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对血红蛋白水平、影像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93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给予PHI-LOS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闭合复位MultiLoc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指标、血红蛋白水平、肩关节恢复情况、影像学参数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24 h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 h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变化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影像学参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闭合复位MultiLoc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可改善手术指标,减少血红蛋白变化量,促进肩关节恢复以及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手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02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51例。观察组给予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予以微创常规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生活质量、肩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肩关节功能优良率(88.24%)高于对照组(χ~2=3.981,P=0.046)。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比例(5.88%)低于对照组(χ~2=4.320,P=0.038)。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VAS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效果良好,患者疼痛程度轻,骨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肩关节功能恢复快,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肱骨近端锁定内固定系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0月汝州市骨科医院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8例,将采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33例患者作为LPHP组,将采用肱骨近端锁定内固定系统钢板固定的35例患者作为PHILOS组,对比两组围术期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术前、术后4周、术后12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HILOS组术中出血量较LPHP组少,手术时间、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较LPHP组短(P<0.05);术后4周、术后12周PHILOS组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较LPHP组高(P<0.05);PHILOS组并发症发生率8.57%(3/35)与LPHP组15.15%(5/33)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肱骨近端锁定内固定系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快骨折愈合,改善肩关节功能,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及其预后。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50例分为两组,传统组25例采用传统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微创锁定钢板组25例采用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引流量、出血量、Neer优良率和手术后延迟愈合、感染、肱骨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微创锁定钢板组Neer优良率明显高于传统组,手术后延迟愈合、感染、肱骨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微创锁定钢板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引流量、出血量均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确切,预后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且具有微创性,手术操作简单,可减少出血和引流量,减少并发症,加速患者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髓内钉与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对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80例,根据内固定手术实施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髓内钉内固定)及对照组(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各40例。对比两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内固定物失效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89.14±14.51)min、(3.04±0.61)个月,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肩关节恢复优良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确切,显著缩短手术时间,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好,且无并发症发生,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9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锁定钢板内固定)与对照组(54例,普通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肩关节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普通钢板比较,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能提高疗效、稳定病情。  相似文献   

7.
背景:采用扩张自锁髓内钉置入治疗简单闭合性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无需交锁等优势。目的:对比扩张自锁髓内钉置入内固定与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闭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分别采用自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闭合性骨折。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与术后并发症、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置入后1年膝关节KSS评分结果。结果与结论:自锁髓内钉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低于锁定钢板内固定组(P〈0.05)、下地时间快于锁定钢板内固定组(P〈0.05),两组术中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置入后1年膝关节KSS评分及生物相容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采用髓内扩张自锁髓内钉置入治疗胫骨干闭合骨折更微创,具有手术时间短,下地时间早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髓内钉固定与钢板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肱骨干骨折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锁定钢板组(接受锁定钢板固定)及髓内钉组(接受髓内钉治疗)各41例,记录两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统计两组骨折延迟愈合、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Neer肩关节评分量表(Neer shoulder rating scale,NSRS)完成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肩关节评分;利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量表(Mayo elbow performancescore,MEPS)完成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髓内钉组手术用时更短,且术中失血量更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髓内钉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前、术后的NSRS评分及MEP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NSRS及MEPS评分均较术前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肱骨干骨折患者治疗中,髓内钉固定或锁定钢板均有良好固定效果,但髓内钉固定方案操作更为简便,患者术中失血量更少,术后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Multiloc髓内钉与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非感染性骨不连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中心诊治的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非感染性骨不连患者资料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龄34~77岁,平均42.1岁。所有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分为:Multiloc髓内钉组22例,钢板组21例;两组患者内固定术后均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Mayo肘关节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估等指标治疗效果。结果 Multiloc髓内钉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低于钢板组,Mayo肘关节评分评分高于钢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时间、Constant-Murley评分及VAS评分两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有1例桡神经损伤,随访3个月后恢复;所有患者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6.8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两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自体髂骨移植+锁定钢板内固定对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4月收治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104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自体髂骨移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术后3个月肩关节活动范围、骨折愈合时间、平均随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ky肩关节功能评分、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但术后引流量较少,住院时间较短(P<0.05)。两组平均随访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肩关节活动范围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观察组Constant-Murky、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自体髂骨移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可促进术后恢复,提高肩关节活动范围,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肩关节功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背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积极的内固定治疗已被大家认同,但具体选择何种固定方式,尚无明确标准。目的:比较应用解剖型髋动力锁定钢板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两种不同内固定方式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探讨内固定选择的意义。
  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4年4月在深圳市南山区蛇口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7例,分别接受解剖型髋动力锁定钢板(锁定钢板组)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防旋髓内钉组)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下地活动时间及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治疗后随访16-24个月,平均19个月。锁定钢板组和防旋髓内钉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均为11周左右,修复后2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但防旋髓内钉组患者下地活动时间及负重时间短于锁定钢板组(P <0.01)。有4例患者拟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患者,因股骨转子纵裂、股骨髓腔狭小及股骨弧度较大而术中更改选择解剖型髋动力锁定钢板。随访过程中,锁定钢板组1例发生髋内翻,防旋髓内钉组1例因撞击伤再次发生骨折。结果提示两种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修复方式和植入物。  相似文献   

