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瑞 《临床医学》2022,(6):21-23
目的 分析阿替普酶(rt-PA)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发病时间6 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及神经功能。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至2021年4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收治的84例发病时间6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以rt-PA动脉溶栓,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比较两组疗效、血管再通情况及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40/42)较对照组(73.81%,31/4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72,P <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P <0.05)。试验组血管完全再通率(92.86%,39/42)较对照组(76.19%,32/4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rt-PA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发病时间6 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提高疗效与血管再通率,...  相似文献   

2.
邱曼莉 《当代护士》2016,(10):49-51
总结2014年6~12月份入住我院NICU的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阿替普酶治疗后的护理体会。包括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从住院前的准备到住院后的用药护理、常规护理、优质护理、排泄护理、后期功能锻炼、心理护理及出院宣教。认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取得良好的疗效,而且安全性良好,同时早期发现、及时抢救、严密观察、精心护理也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及早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史丽圆  庄妍  孙远贞 《全科护理》2014,12(8):713-714
正急性脑梗死具有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严重威胁病人生命健康,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危害[1]。急性脑梗死最重要的治疗方法是超早期恢复脑梗死区血流灌注,挽救缺血半暗带内的脑组织,从而改善病人的病情和预后[2],而溶栓疗法是急性期最有效的治疗方法[3]。我院2009年9月—2013年9月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4.
超选择动脉溶栓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型术治疗脑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超选择动脉溶栓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急性治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经股动脉或颈动脉插管,用微导丝将微导管送至血管闭塞部位,注入尿激酶(UK)行溶栓治疗,对6例颅外段血管狭窄者,采用PTA消除,并注入罂粟碱扩张颅内血管。结果 颈内动脉闭塞10例、大脑中动脉16例、椎基动脉系统4例,血管完全再通15例,部分再通12例,治疗3月后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I)评分:100分20例,75-95分6例,占86.7%。结论:早期超选择动脉溶栓配合PTA和罂粟碱可明显提高闭塞血管再通率,是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通过静脉动脉综合溶栓,并结合球囊扩张和支架置人(动脉成形术),使早期血管再通.方法 2006年10月~2008年1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用尿激酶进行超早期动静脉溶栓+动脉成形术治疗进行分析,其中动静脉溶栓联合动脉成形术组(简称治疗组)18例,静脉溶栓组46例,动脉溶栓组37例.结论 动静脉溶栓联合动脉成形术是治疗脑梗死的安全、有效方法,可在疾病的超早期使闭塞血管再通并保持血管通畅,明显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并减少患者的复发率,明显改善患者的早期和远期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究阿替普酶(rt-PA)溶栓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效果及联合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的ACI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rt-PA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rt-PA溶栓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神经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认知功能评分、血清学指标[血清中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多胺氧化酶(PAO)]水平,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8%,高于对照组的77.27%(P<0.05);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NSE、PAO及MCP-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良好率为59.09%,高于对照组的36.36%(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静脉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83例随机分为2组,低剂量组140例,标准剂量组143例,采集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以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采用卡方检验或者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病死率,评估急性脑梗死不同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安全性。结果 (1)2组患者在溶栓24 h、3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12)vs 5(2,10),U=0.361,P=0.718;4(2,11)vs 4(2,10),U=0.118,P=0.906];溶栓后7、28、90 d,2组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86%vs 53.85%,χ~2=0.002,P=0.962;64.29%vs62.94%,χ~2=0.013,P=0.911;70.00%vs 72.03%,χ~2=0.06,P=0.807)。(2)2组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率无明显差异(6.43%vs 7.69%,χ~2=0.040,P=0.842),溶栓后90 d内低剂量组死亡11例,标准剂量组死亡12例,2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χ~2=0.120,P=0.73)。结论不同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性和疗效相似,低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探究阿替普酶静脉超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近期转归及舒适护理。方法收集2013年12月~2017年8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阿替普酶静脉超早期溶栓治疗,根据采用的护理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每组53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情况进行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研究组患者的改善更为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超早期溶栓治疗辅助舒适护理干预,可以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2):1943-1944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将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年龄大小分为低龄组(年龄<60岁)和高龄组(年龄≥60岁)各55例。两组均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预后。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m 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改善,且低龄组改善程度显著大于高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龄组的完全恢复率显著高于高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溶栓直接并发症与溶栓非直接并发症均低于高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显著,但低龄患者相比起高龄患者应用效果更佳,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阿替普酶)和观察组(40例,阿替普酶+替罗非班).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血浆黏度(PV)、生活质量及出血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5、10 d,观察组的NIHSS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超选择脑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1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超选择脑动脉内溶栓方法,起病距溶栓时间3~6h,尿激酶以1.0万μ.min-1持续泵入,总量为100万μ,辅助其它常规治疗,治疗14d后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溶栓有效率为90.2%,显效率为60.4%,血管再通率为72.9%,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超选择脑动脉内溶栓可使血栓局部迅速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急性颅内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时间窗,同时总结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和动脉取栓围术期的有效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郝娜  苑克晶 《大医生》2021,(3):74-76
目的 分析不同时间窗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白介素-1β?(IL-1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0年3月吉林省电力医院收治的2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不同时间窗进行分组,发病3?h内进行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9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观察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I与NIHS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6与hs-CRP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s-CRP、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可减轻患者炎症反应,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入院时DRAGON评分联合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5月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153例进行静脉溶栓的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溶栓前均行血常规检查及DRAGON评分,根据溶栓后24 h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20例)和无END组(133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CI溶栓后患者发生END的相关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以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相关因素的预测价值,以净重新分类指数(NRI)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 END组患者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入院时DRAGON评分、中性粒细胞计数及NLR和脑动脉高密度征占比、早期脑梗死征象占比高于无END组(P<0.05);两组患者发病至溶栓时间、淋巴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DRAGON评分升高、N...  相似文献   

19.
急诊室内使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第三代静注溶栓药物瑞替普酶(rPA)和阿替普酶(rt-PA)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开放性临床研究方法,观察2004年3月至2006年12月期间在本院急诊室内接受rPA或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共55例,其中rPA组24例,rt-PA组31例,观察血管再通率、死亡率、平均住院天数、心力衰竭及休克等并发症和出血不良反应。结果rPA和rt-PA组的再通率分别为87.50%和83.83%,(P>0.05)。溶栓后30d内心力衰竭、休克及再梗死发生率两组相当,(P>0.05);死亡率分别为8.33%(2例)和6.45%(2例),P>0.05;轻度出血发生率分别66.66%和48.38%,P>0.05;脑出血发生率为8.33%和9.68%,P>0.05;住院天数分别为(10.74±6.49)d和(13.09±13.36)d,P>0.05。结论瑞替普酶适合急诊室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