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深入分析王树声教授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用药经验,挖掘其核心经验 方组成和辨证用药规律。方法:收集王教授门诊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治疗验方304 首,将方药信息录入系统,采用药物频次统计、 关联规则分析和熵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处方用药规律。结果:304 首处方中涉及中药97 味,用药频次超过100 次的有14 味。所用药物药性多寒、温、平,药味多甘、苦,主归肝、肾、脾经;共得出25 组核心组合和9 首新处方。结论:王教授治疗 上尿路结石以益气固本、清热通淋为主,用药的关键在于“扶正固本”的把握和“祛邪通淋”的权衡,为临证用药和新方 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吕仁和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用药经验。方法:筛选2016年01月—2021年07月就诊于吕仁和教授门诊DN患者的病案资料,建立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吕仁和教授治疗DN的中医处方,挖掘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结果:共纳入106个中医处方;涉及中药101味,其中常用中药39味,核心中药24味;常用中药类别7类;两药关联结果14条;两药聚类结果12条,11个中药聚类组合。结论:吕仁和教授用药攻补兼施,注重调理五脏,调补阴阳,常用活血、清热、理气、益气、养血等治法,并且在中药的选择与配伍使用中具有独到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V2.5)探讨贾英杰教授治疗肺癌的中医用药经验.方法 选择天津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贾英杰教授门诊治疗的肺癌病例,筛选处方,建立数据库.结果 筛选出218首处方药物,涉及常用药物160味、使用频次≥20的药物47味,贾英杰教授治疗肺癌的基本方是鸡内金...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TCMISS V2.5),归纳、分析、探究中医药治疗克罗恩病(CD)的用药组方规律,为中医临床治疗该病提供理论依据且为有效中药组方的筛选提供支持,从而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服务于患者。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中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8月1日运用中医药治疗CD的文献,进行筛选并构建数据库,运用TCMISS V2.5进行频次统计、性味归经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结果:检索相关文献224篇,纳入中药处方142首,涉及药物188味。常用的药物有甘草、当归、赤芍、黄芪、白术、薏苡仁、茯苓等;药性以寒、温、平为先,五味则偏苦、甘、辛味,用药大多归脾经、肝经、胃经;常用的药物组合为白术-甘草,白术-茯苓;高置信度关联规则共11条,频度靠前的有柴胡→甘草,金银花→甘草,败酱草→薏苡仁等;聚类分析得到核心药物组合24个,新处方4首。结论:中医药治疗CD以健脾利湿、清热解毒为治疗大法,并根据病情辨证施治。本研究挖掘出的新方和核心药物组合可为临床治疗CD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0)归纳分析中医药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方法:汇总CNKI中运用中医药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相关文献,筛选并构建相应的方剂数据库,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对治疗过敏性皮肤病方剂中的中药频次、功效及性味归经分布等进行统计,挖掘其中的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出治疗过敏性皮肤病方剂495首,涉及中药297味。得到核心组合28个,新处方14首。结论:中医药治疗过敏性皮肤病以扶正祛邪、祛风止痒、活血凉血等中药为主,进一步揭示其处方规律,可为临床辨证论治过敏性皮肤病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文献中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中医诊疗及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和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整理近二十年文献中关于中医药治疗女性压力尿失禁的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通过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法等方法对其统计分析。结果:纳入56篇文献,涉及中药101味,统计前五的症状依次为小便失禁、腰膝酸软、小便频数、体倦乏力、畏寒肢冷,舌苔以舌淡红、苔薄白为主,脉象以脉沉细弱、脉细无力为主,涉及药物以补虚药、收涩药为主,使用频数前五的中药为黄芪、甘草、白术、山药、益智仁,四气以平性和温性药为主,五味中以甘、苦药居多,归经以脾、肾、肺经居多,证候以脾肾两虚、肾气不固为多。结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为脏腑病,病位在膀胱,与脾肾关系最为密切,以健脾补肾,振奋膀胱机能为基本治则,但同时要整体治疗,五脏同调。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以中医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检索CNKI 数据库中近30 年有关中医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文献,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中药方剂,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集成的数据分析方法,挖掘中医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出410 篇文献,符合条件处方600 首,涉及233 味中药。处方中药物出现频次≥ 60 的药物得到33 个,演化得到核心组合28 个,新处方14 个;药物主归肝、心、脾经,性味分别以温、寒、平和苦、辛、甘为主。结论: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药物立足于“血瘀”病机,以活血化瘀为主要治则,辅以清热、补虚、温通、息风止痉、止痛、托毒生肌、燥湿、通络等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灵活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庞鹤教授辨治筋瘤的用药规律。方法: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2015年12月至2018年6月庞鹤教授门诊515例筋瘤的病例,使用中医传承系统,录入515例处方,通过该系统的方剂分析功能,得出相关结论。结果:515例方剂中,共使用203味药,出现频次最高的10味药为黄芪、当归、川芎、赤芍、地龙、桂枝、丹参、三七、土鳖虫、水蛭,出现频次均在350次以上。结论:庞鹤教授对于筋瘤的治疗以益气活血法为主,辅佐其他药物寄化湿、舒筋之功。  相似文献   

9.
