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袖状接头人造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方法。方法:2002年~2005年95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接受了旁路移植手术。主要方式为:单纯股-腘动脉旁路术87例,腋-股-腘动脉旁路术5例,股-胫后动脉旁路术2例,股胫前动脉旁路术1例。结果:围手术期死亡率2.1%,术后随访1个月~34个月,总通畅率为87.4%。结论:袖状接头人造血管旁路移植术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但尚需长期随访。不断总结手术经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该院2006年6月—2011年8月收治FontaineⅡ、Ⅲ、Ⅳ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重建下肢动脉血流。结果该组无一例死亡,术后下肢动脉缺血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临床症状缓解,踝肱指数(ABI)术前为0.12~0.53,平均0.35,术后ABI为0.45~0.90。2例术后发生腹股沟切口淋巴漏,经换药愈合,随访2~36个月,1例股-腘动脉旁路术远端吻合口1年后狭窄,经手术探查,证实为吻合口内膜增生,再次行血管重建好转。结论采用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是治疗下肢动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腋-股动脉旁路术在治疗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腋-股动脉旁路术治疗的35例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其中有间歇性跛者5例,下肢静息痛11例,合并溃疡或坏疽19例.闭塞原因包括动脉硬化闭塞症29例、血栓形成5例、主动脉夹层1例.术式为腋-双股动脉旁路术19例,腋-单侧股动脉旁路术16例,使用的旁路移植血管均为聚四氟乙烯(Gore-Tex)人工血管.结果 本组病例围手术期未发生死亡,术后患肢间歇性跛行或静息痛消失,皮肤温度、颜色明显改善.远期随访时间3~80个月,总的术后1、3、5年移植血管的通畅率分别为:93%、87%、81%.结论 腋-股动脉旁路术具有侵袭性小,疗效确切等特点,是治疗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肾下腹主动脉闭塞症39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1986~2000年间我院收治的肾下腹主动脉闭塞症39例.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肾下腹主动脉闭塞症患者.其中男31例,女8例,有27例行手术治疗.结果多数患者有间歇性跛行症状(79.4%),71%男患有阳萎症状.彩色多普勒超声、螺旋ZTA和MRA检查能够确诊.主动脉造影或DSA检查对疾病状况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有帮助.手术需全面考虑患者的全身状态以及受累血管的条件.本组中13例患者行腹主-髂总动脉Y型人工血管移植术、6例行腹主-双侧股动脉旁路术、解剖外旁路5例、2例仅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另有1例行腹主动脉人工血管间置术加肾动脉成形术.腹主-髂总动脉人工血管移植术效果最好,1年通畅率100%,5年通畅率仍为75%.腋-股架桥术5年通畅率仅为37.5%.结论早期诊断、及时及全面的综合治疗是提高Leriche综合征血管移植术后远期通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0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根据患者的动脉闭塞程度、部位以及坏疽情况进行对应处理:4例肢体进行了保守治疗,其余26例进行了药物及手术治疗.其中:8例行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5例行髂动脉-股动脉人工血管移植术、3例行下肢静脉动脉化手术、4例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2例行截趾手术、4例行膝上截肢手术.结果 本组患者没有一例手术死亡,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其中,2例死亡.3例术后并发股部暂时性淋巴瘘,经保守治疗后愈合.1例髂动脉-股动脉人工血管移植术后1年闭塞,给予药物保守治疗后,下肢皮温恢复正常,跛行距离为200m.结论 针对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必须长期有效控制血糖,及早发现下肢大血管的病变,并及时进行相关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提高血管旁路转流术治疗肾动脉平面以下动脉缺血的临床效果及途径.方法 对应用人工血管和自体大隐静脉行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动脉缺血的17例患者进行总结,分别于肾动脉水平以下的腹主动脉至双髂总动脉、腹主动脉至双髂外动脉、髂总动脉至腘动脉、股总动脉至腘动脉上段、股总动脉至腘动脉下段、腘动脉与胫后动脉行架桥术.结果 其中行大隐静脉架桥术的5例患者血管全部通畅,股三角淋巴瘘1例;行人工血管架桥术的12例患者中,伤口液化5例,人工血管外露并阻塞1例,隐神经皮支损伤1例.结论 腹主动脉、双髂动脉或双股动脉闭塞只能采用人工血管架桥术治疗;股总动脉以下股浅动脉以及腘动脉闭塞,人工血管和自身血管性架桥均可应用;而腘动脉下段及膝关节以下的动脉闭塞时,采用自体大隐静脉架桥;动脉造影是正确选择血管重建方式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后闭塞的治疗及效果.方法 选择下肢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后闭塞患者67例,采用单纯药物抗凝(祛聚)治疗(11例)、单纯人工血管切开取栓术(20例)、人工血管取栓 吻合口扩大成形术(29例)及人工血管或自体大隐静脉再移植手术(7例).结果 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59例获得随访,8例失访,随访率为88.1%.平均随访34.4个月.所有再手术病例6个月内均通畅良好.