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基于时机理论的综合护理,两组均护理6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和心理状况,患者遵医行为,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心功能、心理状况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遵医行为、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时机理论的综合护理干预用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能改善患者心功能和心理状况,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和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协同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心理状态(焦虑和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协同护理模式,共计干预12周。于干预前后检测两组的LVEF、NT—proBNP,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AMD)评估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结果(1)两组的NT-proBNP均有下降,而且以观察组下降幅度最明显(t=2.82,P=0.006);LVEF均有改善,同样以观察组改善幅度最明显(t=4.30,P〈0.01);(2)心理状态的变化:观察组较对照组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3)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和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团队整体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1日~2020年3月1日收治的1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团队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功能分级、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及护理前后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心功能Ⅰ级、Ⅱ级、SF-36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研究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和同组护理前(P<0.01,P<0.05)。结论:团队整体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提升生活质量,改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焦点解决模式结合团体咨询对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6月1日~9月1日收治的CHD行PCI术后患者75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将2019年10月1日~2020年1月1日收治的CHD行PCI术后患者77例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焦点解决模式结合团体咨询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SMS)评分、术后6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CSM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焦点解决模式结合团体咨询应用于CHD行PCI术后患者中,可改善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行为,降低PCI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维综合护理模式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救治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急诊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急诊护理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急诊护理模式,观察组接受三维综合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入院到确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时间、入院到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间,治疗后的血流TIMI分级,统计随访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入院到确诊时间、入院到直接入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血流TIMI分级优于对照组,随访6个月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维综合护理模式较常规急诊护理模式可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救治的效果,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先急救后转运与先转运后急救两种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整体获益水平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急重症患者的急救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采取先转运后急救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同时间内采取先急救后转运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效率、救治效果、心功能改善情况(采用killip分级评估)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发病至开始抢救时间、发病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救治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功能killip分级整体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先急救后转运的院前急救模式,可提高抢救效率,有助于心功能恢复,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细致化护理在改善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不良心理应激的效果。方法选取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两组患者治疗方案无明显差异,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程序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细致化护理进行干预。两组患者分别于护理前和护理后1w采用简明心境状态量表和心理反应他评量表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1w时的简明心境状态量表和心理反应他评量表评估结果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护理后1w的评估结果好于护理前(均P〈0.05)。结论细致化护理在改善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不良心理应激中的效果较好,有助于辅助患者以较佳的心态接受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全方位护理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确诊STEMI并进行PCI治疗的患者140例,分为常规护理组(63例)与全方位护理组(77例)。比较其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心功能以及术后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死亡情况,同时分析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全方位护理组生活质量、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心功能相关指标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01),且该组术后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01);经验证Killip心功能分级Ⅲ级及冠状造影多支病变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而全方位护理模式方案是患者康复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对PCI术后STEMI患者实行全方位护理方案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心功能,且可有效降低术后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轨道互动干预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7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双轨道互动干预模式对患者生活方式、运动、饮食、用药等情况进行干预。分别在干预后6个月和12个月时评价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水平和12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因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率。结果:观察组心血管危险因素水平、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因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双轨道互动干预模式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有效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从而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因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率,改善患者整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风险评估下的护理干预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70例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实验组实施风险评估下的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心功能[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干预前后心理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LVEDD、LVESD、LVEF、CI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实验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风险评估下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术后心功能的恢复,缓解负性情绪,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区域化协同救治模式的影响。方法入选我院实施区域化协同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护理干预组(院前基层医院、转运途中、导管室及出院后随访)和对照组。观察两组在FMC-to-B时间、心功能、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等指标有无差别。结果护理干预组FMC-to-B、D-to-B较对照组缩短,护理干预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较对照组改善,护理干预组MACE事件为5.8%,对照组为16.2%。结论护理干预能缩短区域化协同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FMC-to-B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减少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脏康复指导联合舒适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19年10月31日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住院号的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心脏康复指导联合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6 min步行试验(6MWT)、心脏功能[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生活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比较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6MWT、LVEF、LVESD、LVEDD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WHOQOL-BREF中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脏康复指导联合舒适护理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不良情绪和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我院心血管内科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手术治疗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早期运动康复护理治疗2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3个月时间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和焦虑抑郁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早期运动康复护理干预可减少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同时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进行以临床护理路径为指导的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和汉密顿焦虑抑郁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而汉密顿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及阳性率也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改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多项不良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救护理路径联合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运动耐力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至12月于我院实施常规急救护理的AMI患者38例病例资料,将其纳入对照组,另收集2021年1月至6月于我院实施急救护理路径联合早期心脏康复护理的AMI患者38例临床资料,将其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运动耐力、心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进出急诊时间、胸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干预前,LVEF、MBI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LVEF、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护理路径联合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可缩短AMI患者救治时间及胸痛时间,改善PCI术后心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及生活自理能力,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换位思考联合共情护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心理状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92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内科护理,观察组在心内科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换位思考联合共情护理;比较两组疗效、干预前后焦虑[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程度、生活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观察两组随访6个月时心肌梗死、血管重建等不良预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WHOQOL-100中生理、心理、精神、社会关系、环境评分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随访期间观察组心肌梗死、血管重建、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换位思考联合共情护理可显著改善ACS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和远期并发症风险,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诊科过渡期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收治的7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急诊科过渡期护理;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前后心理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救治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救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AMI过渡期护理应用于AMI患者中,可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心理状况,提升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老年患者焦虑抑郁负性情绪的缓解作用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102例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1例.2组患者在支架置入后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基础护理,心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记录患者住院3d和心理干预3个月时焦虑、抑郁评分,并统计3个月内2组患者随访期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住院3d时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心理干预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干预3个月时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住院3d时评分(P<0.05),且心理干预组下降更为明显.随访3个月,对照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高于心理干预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在缓解冠状动脉支架置入老年患者焦虑抑郁负性情绪的同时可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9.
韩梅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11):1626-1628
目的 探讨对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进行心理干预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将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39例,对照组31例,两组均常规使用心内科药物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心理护理,心理干预组早期接受规范系统的个性化心理干预和心理护理.运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 - 90),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20.
倪梦琦  曹媛媛  刘婷  殷敏 《妇幼护理》2023,3(16):3990-3992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 PCI 术后患者应用早期心脏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 2021 年 05 月至 2022 年 05 月收治 的 100 例急性心肌梗死 PCI 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50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早期心脏康 复护理。比较两组的不良事件、心理状态和心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事件、心理状态和心功能显著优于对照 组(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PCI 术后采取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改善患者 的心脏功能,降低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