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脐血产品质量的供体相关因素,建立选择脐血移植供体的最优化标准。方法脐血采集自2000年6月至2006年12月在广州市妇婴医院足月分娩的产妇,分析脐血的总有核细胞数(TNC)、CD+34细胞数和总集落数(CFUs)与脐血供体相关因素(新生儿性别和体重、产妇年龄、孕周、分娩方式、胎粪污染、采集体积)的关系。结果TNC与CD+34细胞数、总集落数三者两两间均有相关性,TNC与CD3+4细胞数相关性最好。TNC与新生儿体重、采集体积、产妇年龄有相关关系;阴道分娩、孕周(40周和女性新生儿组TNC数分别高于剖宫产、36~40孕周和男性组。CD+34细胞数和总集落数与采集体积有相关关系,与新生儿体重、产妇年龄无相关关系。CD3+4细胞数受分娩方式的影响(阴道分娩高于剖宫产),不同新生儿性别及孕周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阴道分娩和男性组总集落数分别高于剖宫产和女性组,两组孕周间总集落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集体积与新生儿体重有关,与产妇年龄、分娩方式、新生儿性别、孕周无关。胎粪污染时TNC较高,CD+34细胞数、总集落数均无影响。结论孕周和新生儿体重指标增加到标准化的脐血采集前供体选择标准,将有利于获得更好的脐血采集质量、提高库存脐血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阴道分娩和剖宫产采集脐血所含造血细胞含量的差异,评估两种采集方式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两种脐血采集方式间新生儿体重、采集体积、总有核细胞数(TNC)、CD34+细胞百分率、CD34+细胞数和总集落数(CFUs)的差异。结果采集体积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阴道分娩组TNC、CD34+细胞百分率、总CD34+细胞数、CFUs数明显高于剖宫产组,新生儿体重小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体重在2.5kg~4.0kg时,阴道分娩组TNC、总CD34+细胞数和CFUs数明显高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娩采集方式采集的脐血含有较高的造血细胞含量且有利于采集到更好脐血质量,可作为同胞脐血移植采集脐血的最优选分娩和采集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分析0岁至学龄前健康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方法 826例0岁至学龄前汉族儿童分为新生儿组、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CD3+细胞、CD3+CD4+细胞、CD3-CD19+细胞和CD4+/CD8+在0岁至学龄前儿童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D3-CD19+细胞以女童较低,其他3个指标以女童较高;CD3+、CD3+CD4+及CD4+/CD8+均以新生儿组最高,其中CD3+CD4+及CD4+/CD8+含量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至学龄前最低(P < 0.05);CD3-CD19+和CD3-CD16+CD56+细胞含量以新生儿组最低,随年龄增长而增高,CD3-CD16+CD56+细胞以学龄前组最高,而CD3-CD19+细胞含量在幼儿期达峰值后降低(P < 0.05);CD3+CD8+细胞含量以学龄前组最高(P < 0.05)。不同年龄组男童的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变化趋势与不同年龄组儿童的规律一致;在女童中,CD3+CD4+及CD4+/CD8+含量也是以新生儿组最高(P < 0.05)。结论 淋巴细胞亚群在不同年龄、性别健康儿童之间的分布不同,建议按年龄、性别分别建立参考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免疫重建的临床特性。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接受allo-HSCT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动态监测患儿移植后第0、14、21、28、60及100 d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 T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CD16+ CD56+ NK细胞、CD19+ B细胞、CD4+ CD25+ Treg细胞)绝对计数;将患儿按有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分为non-aGVHD组和aGVHD组,比较两组间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结果 共75例患儿接受allo-HSCT,其中移植后满100 d、临床资料完整的42例患儿纳入本研究,男20例、女22例,中位年龄5.4(2.8~9.3)岁。移植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患儿CD3+ T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免疫重建的临床特性。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接受allo-HSCT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动态监测患儿移植后第0、14、21、28、60及100 d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 T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CD16+ CD56+ NK细胞、CD19+ B细胞、CD4+ CD25+ Treg细胞)绝对计数;将患儿按有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分为non-aGVHD组和aGVHD组,比较两组间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结果 共75例患儿接受allo-HSCT,其中移植后满100 d、临床资料完整的42例患儿纳入本研究,男20例、女22例,中位年龄5.4(2.8~9.3)岁。移植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患儿CD3+ T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免疫重建的临床特性。