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不同镇静方法在小儿骶管麻醉术中镇静的优缺点 ,从而找到一种较为理想的镇静方法。方法 选择 45例ASAⅠ~Ⅱ级在骶管麻醉下行择期下腹部、会阴短小手术的患儿 ,体重 9~ 2 4kg。随机分为氟芬合剂对照组 (I)组、咪唑安定 (M )组和异丙酚 (P)组 ,每组 15例。I组 :氟芬合剂 (芬太尼 2 μg/kg) ;M组 :静脉泵注咪唑安定 1.5~ 2 .0 μg/kg·min ;P组 :静脉泵注异丙酚 2 5~ 75 μg/kg·min。每组患儿术中镇静评分在 2~ 4分。 结果 I组镇静效果比M组和P组差 (P <0 .0 5 ) ,呼吸抑制和术后躁动发生率较高。清醒时间I组比M组和P组延长 ,M组比P组延长 (P <0 .0 5 )。结论 持续静脉泵注异丙酚或咪唑安定是小儿骶管麻醉术中较为理想的镇静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整形外科局部麻醉手术中,比较病人自控镇静技术(PCS)与麻醉医师控制镇静技术(ACS)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择期整形个科手术,采用局部麻醉辅助镇静技术,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麻醉医师控制镇静技术,即在手术开始前分别给予镇静镇痛药,负荷剂量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0.05μg/kg和氯胺酮0.3mg/kg;根据镇静深度,按需逐步减量法间断使用上述三种药物。P组采用病人自控镇静技术,镇静药配方包括咪达唑仑、芬太尼和氯胺酮;负荷量1ml(含咪达唑仑0.4mg,芬太尼4μg和氯胺酮2mg),泵输速度200ml/h,病人自己按组给药以达到满意的镇静深度,初始锁定时间为0,待咪达唑仑用量达0.1mg/kg后,锁定时间设为2min。术中观察生命体征及镇静评分(SS),记录有无低氧血症、呼吸暂停以及术中、术后24h恶心呕吐等副反应。结果:两组病人术中镇静镇痛效果均满意,用药量基本相同。P组用药量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按组次数在3-438次之间。术中P组的镇静深度平均为3.5分,A组平均为4.5分,有显著性差异(P=0.001)。P组术中呼吸抑制和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降低。结论:PCS与ACS用于整形外科局部麻醉手术均可取得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但PCS能实现个体化用药,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可有效减少和避免术中镇静过量或不足,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新型个体化给药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日间与夜间使用艾司氯胺酮镇静达到意识消失时的用量,探讨昼夜节律对艾司氯胺酮镇静效果的影响,并计算日间与夜间镇静的半数有效剂量(ED_(50))。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行泌尿外科手术的男性患者100例,年龄18~65岁,BMI 18.5~30.0 kg/m~2 ASAⅠ或Ⅱ级,根据全身麻醉诱导开始时间分为两组:日间组(08:00至18:00)和夜间组(20:00至次日06:00),每组50例。每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0.30、0.35、0.41、0.48、0.57 mg/kg五个等比剂量亚组,每亚组10例。以达到Ramsay评分6级为意识消失标准;采用Probit回归法计算日间组和夜间组的ED_(50)和ED_(95)及其95%CI。结果日间组意识消失时艾司氯胺酮使用剂量为(0.422±0.070)mg/kg,明显高于夜间组(0.361±0.092)mg/kg(P0.05);日间组ED_(50)为(0.402 mg/kg, 95%CI 0.370~0.442 mg/kg),ED_(95)为(0.519 mg/kg, 95%CI 0.470~0.649 mg/kg);夜间组ED_(50)为(0.360 mg/kg, 95%CI 0.316~0.394 mg/kg)、ED_(95)为(0.479 mg/kg, 95%CI 0.432~0.618 mg/kg)。结论昼夜节律性变化影响艾司氯胺酮的镇静效应,夜间使用艾司氯胺酮的镇静效果更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丙泊酚复合艾司氯胺酮用于全麻的镇静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全身麻醉患者150例,男63例,女87例,年龄18~64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丙泊酚组(P组)、艾司氯胺酮组(E组)和丙泊酚复合艾司氯胺酮组(S组),每组50例。每组再随机分为五个亚组,每个亚组10例。在麻醉诱导前,P1组、P2组、P3组、P4组和P5组分别予丙泊酚0.80、1.00、1.25、1.56和1.95 mg/kg, E1组、E2组、E3组、E4组和E5组分别予艾司氯胺酮0.11、0.18、0.30、0.50和0.84 mg/kg, S1组、S2组、S3组、S4组和S5组按照4∶1剂量比分别予丙泊酚/艾司氯胺酮0.38/0.10、0.48/0.12、0.60/0.15、0.75/0.19和0.94/0.24 mg/kg。记录给药5 min内呼吸抑制、高血压、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点斜法测定两药及复合用药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和95%可信区间(CI),并用等辐射分析法分析两药复合使用时镇静效应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三种麻醉方式应用于腹部吸脂术的临床观察,探讨腹部吸脂术的最适麻醉方法。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吸脂术的女性就医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肿胀麻醉组,B组为硬膜外麻醉+肿胀麻醉组,C组为清醒镇静+肿胀麻醉组。观察三组就医者的麻醉效果,术中生命体征变化,不良反应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三组的一般情况及术中各组循环功能变化比较无差异;麻醉优良率B、C两组显著高于A组;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B两组,主观评价满意率显著高于A、B两组;术后恢复过程三组均平稳。结论:清醒镇静+肿胀麻醉用于腹部吸脂术具有操作简便,麻醉效果好,主观评价满意率高,不良反应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三种不同药物用于局麻病人自控镇静(PCS)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45例局麻下行上颌窦根治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B,C三组各15例,分别于手术开始前给予异丙酚,咪唑安定,氟哌利多加芬太尼行PCS。结果:镇静效果均满意,其中A组起效最快(平均86.4s),B组次之(平均149.8s),C组起效最慢(平均169.6s);A组与B,C组比较,均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术中,术毕,术后30min记忆缺失状况,术中B组较A,C组差(均P<0.01),术毕及术后30minC组较A,B组差(P<0.01,P<0.05),结论:A组(异丙酚)镇静效果好,恢复快,最适用于PCS。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瑞马唑仑用于门诊刮宫术的镇静效果。方法:选取门诊刮宫术患者8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18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瑞马唑仑组(R组, n=41)和丙泊酚组(P组, n=39)。麻醉诱导:静脉注射阿芬太尼10 μg/kg,R组静脉注射瑞马唑仑7 mg,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5...  相似文献   

