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张欣  王彩鸽  沈泽坤 《新中医》2021,53(23):205-208
目的:探究胺碘酮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10 例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 组,对照组55 例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55 例采用胺碘酮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再配合护理干预。对比2 组患者干预前后纤维蛋白原、血浆比黏度、血细胞比容、低切变率全血黏度、高切变率全血黏度、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 的变化情况。结果:2 组干预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较干预前改善,观察组干预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干预后炎症因子较干预前改善,观察组干预后炎性因子PCT、CRP、IL-6 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干预后血脂较干预前改善,观察组干预后HDL-C 较对照组升高,而LDL-C、TC、TG 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再配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减轻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张欣  李亚娟  张晓静 《新中医》2021,53(17):176-179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护理疗效。方法:将2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100例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100例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再配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干预前后同型半胱氨酸(Hcy)、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全血低切黏度(NBL)、全血高切黏度(NBH)、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沉降率(ESR)、红细胞比容(HCT)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血浆Hcy、MMP-2较前改善,观察组干预后血浆Hcy、MMP-2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hs-CRP、TNF-α、IL-6较前改善,观察组干预后hs-CRP、TNF-α、IL-6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血流动力学指标较前改善,观察组干预后血流动力学NBL、NBH、Fib、ESR、HCT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再配合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血流速度,有效清除炎性因子。  相似文献   

3.
任海燕  石小燕 《新中医》2021,53(9):20-23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以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6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结束后分析疗效并检测记录患者心功能指数,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每分输出量(CO)和心指数(CI)。结果:研究组患者中医证候平均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疗效分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94.12%高于对照组8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LVEF、SV、CO、CI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治疗后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良好,能够有效改善心功能指标,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西医治疗ICU中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并总结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14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70例患者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西医进行治疗,观察组70例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总结护理措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血脂相关指标均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明显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ICU中冠心病心绞痛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促进患者的病情改善,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善情况,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的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以改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配合西药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60例,常规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60例加用丹红注射液14天为1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心绞痛及心电图的改善有效率治疗组比观察组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配合西药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益气补虚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辛伐他汀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客观指标及中医证候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点滴丹红注射液,晚上口服辛伐他汀,治疗2周,观察患者血脂、CRP水平及中医症候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脂、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中医证候改善。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辛伐他汀可明显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脂、CRP水平及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8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给予丹红注射液+脑心通胶囊治疗)和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各40例。对比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P0.05)。治疗前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均显著少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即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服用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和西药,对照组单纯应用西药,疗程均为15天,观察临床症状和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3.3%;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86.6%,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血清CRP水平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15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稳心颗粒组(对照Ⅰ组)、丹红注射液组(对照Ⅱ组)、稳心颗粒联合丹红注射液组(观察组),每组50例。3组均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相应药物治疗,2 W后,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及CRP水平。结果:3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2.0%)较其他2组为高(70.0%、76.0%),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症状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CRP水平均有改善,对照Ⅱ组,观察组改善显著,且观察组效果较对照Ⅱ组优(P均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丹红注射液可明显增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CRP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