目的归纳分析中药外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处方的用药特点。方法检索1998-01-2008-12各类医学期刊,获取外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剂;统计方剂中不同功效类别药物的使用频次。结果共有79个方剂纳入研究。其中79个方剂中,祛风湿通络药27味338次,活血化瘀药25味327次,解表发散风寒药7味124次,温里药8味59次,利湿化痰药11味29次,理气药7味17次,补益药6味45次,息风止痉药3味4次。结论祛风湿通络,活血化瘀是外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总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宋立群教授临证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的辨证用药规律,为中医中药治疗CGN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宋立群教授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门诊治疗CGN病例中的首诊方剂,建立数据库,对其用药规律进行剖析。结果:共收集有效病例290例,共涉及用药192味,总使用频次5423次,常用药物33味,药物以补虚药为主,其次为止血药、收涩药及消食药;四气统计,温性药最多,平性药次之;药味使用数最多的是甘味药和苦味药;归经统计,肝经、肾经、脾经的药物最常用。结论:宋立群教授治疗CGN脾肾并重治其本,结合五脏相关,以温补肝肾,健脾益气为其常法,疏肝理气,凉血止血,活血化瘀为其变法。  相似文献   

11.
黄宏兴教授课题组长期致力于研究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防治,首次提出脾肾-肌骨-线粒体理论,历年来的相关研究使得该理论逐步完善。本文通过整理相关资料,明确脾肾、肌骨、线粒体三者关系,精炼出该理论的核心内容:骨质疏松与脾肾、线粒体、肌骨关系密切;脾肾-肌骨-线粒体理论基本内容包含了脾肾共司肌骨、线粒体功能与脾肾相通两个核心内容。脾肾-肌骨-线粒体理论是结合中医学中的“脾肾相关”“脾主肌肉”“肾主骨”和现代生物学中的线粒体功能发展而来,其充分运用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在防治骨质疏松症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介绍该理论的演变、发展沿革及应用,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相关材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探讨中医药治疗血瘀型骨质疏松症的方药配伍规律。方法收集整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治疗血瘀型骨质疏松症的文献,设定筛选条件,筛选有效中药处方,并对方药名称进行规范,应用频数统计、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关联规则算法对血瘀型骨质疏松症的核心用药及组方规律进行探讨研究及系统分析。结果筛选出治疗血瘀型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文献共127篇,共涉中药160味,药物出现总频次1 459次。共提取出药物组合公因子10个,采用组间联接的聚类分析方法共得到5类药物组合,关联规则分析的核心用药组合为12组。结论血瘀型骨质疏松症血瘀型骨质疏松症为本虚标实之证,与肝脾肾有关,与肾脏关系最为密切。治疗中应当把握以肾虚为要,以瘀实为次,补虚为先、攻邪为次;同时兼顾肝脾,重视补气及行气药物的应用,气血并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近20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病位和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 检索2000年1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对文献中涉及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病位、处方进行筛选、整理后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1.5.4软件,对病位经行频次分析,中药进行频次分析、四气五味、归经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国医大师王琦治疗少弱精子症的病例系列进行分析,初步探讨“肾虚夹湿、热、瘀、毒、虫”病机理论的临床应用,为少弱精子症的中医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国医大师王琦治疗少弱精子症有代表性的病例13则,进行患者基本情况分析、病情变化分析、处方用药分析,结合王琦教授的中医男科理论,探讨少弱精子症的证治。结果:13份病例中,7例显效,5例疗效不确切,1例无效;处方共计38首,其中使用频次超过20次的药物有巴戟天(30次)、菟丝子(27次)、枸杞子(25次)、桑椹(25次)、水蛭(24次)、当归(22次);应用在10例及以上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药物有巴戟天(12例)、桑椹(11例)、水蛭(11例)、菟丝子(10例)、枸杞子(10例)。