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儿童由于体温调节中枢未发育成熟,对热的调节能力不足,是中暑的易感人群,且更易并发器官损伤。该共识专家组根据牛津循证医学中心证据评价标准对目前关于儿童中暑的相关证据进行了评分,并经过充分讨论,形成了该共识,旨在为儿童中暑的预防和救治提供参考。该共识包含了儿童中暑的分类、发病机制、预防措施及院前、院内救治方案等内容。[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3,25(6):551-559]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通过对23例溺水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儿童溺水的有效救治方法.方法 对2003年7月至2012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PICU收治的23例溺水儿童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溺水患儿年龄分布6个月~12岁,现场心肺复苏5例,溺水后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19例,其中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6例;神经系统并发症7例.23例患儿中经综合治疗痊愈16例,死亡3例,退院4例.结论 溺水患儿以学龄前儿童为主,溺水后立即行有效的心肺复苏,积极防治并发症如吸人性肺炎、脑水肿等对患儿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小儿溺水后的急救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纳洛酮治疗溺水儿童的临床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救治的97例溺水儿童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纳洛酮分成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入院后给予纳洛酮0.4~0.8 mg/次,每4~6小时1次,疗程4~5 d,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主要症状持续的天数及治疗前后血浆β-内啡肽水平.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42/45),对照组为76.9%(40/52),差异有显著性(x2=8.1,P<0.05);治疗组存活者神经系统病残率为33.3%(14/42),对照组为65.0%(26/4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8.2,P<0.01);治疗组循环不良、呼吸不规则、抽搐、昏迷的持续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1、7.7、9.3和5.8,P<0.01);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血浆β-内啡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17.1,P<0.01).结论 纳洛酮治疗溺水儿童临床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抑制β-内啡肽有关.  相似文献   

6.
儿童是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高发人群及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在流感流行季节有较高的患病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目前针对流感病毒的特效西药有限,而单一的西药治疗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中医认为流感属于时行感冒,因其易于入里化热、传染性强,亦属中医学"瘟疫"范畴。千百年来,中医中药在防治"瘟疫"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单用中药治疗也有其局限性。因此,如能中西医结合防治,优势互补,将更有其特殊优势,尤其对于轻症时期的早期干预更为重要。本共识通过中西医相关专家对现代医学防治儿童流感的进展、中医药防治儿童流感的文献分析、药物评价问卷及专家应用经验等制定,以期规范中西医药物的联合使用,切实解决儿童流行性感冒尤其是轻症防治的临床问题。  相似文献   

7.
小儿溺水及预后(附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烧伤是位居第二的儿童意外伤害原因,也是小儿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时有效的现场救治对烧伤的预后有重大影响,但大众缺乏烧伤处理相关知识。该共识通过专家意见和查阅相关文献,对包括烧伤原因、烧伤的预防措施、常见烧伤的急救方法,以及对严重烧伤并发症的防治进行总结,将目前最适宜院前救治的方法进行推荐。旨在强调预防烧伤的重要性的同时,提高目击者和救援人员的现场救治能力,避免不当处置对患儿造成进一步损害,进而降低我国儿童居家意外烧伤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减少对家庭和社会的危害。该共识主要适用于现场施救医护人员、儿童父母及路人对儿童烧伤的院前初步处理。  相似文献   

9.
血友病是一组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临床上主要分为血友病A(凝血因子Ⅷ缺乏症)和血友病B(凝血因子Ⅸ缺乏症)两型.特征表现为出血倾向,临床可表现为关节、肌肉、内脏和深部组织自发性或轻微外伤后出血难止.  相似文献   

10.
铁缺乏症(iron deficiency,ID)、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及大脑认知功能发展。我国儿童ID和IDA患病率较早年已明显下降,但由于国土辽阔、各区域的发展程度不均以及各民族生活习惯差异等原因,部分区域儿童的患病率仍然较高。儿童ID和IDA的规范化防治对改善儿童生长发育,提高我国人口素质意义重大。为此,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早期发展专业委员会、福棠儿童医学发展研究中心儿童保健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专家参考国家相关部门文件及国内外临床指南共识,查阅循证文献,通过反复研讨形成符合我国临床需求的《儿童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防治专家共识》。  相似文献   

