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观察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行机械通气的重症肺炎患儿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发生情况,探讨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的营养支持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PICU住院治疗且需机械通气的重症肺炎患儿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法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通过鼻饲管分别给予试验组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对照组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评估两组患儿的年龄别体重Z值、STRONGkids营养风险评分和小儿危重病评分。检测两组患儿入院时、出院前的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观察两组患儿的胃肠耐受性和临床治疗效果指标。结果 68例机械通气患儿中有26例(38%)存在营养不良,包括中度营养不良10例(15%),重度营养不良16例(24%);出院时有10例(15%)存在营养不良。63例(93%)患儿存在中、高营养风险,包括中度营养风险21例,高度营养风险42例,极危重组和危重组中的中、高营养风险检出率明显高于非危重组(P < 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缩短,血清PA水平和体重增长率增加,在胃肠道耐受性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情况及疾病转归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行机械通气肺炎患儿的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检出率较高。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有助于改善行机械通气肺炎患儿的治疗效果,更适用于需机械通气危重患儿的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重耐药肺炎克雷白杆菌重症肺炎的危险因素以及该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防止和减少多重耐药肺炎克雷白杆菌重症肺炎的发生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我院PICU 89例多重耐药肺炎克雷白杆菌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我院PICU 68例非多重耐药肺炎克雷白杆菌重症肺炎患儿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儿的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特别是三代头孢菌素)、住院时间、是否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时间、基础疾病(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遗传代谢病)共5个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并对89株多重耐药肺炎克雷白杆菌的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 病例组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特别是三代头孢菌素)病例数(63例,占70.79%)多于对照组(27例,占3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时间>7d病例数(48例,占53.93%)多于对照组(12例,占1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例数(38例,占42.69%)多于对照组(16例,占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时间>5d病例数(18例,占20.22%)多于对照组(5例,占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基础疾病病例数(13例,占14.61%)多于对照组(2例,占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耐药肺炎克雷白杆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以及喹诺酮类抗生素均有较高的耐药率,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保持较高的敏感率。结论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特别是三代头孢菌素)、住院时间长、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以及机械通气时间长、原有基础疾病(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遗传代谢病)是多重耐药肺炎克雷白杆菌重症肺炎的重要危险因素;多重耐药肺炎克雷白杆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以及喹诺酮类抗生素均有较高的耐药性,但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有较高的敏感性;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可以作为治疗多重耐药肺炎克雷白杆菌重症肺炎的首选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恶性肿瘤患儿营养状态及初次化疗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12月共111例初次确诊各型恶性肿瘤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肠内营养干预组和对照组,观察2组化疗前后营养相关指标变化及对化疗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初次诊断时42例(37.8%)存在高度营养风险,69例(62.2%)存在中度营养风险,化疗后干预组HAZ、WAZ及BAZ均高于对照组;化疗后干预组TG、Alb、PA及WBC、HGB、AST、ALT、CHE较相应对照组变化程度小;干预组首次入院平均药品费用、特殊限制级别抗生素使用比例及血液制品使用比例均低于相应对照组。结论 恶性肿瘤患儿初次诊断时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化疗期间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维持患儿营养状态,一定程度上增加化疗耐受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消化系统疾病围手术期住院患儿营养不良发生率以及营养支持应用情况。方法 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12月因消化系统疾病行相关手术、术前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的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儿童主观整体营养评估工具(SGNA)结果,将患儿分为营养良好组、中度和重度营养不良组,比较不同营养状况患儿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情况。