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中药凝胶贴膏剂的研究进展及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霜  冯松浩  马旭伟  许浚  陈常青 《中草药》2018,49(21):5197-5204
中药凝胶贴膏作为经皮给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继承了中医药的传统理论,同时又结合现代制剂新工艺、新技术,在近年来发展迅速。与传统的黑膏剂、橡胶膏剂相比,中药凝胶贴膏采用水溶性高分子材料作为基质,具有保湿性能好,与皮肤相容性好,亦可反复贴敷等优势,越来越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重视。同时中药凝胶贴膏也面临着基质配比不合理、制备工艺简陋、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问题。通过查阅近年来中药凝胶贴膏的相关文献,从发展现状、基质组成、制备工艺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中药凝胶贴膏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凝胶剂的含义、特点、质量要求,以及凝胶剂的发展概况的阐述,提出了凝胶剂在中药制剂中应用的思路.凝胶剂是一种适用于皮肤、黏膜及腔道给药的外用剂型,能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符合中医“内病外治”的理念,适应中药复方制剂的生产现状,是中药传统外用药剂较为理想的剂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制剂在临床应用中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从而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2年7月-2014年6月我院发生的260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患者的性别、年龄、损害部位和临床症状表现、中药制剂剂型、给药途径等情况,计算出各项参数的不良反应例数及所占比例。结果: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集中在71岁以上(26.9%)、61~70岁(22.7%)、51~60岁(21.2%);不良反应主要损害的部位是皮肤(73.8%)和消化系统(10.8%);发生不良反应的剂型主要是注射剂(67.3%)和外用膏剂(13.8%);给药途径主要是静脉注射(64.6%)和局部外用(23.1%)。结论:中药制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应该根据不良反应的高发年龄段、损害部位、制剂类型、给药途径等,制定科学合理的用药管理制度,密切监测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防范意识,从而增加临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中药凝胶贴膏剂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已成为重要的临床用药剂型。现通过对中药凝胶贴膏剂的基质选择、工艺、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探讨,发现通过引入新技术、新工艺,中药凝胶贴膏剂的研究已取得较好进展,但成型机制及新品种的开发方面仍有不足。  相似文献   

5.
新型载体经皮凝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对几种新型载体在经皮凝胶剂中的研究与应用进行文献整理和归纳。方法:通过查阅近20年经皮凝胶剂的相关文献,阐述几种新型载体的含义、特点及其凝胶剂经皮给药的实验性研究,比较它们与其他剂型经皮吸收的效果,归纳总结了几种新型载体凝胶经皮给药的研究近况,并提出了其在中药复方凝胶剂中的应用思路。结果:新型载体凝胶剂相对于普通凝胶剂及其他经皮给药剂型,有更强的渗透皮肤能力,能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具有缓释性和靶向性。结论:目前,新型药物载体在经皮凝胶剂中的运用主要集中在几种常用载体和治疗皮肤疾病的药物上,随着研究的深入,必将拓宽到更多的新型药物载体和治疗非皮肤疾病的药物。新型载体凝胶剂给改善中药复方外用制剂带来启发和思考并有望在中药复方新剂型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6.
以中药饮片细粉为制剂原料,研究制剂原料及中间体理化性质与中药凝胶贴膏成型质量之间的相关性及其成型规律。选取48种中药复方为模型处方制备凝胶贴膏,使用旋转流变仪分别测定各处方膏体的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屈服应力(τ)、蠕变柔量[J(t)]等流变学参数。通过主观评分和客观评分对制备的中药凝胶贴膏进行质量评价,对各处方膏体的特征物理性质进行聚类、主成分等统计分析。以膏体的流变学性质对贴膏成型质量进行预测,贴膏7 d后成型质量预测准确率为83.72%,对30 d后的贴膏成型质量预测准确率达88.37%。当膏体G′、G″等参数较大且J(t)较小时,贴膏成型质量较好;当膏体的涂布点≥3时,膏体涂布困难。此外,当处方中含金属离子中药占比较高时,主要影响贴膏30 d成型质量,黏性较低。当处方中含酸性化学成分占比较高时,主要影响贴膏7 d成型质量,残留较多。研究结果提示基于膏体的流变学性质,可预测中药饮片细粉凝胶贴膏的成型质量,为中药凝胶贴膏的处方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凝胶贴膏(原巴布剂)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型经皮给药制剂,因其在对中药复杂成分的承载与释放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越来越受到中医药研究者的青睐,并逐步向产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查阅近3年凝胶贴膏的相关文献资料,将当前中药凝胶贴膏的研究热点,以及涌现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进行了归纳整理、总结和分析,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中药凝胶贴膏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杨月  陈晓  张莉 《中医药信息》2010,27(2):111-113
就治疗痛经的中药外用制剂,如中药膏剂、贴膏以及巴布剂的研究以及中药巴布剂的发展前景等方面做了综述,指出中药巴布剂是一种治疗痛经的新型外用制剂,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聚乙烯醇在中药新剂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聚乙烯醇 (PVA)作为药用辅料 ,具有易溶于水、成膜性好、粘接力强、热稳定性高、毒性低、无刺激性等优点 ,近年来 ,在医药工业中应用日趋广泛。在中药现代化制剂研究中 ,PVA作为涂膜剂和膜剂的成膜材料 ,其成膜性能优良、膜的韧性好等特点 ,在涂膜剂和膜剂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PVA作为巴布膏剂和凝胶剂的高分子基质 ,既能承载药物 ,又能改善制剂的使用和工艺性能 ,是一种优良的药物载体。目前 ,PVA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主要集中在外用剂型 ,随着研究的深入 ,必将拓宽PVA在中药现代化剂型中的应用范围。PVA有望在渗透泵控释制剂、载药微球、溶胀控释系统等新剂型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中药制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但其剂型较多,如丸散剂、胶囊剂、片剂、膏剂、注射剂、气雾剂、敷贴剂等,且不同的剂型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分析各种剂型的临床应用特点后,提出了研发中药制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发展方向,一是中药制剂必须考虑剂型选择,应多选择气雾剂和注射剂;二是加强新剂型或进行剂型改革,如开发穴位敷贴剂、将平片改制成缓释片等;三是围绕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治则开展新理论与新方药的探讨,以取得新的发现与突破。  相似文献   

