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0):3741-3742
目的研究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经皮穿刺低温等离子髓核射频消融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2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非手术综合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穿刺低温等离子髓核射频消融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颈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0.3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NDI以及NPQ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NDI以及NPQ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低温等离子髓核射频消融术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较好,术后颈椎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整脊手法与加味葛根汤联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整脊手法配合加味葛根汤治疗,对照组采用整脊手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疼痛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疼痛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脊手法配合加味葛根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有效改善患者颈椎失稳的病况,有效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同时缓解颈部周围组织对神经根部的压迫,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辅助身痛逐瘀汤对腰椎间盘突出(LDH)伴神经根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伴神经根病患者130例,依照入院次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取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身痛逐瘀汤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JOA评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2%,高于对照组的8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周、8周,观察组颈椎病JO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腰椎间盘突出伴神经根病患者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身痛逐瘀汤的效果显著,利于改善颈椎功能,减轻炎症因子水平,值得采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7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仅行针灸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推拿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NDI、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NDI评分、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椎间盘高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椎间盘高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8.33%和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33%和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症状,促进颈椎功能快速恢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常规康复疗法联合针灸推拿在康复治疗中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疗法,观察组行针灸推拿联合常规康复疗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评分、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和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和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针灸推拿,可有效减轻疼痛等症状,改善颈椎功能,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经后路颈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患者颈椎曲度、病变椎间高度、疼痛(VAS)评分及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指标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颈椎曲度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病变椎间高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行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在老年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10月收治的老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案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观察组实施颈椎前路行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颈椎矢状位平衡状态及疼痛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术后6个月相比,观察组术后6个月C2~C7 Cobb角更大,C2~C7矢状位轴向距离、T1倾斜角更小(P<0.05);与对照组术后6个月相比,观察组术后6个月疼痛评分更低(P<0.05)。结论:老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接受颈椎前路行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可改善颈椎矢状位平衡状态及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359-360
目的探究逐瘀颈康汤加味联合颈三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颈三针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逐瘀颈康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颈椎功能活动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的左、右侧屈及旋转度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内,观察组的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逐瘀颈康汤加味联合颈三针治疗可促进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功能恢复,缓解疼痛,降低疾病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椎Zero-P与传统颈椎前路内固定术治疗神经根型、脊髓型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分析2010年12月至2014年12月接受颈椎椎间盘切除、融合内固定的56例患者。对照组28例实施传统颈椎前路内固定术,行传统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ACD)与钢板内固定;观察组28例采取颈椎Zero-P内固定,行前路椎间盘切除与Zero-P内固定。分别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进行颈椎生理曲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对其疗效进行评估,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刀口引流量、手术出血量,观察Cobb's角及伤椎高度进行评估,并进行半年随访,采用神经功能评价按照ASIA评分法比较两组病例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切口引流量、围手术期红蛋白的丢失等方面指标比较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颈椎生理曲度值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Cobb's角及伤椎高度、神经功能恢复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Zero-P治疗颈椎病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刀口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少,患者的颈椎生理曲度及镇痛疗效均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后路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生理结构及疼痛的影响。方法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2例,根据手术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经后路颈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颈椎曲度、病变椎间高度及疼痛程度。结果手术前后两组病变椎间高度未见明显变化(P0. 05);两组术后颈椎曲度均较手术前增大,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 05);两组术后VAS评分降低,JOS评分上升,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 05);两组术后较术前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上升,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后路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颈椎生理结构,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射频热凝联合盘内外单次注射胶原酶与射频热凝联合盘内外两次多点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10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52例,射频热凝+盘内外单次注射胶原酶;B组54例,射频热凝+盘内外两次多点注射胶原酶;分析两组治疗后13 d、3月和6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变化、治疗后3月的椎间盘突出物指数(IDH)变化及疗效。