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究音乐疗法联合感觉统合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改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50例脑性瘫痪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行音乐疗法联合感觉统合训练,2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表88项(GMFM-88)及儿童功能独立性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和综合康复治疗在小儿脑性瘫痪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内接收的110例脑性瘫痪患者,随机分2组,每组55例。分别接受早期干预联合综合康复治疗、仅早期干预。对比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智力及运动水平,并观察发育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来说更高,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时MDI、PDI水平较对照组与治疗前来说均显著增高,语言能力、适应能力、社交能力、精细动作、大运动评分较对照组来说均更高,P<0.05。结论:针对小儿脑性瘫痪患儿可联合早期干预以及综合康复治疗,能够改善患儿智力及运动水平发育情况,促进患儿神经系统的发育,改善预后,临床实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对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06例精神发育迟滞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引导训练,研究组给予感觉统合训练,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的智力水平[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IV)]、社会行为能力[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变化,分析两组患儿的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WISC-IV评分和CBCL量表社会能力评分均有显著提升,且明显高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 0. 05);两组患儿CBCL量表行为问题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且研究组评分明显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8. 46%,46/52)明显高于对照组(67. 93%,3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感觉统合训练应用于精神发育迟滞患儿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有利于促进患儿智力及社会行为能力改善。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104例小儿脑瘫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方法:104例小儿脑瘫患儿均采用以运动功能训练、推拿、穴位注射为主,同时配合作业治疗、感觉统合训练、低频电刺激疗法等综合治疗,并以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EM)进行疗效评定。结果:104例患儿经过(3.3&#177;0.8)个月治疗后,其智力障碍及肢体瘫痪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异常姿势减少,肌力增强,整体运动发育水平提高;98例患儿GMFM88项及GMFM66项分值均明显上升(P〈0.001)。结论:中西医综合治疗小儿脑瘫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赵斌  高晶  薛晶晶  何璐娜  王丽娜 《中国康复》2022,37(10):611-613
目的:观察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联合作业治疗对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痉挛型偏瘫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均采用神经发育学疗法等常规康复训练和作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分别于治疗前后使用脑性瘫痪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FM)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组患儿经12周治疗后,FMFM及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联合作业治疗能有效提高痉挛型偏瘫患儿的上肢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脑性瘫痪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综合康复训练[2]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物理疗法( physical thera-py,PT)是脑瘫治疗的基础,对于约占脑瘫60%~70%的痉挛型脑瘫,PT可不同程度地改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1]。但患儿能保持直立体位后,对平衡及协调能力的需求增加,故如何提高这部分患儿的立位平衡能力是随后临床工作中的重点[3]。感觉统合理论( 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 )创立于1972年,多应用于感觉统合失常、自闭症、注意力缺陷、精神发育迟滞等患儿的康复训练[4-10],但近几年也开始应用于脑瘫患儿的康复[11],并不断研究其对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的影响。本研究将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用常规的综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治疗组则在综合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并应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 GMFM )对两组脑瘫患儿治疗前后进行评价,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有无显著性差异,观察感觉统合训练在痉挛型脑瘫患儿训练中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神经节苷酯治疗对脑性瘫痪患儿运动与智力的作用.方法 60例脑性瘫痪患儿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综合康复治疗+神经节苷酯)和对照组(综合康复治疗)两组,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估和Gesell智力测试.结果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适应性项中发育商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神经节苷酯能显著改善脑性瘫痪患儿的运动与智力发育,对脑性瘫痪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脑损伤综合征患儿采用醒脑针刺疗法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的效果,分析其对患儿运动功能及智力发育 的影响。 方法:纳入 2018 年 7 月 ~2020 年 7 月接诊的 113 例脑损伤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币法分为对照组 56 例和观 察组 57 例。 