8.
清醒镇静与镇静/镇痛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随着门诊手术 (当日手术 )的增多 ,一些短小手术、诊断检查和介入治疗可以在清醒镇静或镇静 /镇痛下完成。所谓有监测的麻醉看护 (monitoredanesthesiacare,MAC) ,是指有麻醉科医师在场进行的下列一项或两项工作 :(1)清醒镇静 ;(2 )监护并处理危重病人。麻醉科医师的工作已扩展到门诊、ICU、放射科、介入治疗和急救中心。清醒镇静 /镇痛清醒镇静 (conscioussedation)是指保留病人言语交流和合作能力 ,即保持保护性反射 ,能独立维持呼吸道通畅 ,并对医师的指令如“睁开眼睛”作出适当反应。其…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比较日间与夜间靶控输注异丙酚的镇静效果,探讨近日节律对异丙酚镇静效果的影响.方法 局部或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急诊手部小手术的男性患者65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18~55岁,BMI 18.5~ 24.9 kg/m2,根据患者手术时间分为日间组(07:01至19:00)和夜间组(19:01至07:00).行臂丛或局部神经阻滞,确认麻醉效果完善后开始靶控输注异丙酚,靶控输注过程采用阶梯给药方式,设定4个目标效应室靶控浓度,依次为0.8、1.2、2.0和4.0 μg/ml.当异丙酚效应室浓度达到预设值后,维持5 min,记录该浓度下的BIS值.靶控输注过程中每分钟进行1次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并记录OAA/S评分为2分(患者意识消失)时的BIS值和异丙酚效应室浓度.结果 共有58例患者完成研究,其中日间组28例,夜间组30例.与日间组比较,夜间组BIS基础状态、异丙酚效应室浓度1.2和2.0 μg/ml时BIS值降低(P<0.05),异丙酚效应室浓度0.8和4.0 μg/ml时BI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AA/S 2分时异丙酚效应室浓度降低(P<0.05)而BI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近日节律可影响患者异丙酚的镇静效果,表现为夜间镇静效果强于日间.  相似文献   