12.
孙官文 《中国临床康复》2012,(13):2366-2369
背景:微创钢板接骨技术的开展及内固定物的改进,为老年骨质疏松肱骨近端骨折提供了可靠的治疗方式。目的:应用间接复位经皮微创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肱骨近端骨折。方法:采用肩外侧横小切口经三角肌入路,关节囊外手法将骨折复位后,将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从切口内插入固定技术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39例。置入内固定后应用Neer评分系统对肩关节进行功能评定。结果与结论: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以上,无再次移位、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螺钉进入关节间隙、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所有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3周(10~16周),肩关节功能采用Neer评分:优良29例,可8例,差为2例,优良率75.3%。结果表明,微创经皮钢板植入接骨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血运破坏少和固定稳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创钢板接骨技术在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骨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3例骨质疏松症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微创组42例和传统组41例,微创组采用间接复位经皮微创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固定治疗,传统组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随访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差异。结果微创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第3个月的肩关节Neer功能评分(功能、疼痛、运动范围、复位情况)总分(87.1±6.3)min,与传统组(85.2±5.7)min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第3个月的肩关节Constant功能评分(日常生活、疼痛、运动范围、力量)总分为(83.3±5.9)分,与传统组的(82.7±6.1)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微创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83.33%,高于传统组的78.05%,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接复位经皮微创LPHP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肱骨近端骨折较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可以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对患者的创伤,缩短住院时间的优势,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磷酸钙骨水泥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系统在冰雪运动所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3年12月至2018年8月收治肱骨近端骨质疏松骨折的老年患者54例,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32例(采用磷酸钙骨水泥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和B组22例(采用单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颈干角及肱骨头高度丢失及手术前后肩关节功能,记录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术后颈干角明显增大,肱骨头高度丢失明显减小,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2个月两组患者疼痛、功能、运动限制及解剖复位评分均明显升高,且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优良率为87.50%(28/32),明显高于B组59.09%(13/22),差异有显著性(χ^2=6.004,P=0.014)。术后随访2个月,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χ^22=4.762,P=0.029)。结论磷酸钙骨水泥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系统可明显促进冰雪运动所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骨折老年患者断骨端愈合,改善肩关节功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背景:采用扩张自锁髓内钉置入治疗简单闭合性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无需交锁等优势。目的:对比扩张自锁髓内钉置入内固定与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闭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分别采用自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闭合性骨折。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与术后并发症、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置入后1年膝关节KSS评分结果。结果与结论:自锁髓内钉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低于锁定钢板内固定组(P<0.05)、下地时间快于锁定钢板内固定组(P<0.05),两组术中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置入后1年膝关节KSS评分及生物相容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采用髓内扩张自锁髓内钉置入治疗胫骨干闭合骨折更微创,具有手术时间短,下地时间早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联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固定组(40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和联合组(40例,3D打印技术联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内固定组,手术时间短于内固定组(P<0.05)。两组术后12 h V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联合组股骨头高度丢失、股骨头内翻角小于内固定组,股骨颈干角大于内固定组(P<0.05)。术后6个月,联合组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大于内固定组(P<0.05)。结论3D打印技术联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引流量,最大程度重建内侧距支撑,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7.
背景: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治疗粉碎性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效果良好,但在临床应用中容易发生内固定松动、骨折再移位等并发症。目的:分析微创注射型硫酸钙强化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1)与实验组(n=29)。对照组在微创技术下使用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固定治疗,实验组在微创技术下使用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固定治疗,并使用微创注射型硫酸钙进行注射强化。结果与结论:随访11-25个月,两组骨折均愈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Neer评分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位丢失高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微创注射型硫酸钙强化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胡毅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1):4811-4812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1年9月~2012年9月92例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P)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设为PFLP组,同期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EN)治疗的60例患者设为PEN组,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随访24个月Harris髋功能评分。结果 PFLP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PEN组(P0.05)。平均出血量、骨折平均愈合时间、24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是适合老年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较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与解剖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66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33)与研究组(n=33);研究组采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对照组采用肱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肩关节功能(Constant)及疼痛(VAS)评分变化情况,统计两组治疗优良率。结果研究组手术用时、出血量、住院时长、骨折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Constant评分及VAS评分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研究组各指标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优良率(87.88%)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效果显著,可减少手术用时、出血量,加速骨折愈合,缓解疼痛感,提高肩关节功能及治疗优良率。  相似文献   

20.
卢豪 《临床医学》2023,(2):28-31
目的 比较锁定加压钢板与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2例。对照组选取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试验组选取带锁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优良率、围术期指标、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优良率(97.62%,41/42)较对照组(76.19%,32/4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73,P=0.004<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骨折愈合时间、可以负重时间、住院天数短,且引流量、术中失血量较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试验组疼痛程度低,且肩关节能力分值高(P<0.05)。结论 与锁定加压钢板相比,带锁髓内钉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效果更优,可以改善围术期指标,缓解术后疼痛感,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