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在3岁以下反复喘息患儿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血清类黏蛋白1样蛋白3基因(ORMDL3)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就诊的3岁以下反复喘息儿童36例为病例组,另选取行健康体检的24例儿童为健康对照组,使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CREB的表达水平。培养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使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过表达和siRNA干扰CREB对BEAS-2B细胞ORMDL3基因启动子活性及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病例组CREB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 < 0.001)。在BEAS-2B细胞中,过表达CREB能上调ORMDL3基因的启动子活性及mRNA表达水平(P < 0.05);siRNA干扰CREB的表达后ORMDL3基因的启动子活性及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 < 0.05)。结论 反复喘息患儿CREB表达增加,其可能通过调控ORMDL3基因的表达参与了反复喘息的发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外过敏原、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联合检测对识别反复喘息患儿中哮喘高危患儿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反复喘息患儿148例(0.5~6岁)为研究对象,80例门诊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采用Pharmacia UniCAP免疫检测分析仪测定特异性免疫球蛋白(sIgE),纳库仑一氧化氮分析仪检测FeNO,并评估哮喘预测指数(API)。结果 148例反复喘息患儿中,sIgE阳性102例,阳性率为68.9%,明显高于对照组(11.3%,9/80)(P0.05)。喘息组患儿FeNO检测值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喘息患儿的API总阳性率为32.4%,而API阳性患儿FeNO检测值为51±6 ppb,明显高于API阴性患儿(13±5 ppb)(P0.05)。sIgE阳性患儿中API阳性检出率为40.2%(41/102),FeNO阳性患儿中API阳性检出率为50.1%(38/73),二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IgE阳性+FeNO阳性组患儿中API阳性检出率为81.4%,明显高于sIgE、FeNO二者单独阳性组(P0.05)。结论 FeNO、体外过敏原联合检测对反复喘息患儿中哮喘高危患儿的检出率明显优于二者单独检测,二者联合检测为儿童哮喘的早期识别诊断、干预提供了良好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ORMDL3 基因多态性与溶血卵磷脂(Lyso-PC)及载脂蛋白B(apoB)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 年1 月至2012 年12 月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的300 例患儿为哮喘组,另选取同期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的298 例患儿为对照组。ELISA 法检测两组患儿血清中Lyso-PC 和apoB 水平;TaqMan 探针法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 哮喘组Lyso-PC、apoB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哮喘组ORMDL3 基因rs12603332 位点不同基因型患儿Lyso-PC、apoB 水平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C 基因型哮喘患儿Lyso-PC、apoB 水平明显高于CT和TT 基因型患儿(P<0.01)。结论 Lyso-PC 及apoB 可能干预哮喘发生的病理过程;血清中高Lyso-PC、apoB水平可能与哮喘易感基因ORMDL3 多态性rs12603332 位点共同作用导致儿童哮喘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反复喘息婴幼儿潮气呼吸肺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3岁以下反复喘息患儿80例,根据哮喘预测指数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分别在入院时(急性期)、出院时(缓解期)和出院后1周(恢复期)测定其潮气呼吸肺功能,比较两组喘息患儿的达峰时间比(TPTEF/TE)和达峰容积比(VPEF/VE);并与20例健康儿童对照比较。结果从急性期、缓解期至恢复期,阳性组和阴性组的TPTEF/TE和VPEF/VE均呈上升趋势,不同时期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急性期时,TPTEF/TE和VPEF/VE在阳性组和阴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到缓解期时,阴性组的TPTEF/TE和VPEF/VE均已高于阳性组,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时,阴性组和对照组间TPTEF/TE、VPEF/VE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高于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预测指数阳性婴幼儿的肺功能损害比哮喘预测指数阴性患儿持续时间长;运用潮气呼吸肺功能为反复喘息婴幼儿预测哮喘提供客观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TAT6)以及哮喘易感基因血清类黏蛋白1 样蛋白3(ORMDL3)在哮喘小鼠气道重塑中的作用,并观察布地奈德(BUD)对上述两种物质水平的干预作用。