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对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06例精神发育迟滞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引导训练,研究组给予感觉统合训练,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的智力水平[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IV)]、社会行为能力[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变化,分析两组患儿的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WISC-IV评分和CBCL量表社会能力评分均有显著提升,且明显高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 0. 05);两组患儿CBCL量表行为问题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且研究组评分明显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8. 46%,46/52)明显高于对照组(67. 93%,3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感觉统合训练应用于精神发育迟滞患儿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有利于促进患儿智力及社会行为能力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及神经发育疗法对脑性瘫痪患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 对2006年7月—2008年6月脑性瘫痪患儿1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8个月~5.8岁,平均2.7岁。对照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9个月~5.8岁,平均年龄2.7岁。两组均采用神经发育疗法,治疗组加用感觉统合训练,1次/d,30 min/次,每周5次,3个月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Gesell量表测试,观察患儿智能发育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显效24例,有效25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39例,无效3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Gesell测试5项评分,两组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感觉统合训练可提高脑性瘫痪患儿的智能发育,是减少小儿残疾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正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脑瘫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1])。脑瘫临床分型包括痉挛型四肢瘫、痉挛型双瘫、痉挛型偏瘫、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混合型,是目前儿童主要致残疾病之一~([2])。国外文献中脑瘫的发病率为1.5‰~4.0‰~([3]),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音乐疗法联合感觉统合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改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50例脑性瘫痪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行音乐疗法联合感觉统合训练,2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表88项(GMFM-88)及儿童功能独立性评...  相似文献   

5.
感觉统合训练在小儿脑性瘫痪早期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少俊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1):4265-4265
为探讨感觉统合在小儿脑性瘫痪(脑瘫)早期康复训练中的作用,对15例6个月内有脑瘫或可疑脑瘫并感觉防御患儿在应用Bobath法等康复治疗基础上采用4种感觉统合方法进行综合治疗。结果显示15例患儿感觉防御症状均明显改善,这表明感觉统合训练可改善婴儿早期脑瘫或可疑脑瘫感觉防御症状,从而使康复训练能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感觉统合治疗脑性瘫痪儿童斜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周安艳  张莉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3):1896-1897
目的 探讨治疗脑性瘫痪(CP)患儿斜视的新方法。方法 观察8个月-3岁CP患儿斜视85例115眼,治疗前后经眼科检查。采用感觉统合治疗,平均随访1年。结果 功能治愈13%,不完全性功能治愈72.2%,无效14.8%,总有效率85.2%。婴儿组(8-18个月)疗效明显优于幼儿组(19个月-3岁)(P<0.005)。结论 感觉统合治疗对CP患儿的斜视有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性瘫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亚民  刘娟 《中国康复》1997,12(2):70-71
1989年5月~1995年5月,我院儿科共收治小儿脑性瘫痪80例,采用穴位注射疗法,取得一定疗效。三资料与方法1.且对象脑瘫患儿80例,男49例,女31例。年龄6个月以内18例,7~11个月24例,1~2岁26例,3~5岁12例。新生儿窒息26例,新生儿破伤风5例,新生儿败血症17例,新生儿颅内出血10例,新生儿核黄疽毛例,早产儿8例,双胎伴营养不良3例,新生儿化脑《例,产伤3例一80例中左偏瘫23例,右偏瘫20例,单上肢瘫8例,单下肢瘫13例,三肢瘫8例,四肢瘫8例。参照1989年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纪要提出的诊断条件及分型为标准[’],其中痉挛型24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治疗脑性瘫痪(CP)患儿斜视的新方法。方法观察8个月~3岁CP患儿斜视85例115眼,治疗前后经眼科检查。采用感觉统合治疗,平均随访1年。结果功能治愈13%,不完全性功能治愈72.2%,无效14.8%,总有效率85.2%。婴儿组(8~18个月)疗效明显优于幼儿组(19个月~3岁)(P<0.005)。结论感觉统合治疗对CP患儿的斜视有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感统训练模式对脑性瘫痪(脑瘫)儿童平衡功能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65例合并感统失调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试验组33例。对照组采用一对一的感统训练模式;试验组根据患儿的感统功能障碍类别(感觉调节障碍、感觉辨别障碍、感觉性基础动作障碍)以三人为一组进行小组感统训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分别采用Tetrax平衡仪测试体重分布系数(weight distribution index,WDI)和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儿平衡功能的疗效差异。