例的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急诊科救治的573例院前死亡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院前死亡男女之比2.27∶1,高发年龄段40~79岁(62.65%)。院前死亡高峰时间段18~20点、8~10点、16~18点,无明显季节差异。院前死亡常见病因是心脏性猝死(43.80%)、创伤(31.06%)、脑血管疾病(5.93)、自杀(5.76%)、溺水(4.36%)。结论:针对院前死亡常见病因,加强健康和安全教育、进行民众急救技能培训、提升目击者现场急救比率、缩短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对减少院前死亡事件的发生,提高院前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陕西医学杂志》2019,(5):667-670
目的:研究2010-2014年四川资阳及川南经济区院前急救创伤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创伤发生及提高救治率提供依据。方法:分析116 088例院前急救患者的性别、年龄、出诊地区、时间、致伤原因及死亡患者病例资料。结果:创伤患者中男性占60.09%,高于女性的39.91%(P<0.05)。25~44岁年龄段患者最多(25.13%),15~24岁最少(8.17%)(P<0.05)。出诊地区以雁江区分布最多(60.64%),出诊时间7月份人数最多(9.23%)(P<0.05),一天的3个高峰期为9:00~9:59(5.92%)、16:00~16:59(5.93%)和20:00~21:00(6.31%)(P<0.05),主要致伤原因为车祸伤(34.03%)。死亡患者共1134例(0.98%),其中588例(48.15%)现场死亡,男性(55.56%)多于女性(44.44%)(P<0.05),45~59岁年龄段人数最多(27.78%)(P<0.05),主要致死原因为车祸伤(31.48%)(P<0.05)。结论:四川资阳及川南经济区创伤高发,创伤所致死亡率为48.15%,好发人群为青壮年男性,车祸伤是主要致伤致死原因,且高发时间每年的7月份及每天的20:00~21:00点,雁江区为高发地。针对高危地区和人群采取相关措施,从各种层面减少创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猝死已成为西方国家的一个主要死亡原因,约占心血管病死率的20%,心源性猝死(SCD)是指由于心脏病发作而导致的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发病6h内死亡者为猝死,急性心肌梗死(AMI)院前猝死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发病年龄多数在40岁以上,而且大多数为烟酒嗜好,发病年龄与往年相比有提前的趋势。为搞好院前AMI的急救防治措施,降低院前死亡率,笔者特将近几年来因AM院前猝死18例归纳总结,并摘取典型病例2例分析讨论。1临床资料例1,男性,49岁,干部。于早晨起床时突然胸闷、气短心前区持续性剧烈疼痛,难以忍受,在床上辗转不安,不…  相似文献   

7.
心源性猝死(SCD)是指由于心血管原因引起的突然、意外的自然死亡,又称心脏性猝死。本文对近年来我院急救中心收治的30例心源性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加深对心源性猝死的认识,提高其预防和诊治水平。1临床资料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本钢总医院急救中心收治的心源性猝死患者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为40~50岁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急诊0~16岁儿童青少年死亡病例,探讨急诊儿童青少年死亡原因及特点,以期寻找救治急重症儿童,减少急诊儿童死亡的切入点,为降低儿童青少年病死率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从“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调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2009年1月至12月期间16岁以下儿童死亡数据,按照不同的年龄段分为新生儿组(≤28 d)、婴儿组(28 d<年龄≤1岁)、幼儿组(1岁<年龄≤3岁)、学龄前组(3岁<年龄≤6岁)、学龄期组(6岁<年龄≤10岁)、青春期组(10岁<年龄≤16岁),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导致儿童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意外伤害死亡、猝死、疾病终末期,呼吸衰竭及呼吸、心跳骤停等。死亡原因第一位是意外伤害,占40%;第二位是猝死,占15%;第三位是呼吸衰竭和疾病终末期,各占13%。在意外伤害死亡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例为1.86∶1。其中交通伤占首位(42.5%),其次是坠/跌落伤(25.0%)。儿童死亡存在年龄阶段的差异,青春期组以交通伤为主要伤害类型(42.85%),学龄前组、学龄期组和婴儿组以交通伤和坠/跌落伤为主要伤害类型,幼儿组以交通伤(28.57%)和异物(28.57%)为主要伤害类型,其次是坠/跌落伤(14.28%)、溺水(14.28%)及中毒(14.28%)。儿童死亡地点发生在来院途中是第一位占37%,其次是在家中占32%,院前死亡占69%,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儿童发生院前死亡明显高于学龄前期及学龄期组儿童。结论 通州区0~16岁儿童青少年急诊死亡前3位的原因是:意外伤害死亡、猝死、呼吸衰竭及疾病终末期,不同年龄段死亡原因不同,死亡地点多为院前,年龄越小发生院前死亡风险越高,男孩多于女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危急患者死亡的构成梯次与死亡谱规律。方法:回顾整理我院2004—2007年153例急诊就诊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诊死亡患者构成梯次:年龄段主要集中于16~45岁。急诊死亡病谱规律:前五位是循环系统(占23.53%)、创伤(占22.22%)、猝死(占20.92%)、神经系统(占7.19%)、呼吸系统(占6.54%)。急诊死亡高峰时段:6:00—8:00,18:00~22:00,以车祸、施工事故及心脑血管疾病为主。