结果 纳入患儿310例,男191例、女119例,中位年龄20.7(6.1~80.6)月。310例患儿中,营养不良124例(40.0%),中度营养不良99例、重度营养不良25例。营养良好组和营养不良组之间年龄与疾病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组校正1个月~3岁比例较高,短肠综合征和食管裂孔疝比例较高。在124例营养不良患儿中95例(76.6%)获得营养支持。中度营养不良组中73例获得营养支持,重度营养不良组中22例获得营养支持,两组之间营养支持方式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营养良好组患儿相比,术前营养不良组患儿的住院天数延长,住院总费用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化系统疾病围手术期患儿营养不良检出率较高,尤其...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PICU患儿肠内营养中断原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1月至6月所有入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PICU的患儿,分析患儿基本喂养情况及肠内营养中断的频次、时间、原因,统计分析营养中断对患儿预后的影响。结果:共纳入471例患儿,入住PICU时中度营养不良发生率20.0%(94例),重度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住院危重患儿的营养状况,探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在危重患儿营养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入住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的211例危重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入院、出院时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运用STRONGkids和PYMS两种营养风险筛查工具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结果 211例患儿中,入院时营养不良检出68例(32.2%),其中中、重度营养不良各检出34例。通过STRONGkids和PYMS分别筛查出154例(73.0%)、165例(78.2%)存在中度或高度营养风险。以年龄别体重Z评分法为金标准,对两种营养风险筛查工具的效能进行评价,显示STRONGkid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2,PYMS为0.759,两者用于筛查营养不良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两者临床效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STRONGkids和PYMS筛查营养不良的最佳界值点均为3分,其灵敏度分别为92.1%、76.2%。入院时中、高营养风险患儿临床预后较低营养风险患儿差(分别P=0.014、0.001)。入院时重度营养不良患儿的预后较营养正常患儿差(P=0.0009)。结论危重患儿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检出率较高;患儿营养状态和营养风险与预后相关。STRONGkids和PYMS对危重患儿营养风险筛查均有临床应用价值,临床效能类似,但STRONGkids灵敏度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重症肺炎患儿的脑电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PICU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52例重症肺炎患儿,以及同期在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35例普通肺炎患儿均在起病1周内检查脑电图。结果52例重症肺炎患儿的脑电图异常率达59.6%(31/52),其中27例重症肺炎需要机械通气者,脑电图异常率达74.1%(20/27);35例普通肺炎患儿脑电图异常率仅8.6%(3/35)。结论对重症肺炎患儿早期行脑电图检查,能够帮助临床早期发现重症肺炎的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对临床病情评估、预后判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25家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主要配置及住院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中国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基本配置及住院患儿状况。方法 应用问卷调查中国25家PICU的基本配置,应用儿童危重病例评分和美国PICU出入院指南,对2004年1月1日至2005年6月30日各PICU 29 d至14周岁住院患儿均进行为期12个月的危重病例筛选。结果 中国25家PICU平均床位数(11.4±8.0)张,呼吸机数(6.1±3.7)台,44.0%(11/25)的PICU能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收治病例12 018例,危重病例60.5%(7 269/12 018)。危重病例中内科疾病占769%(5 590/7 269),外科疾病占16.8%(1 233/7 269),其他科室疾病占6.3%(456/ 7 269);平均住院日6.3 d;肺炎41.4%(3 013/7 269),脓毒症95%(688/7 269),外伤5.5%(397/7 269),呼吸衰竭27.6%(2 009/7 269); 行机械通气26.9 %(1 957/7 269),行机械通气>24 h 17.9%(1 300/7 269),ARDS 1.44%(105/7 269)。研究期间,危重病例中病死率为6.7%(485/7 269,95% CI:6.1%~7.3%),PICU中病死率为40%(485/12 018,95% CI:3.7%~4.4%)。主要疾病病死率为1.3%~61.0%,不同PICU间收治患儿及病死率均存在差异。结论 中国PICU配置仍处于初级水平,收治患儿标准及危重患儿病死率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PICU危重病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PICU危重病例临床情况,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应用小儿危重病评分和美国PICU入院指南对我院2004年1月~2004年12月期间PICU收治的患儿进行危重病例筛选统计,并对危重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危重病例总数134例,其中按照小儿危重病评分法≤90分63例,>90分但符合“美国PICU入院指南”者71例。呼吸衰竭36例(26.9%),机械通气32例(23.9%),其中机械通气>24 h者24例。病种以肺炎(25.4%)、败血症(13.4%)为主。死亡14例,病死率为10.5%。死亡及因病情恶化自动出院的患儿存在明显高血糖症及代谢性酸中毒。结论PICU仍以呼吸监护为主,应加强护脑、抗感染治疗,纠正内环境紊乱极为重要。对入PICU的小年龄患儿第1天应重点监护。  相似文献   

10.