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接受allo-HSCT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动态监测患儿移植后第0、14、21、28、60及100 d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 T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CD16+ CD56+ NK细胞、CD19+ B细胞、CD4+ CD25+ Treg细胞)绝对计数;将患儿按有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分为non-aGVHD组和aGVHD组,比较两组间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结果 共75例患儿接受allo-HSCT,其中移植后满100 d、临床资料完整的42例患儿纳入本研究,男20例、女22例,中位年龄5.4(2.8~9.3)岁。移植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患儿CD3+ T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甘肃地区学龄前汉族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相对计数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 纳入2018年1月31日至2019年1月30日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我院)行鞘膜积液、疝、血管瘤等手术或常规体检的0~7岁汉族健康儿童,排除患心脑血管疾病、血常规或肝肾功能异常、行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前3周内存在感染、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者。分为新生儿组、婴儿组、幼儿组和学龄前组。均采集静脉血2 mL(EDTA抗凝),于24 h内用四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完成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以(P2.5,P97.5)作为各指标的正常参考值范围。结果 ①共792名儿童进入本文分析,男472名,女320名,新生儿组174名、婴儿组216名、幼儿组170名、学龄前组232名。②不同性别之间比较,新生儿组CD4+T细胞、CD8+T细胞、B细胞、NK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婴儿组CD4+T细胞、CD8+T细胞、B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学龄前组T细胞、CD4+T细胞、B细胞、NK细胞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男、女各年龄组组间整体比较,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细胞、CD4+T细胞百分比随年龄增长呈降低趋势,男女童降低趋势相近;CD8+T细胞百分比随年龄增长呈升高趋势,女童增高趋势更明显;B细胞百分比在1岁前呈上升趋势,后呈降低趋势,女童的变化趋势较为缓和;NK细胞的变化与B细胞相反,在1岁内降低,而后升高,男童变化趋势更明显。结论 健康儿童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与地域、年龄段和性别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甘肃地区学龄前汉族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相对计数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 纳入2018年1月31日至2019年1月30日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我院)行鞘膜积液、疝、血管瘤等手术或常规体检的0~7岁汉族健康儿童,排除患心脑血管疾病、血常规或肝肾功能异常、行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前3周内存在感染、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者。分为新生儿组、婴儿组、幼儿组和学龄前组。均采集静脉血2 mL(EDTA抗凝),于24 h内用四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完成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以(P2.5,P97.5)作为各指标的正常参考值范围。结果 ①共792名儿童进入本文分析,男472名,女320名,新生儿组174名、婴儿组216名、幼儿组170名、学龄前组232名。②不同性别之间比较,新生儿组CD4+T细胞、CD8+T细胞、B细胞、NK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婴儿组CD4+T细胞、CD8+T细胞、B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学龄前组T细胞、CD4+T细胞、B细胞、NK细胞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男、女各年龄组组间整体比较,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细胞、CD4+T细胞百分比随年龄增长呈降低趋势,男女童降低趋势相近;CD8+T细胞百分比随年龄增长呈升高趋势,女童增高趋势更明显;B细胞百分比在1岁前呈上升趋势,后呈降低趋势,女童的变化趋势较为缓和;NK细胞的变化与B细胞相反,在1岁内降低,而后升高,男童变化趋势更明显。结论 健康儿童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与地域、年龄段和性别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对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早期预测作用。方法对244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普通MPP(166例)和RMPP患儿(58例)的临床特点以及淋巴细胞亚群、乳酸脱氢酶、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免疫球蛋白E(IgE)等实验室指标,应用ROC曲线评估预测RMMP患者的特异性指标。