结论:急诊死亡病谱前五位疾病和急诊死亡高峰时间段提示在疾病死亡高峰到来前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院前创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中心院前急救部2019-2020年院前创伤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出诊时间、疾病谱分布、创伤严重度、创伤部位等。结果 共纳入12 970例患者,男女比1.58∶1。高发年龄组为>30~40岁,占18.12%。出诊量高的月份和时间段前3位分别是10月、11月、12月,9:00-9:59、10:00-10:59、14:00-14:59。月份圆形分布显示高峰节点和时间段分别为2019年9月25日,2019年6月6日至2020年1月4日;24 h圆形分布显示高峰节点和时间段分别为15:12,8:04-22:20。创伤疾病谱前5位分别是交通伤6 382例(49.21%)、摔伤3 156例(24.33%)、其他外伤1 087例(8.38%)、斗殴伤1 041例(8.03%)、高处坠落伤550例(4.24%)。轻伤7 954例(61.33%),重伤4 294例(33.11%),危重伤645例(4.97%),濒临死亡77例(0.59%)。头颈部伤3 670例(21.02%),颌面部伤423例(2.42%),胸部伤2 172例(12....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创伤患者院前急救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1013例创伤患者年龄、出诊时间、致伤原因、创伤部位等分布及死亡病例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男性构成比明显高于女性,集中于21~50岁年龄段,出诊时间主要是17:01~20:00时段,高峰季节为7-9月,主要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颅脑为主要创伤部位(P〈0.05);大部分死亡病例为现场死亡,男性、〉50岁患者死亡率较高,致伤原因中颅脑、胸部、腹部患者死亡率较高(P〈0.05)。结论交通事故是院前急救的主要致伤原因,对上下班高峰期及晚间等交通事故高发期应加强防范,并应增加急救人力及物资准备.做好各类创伤的急救工作,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An audit of surgical emergencies was carried out to monitor acute trauma care and determine areas needing clinical improvement. This is essent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stitutional and national health policies on trauma and non-trauma diseases. All patients attending the surgical Accident and Emergency were studied prospectively from September 1999 to August 2000 to obtain their age, sex and diagnosis and to determine causes and injury-arrival time for trauma cases and the outcome of care for all cases. Out of 2,455 patients comprising 1,696 males and 759 females (M:F = 2.2:1) age range two weeks to 95 years, trauma accounted for 1,679 (68.4%). The median age (and the mode) of presentation overall and in males was in the third decade. Females had a 'plateau' age of presentation for the first four decades before the gradual fall to zero. Superficial skin trauma (lacerations, abrasions and bruises) represents the commonest presentation (16.1%) followed by fractures (13.9%), acute abdominal conditions (7.6%), head injury, HI (5.5%), multiple injury (4.1%), urinary retention (3.3%), burns and scalds (3.3%) and others. Eight-one patients died, comprising 54 males and 27 females, out of which 64 were trauma related deaths. Most common causes of death were HI (35 patients, 43.2%) and septicaemia (13 patients, 16.0%). Late presentation and poor finances contributed to the deaths in patients with septicaemia. Trauma is an important entity in our emergency practice. Prompt access to surgical care should reduce th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from acute abdominal conditions and HI. The high incidence of urinary retention requires further analysis. Statistics of this nature can aid planning of care delivery and study of preventable deaths.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我院十年来住院死亡病例的死因和死亡时间的规律,以及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对3296例死亡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首位死因为恶性肿瘤,其次是消化系统疾病。前五种致死疾病男性均高于女性,死亡年龄高峰为60-69岁,各病种死亡高峰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死亡时间以农历朔,望期最多。结论:十年来,我院住院死亡患者前五位死因无变化,但有性别、年龄、时间差异。  相似文献   

14.