结论:国医大师王琦治疗少弱精子症具有较好疗效,肾虚夹湿热瘀毒虫的病机理论能够有效指导临床诊疗,值得学界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和总结我国中西医结合肾病学科奠基人之一、上海市名中医陈以平教授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经验和用药规律。 方法收集陈教授治疗IgA肾病典型医案500份,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对用药特点、配伍规律、随证加减、治则治法等进行数据挖掘及聚类分析。总结陈以平教授对于IgA肾病不同临床表现的常用治法及方药。通过熵聚类研究分析常见症状的常用药味组合。 结果共500份病例纳入研究,共计1 499条医案;共得251味药物,常用中药出现频次从高到低分别为白术、苍术、生黄芪、薏苡仁、黄精等20味。以血尿为主,治以滋阴清热、健脾化湿法。以蛋白尿为主,治以疏利少阳、健脾益肾法。以慢性肾功能不全为主,治以斡旋三焦、活血泄浊法。以肾功能不全伴高尿酸血症为主,治以益肾泄浊、活血通络法。 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技术以方测证,佐证了陈老治疗IgA肾病寒温并用、苦辛并进、攻补兼施,疏利三焦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方式研究分析促进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术后康复的中药使用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科学文献等数据库近20年关于OVCF术后应用中药的文献,经筛选提取后建数据库。运用数据可视化、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方法,分析纳入中药的使用频次和药物组合规律。结果经严格筛选得到相关文献95篇,纳入76个不同处方,含127种中药。其中频次最高的中药为当归、熟地黄、杜仲、骨碎补、黄芪、续断、淫羊藿、茯苓、山药、牛膝、白芍、山茱萸、川芎,"四气"分类中最多为温性药。"五味"中频次最高为:甘味药、苦味药、辛味药。归经分类以归肝经、肾经、脾经最多。功效分类以补阳药、活血化瘀药、补气药、滋阴药、补血药为主。高频中药聚类分析得到4个聚类。关联规则分析2种药的关联有6条,3种中药的关联有4条。高频药物关联网络分析得到3个强关联。结论中药促进OVCF术后康复多使用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多归于肝、脾、肾三经,药性味多甘、苦、辛味与温性;药物之间配伍的原则总体以"补虚化瘀"为核心,兼以滋阴、壮阳、补气活血、祛瘀止痛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肛肠病术后镇痛外用中药运用规律,为临床应用中药方剂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在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数据库中收集整理出外用中药治疗肛肠病术后疼痛的相关中医文献,建立肛肠病术后镇痛外用中药方剂数据库,并应用数据挖掘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对其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共收录方剂1 124首,涉及中药277味,其中出现频次较高的药物有黄柏、苦参、芒硝;所用药物的四气以寒、温、平为主,五味以苦、辛、甘为主,主要归肝、大肠、胃经;利用Apriori算法识别出39个核心药对和5个关联规则。应用聚类分析演化出3~5味药核心组合8个,新处方4首。结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是疼痛的中医理论基础,临床以清热燥湿、凉血解毒、活血化瘀、祛风通络、补气养血法治疗肛肠病术后疼痛。临证时随病因病机不同灵活加减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骨质疏松性骨折中药熏洗处方用药规律,为中药熏洗治疗推广应用提供借鉴.方法 抽取河南省骨科医院2018年骨质疏松性骨折住院患者电子病历信息,建立熏洗处方数据库,采用R软件分析处方药物的使用频次、性味归经及药物、证-药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 熏洗方常用中药有透骨草(80.04%)、伸筋草(80.04%)、花椒(78...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新趋势,市场上已有仙灵骨葆中医药成果,院内研究的也有诸如强骨饮等中医药名方。强骨饮是以黄芪、鹿角霜为君药,辅以骨碎补、炒杜仲、秦艽等补肾通络的药物以益气温经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方剂。本文意在探讨强骨饮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论述中医药强骨饮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成方意义、治疗效果,影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量的参数指标以及支持临床实验的部分药理研究,便于后期进一步的研究以及探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理论依据,使得中医药治疗疾病的优势最大化的运用于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