结果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19+、CD56+绝对计数以及血清LDH、CRP、IgE水平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D3+、CD4+、CD19+绝对计数鉴别诊断RMPP和普通MM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6、0.900、0.842,其敏感性分别为86%、90%、82%,特异性分别为75%、70%、80%。结论 CD3+、CD4+、CD19+绝对计数可作为儿童RMPP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大样本收集新生儿脐血血气,研究脐血血气统计学参考值范围与不同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5~11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和新会妇幼保健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进行前瞻性研究,选取其中1rainApgar评分〉7分者的脐血血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正常新生儿脐血血气的统计学参考值范围;重点分析影响新生儿脐血pH和BE的因素。结果2000例新生儿中,1min Apgar评分≤7分11例,〉7分1989例,低Apgar评分组pH〈7.2的比例为45.5%,正常Apgar评分组pH〈7.2的比例为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800例足月单胎、体重适于或大于胎龄新生儿中,1794例1min Apgar评分〉7分者脐血pH和BE的统计学参考值范围分别是7.34±0.14(X±1.96S)和-3.53±6.57(X±1.96s)。单因素分析显示,宫内窘迫组、妊娠期并发症组pH值均低于对照组,剖宫产组pH和BE值均高于阴道分娩组,脐带绕颈组pH值降低,双胎组BE值高于单胎组;羊水性状对pH、BE值均无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宫内窘迫、分娩方式均对脐血血气有影响。结论足月单胎、体重适于或大于胎龄新生儿中,1min Apgar评分〉7分者脐血pH值和BE值的统计学参考值范围分别是7.34±0.14和-3.53±6.57;Apgar评分与脐血血气分析具有一致性,但单独使用Apgar评分诊断早产儿窒息可能会增加窒息的误诊率;宫内窘迫可能会增加新生儿酸中毒的发生率,不同分娩方式对脐血血气pH、BE值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对早产儿脑损伤(BIPI)的诊断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将116例胎龄27~36+6周早产儿纳入研究, 对所有早产儿生后 6 h 内aEEG进行评分; 依据BIPI诊断结果将116例早产儿分为BIPI组(n=63)和非BIPI组(n=53),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导致BIPI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 依据aEEG检测结果再将116例早产儿分为aEEG正常组(n=58)和aEEG异常组(n=58), 对影响早产儿aEEG结果的因素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BIPI组中aEEG异常52 例(83%); 非BIPI组中aEEG 异常6例(11%), 两组aEEG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早产儿依据胎龄27~33+6周和34~36+6周进行划分, BIPI组aEEG评分明显低于同胎龄非BIPI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胎龄(<32周)、低出生体重(<1 500 g)、胎盘胎膜及脐带异常和母孕期高血压是导致BIPI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aEEG异常组与aEEG正常组在胎龄、出生体重、胎盘胎膜及脐带异常和母孕期高血压4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致BIPI发生的危险因素与影响早产儿aEEG结果的因素相一致, 提示aEEG有助于BIPI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辅助生殖技术(ART)双胎妊娠与自然受孕(SC)双胎妊娠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南京市妇幼保健院2017~2019年期间分娩的胎龄≥ 24周活产双胎儿3 356例,其中ART组双胎儿2 006例(1 003对),SC组双胎儿1 350例(675对),收集母亲一般资料、妊娠期合并症及新生儿一般资料、新生儿疾病及结局,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 ART组母亲平均年龄大于SC组(P < 0.05),初产率、剖宫产率及宫颈环扎手术率高于SC组(P < 0.05)。ART组母亲妊娠相关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均高于SC组(P < 0.05)。ART组新生儿平均胎龄低于SC组(P < 0.05),极低出生体重儿比例高于SC组(6.8% vs 5.8%,P < 0.05),但ART未增加早产及低Apgar评分的风险。两组新生儿的病死率及新生儿疾病,如呼吸窘迫综合征、Ⅱ/Ⅲ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Ⅲ~Ⅳ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与SC双胎妊娠相比,ART双胎妊娠未明显增加新生儿病死率及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适于胎龄儿(AGA)和小于胎龄儿(SGA)的小脑发育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选取165例胎龄25~40+6周的AGA和105例相应胎龄的SGA纳入研究。于新生儿出生24~48 h内采用超声测量小脑横径、小脑蚓部高度、小脑蚓部面积、小脑蚓部周长、小脑横径切面小脑面积、小脑横径切面小脑周长。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进行各测量值与胎龄关系的分析。结果 不论AGA还是SGA,小脑各测量值和胎龄均呈正相关(r=0.50~0.81,P < 0.05)。