急诊死亡病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长沙市第一医院6年急诊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其规律和特点,以提高院前及医院急诊抢救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年来我院急诊科死亡病人385例临床资料.结果:本院急诊死亡的患者涵盖各年龄层,以老年人为主;疾病涵盖各专科,院前死亡发生率高.结论:急诊死亡病例的死亡原因变化不明显.要重视院前死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动静畸形破裂死亡案例中外伤、性行为及情绪变化与疾病的关系,总结法医学鉴定经验。方法:选择脑动静脉畸形案例11例,重新审查案情资料,并查阅相关文献,分析外伤、性行为及情绪变化与疾病的关系及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后死亡的机制。结果: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在诱因存在下易发生破裂,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而死亡。结论:外伤、性行为、情绪激动与脑动静脉畸形破裂之间关系的分析要结合案情、外伤史、死亡经过时间及脑动静脉畸形的性质综合考虑,从而得出客观的鉴定结论。  相似文献   

16.
老年糖尿病住院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mortality rate and main death causes of aged diabetics in hospital. METHODS: The clinical record of 183 aged diabetic patients, who were hospitalized and died between January, 1995 and December, 2002 in our hospital, were reviewed in comparison with 293 non-diabetic aged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the same period. RESULTS: The mortality rate of the aged diabetics was 13.11%, far beyond that of the non-diabetics. The main death causes of the diabetic patients were tumor (29.5%),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VD, 25.7%), pulmonary infections (14.2%), renal dysfunction (9.8%) and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s (5.5%). Tumor was the main cause of death in the diabetic patients 60 to 80 years of age, and in those 80-90 years old, CVD accounted for most of the deaths, whereas most patients over 90 years old died of pulmonary infections. When only one of the 3 risk factors, namely hypertension, dyslipidemia and smoking, was present, CVD accounted for 36.8% of all deaths; when all the 3 factors co-existed, CVD accounted for 50% of all deaths. CONCLUSIONS: The mortality rate of aged diabetic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non-diabetics. Tumor and CVD are the main causes of death, but the constituent ratio changes with age. The ratio of CVD in all death causes depends on the number of risk factors present, including hypertension, dyslipidemia and smoking.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保定市院前急救死亡病例的特点和规律,为提高院前急救水平,降低院前急救死亡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保定市区2010年1~12月拨打"120"电话进行院前急救死亡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院前急救病例死亡率为5.27%,男女比例为2.02∶1.00,死亡率最高年龄组为70~79岁组;导致院前死亡前4位死因依次为猝死及原因不明、创伤、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每天6∶00~10∶00为院前死亡高发时段,第一、四季度院前死亡病例明显多于二、三季度。结论:医务人员可根据院前死亡病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培训,合理配置急救资源,并对易感人群进行宣教,以减少院前死亡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诊中青年昏迷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处理。方法对160例急诊中青年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青年昏迷患者的主要病因为各种外源性中毒共75例(占46.9%),其中酒精中毒44例,一氧化碳中毒5例,镇静剂中毒7例,海洛因中毒6例,农药中毒13例;其次为严重创伤32例(占20.0%),急性脑血管意外24例(占15.0%,其中脑出血19例、脑梗死5例),癫痫4例(占2.5%),糖尿病及低血糖昏迷10例(占6.3%),肝昏迷2例及尿毒症5例(占4.4%),溺水6例及电击伤2例(共占5.0%);好转128例,死亡32例,其中严重创伤死亡12例(占37.5%),脑血管意外死亡7例(占21.9%),中毒死亡6例(占18.8%),溺水及电击伤死亡6例(占18.8%),尿毒症死亡1例(占3.1%)。结论急诊昏迷患者,早期明确病因诊断,及时针对病因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白云区2008~2012年患传染病的居民的死亡原因.方法 应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及死因顺位等统计学指标,对2008~2012年白云区居民死因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2年白云区居民传染病死亡数为227人,年平均死亡率为2.04/10万,传染病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传染病主要死因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和艾滋病.前三位死因占总死亡数的94.27%.职业以无业或待业居第一位.结论 病毒性肝炎、肺结核、艾滋病是导致白云区居民死亡的最严重传染病,应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20.
康定地区132例院前死亡患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云兵 《四川医学》2009,30(8):1280-1282
目的了解康定地区院前死亡患者的情况,寻找降低院前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办法。方法对2003年3月1日-2009年2月28日康定地区院前死亡132例的性别、年龄、死亡谱、季度分布、急救半径、出诊时间、病死率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康定地区院前死亡132例中,男女比例为2.88:1,平均年龄46.6岁;院前死亡谱前4住依次是创伤64例(48.48%)、死亡原因不明37例(28.03%)、心血管疾病11例(8.3%)、脑血管疾病9例(6.82%),出诊高峰时间主要分布在18:00~9:00时间段;出诊里程:8公里以内占55.30%,8公里以外占44.70%,全年12个月院前死亡人数无明显差异,病死率7.13%。结论本结果可为建立高原地区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和提高高原地区院前急救质量与管理水平,降低院前病死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