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评价白细胞(WBC)计数在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EOS)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WBC诊断的上限界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EOS患儿306例,以同期580例非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一般情况、WBC计数等。根据2003年《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方案》(简称2003年版诊疗方案)及《新生儿败血症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简称2019年版专家共识)标准分别对WBC计数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结果 根据两种不同诊疗方案,WBC计数的阳性率均较低(分别为51.3%和32.0%),但特异度均较高(分别为93.3%和98.6%)。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2003年版诊疗方案WBC计数曲线下面积大于2019年版专家共识(P < 0.05)。结论 WBC计数在诊断EOS中的诊断上限界值以2003年《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方案》中≥25×109/L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生后3 d内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EOS)中的诊断价值,拟定不同胎龄段新生儿生后不同时龄段PCT诊断EOS的阈值。方法 纳入确诊败血症109例、临床诊断败血症215例、非败血症367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通过ROC曲线分析不同胎龄段、时龄段新生儿PCT水平诊断EOS的最佳阈值,比较PCT与血培养的诊断价值。结果 确诊组中胎龄<34周患儿PCT水平明显高于胎龄≥ 34周患儿(P < 0.05)。胎龄≥ 34周患儿在不同时龄段<12 h、12~<24 h、24~<36 h、36~<48 h、48~<60 h、60~72 h,PCT诊断EOS的最佳阈值分别为1.588、4.960、5.583、1.710、3.570、3.574 ng/mL,灵敏度分别为0.688、0.737、0.727、0.732、0.488、0.333,特异度分别为0.851、0.883、0.865、0.755、0.930、0.900。生后36 h内PCT的曲线下面积较血培养大(P < 0.05)。结论 晚期早产儿(胎龄≥ 34周)及足月儿在PCT诊断EOS时可采用共同的标准,但早期早产儿(胎龄<34周)需单独考虑。PCT诊断不同时龄段EOS患儿有不同的最佳诊断阈值,生后36 h内PCT在EOS中的诊断价值比血培养高。  相似文献   

3.
该文是对《早产儿早发型败血症的诊断与抗生素使用建议:湖南省新生儿科专家共识》[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0,22(1):1-6]所做述评。该共识对湖南省早产儿早发型败血症(EOS)的诊断与抗生素的规范使用提出了建议,对减少不合理和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具有积极意义。基于此共识,该述评对早产儿EOS的诊断及抗生素的使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败血症超敏C反应蛋白诊断界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确诊败血症新生儿81例、临床诊断败血症新生儿152例和非败血症新生儿103例,比较三组间hs-CRP浓度;以血培养为金标准,通过绘制ROC工作曲线,确定hs-CRP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最佳诊断界值点;同时对比分析hs-CRP、传统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计数、未成熟中性粒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总数比值(I/T)及血小板(PLT)计数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等。结果确诊新生儿败血症组、临床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组及非败血症组hs-CRP中位数分别为15.0、11.0和1.0mg/L;hs-CRP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1,最佳诊断界值点为3.0mg/L;hs-CRP、CRP、WBC、I/T、PLT诊断新生儿确诊败血症组与非败血症组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灵敏度分别为90.1%、42.0%、34.6%、16.0%和22.2%,特异度为66.0%、95.1%、87.4%、95.1%和97.1%。结论 hs-CRP是一项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理想的初筛项目。  相似文献   

5.
早产儿是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EOS)的高危人群。EOS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易导致抗生素使用不合理或使用时间过长,进而引起耐药菌株产生,使早产儿病死率和不良预后的发生风险明显升高,严重影响早产儿的远期预后。湖南省新生儿科专家根据该省的实际情况,参考国内外近年来早产儿EOS最新的诊疗进展,经多次讨论达成此共识。该共识重点介绍了早产儿EOS高危因素的识别、诊断和抗生素治疗,特别强调了血培养和临床表现是早产儿EOS诊断及抗生素使用疗程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河北地区新生儿败血症病原体构成及其耐药特征,为优化区域内新生儿败血症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1年1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河北省23家医院经血培养证实的新生儿败血症病例资料,分析早发型败血症(early-onset sepsis, EOS)、社区获得性晚发型败血症(community-acquired lateonset sepsis, CALOS)与医院获得性晚发型败血症(hospital-acquired late-onset sepsis, HALOS)患儿病原体构成及其耐药特征。结果 共纳入289例患儿,发生292次感染,其中EOS、CALOS及HALOS分别有117例次(40.1%)、95例次(32.5%)及80例次(27.4%)。共分离到294株病原体,其中EOS组分离病原体118株(40.1%),最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39株,33.0%)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13株,11.0%);CALOS组分离病原体95株(32.3%),最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35株,36.8%)和B族链球菌(14株,14.7%);HALOS组分离病原体81株(27....  相似文献   