危重患儿口服两性霉素B预防念珠菌血症/Ben-Ari J,Samra Z.Nahum E.Oral amphotericin B for the prevention of candida bloodstream infection in critically ill children.以色列Schneider儿童医疗中心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及感染科 关键词 念珠苗血症;念珠菌;两性霉素B;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预防;医院的 摘要 目的 确定口服两性霉素B预防PICU念珠菌血症的有效性。 设计 回顾性、非随机、病例对照研究。 地点 大学附属儿童医疗中心的综合PICU。 病人 试验组包括1998年1月1日~1999年12月31日入住PICU超过7d且需机械通气的所有患儿。对照组为1994年1月1日~1997年12月31日入院超过7d需机械通气的患儿。治疗:试验组于开始机械通气后即口服两性霉素B混悬液,每日3次,直至停止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液净化在救治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中的作用。方法 将2019年2~6月行机械通气治疗的57例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根据是否进行血液净化分为净化组(n=22)和常规组(n=35)。收集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包括热程、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及病死率;净化组血液净化前及净化后48 h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血液净化前及净化后6、12、24、48 h的每搏输出变异率(SVV)、胸腔液体水平(TFC)、氧合指数(P/F)、二氧化碳分压(PCO2)。结果 净化组热程、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要短于常规组(P < 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净化组患儿血液净化后IL-6、TNF-α水平较血液净化前均下降(P < 0.05)。血液净化后12、24、48 h ,净化组患儿SVV、TFC均较血液净化前下降(P < 0.01)。血液净化后6、12、24、48 h,净化组患儿P/F值均较血液净化前上升,PCO2均较血液净化前下降(P < 0.01)。结论 血液净化对重症腺病毒肺炎治疗具有辅助作用,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是重症腺病毒肺炎有潜力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评价不同能量喂养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患儿的营养状态、临床经过及转归情况的影响,为制定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营养管理策略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纳入2017年1月1日至12月30日诊断为"室间隔缺损合并重症肺炎"并行外科手术治疗,且术前合并营养不良的6个月以下婴儿4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21)和对照组(n=22),观察组术后以高能量密度配方奶(100 kcal/100 mL)进行喂养,对照组术后以普通热量配方奶(67 kcal/100 mL)进行喂养。通过连续观察两组患儿3个月,记录体格测量结果、实验室指标、营养风险筛查结果等,并对患儿进行营养状态评估,同时对两组的预后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入院时体格测量结果、实验室指标、营养评估及营养风险筛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出院时、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营养不良程度及营养风险等级均高于观察组(P < 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体重、上臂围、年龄别体重Z值、年龄别身高Z值、身高别体重Z值及白蛋白水平均存在时间因素及分组因素差异,且分组因素与时间因素均有交互作用(P < 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平均每日摄入液体量低于对照组,而平均每日摄入能量高于对照组,喂养不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后发热时间及住院费用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 < 0.05),两组患儿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适当增加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的热量供应可以改善患儿的营养不良状况及临床转归。  相似文献   

13.
危重症患儿营养支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婕  钟燕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8,20(12):1075-1078
危重症患儿多处于严重应激状态,易出现营养不良,导致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和修复力下降,从而加重患儿病情。对患儿进行合理而有效的营养支持可改善患儿的营养状态,有利于疾病的预后,所以对危重症患儿进行营养支持是必要的。该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危重症患儿营养支持治疗的研究情况及其临床应用现状,同时主要介绍了营养支持的方式,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并阐述了早期肠内营养、免疫肠内营养及补充肠外营养等新型营养支持方法,以期更好地为危重症患儿的营养支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收集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入住NICU诊断为BPD且胎龄 < 32周的144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轻度组81例,中重度组63例,对轻度组与中重度组围生期高危因素及治疗情况、合并症及并发症、呼吸系统预后等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中重度组胎龄大于轻度组(P < 0.05),但小于胎龄儿比例高于轻度组(P < 0.05)。中重度组重度子癎前期比例高于轻度组(P < 0.05),先兆早产比例低于轻度组(P < 0.05)。中重度组生后2周仍需机械通气比例、机械通气时间、总氧疗时间、住院时间、肺炎及胆汁淤积综合症发生率高于轻度组(均P < 0.05),枸橼酸咖啡因应用率低于轻度组(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于胎龄儿(OR=5.974)、肺炎(OR=2.590)、出生2周仍需机械通气(OR=4.632)是BPD程度较重的危险因素(P < 0.05)。