AGA和SGA各测量值在胎龄25~27+6周、28~30+6周、31~33+6周亚组中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在胎龄34~36+6周、37~40+6周亚组中,SGA的各测量值均明显低于AGA(P < 0.05)。结论 胎龄 < 34周SGA的宫内小脑发育与同胎龄的AGA类似,而≥34周SGA的宫内小脑发育落后于AGA。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宫内生长迟缓(IUGR)早产儿生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变化。方法 67例早产儿中IUGR早产儿29例,适于胎龄(AGA)早产儿38例;另取健康足月儿20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出生24 h内及校正胎龄38周时外周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同时测定各时间点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及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结果 24 h内IUGR早产儿CD3+、CD4+百分比低于AGA早产儿和对照组(P<0.05),IUGR 早产儿CD8+及CD4+/CD8+低于对照组(P<0.05),AGA早产儿CD3+、CD4+及CD4+/CD8+低于对照组(P<0.05);IUGR早产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低于对照组(P<0.05),IUGR、AGA早产儿的T淋巴细胞低于对照组(P<0.05),IUGR早产儿T淋巴细胞低于AGA早产儿(P<0.05)。校正胎龄38周时,IUGR、AGA早产儿CD3+、CD4+及CD4+/CD8+高于出生24 h内(P<0.05),IUGR早产儿CD3+、CD4+、CD8+及CD4+/CD8+低于AGA早产儿(P<0.05);IUGR与AGA早产儿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IUGR早产儿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低于AGA早产儿及健康足月儿,并且持续至生后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生命早期脂多糖(LPS)对脐血CD4+T细胞白介素-13(IL-13)和白介素-17(IL-17)表达的影响及1,25-(OH)2D3对其表达的干预作用,为维生素D的临床合理应用及其对哮喘等变态反应性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顺产的足月新生儿12例,断脐后立即取胎盘端脐静脉血50 mL,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s),磁珠分选CD4+T细胞后依据不同的处理方法分为空白刺激组、LPS(10 μg/mL)单独刺激组和LPS(10 μg/mL)+1,25-(OH)2D3(10-8 mmol/L)共刺激组。培养72 h后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Real-Time PCR分别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13和IL-17水平及CD4+T细胞中IL-13和IL-17 mRNA表达。结果 与空白刺激组相比,LPS单独刺激组培养上清液中IL-13和IL-17水平及CD4+T细胞中IL-13和IL-17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而1,25-(OH)2D3处理可降低其表达水平(均P<0.05),但仍高于空白刺激组(均P<0.01)。结论 LPS可促进脐血CD4+T细胞IL-13和IL-17的表达;1,25-(OH)2D3对于LPS诱导的脐血CD4+T细胞IL-13和IL-17表达具有抑制作用,提示1,25-(OH)2D3可能在变应原致敏的早期发挥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Th17、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的变化。方法 以89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普通型55例,重型34例,另选取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Th17细胞在CD4+T淋巴细胞中所占的比例;采用ELISA法检测IL-10、TGF-β和IL-17在各组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重型和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的Th17细胞、IL-17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而CD4+CD25+Treg细胞、IL-10、TGF-β水平则显著下降(均P<0.05),且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Th17、IL-17水平随病情严重而增高,而CD4+CD25+Treg细胞、IL-10、TGF-β水平随病情严重而降低。结论 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Th17细胞应答增强,而CD4+CD25+Treg细胞应答降低,Th17细胞与CD4+CD25+Treg细胞比例失衡可能在手足口病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患儿HLA-DR、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以及IL-17、IL-27的表达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以21例HCMV感染肝功能损害患儿和21例HCMV感染非肝功能损害患儿为研究对象。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外周血CD4+CD25+Treg、HLA-DR细胞的表达;ELISA检测血浆IL-17及IL-27表达。结果 与非肝损组比较,肝损组患儿CD4+CD25+Treg比率较低,IL-17、IL-27表达水平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IL-17及IL-27水平与CD4+CD25+Treg细胞比率呈负相关(P < 0.01)。结论 CD4+CD25+Treg细胞介导的免疫耐受失衡及IL-17、IL-27等炎症因子过度激活可能参与HCMV感染肝功能损害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脐血单个核细胞(UCBMC)移植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蛋白及少突胶质祖细胞的影响。