方法 BALB/c 雌性小鼠30 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BUD 组。应用鸡卵清蛋白(OVA)激发试验建立哮喘小鼠模型,BUD 组在每次激发前30 min 应用生理盐水溶解的BUD 雾化液进行雾化吸入,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替代OVA 溶液。苏木精-伊红染色及Masson 染色观察各组小鼠气道病理学改变;ELISA 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匀浆中IL-13 水平;RT-PCR 法检测各组肺组织STAT6 及ORMDL3 的mRNA 表达。结果 哮喘组气道病理学改变较正常组和BUD 组明显,而BUD 组气道病理学变化较哮喘组减轻。哮喘组和BUD 组IL-13 水平、STAT6 及ORMDL3 的mRNA 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Pr=0.676,P=0.032)。结论 STAT6 和ORMDL3 可能参与了小鼠气道重塑过程,BUD 可能通过下调STAT6和ORMDL3 的mRNA 表达,改善气道重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及肺泡灌洗术在婴幼儿反复喘息性疾病诊疗中的作用及价值。方法收集415例1~36月龄反复喘息患儿支气管镜检结果及肺泡灌洗液(BALF),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及博卡病毒,RT-PCR法检测鼻病毒及偏肺病毒等,并行细菌培养及细胞形态学检查。选取同期因支气管肺炎或大叶性肺炎伴有肺不张表现住院并行支气管镜及肺泡灌洗的106例非喘息患儿作为对照组,收集其BALF行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 415例喘息患儿中,男317例、女98例,支气管镜下表现为支气管内膜炎症405例,占97.6%,其次为气管软化69例,占16.6%。BALF检出病原体以肺炎支原体最常见,159例,占38.3%;其次为细菌74例,占17.8%,以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为主;病毒69例,占16.6%,以人博卡病毒为主。反复喘息患儿BALF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细胞比例高于非喘息患儿,而吞噬细胞比例低于非喘息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镜检查可以为反复喘息患儿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术对小儿反复喘息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2006年4月-2011年4月因反复喘息住院并应用纤支镜诊疗的7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病例均在局部表面麻醉下行纤支镜术,通过镜下直视、支气管内膜刷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病原学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因,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及注药等局部治疗,并评判其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72例反复喘息患儿镜下表现:支气管内膜炎改变45例(62.5%),支气管异物11例(15.3%),支气管软化10例(13.9%),支气管狭窄4例(5.6%),支气管内膜结核2例(2.8%).45例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病原学检查阳性5例(11.1%),其中肺炎克雷伯杆菌1例,肺炎支原体和支气管内膜结核各2例.镜下炎症改变重、分泌物黏稠、痰栓阻塞患儿经纤支镜支气管冲洗,咳喘明显减轻,取得较好疗效.11例支气管异物经纤支镜成功取出9例.12例行纤支镜术的患儿出现术中或术后轻微一过性并发症,经相应对症处理后均消失.结论 小儿反复喘息的病因以炎症、先天性发育异常及呼吸道异物多见,婴幼儿反复喘息应警惕心肺发育异常及呼吸道异物.纤支镜检查对儿童反复喘息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鼻咽抽吸物分析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反复喘息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集81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鼻咽抽吸物,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抗原,ELISA法测半胱氨酰白三烯(LTD4),并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随访2年,根据喘息复发次数分为非反复喘息组和反复喘息组,比较两组患儿鼻咽抽吸物的差异.结果 完成随访的75例患儿中,反复喘息者17例,占随访人数的22.67%.非反复喘息和反复喘息患儿的鼻咽抽吸物中,LTD4含量分别为(198.49 ± 91.95)pg/ml和(263.16 ± 113.7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呼吸道合胞病毒检出率分别为62.07%和64.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细胞分类都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鼻咽抽吸物LTD4水平检测可能可以作为预示反复喘息发生的筛选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Clara细胞分泌蛋白10(CC10)和血清总IgE浓度在5岁以下喘息儿童中的表达。方法:随机选取5岁以下反复喘息患儿59例,分为有特应质高危因素的喘息Ⅰ组(n=33)和无特应质高危因素的喘息Ⅱ组(n=26),对照组为近期无感染疾病史的外科术前患儿(n=23)。采用固相夹心酶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3组患儿外周血CC10与IgE水平。