纠正胎龄40周肺功能检测中,中重度组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及25%潮气量时呼吸流速(TEF25%)均低于轻度组(P < 0.05)。随访至纠正胎龄1岁,中重度组因肺炎反复入院率及喘息发作率均高于轻度组(P < 0.05)。结论 小于胎龄儿、肺炎、机械通气时间较长与BPD的严重程度相关,可加重BPD程度。中重度BPD患儿肺功能较差,易出现反复感染、喘息等并发症,应关注其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1 年1 月至2013 年12 月住院28 d 以上的明确诊断为BPD 的早产儿110 例,根据临床分度标准分为轻度BPD(52 例)、中度BPD(44 例)、重度BPD(14 例),探讨不同分度BPD 与出生胎龄、出生体重、窒息、吸氧、母亲妊娠并发症、宫内感染性肺炎及机械通气等因素的关系。结果 不同分度BPD 与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母亲产前感染、吸氧浓度>40% 的持续时间、是否机械通气、机械通气参数、机械通气时间、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时间、是否采用INSURE 模式及是否合并解脲脲原体感染、宫内感染性肺炎及动脉导管未闭有关。有序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参数中的吸气峰压(OR=1.260,95%CI:1.096~1.448)、机械通气时间(OR=1.010,95%CI:1.005~1.016)为BPD 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INSURE 模式为保护因素(OR=0.208,95%CI:0.060~0.923)。结论 早产儿BPD 严重程度与多种因素有关;避免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出生、缩短应用机械通气时间、防止和减少肺部感染以及尽量采用INSURE 技术是预防BPD 进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能量密度配方奶粉对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术后生长追赶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7年1~12月行外科手术的紫绀型CHD婴儿100例,随机分配至高能量组(术后给予高能量密度配方奶粉)和常规组(术后给予普通配方奶粉),每组50例,随访观察6个月。观察指标包括术前、术后脱机拔管时、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身高、体重、前白蛋白、N末端B型利钠肽原;计算年龄别身高Z评分(HAZ)、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和身高别体重Z评分(WHZ);同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结果 术前高能量组和常规组分别有25例(50%)和21例(42%)营养不良,两组营养不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儿术后6个月营养状况均有改善(P < 0.05)。术后6个月高能量组营养不良率低于常规组(18% vs 36%,P < 0.05);高能量组WAZ < -2的比例低于常规组(P < 0.05);高能量组营养不良患儿HAZ、WAZ、WHZ均高于常规组(P < 0.05)。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均未出现胃肠道不耐受。结论 高能量密度配方奶粉较普通配方奶粉更有助于紫绀型CHD患儿术后生长追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生后实施早期积极营养支持策略对早产儿住院期间营养状况及宫外发育迟缓(EUGR)的影响。方法 比较既往营养方案组(A组,n=99)与积极营养方案组(B组,n=101)早产儿住院期间营养摄入、生长速率及出院时EUGR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B组生后1周内肠内营养热卡摄入量及总热卡摄入量均明显高于A组。B组早产儿开奶日龄、恢复出生体重所需时间、静脉营养持续时间、达足量喂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A组短,生理性体重下降幅度较A组低。< 32周的B组早产儿体重、头围、身长增长速率较A组快,EUGR的发生率较A组低;≥32周的B组早产儿体重增长速率快及以体重、头围评价的EUGR的发生率较低。住院期间B组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败血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结论 早产儿生后早期积极营养支持措施的实施,有效改善了早产儿住院期间的营养状况,降低EUGR的发生率,且未增加住院期间的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脏病5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儿营养状态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儿童慢性肾脏病(CKD)5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探讨各营养评估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1例CKD 5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儿按体重指数进行分组,根据人体测量指标、生物化学指标、炎症指标、残存肾功能及透析充分性指标、静息能量消耗指标等进行营养状态评估,分析营养不良患儿与营养正常患儿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21例患儿中,营养不良10例,营养正常11例。营养不良组与营养正常组人体测量指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间瘦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间IL-1、IL-6、TNF-α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间平均24 h残余尿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两组间白蛋白、前白蛋白、胆固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尿素清除指数(Kt/V)及实测静息能量消耗值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人体测量指标、生物化学指标、残存肾功能、炎症因子对CKD 5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儿营养状况评估具有重要的价值,而静息能量消耗测定对于CKD 5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儿营养状况评估和监测的应用价值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