方法 7 日龄健康 Sprague-Dawley 新生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HI组、UCBMC对照组和HI+UCBMC组,每组10只。采用经典Rice法制成HIBD模型,造模24 h后,正常对照组和HI组经侧脑室注入2 μL PBS,UCBMC对照组和HI+UCBMC组经侧脑室注入3×106 UCBMC。移植后7 d,采用EPO/DAPI与NG2/DAPI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损伤侧室管膜下区(SVZ)EPO蛋白及少突胶质祖细胞的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移植后7 d,HI+UCBMC组NG2+DAPI+及EPO+DAPI+细胞数均显著高于UCBMC对照组(均P<0.05)、HI组及正常对照组(均P<0.01),UCBMC对照组NG2+DAPI+及EPO+DAPI+细胞数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HI组(均P<0.01),正常对照组NG2+DAPI+细胞数显著高于HI组(P<0.01)。HI+UCBMC组NG2+DAPI+细胞数与EPO+DAPI+细胞数呈正相关(r=0.898)及直线回归(β=1.4604,P<0.01)。结论 UCBMC可促进HIBD新生大鼠少突胶质祖细胞的表达,其机制与EPO蛋白的表达增加相关,从而修复脑白质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胎盘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HCA)及胎儿炎症反应综合征(FIRS)与早产儿脑损伤的关系。方法 选取胎龄34 周以下并伴有胎膜早破(PROM)的单胎早产儿103 例,分为HCA-FIRS-、HCA+FIRS-、HCA+FIRS+ 等3 组,采用液相芯片分析技术检测脐血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水平。结果 HCA 发生率、FIRS 及脑损伤发生率分别为53.4%、20.4%、38.8%。HCA-FIRS-、HCA+FIRS-、HCA+FIRS+ 组脑损伤发生率分别为21%、41% 和76%(P<0.01)。胎盘2 级和3 级炎症及炎症的2 期和3 期均是早产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P<0.01)。HCA+FIRS+ 组IL-8、TNF-α 及G-CSF 水平明显高于另外2 组,且HCA+FIRS- 高于 HCA-FIRS- 组(P<0.05)。结论 胎盘炎症合并FIRS 与早产儿脑损伤密切相关,且胎盘炎症程度越重、进展越快,早产儿脑损伤发生风险越高。IL-8、TNF-α 及G-CSF 可能在胎盘炎症合并FIRS 的早产儿脑损伤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Umbilical cord blood has recently been considered as an alternative source of hematopoietic progenitor cells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Patient survival in allogenic cord blood transplantation is critically dependent on the cord blood-derived total nucleated cell count and the total CD34 cell count/kg of the body weight. A number of factors such as maternal age, gestational age, newborn's sex and weight, umbilical cord length, and placental weight can influence the volume, amount of mononuclear cells, and the CD34 cell concentration. Cord blood was collected from normal vaginal and cesarean deliveries. It was immediately processed and assessed for the total nucleated cell count and CD34 cell concentration. Assessment of maternal and neonatal parameters such as gestational age, baby's birth weight, and sex was carried out with the CD34 cell concentration. The mean CD34 cell concentration was 0.21±0.24% for the group with <2500 g (low birth weight) birth weight of the baby (n=104). The mean CD34 cell concentration was 1.84±1.12% for the group with ≥2500 g (normal birth weight) birth weight of the baby (n=396). A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birth weight of the baby with cord blood-derived CD34 cell concentration (*P<0.0001, r=0.81).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gestational age and cord blood-derived CD34 cell concentration (*P<0.0001, r=0.31).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baby's sex with the CD34 cell concentration and the total nucleated cell count. This study concludes that the higher the birth weight of the baby, the better the yield of the CD34 cell concentration, and hence these should be the preferred samples for infu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