对照组入院后接受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醒脑针刺疗法治疗,比较 两组患儿运动功能及智力发育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A 区、 B 区及 C 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 < 0.05 );观察组患儿格赛尔发育量表 5 个功能区发育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 )。 结论:醒脑针刺疗法联合神经生长因子与 康复训练能刺激脑损伤综合征患儿运动功能及智力的发育,提高患儿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及神经发育疗法对脑性瘫痪患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 对2006年7月—2008年6月脑性瘫痪患儿1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8个月~5.8岁,平均2.7岁。对照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9个月~5.8岁,平均年龄2.7岁。两组均采用神经发育疗法,治疗组加用感觉统合训练,1次/d,30 min/次,每周5次,3个月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Gesell量表测试,观察患儿智能发育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显效24例,有效25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39例,无效3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Gesell测试5项评分,两组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感觉统合训练可提高脑性瘫痪患儿的智能发育,是减少小儿残疾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联合神经生长因子(NGF)穴位注射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脑功能及发育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NGF穴位注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醒脑开窍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AKP、P、La C、θ波值均降低,β波值及GMFM、MDI、PDI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联合NGF穴位注射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能有效改善患儿脑功能,提高其运动及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智力训练对脑瘫伴智力障碍患儿智力发育水平、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7月收治的107例脑瘫伴智力障碍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联合智力训练,观察组增加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发育商、运动粗分、运动发育指数、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智力训练对脑瘫伴智力障碍患儿干预,可有效提升患儿智力水平、运动功能,提高大脑皮质运动区兴奋性,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背景:手功能障碍是小儿各种脑病中最常见的合并症,也是妨碍小儿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穴位注射既能发挥针刺刺激作用,又能发挥药物的作用原理,同时配合作业疗法,可能会提高治疗效果。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的回顾性病例分析。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康复中心。目的:探讨治疗小儿脑病手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对象:2001-11/2002-10本院门诊收治的31例脑病患儿。纳入标准:①符合脑性瘫痪及精神发育迟滞的诊断标准。②年龄&;lt;5岁。③治疗前后均用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量表进行评估。排除标准:①治疗不满一个疗程。②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瘫痪,及各种脑炎、脑病所致的瘫痪。③正常小儿一过性运动发育落后。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最小4月,最大5岁。3岁以内占94%。足月20例,早产11例。方法:对31例患儿以穴位注射为主,配合作业疗法进行治疗,并以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量表作为评估指标。主要观察指标:主要结局为观察脑病患儿手功能改善情况。次要结局为采用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量表作为评估指标,观察精细运动治疗前后发育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精细运动发育商提高21例,占68%;抓握能力指数提高27例,占87%;视觉感知能力指数提高31例。结论:针刺配合作业疗法治疗小儿脑病手功能障碍确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低频重复经颅磁治疗仪联合早期综合干预对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00例精神迟滞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早期综合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重复经颅磁治疗仪干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发育商、智力、运动功能、日常行为功能及适应能力。结果:干预后,两组患儿各项能力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临床疗效及发育商、智力、运动功能、日常行为功能及适应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治疗仪联合早期综合干预可以有效提高精神迟滞患儿的智力水平和发育商,改善患儿运动能力、日常行为能力及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甲钴胺联合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智力发育和粗大运动功能 的影响。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5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5例,给予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观 察组25例,给予穴位注射甲钴胺联合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治疗3个月。于治疗前、后采用中国儿 童发展量表(CDCC)评估患儿智力发育情况,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定量表(GMFM)评估患儿粗大运动功能 情况,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评估患儿下肢痉挛程度。结果:2组治疗前、后CDCC量表测评的心理运动 发育指数(PDI)及智力发育指数(M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的GMFM量表E区和D区 评分值均明显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的CSS量表评分 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甲钴胺联合选择性脊神经后根 切断可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降低下肢痉挛程度,对智力发育无改善。  相似文献   

15.