7.
目的全血细胞计数(FBC)作为早发型败血症(EOS)的实验室检查之一, 常用于评估无临床表现的EOS高危儿。此项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旨在明确FBC对新生儿后续治疗的影响。方法这是一项为期两年的单中心研究, 纳入胎龄≥34周、出生时无临床表现、进行EOS实验室检查、并使用抗生素预防的EOS新生儿。主要结局指标为FBC影响抗生素使用时间的病例数。次要结局指标为异常FBC病例数和其他意外诊断情况。结果研究期间活产儿为16 726例, 其中802例纳入本研究。13例(1.6%)患儿因疑诊EOS延长抗生素治疗时间, 2例患儿白细胞计数升高, 所有患儿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正常, 所有病例的抗生素使用时间均不受FBC影响。结论该802例新生儿的队列表明, 出生时无临床症状的EOS高危儿, 疑诊EOS患儿的抗生素治疗时间不受FBC影响。  相似文献   

8.
早产儿早发型败血症(EOS)的抗生素应用不规范目前在我国是普遍现象,湖南省新生儿科专家制定了关于早产儿早发型败血症的诊断与抗生素使用的专家共识[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0,22(1):1-6],对业内抗生素的规范使用有积极作用。基于此共识建议,该述评提出,要准确使用抗生素,首先必须准确识别早产儿EOS,对其临床表现和病史需准确认识,实验室检查结果需准确评价,并对早产儿EOS抗生素的使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12月以来,我国发生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流行,国家已将其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进行管理。到目前为止,国家层面前所未有地在短期内连续有五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简称新冠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NCP)诊疗方案的更新[1]。儿科也在短时间内相继出版了《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第一版)》[2]  相似文献   