11.
甘草等6种重点中药材新品种选育及推广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我国甘草、柴胡、桔梗、红花、瓜蒌和石斛的新品种选育情况进行梳理。甘草为我国用量最大的药材;柴胡为最常用的解表药;桔梗治疗肺部疾病使用频率较高且为重要的药食同源药材;红花为我国种植历史最久的花类药材;石斛为贵细药材的代表,也是兰科植物中野生变家种最成功的药材之一。这6种药材主产区分别处于我国西北、华北、华东、西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区域,药用部位和生长区域均有一定代表性。对甘草等6种中药材新品种的选育单位、年度、推广种植情况和推广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通过分析现状寻找中药材种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中药饮片是中医临床用药的基本手段,体现了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为探讨中药饮片的临床实际应用情况和特征,该研究采用常用中药饮片应用调研表,对10个省份56所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中药饮片应用情况进行调研分析。结果所见临床使用中药材品种549种,其展开项下饮片801种,按功效可归属为19个类别,其中甘草、黄芪、地黄、川芎、白术、黄芩、当归、白芍、麦冬等品种最为常见;不同地域以及不同层次的医疗机构中药饮片应用具有一定特点。调研结果反映了中药饮片应用的一般情况,为基本药物制度中药饮片的收录与完善提供了基础资料,对中药材品种的生产规划、饮片生产及医院饮片品种配置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6种常用活血中药(赤芍、丹参、川芎、三七、桃仁和酒大黄),对ApoE基因缺陷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症反应和血脂的影响。方法 90只6~8周龄小鼠随机分成8组:赤芍组、丹参组、川芎组、三七组、桃仁组、酒大黄组、模型组和对照组(辛伐他汀)。予西方类型膳食喂养13周,待其形成成熟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后,给予药物治疗13周。检测小鼠血脂,处死动物并取出心脏及主动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小鼠主动脉根部CD6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 中药各组均有一定的调脂作用;模型组CD68表达最为活跃,而丹参组、川芎组、三七组和对照组的CD68阳性表达细胞较少(P<0.05);酒大黄组和对照组AS斑块内炎症因子MCP-1、TNF-α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上述活血中药能够干预ApoE基因缺陷小鼠成熟斑块的进展,有一定稳定斑块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脂质代谢和抑制炎症反应有关,不同活血药在常规剂量下其作用环节和强度上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基于现代文献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检索知网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时限为2000年1月至2015年12月,纳入发表于核心期刊的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文献,建立规范化数据库,并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应用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挖掘方法对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进行挖掘。研究最终纳入文献171篇,涉及方剂171首,中药140味,药物总频次1 772次,挖掘出19个核心组方和7个新方组合。其中高频药物为黄芪、丹参、茯苓、人参、葶苈子、白术、桂枝。核心组方为黄芪、丹参、茯苓的组合。挖掘出19个核心组方和7个新方组合。其中高频药物为黄芪、丹参、茯苓、人参、葶苈子、白术、桂枝等。核心组方为黄芪、丹参、茯苓等的组合。高频药物和核心组方体现出以益气活血为主的用药特点和以益气为核心辨证加以活血、温阳、利水的组方规律。挖掘出的新方为慢性心力衰竭各种兼证的临证治疗提供新的借鉴。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开发一种更优的评估中药肝毒性的方法,为中药保健食品原料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国际公开构建肝毒性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训练集数据,形成训练集。使用Discovery Studio 4.5对训练集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针对每一类使用朴素贝叶斯(NB)、逻辑回归(LR)、邻近算法(KNN)等9种机器学习的方法构建QSAR模型,并利用交叉验证方法对模型构建方法进行评估。最后使用最优类模型对113种中药保健食品原料包含的783个成分进行了预测,根据多模型加权平均概率筛选出肝毒性成分占比较大的中药。结果:根据对训练集化合物的分析,可以看出第3类模型的准确率为85%~91%,高于现有报道的中药成分肝毒性预测模型。对中药保健食品原料成分的分析发现肝毒性化合物48个、不具有肝毒性的化合物735个,肝毒性预测概率为0.15~0.30,说明中药保健食品原料肝毒性普遍较低。预测肝毒性成分所占比例较高的中药有茜草、番泻叶、当归、大黄、丹参、厚朴、川芎、桑枝、桑白皮、五味子等。结论:对训练集预先聚类,提高QSAR模型准确率,为中药安全性评价的方法学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为中药保健食品原料成分进...  相似文献   