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有25例患者(30条下肢)有效降低截肢平面,其余患者下肢缺血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根据患者病情通过依序选择药物治疗及手术等方法治疗下肢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后闭塞,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10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104例下肢动脉闭塞症人工血管或自体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2006年对104例下肢动脉闭塞症实施的113次动脉旁路转流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腹主-双侧髂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15例(3例联合实施腰交感神经切断术),腋-双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4例,髂-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25 例次,股-腘动脉旁路40例次,股-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25例次,腘-胫后动脉旁路4例次.结果 10例切口皮缘坏死致愈合延迟,5例术后出现肢体坏疽行截肢术,其余病人术后恢复良好.踝肱指数由术前0.30±0.09增至0.77±0.09(t=3.787,P<0.01).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短段、局限病变以介入方法治疗为首选,长段闭塞或多节段闭塞的病变以手术治疗为主,并应正确选择流入道、流出道及血管代用品.  相似文献   

9.
人工血管旁路架桥术治疗下肢动脉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提高人工血管旁路架桥手术治疗下肢严重动脉缺血的临床效果 ,对采用人工血管动脉旁路架桥治疗的下肢严重动脉缺血 32例进行分析。方法  1996年 1月 - 2 0 0 1年 6月间全组男 2 4例 ,女 8例 ,年龄 5 8 6± 15 1岁。动脉闭塞分别位于肾下腹主动脉、髂动脉、股动脉或股 -动脉 ,行人工血管旁路架桥术。结果 经术后平均 2年 7个月的随防 ,截肢率为 12 5 % ,阻塞率为 18 7% ,通畅率为 81 2 %。结论 下肢动脉闭塞时 ,采用人工血管行动脉旁路架桥术是重建患肢血液循环通道的有效方法 ,动脉造影是选择正确重要手术方式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自体静脉旁路移植术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2年7月应用自体静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35例伴重症下肢缺血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表现为下肢静息痛和/或溃疡、坏死,术前血管造影显示下肢动脉节段性闭塞为TASC C或D级病变。下肢血流重建采用以自体大隐静脉为移植物的动脉旁路手术。 结果  35例中34例(97.1%)术后患肢静息痛消失,皮肤温度、颜色明显改善,踝肱指数均值由术前0.11±0.13升为术后0.91±0.23,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术后随访30例,随访时间1~5年(平均3.5年),术后1、3、5年移植血管的一期累计通畅率分别为91%、80%、75%,二期累计通畅率分别为95%、83%、77%。  结论  自体静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动脉硬化性重症下肢缺血,挽救患者肢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体静脉旁路移植术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2年7月应用自体静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35例伴重症下肢缺血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表现为下肢静息痛和/或溃疡、坏死,术前血管造影显示下肢动脉节段性闭塞为TASC C或D级病变。下肢血流重建采用以自体大隐静脉为移植物的动脉旁路手术。结果35例中34例(97.1%)术后患肢静息痛消失,皮肤温度、颜色明显改善,踝肱指数均值由术前0.11±0.13升为术后0.91±0.23,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术后随访30例,随访时间1~5年(平均3.5年),术后1、3、5年移植血管的一期累计通畅率分别为91%、80%、75%,二期累计通畅率分别为95%、83%、77%。结论自体静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动脉硬化性重症下肢缺血,挽救患者肢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 lerosis ob literans,ASO)的治疗手段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髂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结合动脉旁路术治疗下肢多节段ASO 19例。行髂动脉病变段球囊扩张及内置支架术19例,股→腘动脉膝上人工血管旁路移植12例和自体大隐静脉旁路移植4例,左股→右股动脉人工血管耻骨上旁路移植3例。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踝肱指数(0.73±0.17),较术前(0.23±0.12)明显提高(P<0.01)。平均随访18个月,与术前相比症状明显好转,行走距离加大(>1 000 m),2例残余间歇性跛行。结论:下肢动脉腔内介入结合动脉旁路术是治疗下肢多节段ASO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股深动脉血流重建加大隐静脉动脉化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经验及疗效。方法选择无理想旁路术流出道,股浅动脉、动脉及其分支全段或多节段闭塞或严重狭窄,股深动脉起始部狭窄、闭塞的FontaineⅢ期、Ⅳ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25例,施行股深动脉血流重建加大隐静脉原位Ⅰ期动脉化。结果23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4年,10例FontaineⅢ期术后静息痛消失,15例FontaineⅣ期术后静息痛消失13例,减轻2例,5例足(趾)坏死者术后2周行截足(趾)术。