结果 A组和B组治疗后13 d、3月和6月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术后疼痛均有明显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69、2.83、2.91;2.78、2.87、2.94,P均<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26、2.35、2.20,P均<0.05);两组治疗后3月的IDH均比同组术前明显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76、2.84,P均<0.05)。且B组治疗后3月的IDH和突出物缩小率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0.83、2.20,P均<0.05)。 B组治疗后总的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P<0.05)。结论相比射频热凝联合盘内外单次注射胶原酶,射频热凝+胶原酶盘内外两次多点穿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苍龟探穴针刺法联合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6月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苍龟探穴针刺法联合旋提手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血清炎症介质水平、颈椎功能(NDI评分)及疼痛程度(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3%,高于对照组的78.85%(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椎活动度大于对照组,血清白介素-1β、白介素-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NDI、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苍龟探穴针刺法联合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显著,能有效增加患者颈椎活动度,减轻炎症反应及疼痛程度,提高患者颈椎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臭氧消融术联合神经根阻滞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08/2017-05期间解放军第102医院1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n=58)与对照组(n=52),试验组患者行射频热凝臭氧消融术联合神经根阻滞术;对照组患者只行射频热凝臭氧消融术。观察治疗1、3个月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功能障碍问卷(ODI)情况,并比较术后3 d、1个月、3个月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术后1、3个月VAS及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术后3 d试验组临床有效率为98. 28%,对照组为86. 54%,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3个月,试验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射频热凝臭氧融术联合神经根阻滞术可以更好的降低患者疼痛感、改善功能障碍并且能明显提高短期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术联合小剂量胶原酶化学溶解术(collagenase chemonucleolysis, CC,下文简称RC)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CSR)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纳入CSR病人25例行RC(RC组)、30例行胶原酶化学溶解术(M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和MRI测量的椎间孔孔径(intervertebral foramen diameter, IFD)、椎间盘高度(intervertebral disc height, IDH)、突出物的长度(protrusions length, PL)、宽度(width, PW)、面积(protrusion area, PA)以及Odom标准作为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的情况。结果:与VAS1比较,两组VAS2~VAS5均显著降低(P<0.001);与IDH1、PL1、PW1、S1比较,两组IDH2、PL2、PW2、PA2均显著降低(P<0.001);与术前IFD1比较,两组IFD2显著增大(P <0.001);与M组比较,RC组VAS更小、IDH下降更少,术后优良率更高(均P <0.05)。结论:该手术治疗CSR是安全有效的,集消融和溶解的优点,明显缓解疼痛,减压效果好,保留责任椎间盘高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心脏搭桥合并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应用房颤射频消融术加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接受心脏搭桥合并心脏瓣膜手术治疗的86例患者,根据加强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药物保守加强治疗,观察组给予房颤射频消融术加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其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其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情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33%,与研究组的2.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射频消融术应用于心脏搭桥合并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加强治疗,可使心功能改善效果更佳,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且不会造成不良反应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二种不同颈前路减压术式对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疗效及影像学结果。方法2008年5月至2011年11月行颈前路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9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二组: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with fusion,ACDF)(A组)和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with fusion,ACCF)(B组)。所有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期采用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情况,X线评价颈椎曲度、椎间高度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术后17个月的随访。术后1个月、术后17个月JOA评分较术前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术后17个月COBB角、椎间高度与术前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术后17个月COBB角、椎间高度与术后1个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均可有效地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但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后颈椎稳定性比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接受当归四逆汤与穴位注射治疗的短期预后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穴位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当归四逆汤,比较两组临床疗效、VAS评分及满意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疗程结束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接受当归四逆汤与穴位注射治疗的短期预后良好,可明显提高治疗满意度,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8.
韩康  李祖虹  刘彬  贺涛  陈新叶  马艳 《中国康复》2019,34(11):593-595
目的:观察智能脉冲枪整脊治疗联合麦特兰德关节松动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麦特兰德关节松动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智能脉冲枪整脊治疗。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对患者进行评定以及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周后,2组患者VAS及N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2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3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智能脉冲枪整脊治疗联合麦特兰德关节松动术能显著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症状及颈椎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引导下以臭氧髓核消融术为基础的三联疗法对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陈旧性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46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胶原酶组和射频热凝术组,每组82例。试验组在CT引导下行臭氧髓核消融术联合应用胶原酶和射频热凝术,胶原酶组在CT引导下行臭氧髓核消融术联合应用胶原酶,射频热凝术组在CT引导下行臭氧髓核消融术联合应用射频热凝术。随访3个月后,比较三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有效率显著高于胶原酶组和射频热凝术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胶原酶组和射频热凝术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T引导下行臭氧髓核消融术联合应用胶原酶和射频热凝术治疗陈旧性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通督正脊手法治疗颈椎病微创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北京按摩医院门诊就诊的颈椎病微创术后复发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32例(颈神经根脉冲射频术后19例,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后12例,颈椎间盘射频消融术后1例)和对照组28例(颈神经根脉冲射频术后20例,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