16.
半夏作为临床最常用的药材之一,不可忽视其毒性对临床使用的影响。而炮制作为有毒中药临床使用前常用的降毒、解毒手段,主要影响药材中的相关成分的量(增加或减少)。虽然目前对半夏药材中的毒性成分(主要指半夏生物碱类物质)还存在争议,但更多的文献支持半夏中含有的草酸钙针晶、凝集素蛋白是其主要毒性成分,二者对半夏药材引起炎症作用和刺激性作用产生巨大影响。随着研究手段的深入、研究角度的拓展,有关炮制对半夏解毒机制的研究近年来也在不断的深入。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半夏解毒的机制与通过炮制可降低毒性成分的量、炮制中使用的相关辅料成分可抑制多种炎症介导因子等有密切关系。但也应注意某些炮制辅料如白矾可引起铝残留造成新毒性等问题,同时还应注意炮制工艺条件、药材产地与其他药材合用等对半夏毒性的影响。该文旨在通过对半夏药材毒性成分和不同解毒方式、机制相关文献的整理、归纳、分析,提供相关文献数据支撑,为进一步开展半夏毒性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The“nine cycles of steaming and shining”,“nine making”,“nine turns”and“nine cycles of calcining and quenching”methods that are recorded and used since ancient times are merely one aspect of the unique processing metho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nducing the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method“nine cycles of steaming and shining”from historical review and summarizing the practical wisdom based on the canonical aspec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experiences of ancient Chinese medicine sages to promote the new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fter the long-term and multiple“nine”processing,the material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hibit significant beneficial changes in terms of taste,efficacy,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contents,thus emphasizing that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ir efficacy enhancement and toxicity reduction.Heshouwu(Polygoni Multiflori Radix),Dihuang(Rehmanniae Radix),Huangjing(Rhizoma Polygonati),Dahuang(Radix et Rhizoma Rhei),and Xixiancao(Herba Siegesbeckiae)are representatives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prepared using the“nine-system”processing method.This review discovers the aim and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nine”processing of the abovementioned herbs from the viewpoints of modern pharmacochemistry and pharmacology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nine”processing metho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o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相似文献   

18.
关于地道药材附子与半夏有无配伍禁忌之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附子与半夏制成不同煎剂,对蟾蜍的离体心脏,小白鼠的心电图及急性毒性进行实验观察,认为附子与半夏的配伍煎剂与附子、半夏的单煎剂相比毒性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9.
Susceptibilities of Mycoplasma hominis to herb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o determine the susceptibilities of Mycoplasma homonis (M. hominis) to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in vitro, 30 clinical strains of M. hominis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from the clinical specimen. The susceptibilities of M. hominis to 19 herbs were determined by serial dilution methods in vitro.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 hominis was susceptible to Radix Isatidis, Radix Angelicae Dahuricae, Cortex Phellodendri, Radix et Rhizoma Rhei, Fructus Kochiae and Herba Houttuyniae. These findings laid a foundation in treating M. hominis infection with Chinese herbs.  相似文献   

20.
C Fan  C Yin  L Xia  G Zhang  Y Ren  B Wei  L Zhang 《中国中药杂志》1992,17(3):182-4, backcover
To find out whether the Chinese drug Radix Aconiti Carmichaeli is compatible with another Chinese drug Rhizoma Pinelliae in preparation, the two medicinal herbs were made into different forms of decoctions. Experiments with these decoctions were carried out to observe the action on isolated hearts of toads and the ECG and acute toxicity on mi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erms of toxicity there was no marked increase in the mixed decoction as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two decoctions prepared from Radix Aconiti Carmichaeli and Rhizoma Pinelliae separat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