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2.
李东垣调治脾胃升降注重调治脾胃自身虚实,结合四时及诸多具体病因及继发病邪,精细灵活施治。治则以补脾胃升清阳扶正为本,应时令祛邪降浊为标。核心治法为补中升阳,其他治法有降火、利湿、降浊、滋阴、补血、活血、理气、解表等。黄元御通过调治中气而恢复脾胃自身升降,诸病得愈。忽略脾胃自身虚实,不借助外力,针对核心病机(水寒土湿),执简驭繁。治则为轴运轮转,阴阳气血各归其位,转邪为正。核心治法为暖水燥土、升脾降胃。其他有降肺、清肺、敛胆、达肝、滋肝、泻肝、清心、温肾等。 相似文献
3.
脾胃学说是李东垣长期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后世医家不断加以补充和发展,形成了完整的脾胃学说理论。笔者对李东垣脾胃学说的现代研究从理论探讨、用药法度、临床运用三个方面进行简单的梳理,发现过往研究者大多未将李东垣脾胃学说与现代人的体质、生活习惯等实际问题相结合。笔者结合"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的具体情况,认为现代人的体质环境、生活习惯为大多数疾病的致病原因,疾病的病机为脾胃阳虚,治疗皆要注意顾护中阳,调理、疏导脾胃,从病因、病机、治疗三个方面论述脾胃理论现代应用的认识,以期对临床诊疗杂病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4.
5.
本文以李东垣的脾胃理论为指导,为肿瘤放、化疗所致的毒付反应从脾胃气虚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合理应用可增加机体的免疫力,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金元医家李东垣 ,注重调补脾胃 ,以脾胃立论 ,对祖国医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他提出的“阴火”理论 ,内容丰富 ,却不够清晰 ,造成后世对此认识的紊乱。如《脾胃论》里有“阴火者 ,心火也”,“肾为阴火”,“大忌苦寒之药损其脾胃”,又有“加寒水之药降其阴火”等 ,不仅把生理之火 ,而且把寒性的阴火与热性的阳火混为一谈 ,让人难以理解。笔者在深入学习与思考的基础上 ,对此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今将笔者所得介绍如下。1 渊源其渊源可追溯到《黄帝内经》。李东垣在《脾胃论》、《兰室秘藏》等著作多处引用《内经》经文 ,可见他对《内经》有深… 相似文献
7.
试论李东垣脾胃学说中的温热病学思想——东垣仲景学说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东垣脾胃学说的深入研究,历来认为治外感宗仲景、治内伤宗东垣的观点,把《脾胃论》视为一部详于治脾气略于治胃阴的脾胃病学专著的观点,却显得片面和局限,阻碍了对东垣脾胃学说中的温热病学思想的发掘。东垣的学说思想集中反映在他晚年的论著《内外伤辨惑论》和《脾胃论》(以下合称《两书》)中。通过对东垣《两书》与仲景《伤寒论》进行比较,笔者 相似文献
8.
9.
探讨李东垣脾胃藏象的现代科学内涵、疫病辨治学术思想、防疫“治未病”思想、肺系疫病治则治法等,探究其肺系疫病证治经验。李东垣创立的脾胃藏象学说与现代医学中的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呼吸系统等关系密切,疫病辨治思想主要包括“疫病防治,首在辨证”“疫病诡变,不拘古方”“疫病防治,主治未病”,其防疫“治未病”思想亦基于脾胃藏象系统,善从脾胃论治肺系疫病,有关肺系疫病的主要治法包括“风升辟秽,透达调神”“斡旋中焦,健复气机”“清涤脏腑,予邪出路”等。 相似文献
10.
王海莲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6,19(17):2102-2103
李东垣以益气升阳为其基本治疗大法,并根据元气衰而阴虚火旺的病理特点,佐以敛戢阴火,注意气机升降,邪正虚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脾胃内伤病治疗法则。通过学习,受益匪浅,下面仅对东垣临床治法做一浅略探讨,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李杲,字明之,晚年自号东垣老人,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在临床上他十分强调脾胃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在《内经》"人以胃气为本""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对于内伤虚损性疾病,多从脾胃入手,强调以调治脾胃为中心的治疗原则,因此他也被称作"补土派"。其代表作《脾胃论》中,阐述了脾胃生理特性、病理变化,提出了以脾胃为元气之本、脾胃为气机升降枢纽、"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等为主要 相似文献
12.
脾胃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内容之一,《素问.平人气象论》曰:“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送,逆者死。”张仲景曰:“四季脾王(旺)不受邪。”金元医家李东垣进一步发展了脾胃学说。其在《脾胃论》中说:“历观诸篇而参考之,则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 相似文献
13.
14.
吴东昆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6):179-180
<素问·六微旨大论>谓:"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己,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说明升降出入包含着机体的一切功能活动,其中以脾胃升降功能最为重要.脾与胃以膜相连,位于腹中,一脏一腑,互为表里,为机体气化升降的枢纽.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为胃行其津液,升清降浊,输布水谷之精微,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强脾健则水谷气盛,精足神旺,气机畅和,先天得养,后天得济. 相似文献
15.
高培兰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3,16(2):205-206
吾师龚文德主任发现:在“天地合气”的秘底,深刻地蕴含着现代生命科学的理论精髓一生物体内的物质氧化机理。循此,他指导:透过“自由基”和“抗氧化物”的生成和生理效能,可自然地颖悟到其与中医脾胃学说潜存着内涵实质的有机联系;解析其过氧化机理,及其病理损害,以至“亚健康”体态,尤与李东垣的“脾胃内伤”学说吻合更切。 相似文献
16.
蔡淦教授的学术思想体系极为推崇李东垣脾胃学说,并善用东垣脾胃学说指导治疗各种疑难疾患。"补脾胃、泻阴火"是李东垣针对内伤疾病"脾胃内伤、阴火上乘"的病机特点而制定的治法,蔡教授运用此法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确切。文章介绍蔡淦教授运用"补脾胃、泻阴火"治疗胃肠病的经验,认为临证重视阴火内涵,善用补脾胃、泻阴火;治脾胃内伤,可宗东垣之法则;并举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溃疡性结肠炎各一例以说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气机升降学说是中医学从动态角度出发,对脏腑特性、气化功能以及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高度概括,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脾居中央,禀气于胃而浇灌四旁,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脾胃的升降功能在整体气机升降出入中发挥了重要的调衡作用,因此,探讨脾胃气机升降功能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临床亦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虽非专论脾胃,但有关脾胃病证治约涉及四分之一篇幅,其顾护脾胃思想贯穿于辨证施治始末.李东垣《脾胃论》则力求经旨,同时吸收仲景治伤寒的特点,进一步强调"内伤脾胃学说".本文拟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与李东垣《脾胃论》调治脾胃方药的比较中得出两者的异同,以期使两者的脾胃学术思想更好地指导中医临床工作,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脾胃学说与升降学说均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中医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学习、研究这2种学说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它们的内容及其形成发展过程有很多重叠和交叉之处,如果把它们汇成两条线,这两条线并不是平行的,而是时有交点甚至紧紧缠绕在一起,是不可分的。简而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