患者手术前后进行踝/肱血压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深动脉血流重建加大隐静脉动脉化治疗严重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简单、有效,特别适合年老体弱且下肢无理想旁路术流出道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介入联合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髂动脉病变段球囊扩张(PTA)及内置支架(stent)联合股→胭→小腿动脉旁路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3例。术前均测定影肱比值(ABI)平均为0.24±0.14(0.11—0.48),并行动脉血管造影(DSA),依据患者条件选择彩超或CTA。结果行髂动脉病变段球囊扩张及内置支架术23例,股→胭动脉膝上旁路移植13例和行膝下旁路移植2例,左股→右股动脉耻骨上旁路移植5例,膝下胴→小腿动脉旁路移植3例,均取得成功。术后ABI检查为0.71±0.19(0.53~0.89),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随访期为2006年7月-2007年12月,除2例存在静息痛和不同程度间歇性跛行外,其他患者症状完全改善。结论介入联合血管旁路移植术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远期效果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方法:对3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进行不同方式的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结果:27例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肢血运改善,表现为间歇性跛行消失或跛行距离明显增大,静息痛好转,肢体溃疡愈合。术后检查踝肱指数为0.63±0.18,与术前(0.37±0.16)比较有显著提高(P〈0.05)。随访期间2例患者出现人工血管感染,1例出现人工血管内血栓形成,2例于术后1年出现吻合口狭窄,均于治疗后好转。结论: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能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股深动脉血流重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经验。方法选择FontaineⅢ、IV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24例,采用旁路术、取栓术及股深动脉成形术重建股深动脉血流。结果15例FontaineⅢ期患者于术后肢体静息痛消失;9例FontaineIV期患者中术后肢体静息痛消失7例,减轻1例,无效1例;无效者于术后1周行膝上截肢术,6例足坏死者于术后10天行截足(趾)术。22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个月-6年。移植血管3年通畅率为82%。结论股深动脉血流重建治疗严重肢体缺血具有简单、安全、有效的优点,适合年老体弱不能耐受复杂手术以及膝上无理想的用于旁路术的流出道者。  相似文献   

17.
动脉硬化性血管疾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动脉硬化斑块阻塞血管可遍及心、脑、肾和四肢等部位,四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最为常见,尤以下肢为主。当动脉发生严重狭窄或闭塞后,导致远端动脉的血流减少,可引起组织缺血,严重者可导致截肢。本文对近3年收治我院血管外科实施人工血管或自体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或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的65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患者,精心给予了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满意,现对手术治疗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术前、术后规范化和个体化相结合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杂交技术治疗下肢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后再闭塞的体会,探索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2006年12月—2010年7月,我科应用杂交技术治疗下肢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后再闭塞病人1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其中行单纯人工血管取栓6例,人工血管取栓+腔内吻合口成形术10例。结果 16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为(40±15)min,出血量均<100mL。术后1年随访时人工血管通畅13例,保肢15例。结论杂交技术治疗下肢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后再闭塞,对提高人工血管术后通畅率和保肢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位大隐静脉旁路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对30例共34条肢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应用THE BUSH静脉瓣膜刀行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其中16条行膝上动脉吻合,12条行膝下动脉吻合,4条行胫后动脉吻合,2条行胫前动脉吻合。结果踝肱指数平均值由术前0.36上升至0.85。29例下肢疼痛消失,间歇跛行消失,皮肤温度变暖,肢体溃疡愈合,1例无改善。随访结果表明,术后6个月、1年及2年移植血管累计通畅率分别为92.18%、87.14%、84.99%。结论静脉瓣膜刀的应用能有效破坏大隐静脉的瓣膜,保证了移植静脉良好的通畅率。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对于膝关节以下股~胴动脉搭桥有较好的效果,是外科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工血管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27例(27条肢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实施人造血管动脉重建术资料?结果:术后25条下肢疼痛消失,2例肢体溃疡愈合,疼痛减轻,随访1~3年,2例术后6个月人工血管血栓形成,无死亡病例?结论:人造血管旁路术是治疗主髂?股腘动脉长段闭塞性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