背景手功能障碍是小儿各种脑病中最常见的合并症,也是妨碍小儿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穴位注射既能发挥针刺刺激作用,又能发挥药物的作用原理,同时配合作业疗法,可能会提高治疗效果.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的回顾性病例分析.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康复中心.目的探讨治疗小儿脑病手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对象2001-11/2002-10本院门诊收治的31例脑病患儿.纳入标准①符合脑性瘫痪及精神发育迟滞的诊断标准.②年龄<5岁.③治疗前后均用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量表进行评估.排除标准①治疗不满一个疗程.②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瘫痪,及各种脑炎、脑病所致的瘫痪.③正常小儿一过性运动发育落后.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最小4月,最大5岁.3岁以内占94%.足月20例,早产11例.方法对31例患儿以穴位注射为主,配合作业疗法进行治疗,并以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量表作为评估指标.主要观察指标主要结局为观察脑病患儿手功能改善情况.次要结局为采用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量表作为评估指标,观察精细运动治疗前后发育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精细运动发育商提高21例,占68%;抓握能力指数提高27例,占87%;视觉感知能力指数提高31例.结论针刺配合作业疗法治疗小儿脑病手功能障碍确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6.
针刺配合穴位按摩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国内外对脑性瘫痪(简称脑痪)的治疗手法很多,疗效各异。探讨针刺配合穴位按摩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恢复的治疗作用。方法:2001/1~2003/1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脑性瘫痪康复门诊或住院患儿264例,纳入标准:①性别不限;②患儿家长知情同意。③符合全国小儿脑性瘫痪座谈会标准,并伴有智力障碍。排除标准:其他病因致中枢性运动障碍者;单纯智力低下者。符合上述标准的12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进行综合治疗,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按中医经络理论进行针刺及穴位按摩。针刺方法:主穴取四神聪,上肢穴取肩髑、肩贞、曲池等,下肢穴取风市、伏兔,足三里等。配穴:根据个案不同增加舌三针、耳三针、智三针等。按摩:采用节段性按摩法、异常姿势矫正法。疗程为2个月。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综合疗效评价(异常姿势改善;Milani运动发育评价;肌张力;智力;头颅CT)。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炎94%好于对照组75%,(x^2=6.723,P&;lt;0.05);治疗后发育对照组76.86&;#177;5.65.观察组83.67&;#177;7.3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284,P&;lt;0.01)。结论:针刺配合穴位按摩对脑性瘫痪患儿治疗效果是确切的。  相似文献   

17.
肌肉功能定位穴位注射治疗脑性瘫痪双上肢障碍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肌肉功能定位穴位注射治疗脑性瘫痪患儿双上肢障碍的疗效。方法对12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两组,各60例,分别采用综合康复加肌肉功能定位穴位注射和综合康复治疗两种方法。疗程结束后按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量表和修订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注射康复组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量表和Ashworth评分优于综合康复组(P<0.05)。结论肌肉功能定位注射可提高脑瘫患儿上肢障碍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对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9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性瘫痪患儿按就诊时间、性别分为观察组(针刺加综合康复治疗)和对照组(综合康复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估和Gesell智力测试。结果针刺观察组总有效率95%,优于对照组80%(P<0.01)。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及Gesell智力测试之适应性项发育商(DQ)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能促进脑性瘫痪患儿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对高危早产儿感觉能力及运动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某院收治的80例高危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神经发育疗法(NDT)训练,基于此,观察组加用感觉统合训练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感觉能力指数(TSFI)、认知发育指数(MDI)、精细运动发育指数(PDI)。结果干预3、6、9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SFI指数较高,干预6、9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MDI、PDI指数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早产儿采用感觉统合训练,可有效改善患儿感觉能力,利于提高患儿运动功能,对患儿的认知功能有较大改善,促进患儿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20.
脑性瘫痪运动障碍的中医结合治疗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安长青  刘京华 《现代康复》2000,4(2):198-199
目的:观察脑活素、功能训练和手法穴位按摩2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性瘫痪各年龄段的临床疗效及手法穴位按摩治疗效果。方法:将确诊为脑性瘫痪的患儿240例随机分为两组,组和对照组各120例,两组均采用脑活素和功能训练治疗,治疗组加手法穴位按摩2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年龄段越小,临床痊愈率越高。结论:在中医结合治疗脑性瘫痪的手段中手法穴位按摩2尤为重要,并且年龄越淑果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