10.
11.
剖宫产术常采用单纯硬膜外麻醉,患者意识清醒,常表现出高度焦虑、恐惧和神经质的不良精神状态,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创伤;另外焦虑程度高的患者对术中麻醉药的需求也增加[1].异丙酚具有中枢镇静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清醒镇静.  相似文献   

12.
ICU的危重患者救治过程中常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由于休克、呼吸衰竭、管路刺激、疼痛及精神因素等原因,常造成患者自主呼吸与呼吸机不能同步协调,结果一方面机械通气难以达到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时又可因呼吸机额外做功增加了氧的消耗,易造成合并症的发生,影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14.
不同途径应用水合氯醛镇静效果探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口服和灌肠法应用水合氯醛对患儿的镇静效果。方法将100例应用水合氯醛的患儿随机分为灌肠组及口服组各50例,分别以不同途径应用水合氯醛。结果镇静效果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哭闹、呛咳和呕吐发生率灌肠组显著低于口服组(均P<0.01)。结论灌肠法应用水合氯醛不良反应低于口服法。  相似文献   

15.
危重病患者的镇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危重病患者行药物镇静能确保各项救治措施顺利执行,并能稳定患者的心理状态。本文综述了用异丙酚和咪唑安定镇静的方法,效果,对机体的影响和临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异丙酚和咪唑安定用于ICU机械通气镇静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医师进修杂志》2004,27(5):11-12
  相似文献   

17.
18.
危重病患者的镇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危重病患者行药物镇静能确保各项救治措施顺利执行,并能稳定患者的心理状态。本文综述了用异丙酚和咪唑安定镇静的方法、效果,对机体的影响和临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用于乳腺活检手术清醒镇静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拟行单侧乳腺活检手术的患者40例,ASAI~Ⅱ级,年龄18~60岁,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和雷米芬太尼组,各20例。在丙泊酚组,开始输注速度为2mg·kg^-1·h^-1维持5min后,如手术尚未开始则改为1mg·kg^-1·h^-1,手术开始后维持2mg·kg^-1·h^-1至术毕。在雷米芬太尼组,起始输注速度为0.1μg·kg-1·min-1,5min后降为0.05μg·kg-1·min-1,维持至术毕。手术开始时使用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分别在局麻浸润和深部组织切除时进行疼痛评分(VAS)和清醒麒静评分(OAA/S)。记录术后完全清醒(OAA/S评分为5分)时、术后30min镇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在局麻浸润和深部组织切除时的VAS和OA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追加局麻药及SP02〈90%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雷米芬太尼组中的7例以及丙泊酚组的1例患者术中RR〈8次/min,经语言唤醒后迅速缓解,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min镇痛评分和术后恶心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在乳腺活检术中均具有良好的镇静作用,但雷米芬太尼抑制呼吸频率的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20.
小儿下肢骨科手术常采用硬膜外麻醉,在进行硬膜外麻醉操作以及整个手术过程中需要维持良好的镇静。有研究表明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可用于监测成人和小儿咪达唑仑、异丙酚镇静的深度,脑电双频指数(BIS)不能作为氯胺酮镇静的监测指标,而AAI能否用于监测氯胺酮的镇静深度尚未定论。本研究拟观察AAI用于监测小儿硬膜外麻醉常规镇静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