结果:喘息Ⅰ组、Ⅱ组CC10水平(3.95±1.26, 5.41±1.64 ng/mL)均低于对照组(8.72±2.23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喘息Ⅰ组CC10水平低于喘息Ⅱ组(P<0.05)。喘息Ⅰ组IgE水平高于喘息Ⅱ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喘息Ⅱ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喘息Ⅰ组血清CC10与IgE呈负相关(r=-0.912, P<0.01)。结论:外周血CC10水平在5岁以下患儿喘息发作期显著降低,有特应质高危因素的患儿降低更为明显,并与外周血IgE水平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辅舒酮)和布地奈德混悬液对毛细支气管炎再发喘息的疗效观察.方法 将初发毛细支气管炎患儿214 例随机分为辅舒酮组(106 例)和布地奈德组(108 例),分别在临床症状缓解后继续给予辅舒酮或布地奈德规律吸入.另选取临床症状缓解后未规律吸入激素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36 例作为对照组.随访观察1 年.评估 2 种干预治疗对患儿反复咳喘发作的影响.结果 辅舒酮组和布地奈德组在1 年内的咳喘次数以及前3 个月的咳喘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个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布地奈德组在激素用量和治疗花费方面高于辅舒酮组(P<0.01).结论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症状缓解后继续给予辅舒酮或布地奈德规律吸入可减少咳喘发作和复发.辅舒酮在治疗费用和激素用量方面优于布地奈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感染的住院患儿鼻部携带菌株与金葡菌感染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以56 例金葡菌感染的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采集鼻拭子标本进行培养,检测患儿的金葡菌鼻部携带率,并采用PCR 方法分别检测临床菌株和鼻部携带菌株的mecA 耐药基因和PVL 毒力基因。结果 56例金葡菌感染患儿中,22 例(39%)鼻部携带金葡菌,携带患儿以婴儿为主(18 例)。50%(11/22)携带患儿既往1 年内有住院史。在感染株中,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占29%(16/56);在携带株中,MRSA 占32%(7/22)。PCR 检测携带患儿的临床感染菌株和鼻部携带菌株mecA 阳性结果完全一致,可一一对应;90%(4/5)的PVL 阳性鼻部携带菌株可以与临床感染菌株一一对应,且均为MRSA 菌株。结论 鼻部定植是金葡菌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医院内传播可能是导致金葡菌鼻部携带,最终导致其感染的重要潜在危险。金葡菌鼻部携带菌株与感染菌株可能具有同源关系,需要进一步通过多位点序列分型明确其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以质子泵抑制剂(PPI)为基础的三联疗法联合布拉氏酵母菌对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和副作用的影响,以寻求更有效且副作用小的Hp 根除方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确诊为Hp 感染的患儿240 例,随机分为三联疗法组和益生菌组,每组120 例。三联疗法组给予阿莫西林[40 mg/(kg·d),Tid]、克拉霉素[15 mg/(kg·d),Bid]和奥美拉唑[0.7~0.8 mg/(kg·d),Qd]进行治疗,益生菌组在三联疗法的基础上增加布拉氏酵母菌(250 mg,Bid),疗程均为14 d。治疗过程中由患儿家长记录不良反应。停药4 周后复查13C 呼气试验评估Hp 根除情况,比较两组根除率及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三联疗法组Hp 根除率为75.8%(91/120),益生菌组为85.0%(102/1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副反应发生率比较:恶心、呕吐、腹痛在益生菌组稍低于三联疗法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口腔炎、便秘、腹泻在益生菌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三联疗法组(均P<0.05)。结论 三联疗法联合布拉氏酵母菌并不能显著提高Hp 的根除率,但能明显降低治疗过程中口腔炎、便秘及腹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儿科住院患儿肺炎链球菌(SP)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同时对培养出的SP菌株进行抗菌药物耐药性分析,以帮助临床早期诊断,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4例SP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14例SP脑膜炎患儿中,高热13例(93%),抽搐9例(64%),合并败血症7例(50%)。白细胞计数增高11例(79%),CRP增高10例(71%)。所有患儿脑脊液有核细胞计数增高,分类均以中性粒细胞为主,9例(64%)患儿脑脊液蛋白定量结果 1 000 mg/d L。经治疗后10例(71%)患儿痊愈,2例(14%)患儿有后遗症,2例(14%)患儿死亡。SP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和磺胺耐药率高,均高于60%,对阿莫西林耐药率较低(7%),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氯霉素、左旋氧氟沙星耐药菌株。结论实验室辅助检查指标对于区分SP脑膜炎和其他病原菌引起的脑膜炎无特异性。SP对儿科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严重,因此对SP的耐药情况应进行检测,以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4.
