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灸对颅脑外伤患者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10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运动功能评价法评分及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认知功能评分、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认知功能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脑卒中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脑卒中量表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颅脑外伤的效果较好,可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改善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血栓通注射液联合针灸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恢复期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9月收治的10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血栓通注射液联合针灸治疗,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20%,高于对照组的70.59%(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恢复期应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针灸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恢复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小剂量艾司西酞普兰对老年缺血性卒中继发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患者认知、情绪 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缺血性卒中继发VCI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 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配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小剂量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均治疗3月。比较2组治疗前、 后认知功能(MoCA评分),抑郁状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 生存质量状况[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结果:治疗3月后MoCA各项评分 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HAMD评分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05);观察组HAMD评分低于同组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P<0.05);2组BI指数明显提升(P< 0.05),且观察组BI指数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WHOQOL-BREF的4项评分均明显高于 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艾司西酞普 兰治疗老年缺血性卒中继发VCI患者,可促进认知功能恢复、改善情绪、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用药安 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氯氮平与丙戊酸钠联合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氯氮平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丙戊酸钠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PANSS)、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能力指数量表(ADL)]、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阳性量表、阴性量表及一般精神病理量表评分和PANSS总分均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ADL和MoCA评分较高,SDSS评分较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氯氮平与丙戊酸钠联合治疗利于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且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建立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标准治疗及口服阿司匹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侧支循环血流速度、病灶部位体积[梗死区体积(VDWI)和缺血半暗带体积(VIP)]、侧支循环开放率、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血流速度均低于对照组,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DWI、VIP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侧支循环开放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侧支循环情况,降低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巴丝肼片、左旋多巴联合帕金森健康操对帕金森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多巴丝肼片、左旋多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指导帕金森健康操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认知能力、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帕金森病综合量表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步长及步速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蒙特利尔量表认知评分、帕金森生活质量问卷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蒙特利尔量表认知评分、帕金森生活质量问卷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各指标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巴丝肼片、左旋多巴联合帕金森健康操可有效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能力,改善患者运动功能,促进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化汤治疗脑中风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11月于确山县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脑中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字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60例在常规西药基础上给予三化汤治疗,两组均接受为期12周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认知功能[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MSE评分)]、炎症反应[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氧化应激[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及用药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3.33%)(P<0.05);治疗12周后两组NIHSS评分、TNF-α、IL-1β、IL-6、sICAM-1、ox-LDL水平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更低,MMSE评分、CAT、SOD水平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更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化汤治疗脑中风疗效确切,通腑祛风,可有效减轻神经功能损伤,促进认知功能恢复,且用药安全性较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温针灸联合电针对中风后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0年2月于洛阳市中医院西工院区就诊的中风后偏瘫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两组均行基础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温针灸治疗,疗程2个月。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AD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ADL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电针治疗中风后偏瘫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增强疗效,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李玲  肖萍 《护理研究》2007,21(3):622-623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运动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发病3d内的急性期脑梗死病人30例。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药物治疗加针灸治疗组(针灸组),治疗前后测定两组病人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NIHSS评分针灸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FMA及ADL评分均提高,而针灸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对急性期脑梗死病人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轻中度老年期痴呆患者认知状况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轻中度老年期痴呆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两组患者护理前后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评定患者的认知状况,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认知状况各项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升高(均P<0.05),观察组患者认知状况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护理前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提高轻中度老年期痴呆患者的认知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深层肌肉电刺激技术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活动能力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医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电刺激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电刺激组予以深层肌肉电刺激技术联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及8周后的运动功能(FMA)评分、功能独立性量表(FIM)评分、6 min步行(6MWT)距离、Bathel指数及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FMA、FIM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4周后、8周后,电刺激组FMA、FIM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6MWT距离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4周后、8周后,电刺激组6MWT距离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Bathel指数评分、BBS评分比较无明差异(P>0.05);治疗4周后、8周后,电刺激组Bathel指数评分、BB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电刺激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深层肌肉电刺激技术有助于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恢复,增强活动能力及平衡功能,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赵金兰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2013-2015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的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I1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S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能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肩关节镜联合中医针灸推拿治疗老年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医院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80例老年肩袖损伤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肩关节镜手术联合中医针灸推拿康复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评分(NRS)、肩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力量测试、疼痛、肩关节活动范围、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镜联合中医针灸推拿在老年肩袖损伤治疗中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肩关节功能可得到有效改善,肩部疼痛感明显减轻,且无明显并发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LEV)治疗难治性癫痫(RE)的疗效,并探索其对多巴胺(DA)分泌异常的纠正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河南省叶县人民医院治疗的80例RE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予以LEV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DA、骨代谢指标[血钙(Ca)、碱性磷酸酶(ALP)、血磷(P)]水平、认知功能[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DA、Ca、ALP、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和全量表智商(FI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精神健康、生理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LEV治疗RE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纠正DA分泌异常状况,且对骨代谢无明显影响,同时有助于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FM、ADL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FM、AD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患者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善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推拿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对脑出血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82例脑出血恢复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推拿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上下肢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推拿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出血恢复期,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机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灸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后偏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CIS偏瘫患者7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温针灸联合通络扶正汤治疗)42例和对照组(通络扶正汤治疗)37例。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血清学指标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 ,并分析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cAMP水平较治疗前上升,cGM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变化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及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疗效更佳,更有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小剂量阿替普酶(rt-PA)联合芬戈莫德(FTY720)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IS)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3月收治的ACIS患者102例,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小剂量rt-PA治疗,联合组采用FTY720+小剂量rt-PA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指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8.43%(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80%与对照组11.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rt-PA联合FTY720治疗ACIS患者疗效显著,可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脑卒中核心要素下设计的健康管理小程序在脑卒中恢复期住院患者中使用后对其功能改善的影响分析。方法: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治疗后增加健康管理程序使用。2组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认知功能(MOCA)、运动功能(MAS)和活动及参与能力(ICF)等评分的相关评价。结果:治疗40d后,2组MOCA及MA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1),且观察组各项评分提高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0.05)。2组治疗后ICF活动和参与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ICF脑卒中核心要素下健康管理策略的方案设计和小程序使用,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恢复期认知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和参与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灸抗抑郁治疗与健康教育对脑梗死抑郁患者功能康复及血清SCD40L的影响。方法83例脑梗死抑郁症功能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给予针灸与健康教育;对照组口服多虑平10 mg,3次/日,自行功能锻炼。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症状及神经功能康复情况及血清SCD40L的变化;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进行日常生活能力指数(AD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血清SCD40L检测。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SDS、SSS及SCD40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减分明显,ADL指数评分明显上升( P<0.01),两组间比较治疗组显示更明显(P<0.05),抑郁状态比较治疗组SDS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09%、53.84%,P<0.05)。结论针灸与健康教育对于治疗脑梗死抑郁症功能障碍患者有明显临床疗效,不但有利于脑梗死抑郁症状的康复,而且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