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急剧上升,特别是老年人患急性心肌梗塞者增多,由于症状不典型,往往延误治疗,死亡率高,本文拟就老年缺血性心脏病的特点、急救和治疗方面予以叙述。老年缺血性心脏病的特征老年人的缺血性心脏病在症状、体征和并发症方面有以下特点: 1.急性心肌梗塞:胸痛典型发作少,多为无痛性或以呼吸困难、胃肠道、神经症状或休克、心律失常等为初发症状。 2.同时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  相似文献   

2.
正生活中,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会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缺氧或发生梗死的一种心脏病。少数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凶险,来势凶猛,预后不良,有的甚至发生猝死。老年人掌握冠心病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1、老年人冠心病有何表现冠心病主要表现为下述七种临床类型: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心绞痛、急性或陈旧性心肌梗死、原发性心脏骤停、缺血性心肌病、心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地威胁着人群健康。既往认为,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主要与冠状动脉的功能或器质性改变所引起的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需氧量之间的不平衡有关。近年来,随着各国学者对缺血性心脏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该病的认识逐渐从"以冠状动脉狭窄为中心"到"心肌缺血为中心"转变,即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是冠状动脉狭窄、炎症反应、血小板和凝血功能亢进、血管痉挛、微血管功能异常和内皮功能障碍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现从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和干预措施等多个方面就新近缺血性心脏病进展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正妊娠合并心脏病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孕妇发生缺血性心脏病的几率极低,其病理改变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等~([1-2])。合并缺血性心脏病的孕妇可能需要实施人工流产、剖宫产、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或其他非心脏手术等,其麻醉方法也具有明显的不同特点。国内有关妊娠合并  相似文献   

5.
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连续性疾病,除了累及冠状动脉、脑动脉外,还常累及全身的外周动脉等多处动脉血管床[1].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缺血性脑卒中、外周动脉病等都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重要表现形式.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老年常见病,动脉硬化的程度和进展的快慢,将直接影响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影响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一、心肌缺血原因与冠状动脉痉挛的证据晚近临床与实验观察均提出冠状动脉痉挛在缺血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上起着重要作用。虽然大多数缺血性心脏病病人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静息时心绞痛病人有较高的冠状动脉痉挛的发生率。此外,冠状动脉痉挛与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室性心动过速及心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与缺血性心脏病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瘤样扩张与缺血性心脏病的关系。方法 常规方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按W HO 标准。结果 共发现32 例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其中17 例为单纯冠状动脉扩张,15 例为冠状动脉扩张并狭窄。11 例并有心肌梗塞,17 例心绞痛,5 例为非典型胸痛。结论 部分缺血性心脏病可能由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所致  相似文献   

8.
<正>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arteryheart Disease,CHD)简称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肌病(IHD)。CHD是多种冠状动脉病的结果,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占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一般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由于冠状动脉痉挛,舒缩功能紊乱等影响冠状动脉血液循环,致使心肌供血减少甚至部分中断,造成心肌缺血缺氧。  相似文献   

10.
新近几种研究指出,血小板功能、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缺血性心脏病之间有重要联系。根据各种不同形式的缺血性心脏病均有血小板“过度活动”的证据,许多血小板抑制药物试用于冠状动脉痉挛、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塞后和冠状动脉旁路手术的患者。作  相似文献   

11.
在1986年,运动试验大多用于估计缺血性心脏病的预后,或估价抗心绞痛疗法或血管重建术的疗效,证实和判定心律失常,以及对胸痛患者的评价.运动试验是一项诊断缺血性心脏病的常规技术.本文讨论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进行运动试验的临床适应证.诊断考虑历史:早在1928年,Feil等推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运动引起ST段压低是由于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所致.1941年,Master等撰文评价运动后心电图检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价值.其标准为:(1)RS-T段压低≥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南京医科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210029)李建树缺血性心脏病(IHD)是老年人病残及死亡的主要原因,引起IHD的危险因素有多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DM)、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在老年IHD中更为重要,本文讨论老年人IHD...  相似文献   

13.
<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亦称缺血性心脏病[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逐渐增加,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也呈持续上升的趋势。许多相关研究已表明,CHD传统危险因素对不同民族CHD发病率、病死率的影响存在差异。我国是  相似文献   

14.
生活在家中的老年人约2%有心房颤动,而在老年病房中心房颤动可占15~20%。心房颤动的原因暂时性心房颤动常并发于急性病变(如发热、酸中毒、缺氧、低血钾、心肌梗塞、肺检塞、心包炎等)。心脏随年龄增长而对代谢性或感染性等不利刺激的易损性增高,心律失常易促发心力衰竭。慢性或阵发性心房颤动常伴有心脏传导系统的纤维化和起搏细胞毁损。使病情恶化的常见原因有缺血性、风湿性、或类淀粉样变心脏病等。心房颤动常并发于缺血性心脏病,而风湿性瓣  相似文献   

15.
目前,心血管疾病仍然是全球最主要的死因,2017年已造成全球约1780万人死亡[1].该病最常见的死因是缺血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缺血性心脏病的主要类型.因其病程动态特性带来各异的临床表现,可被归类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或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相似文献   

16.
随着CT和MRI这些新诊断方法的应用,发现老年人无症状性颅内形态学改变极为普遍。为了调查有动脉粥样硬化并发症的高危病人中隐型脑梗塞的发生率,作者对疑有缺血性心脏病者在冠状动脉造影后做头部CT和颈动脉超声。评估了隐型脑梗塞与冠状动脉疾病的严重度、颈动脉粥样化改变程度和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间的关系。对象与方法本研究以92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63例,女性29例。排除潜在脑血管病的心源性因素,如瓣膜性疾病、心源性栓塞、心律失常以及有症状的卒中,所有病人在做冠状动  相似文献   

17.
呼吸困难常认为是肺部疾病的体征,本文从病理生理学、临床、流行病学的证据指出它也是缺血性心脏病的一个常见而重要的表现。心肌缺血的血流动力学动物实验发现,结扎冠状动脉可迅速导致相应供血区心肌的收缩减弱,整个心室扩大或局部收缩不协调。严重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或陈旧性心肌梗塞患  相似文献   

18.
人口统计缺血性心脏病的老年病人百分比有显著增加倾向。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老年人冠心病的作用日渐明朗。但在这组病人中缺乏长期随访资料,作者以前报道过1086例65岁以上单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病人的手术期死亡率。本文则评价此1086例手术后长期(5年)效果,特别注意影响累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心脏病是一个具有多种因素的疾病,其中之一是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心脏病症状的关系并不呈线性,即可说明这点。例如,仅10%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人有症状;症状的严重程度与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的相关关系差;约10%心绞痛或心肌梗塞病人的冠状动脉正常或接近正常;稳定型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相仿,但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心肌梗塞与猝死等并发症的危险性远为较高。在变异型心绞痛病人,血液动力学监护显示在发作前并无增加心肌氧耗量的因素,动脉造影证明  相似文献   

20.
<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器质性(动脉粥样硬化、炎症、栓塞等)兼有功能性(血管痉挛等)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心绞痛)或心肌坏死(心肌梗死)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95%99%的冠状动脉疾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20世纪70年代,湖南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古墓震惊世界,那具保存完好的汉代女尸穿越2000个春秋来到世人面前,令人叹为观止。但尸检发现,这位"候爵夫人"患有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