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脓毒症抗生素治疗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回顾性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脓毒症患儿经验性抗生素治疗现状,探讨治疗模式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78例金黄色葡萄球菌脓毒症患儿,依据血培养报告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前经验性首选抗生素治疗类型分为碳青霉烯类治疗组(n=16)、β-内酰胺类治疗组(n=37)、万古霉素治疗组(n=15)、万古霉素+β-内酰胺类治疗组(n=10)。收集各组患儿的一般情况、基础疾病、急性生理功能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免疫抑制剂使用史、甲氧西林耐药性及预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探讨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方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脓毒症患儿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各组患儿一般情况、基础疾病、免疫抑制剂使用史、APACHE Ⅱ评分、院内感染、MRSA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四组间脓毒性休克、院内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碳青霉烯类治疗组脓毒性休克、院内死亡率均最高(分别为69%、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经验性抗生素治疗类型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脓毒症患儿发生脓毒性休克和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APACHE Ⅱ评分≥ 15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脓毒症患儿发生脓毒性休克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与使用万古霉素治疗组相比,碳青霉烯类治疗组发生脓毒性休克和院内死亡的风险高(P < 0.05)。结论 不恰当的经验性使用抗生素治疗可能导致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脓毒症预后不佳。临床疑诊金黄色葡萄球菌脓毒症患儿,不建议经验性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在梅克尔憩室(MD)患儿MD 组织中的检出率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5 例MD 并出血组和36 例MD 并非出血组患儿MD 组织和胃组织Hp 的检出率,比较其在两组组织中及不同临床特征出血患儿的MD 组织中的检出率差异。结果 出血组MD 组织Hp 阳性检出率76%(34/45)高于非出血组47%(17/36)(P<0.05);出血组胃组织Hp 阳性检出率[87%(39/45)] 与非出血组[67%(24/36)]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 并出血患儿MD 组织中Hp 检出率与患儿年龄、性别、术前出血次数、每次出血量、MD 长度、MD 基底直径和病理类型无关(均P>0.05),与MD 位置、是否伴有溃疡及溃疡深浅有关(均P<0.05)。Spearman 相关分析显示出血组患儿MD 组织与胃组织中Hp 阳性检出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Hp 在MD 并发出血患儿MD 组织中有较高的检出率,Hp 感染在MD 并出血患儿的出血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儿童结节性胃炎的病理学特征以及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 213 例具有上消化道症状行胃镜检查的儿童纳入研究,按镜下表现分为结节性胃炎组和非结节性胃炎组。应用改良悉尼标准评估胃黏膜组织病理学特征。比较两组间Hp 感染、胃炎程度和淋巴滤泡形成的发生率。结果 共38 人(17.8%)诊断为结节性胃炎。与非结节性胃炎组相比,结节性胃炎组Hp 感染率(86.8% vs 14.3%,P<0.01)、胃黏膜中-重度炎症比率(81.6% vs 15.4%,P<0.01)和淋巴滤泡形成比率(52.6% vs 10.3%,P<0.01)均增高。结节性胃炎对诊断Hp 感染的特异度为96.8%,阳性预测值为86.8%。在Hp 感染的58 人中33 人(56.9%)存在结节性胃炎,而Hp 阴性155 人中仅5 人存在结节性胃炎(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 感染与非Hp 感染患儿相比,胃黏膜中-重度炎症表现(86.2% vs 5.2%,P<0.01)和淋巴滤泡形成(84.2% vs 14.9%,P<0.01)比率更高。不同部位胃组织的Hp 定植量、炎症程度、活动程度在结节性胃炎组和非结节性胃炎组中均不相同(P<0.01)。结论 结节性胃炎为儿童Hp 感染的一种特殊征象,其病理多呈中-重度炎症改变,是提示Hp 感染的内镜指标,应考虑Hp 根除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儿童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的分布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7年9月分离到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16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感染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患儿均为散发病例,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到16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其中痰培养检出8株、血培养检出5株、气管插管尖端培养检出2株、肺穿刺活检物培养检出1株。