10.
2023年1月8日起, 我国将2019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列为法定乙类传染病管理范畴, 并按照乙类管理。鉴于目前奥密克戎变异株为我国主要流行病毒株, 为与时俱进地指导儿童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的救治工作, 参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第四版)》和儿科相关病毒感染诊疗策略, 特制订《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第五版)》, 对相关病原学、流行病学、致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等内容进行了相应更新, 新增了COVID-19相关脑病、暴发性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的救治要点, 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确诊为败血症的315例新生儿分为血培养阳性组(n=207)和临床诊断组(n=108), 另选取同期住院的132例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儿为对照组。检测各组CRP水平、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MPV变化, 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MPV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价值。结果 血培养阳性组和临床诊断组患儿的CRP水平、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MPV均高于对照组(P<0.05)。CRP的最佳诊断截点为8.5 mg/L时, 敏感度为74.6%, 特异度为92.0%;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最佳诊断截点为0.53时, 敏感度为64.4%, 特异度为83.3%; MPV的最佳诊断截点为11.4 fL时, 敏感度为40.5%, 特异度为88.4%。结论 CRP在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价值较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MPV高; 监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MPV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诊断现状及主要致病菌、治疗转归等状况。方法 采用前瞻性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收集2013~2014年连续12月间23家协作医院收治的患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的临床资料, 对其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等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期间23家协作医院共收治新生儿脑膜炎病例301例。新生儿肺炎是最常见的原发疾病(167例, 55.5%)。临床表现以发热最常见(214例, 71.1%)。血培养阳性者72例(23.9%), 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常见; 脑脊液培养阳性者36例, 占13.6%(36/264), 以大肠埃希氏菌、表皮葡萄球菌常见。脑脊液检查白细胞计数中位值为80个/mm3(范围0~92 500个/mm3), 其中11例(3.7%)<20个/mm3, >100个/mm3者154例(51.2%)。治愈及好转出院者258例(85.7%)。15例死亡, 病死率为5.0%(15/298)。结论 该地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原发疾病是新生儿肺炎;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发热; 大肠埃希菌是导致该病的常见致病菌。仅凭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不能除外该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合并早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相关临床因素,为临床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合并DIC 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临床回顾研究方法对我院NICU 2012~2013 年确诊为新生儿败血症的100 例患儿进行研究。根据ISTH 显性DIC 评分系统将患儿分为凝血功能正常组、非显性DIC 组(早期DIC 组)及显性DIC 组(晚期DIC 组),对各组临床表现及相关临床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0 例败血症患儿中合并早期DIC 者44 例(44%);3 组患儿硬肿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76,P<0.05);窒息、出血及G- 菌感染是败血症合并早期DIC 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临床有窒息、出血及G- 菌感染的新生儿应积极监测凝血功能并采取早期干预措施,预防患儿由早期DIC 进展为晚期DIC,降低新生儿败血症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足月新生儿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基因携带者的筛查指标及其cut-off值。方法 对进行β地贫筛查(新生儿足跟血滤纸干血片血红蛋白分析和17种β珠蛋白基因突变检测)的1 193例足月新生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筛查指标水平与β地贫基因携带的相关性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进行筛查指标对β地贫基因携带诊断价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 1 193例中β地贫基因携带者638例。HbA2为0的637例(53.39%)中携带β地贫基因的310例、β地贫基因阴性327例;HbA2不为0的556例(46.61%)中携带β地贫基因的328例、β地贫基因阴性228例。HbA2为0者,与β地贫基因阴性组比较,β地贫基因携带组的HbA含量较低、HbF含量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HbA2不为0者,与β地贫基因阴性组比较,β地贫基因携带组的HbA含量较低、HbF及HbA2/HbA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HbA2为0者,HbA、出生胎龄及两者联合对β地贫基因携带诊断的ROC曲线分析的AUC分别为0.865、0.515、0.870,其中HbA及HbA联合出生胎龄的AUC相近,均具有诊断意义(P < 0.01)。HbA2不为0者,HbA、HbA2/HbA比及两者联合对β地贫基因携带诊断的ROC曲线分析的AUC分别为0.943、0.885、0.978,均具有诊断意义(P < 0.01),以两者联合的AUC最大。HbA2为0者,HbA为11.6%时对β地贫基因携带诊断的ROC曲线的AUC最大,灵敏度为85.81%、特异度为79.82%;HbA2不为0者,HbA为16.1%~22.0%、HbA2/HbA比 > 1.4时对β地贫基因携带诊断ROC曲线的AUC最大,灵敏度为91.38%、特异度91.89%。结论 HbA及HbA2/HbA比是筛查足月新生儿β地贫基因携带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浆miRNA-497在小儿脓毒症心肌损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148例脓毒症患儿,依据其是否发生心肌损伤分为心肌损伤组(58例)和非心肌损伤组(90例),比较两组血浆miRNA-497、心肌肌钙蛋白I (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浆miRNA-497、cTnI、CK-MB对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miRNA-497与cTnI、CK-MB、NT-proBNP、PCT、CRP及LVEF的相关性。结果 心肌损伤组血浆miRNA-497、cTnI、CK-MB、NT-proBNP、PCT及CRP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心肌损组(P < 0.05)。血浆miRNA-497、cTnI、CK-MB及三项联合诊断心肌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8、0.931、0.775、0.940。miRNA-497的最佳阈值为2.05时,其诊断心肌损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好,分别为90.4%和91.2%。相关分析显示,心肌损伤患儿血浆miRNA-497与cTnI的相关性较好(r=0.728,P < 0.01)。结论 血浆miRNA-497对小儿脓毒症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与cTnI相当,有望作为早期诊断心肌损伤的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