结果:①基础姿势,睁眼(basic position,eyes open, NO)、②基础姿势,闭眼(basic position,eyes closed, NC)体位下WDI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闭眼,头转向左侧(eyes closed,head turned left,HL)、④闭眼,头向后仰(eyes closed,head raised backwards,HB)、⑤闭眼,低头前倾至胸部(eyes closed,head lowered forwards onto chest,HF)体位下WDI和Berg量表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小组感统训练可以明显改善年龄4—6岁、GMFCSⅠ—Ⅲ级合并有感统失调的脑瘫患儿在HL、HB、HF 3个体位下的WDI以及Berg评分,其疗效优于一对一训练,这种训练模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背景:小儿脑性瘫痪是儿童主要致残性疾病之一,尚无特殊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穴位注射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11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脑性瘫痪(CP)是出生前至出生后1mo内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有智力低下、语言、视听障碍及癫痫发作。我们自1996年7月~1999年12月在综合疗法基础上,根据祖国医学的经络学说及针炙理论,采用小剂量穴位注射VitB_1、B_(12)共116例,疗效显著,并与综合疗法86例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综述感觉统合治疗在脑瘫儿童康复中的研究进展。方法采用主题检索方式,检索Web of Sciences、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11月27日与感觉统合治疗在脑瘫康复中应用的相关文献,提取文献内容,对感觉统合治疗的实施方案、运用于脑瘫儿童的康复效果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纳入6篇文献,主要集中在感觉统合治疗对脑瘫儿童姿势控制能力、粗大运动功能、智力水平及认知功能、治疗模式方面的研究。结论感觉统合治疗对于脑瘫儿童运动功能、姿势控制、智力水平的康复具有积极的治疗效果。根据儿童的感觉统合障碍程度以及儿童的年龄、性别、耐受性等,为儿童制定合适的康复治疗计划,使得感觉统合治疗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外尚无有效的根治脑性瘫痪的方法,以药物穴位注射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性瘫痪66例,有效地促进了患儿运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背景:小儿脑性瘫痪是儿童主要致残性疾病之一,尚无特殊有效方法。目的:探讨穴位注射配合手法训练对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的同期对照观察。单位:一所市级医院的儿科病房。对象:研究组为1998-11/2003-11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住院患者260例中随机抽样,其中设治疗组52例,男34例,女18例;-1岁19例,-2岁22例,-3岁11例;痉挛型36例,手足徐动型5例,混合型13例。对照组54例,男34例,女20例;-1岁14例,-2例20例,-3岁20例;痉挛型34例,手足徐动型5例,混合型13例,对照组均为家属放弃穴位注射治疗。纳入标准:①均符合杭州会议诊断标准。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瘫精细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对57例脑瘫患儿以穴位注射为主,配合作业疗法进行治疗,并以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量表评估疗效。结果治疗后,34例(59.7%)精细运动发育商提高;45例(78.9%)抓握能力指数提高;53例(92.9%)视觉感知能力指数提高。结论穴位注射配合作业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精细运动功能障碍确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8.
作业训练治疗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精细运动障碍2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作业治疗对于精神发育迟滞(mental retardation,MR)患儿精细运动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2002-08/2003-03收治的28例MR患儿,男15例,女13例;平均年龄45个月,其精细运动发育商(fine motor quotients,FMQ)均在90以下。对他们均进行3个月作业治疗,治疗前后分别用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评估量表[包括:抓握标准分(standard score for grasping,Grs)和视觉,运动统合标准分(standard score for visual-motor integration,VIs)]进行评估。结果:作业治疗后精细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FMQ74.64&;#177;11.2和84.0&;#177;14.1,t=6.66,P&;lt;0.001;Grs6.1&;#177;2.6和7.8&;#177;2.8,t=4.98,P&;lt;0.001;Vls5.5&;#177;1.9和7.0&;#177;2.4,t=5.92,P&;lt;0.001);在作业治疗前后,精细运动功能的两个能区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前t=1.011,P=0.317;治疗后t=1.177,P=0.244),但是有着显著的相关(治疗前r=0.410,P=0.03;治疗后r=0.601,P=0.001);作业治疗后两个能区的月龄差(月)都显著降低(抓握能区:8.74&;#177;15.74,t=3.134,P=0.005;视觉-运动统合能区:11.43&;#177;14.84,t=4.863.P&;lt;0.001)。结论:作业治疗可以显著提高MR患儿的精细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立位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接受感觉统合训练,对照组只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共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平衡测试仪对所有受试对象的立位平衡功能进行检测。结果 双瘫患儿的轨迹长、矩形面积、外周面积均较治疗前减少,单位面积轨迹长较治疗前增大(均P<0.05),左右偏移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双瘫患儿治疗后轨迹长、矩形面积、外周面积减少,单位面积轨迹长增大(均P<0.05),左右偏移无显著性差异(P>0.05)。偏瘫患儿的左右偏移、外周面积较治疗前减少,单位面积轨迹长较治疗前增大(均P<0.05),而轨迹长和矩形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偏瘫患儿治疗后左右偏移、轨迹长、矩形面积、外周面积减少,单位面积轨迹长增大(均P<0.05)。结论 感觉统合训练有利于进一步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立位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