16例患儿中,男性患儿11例,女性患儿5例;年龄分布在5 d至6岁之间,1岁以下的患儿占69%;科室分布上有10例在PICU/NICU,6例在普通病房;临床表现方面,除1例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外,其他15例均存在有肺部感染,其中重症肺炎11例,有8例在治疗过程中行机械通气;基础疾病方面,存在严重先天性心脏病2例,明确存在原发性免疫缺陷病4例,高度怀疑存在免疫缺陷或遗传代谢病3例,气管狭窄1例,川崎病1例,早产儿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1例,严重唇腭裂1例,无确切基础疾病3例;合并腺病毒、支原体等其他病原体感染有7例。16例患儿的平均住院天数为20.3 d,经治疗后,12例好转,4例死亡。分离到的16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耐药率为100%,对氨苄西林/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 ≥ 80%,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最低。结论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为条件致病菌,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且易产生耐药;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应注意是否存在基础疾病;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患儿常预后较差,了解容易出现该菌感染的疾病谱有助于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对过敏性紫癜(HSP)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153 例HSP 患儿分为Hp 感染治疗组(22 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1 周“三联”根除Hp 方案治疗;Hp 感染对照组(21例)及Hp 感染阴性组(110 例),均给予常规治疗。随访3 组患儿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6%(19/22),对照组有效率为90%(19/21),阴性组有效率为85%(94/110),3 组患儿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SP 复发率为14%(3/22),对照组复发率为24%(5/21),阴性组复发率为31%(34/110),3 组患儿复发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36%,40/110)和对照组患儿(33%,7/21)紫癜性肾炎(HSPN)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治疗组(5%,1/22)(均P<0.05),而对照组与阴性组间HSPN 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Hp 感染的HSP 患儿予1 周“三联”根除Hp 方案治疗,可能有助于降低HSPN 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儿童肠道分节丝状菌(SFB)年龄分布特征及其与肠道黏膜免疫的关系。方法收集177例儿童的新鲜粪便及47例儿童肠镜检查时的回盲部肠液,采用RT-PCR法测定SFB,ELISA法测定其sIgA浓度。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23例儿童回肠末端黏膜IL-17A细胞数量和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及Th细胞分化相关的转录因子T-bet、FOXP3和ROR-γt的表达。结果儿童肠道SFB阳性率为19.2%(34/177)。趋势分析显示SFB阳性率随年龄增加呈降低趋势:0岁~、1岁~、2岁~、3岁~、4岁~、5岁~、6岁~、7~15岁分别为40%、47%、32%、15%、12%、13%、15%、4%(P < 0.001)。SFB阳性患儿(24例)的肠液sIgA浓度明显高于SFB阴性患儿(23例)(P < 0.01)。SFB阳性组(12例)回肠末端黏膜上皮细胞内淋巴细胞数量及转录因子T-bet、FOXP3和ROR-γt的表达与SFB阴性组(11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SFB阳性组回肠末端黏膜IL-17A细胞数量明显低于SFB阴性组(P < 0.05)。结论儿童SFB肠道定植与年龄相关,其中3岁以内婴幼儿SFB肠道定植率较高;SFB阳性者肠道sIgA分泌增加,回肠末端IL-17A细胞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他克莫司治疗儿童重症肌无力(MG)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他克莫司治疗28例MG儿童,运用重症肌无力日常生活(MG-ADL)量表于治疗1、3、6、9、12个月时评估他克莫司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他克莫司治疗1、3、6、9、12个月时的MG-ADL绝对评分与基线水平相比均降低(P < 0.05),且呈逐渐降低趋势。他克莫司治疗1、3、6、9、12个月时的有效率分别为59%、81%、84%、88%、88%。他克莫司治疗6、9、12、18个月时累计停用泼尼松4、13、14、15例。所有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出现病情反复。主要不良反应/事件有无症状血镁降低(5例);尿潜血阳性(1例),后自行转为阴性;均未因不良反应/事件停药。1例患儿因反复呕吐自行停药。根据CYP3A5基因型分为慢代谢组(慢代谢型,n=19)、非慢代谢组(快代谢型+中间型,n=9),慢代谢组患儿他克莫司剂量低于非慢代谢组(P < 0.05),非慢代谢组他克莫司血药谷浓度低于慢代谢组(P < 0.05),慢代谢组有效率高于非慢代谢组(P < 0.05)。结论 他克莫司治疗儿童MG疗效显著、安全性好,是需要免疫抑制剂治疗的MG患儿的良好选择。CYP3A5基因型对他克莫司使用剂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