11.
地震背景下,儿童作为一类特殊的弱势群体,更易造成严重的生理伤害和心理创伤。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灾害儿科学学组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儿科学专业委员会制定了《地震背景下儿童现场救治与转运专家共识》。该共识介绍了地震背景下儿童现场救治与转运的处理原则、工作内容和注意事项,旨在更好地为地震背景下的儿童服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儿童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8例一线治疗无效的ITP患儿随机分为rhTPO治疗组(31例)和地塞米松治疗组(27例)。地塞米松组每28天静滴大剂量地塞米松4 d (每日0.6 mg/kg),连续两个循环。rhTPO组在地塞米松治疗的基础上皮下注射rhTPO (每日300 U/kg)14 d。评价治疗第3、7、14天和第1、2、3个月末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和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与DXM组相比,治疗第7天、14天、1个月,rhTPO联合治疗患儿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较高(P < 0.05);治疗第2个月,rhTPO联合治疗患儿仅总有效率较高(P < 0.05)。DXM组在治疗第一周发生肝损1例。两组患儿均未出现高血压、发热、皮疹、过敏反应、乏力等不良事件。结论 rhTPO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难治性ITP的有效率高,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3.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出现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病例,疫情持续蔓延,全国其他地区及境外也相继发现了此类病例。少数病例病情进展快,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或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流行病学调查提示人群对2019-nCoV普遍易感,目前国内儿童感染确诊病例14例(年龄6个月~14岁,含武汉5例)。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儿童2019-nCoV感染的临床管理,降低发病率,减少重症病例发生,结合近期国内外资料,制定本诊疗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他克莫司(TAC)和霉酚酸酯(MMF)分别联合糖皮质激素(GC)治疗儿童原发性IgA肾病(IgA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肾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IgAN患儿,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TAC组和MMF组。收集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1、3、6个月时的临床资料,比较研究期间IgAN的缓解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 共纳入43例符合研究标准的患儿,TAC组15例,MMF组28例。治疗1月时两组患儿缓解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3月及6月时TAC组缓解情况优于MMF组(P < 0.05)。治疗1月时TAC组血清白蛋白高于MMF组(P < 0.05)。两组在治疗后各时点的血清白蛋白均高于基线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83);两组治疗3月及6月时肾小球滤过率(GFR)均高于基线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83)。研究期间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TAC组有1例发生真菌感染。结论 TAC联合GC治疗儿童原发性IgAN有良好的减低尿蛋白的作用,近期疗效优于MMF,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达沙替尼治疗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儿童身高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17岁以下AML儿童的临床资料,按照患儿的治疗方案分为常规化疗组和达沙替尼组:常规化疗组应用常规化疗药物而不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共57例;达沙替尼组应用常规化疗药物并加用达沙替尼治疗,共29例。对两组患儿在治疗开始时、治疗后的身高标准差积分(HtSDS)以及治疗后1年、治疗后2年HtSDS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常规化疗组及达沙替尼组在治疗前HtSDS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达沙替尼组在治疗前两年内HtSDS变化与常规化疗组保持一致。随访时达沙替尼组共有4人达到成年终身高,均显著低于遗传靶身高(P=0.044)。常规化疗组中成年终身高与遗传靶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达沙替尼组中青春期儿童治疗后与治疗前的HtSDS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结论 达沙替尼治疗可影响AML儿童的终身高,青春期开始后应用达沙替尼会存在生长障碍,但治疗短期内对身高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GGLG-08方案联合络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伊马替尼治疗儿童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AL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3年12月初诊年龄<15岁的53例Ph+ ALL患儿的临床资料,给予患儿CCLG-ALL2008(高危组 HR)方案化疗(HR组,26例)或伊马替尼联合CCLG-ALL2008(高危组 HR)方案化疗(TKI+HR组,27例),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TKI+HR组诱导治疗后完全缓解(CR)率为100%,诱导期相关病死率为0;HR组CR率为75%,诱导相关病死率为15%;HR组3年无事件生存率(EFS)为(6±5)%;TKI+HR组5年EFS为(52±11)%。与HR组比较,TKI+HR组未增加化疗相关毒性,诱导期感染发生率反而下降。结论 伊马替尼的应用使儿童Ph+ ALL的临床疗效获得明显改善,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尚缺乏灵敏度较高的有效检查手段,临床诊断难度较大。由于多重耐药性结核菌株(MDR-TB)的产生及儿童用药的局限性,以致儿童结核病的治疗愈加困难。该文就儿童结核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与结核病诊断有关的研究进展以及治疗措施在近些年的发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机械通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很多呼吸衰竭患儿得到成功救治。同时,强制通气、肺部正常呼吸生理及呼吸力学的改变会导致呼吸功能减退以及气道廓清能力下降。因此,如何根据儿童自身生理特点进行全面、精准的呼吸功能评估,进行适宜的呼吸功能康复,以尽快拔除气管插管,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是目前儿童重症机械通气有效撤机的研究重点。该文就有创机械通气患儿呼吸功能评估与治疗方法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 作为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药物重要组成已超过30 年,可明显改善儿童ALL 的远期疗效。然而,L-asp 的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促使了培门冬酶(pegaspargase,PEG-asp)的发展,已有大量研究证明,PEG-asp 在保留了L-asp 的抗肿瘤活性的基础上,半衰期较L-asp 明显延长,且存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潜在优势。该文概述L-asp 的研究与临床应用历史、PEGasp的发展进程,归纳文献资料评估不同种类L-asp 的药理学潜力与临床疗效,以及PEG-asp 临床应用情况与不良反应实际发生率。该文收集了所有网上已发表的、可供分析的PEG-asp 临床资料,希望能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外周血涂片裂隙淋巴细胞对辅助早期诊断百日咳的意义。方法 采集107例疑似百日咳患儿的鼻咽拭子和外周血。采用PCR-流式荧光杂交法进行百日咳杆菌核酸检测,根据结果分为百日咳组(n=52)和非百日咳组(n=55);百日咳组按年龄分为<1岁组(n=42)和≥1岁组(n=10),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n=45)和重症组(n=7)。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各组患儿进行外周血细胞计数测定,血涂片后行瑞氏染色和过氧化物酶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各组患儿裂隙淋巴细胞并计数。结果 裂隙淋巴细胞呈圆形,胞体较小,胞浆量少,胞核上有切迹或裂缝;过氧化物酶染色为阴性,细胞学分类属淋巴细胞。百日咳组患儿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例、血小板计数、裂隙淋巴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非百日咳组(P < 0.001)。百日咳组患儿中,<1岁组患儿淋巴细胞比例、血小板计数、裂隙淋巴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1岁组患儿(P < 0.05);重症组患儿上述血细胞计数及细胞比例均高于轻症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裂隙淋巴细胞联合外周血细胞计数可为百日咳患儿的早期诊断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