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表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82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1例。两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均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手术治疗,研究组术后给予表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对照组术后实施卡介苗膀胱灌注治疗。记录两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随访情况(复发率)、不良反应(药物相关)发生率。结果经随访,研究组疾病复发率(7.32%)少于对照组(3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41.46%)与对照组(36.59%)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基础上,加用表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疾病复发率,对保障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联合表柔比星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接诊的48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进行治疗,研究组给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联合表柔比星治疗。分析并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研究组复发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联合表柔比星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疗效满意,且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s,TURBT)术后即刻单次与术后1周开始多次膀胱灌注丝裂霉素C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的效果。方法将67例行TURBT术术后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单次灌注组34例,采用丝裂霉素C 40 mg加入生理盐水40 mL中行TURBT术术后即刻膀胱灌注,共1次。多次灌注组33例,采用丝裂霉素C40 mg加入生理盐水40 mL中在TURBT术术后1周行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8次。随后每个月1次,共22次。观察2组患者术后3年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复发,以及病理学分级为G1、G2+G3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复发等情况。结果单次灌注组、多次灌注组术后3年复发率分别为44.1%、30.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次灌注组、多次灌注组病理学分级为G1复发率分别为18.8%、29.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次灌注组、多次灌注组病理学分级为G2+G3复发率分别为66.7%、31.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灌注组与多次灌注组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的总体效果相当。但对于病理学分级(G2+G3)较高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多次灌注比单次灌注能更好的减少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汽化术和同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治疗组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汽化术和同期行前列腺电汽化术,对照组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汽化术。观察2组患者术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复发及有无前列腺部尿道肿瘤的种植等情况。结果 2组患者均随访2年。治疗组、对照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33.3%、38.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前列腺部尿道肿瘤的种植。结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汽化术和同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治疗,不增加前列腺尿道肿瘤的种植风险,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无影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非肌层浸润型膀胱癌行经尿道电切术后进行膀胱热灌注化疗预防膀胱癌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非肌层浸润型膀胱癌患者288例,根据膀胱灌注化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热灌注组134例和对照组154例,热灌注组于膀胱癌经尿道电切术后3d行丝裂霉素热灌注化疗4次,后改为常规膀胱灌注化疗;对照组于术后24h内应用丝裂霉素常规膀胱灌注化疗,观察2组灌注不良反应和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热灌注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8.36%)与对照组(29.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热灌注组膀胱癌总复发率(24.63%)低于对照组(37.66%)(P0.05)。结论 非肌层浸润型膀胱癌行经尿道电切术后行丝裂霉素膀胱热灌注化疗,可降低膀胱癌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选择48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24例实施传统开放性膀胱部分切除手术;研究组24例实施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留置导尿管时间均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应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治疗效果理想,操作简单,安全性强,对机体损伤小,利于机体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高危多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1例高危多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结果19例一次手术将肿瘤完全切除,2例由于肿瘤数目多分两次切除。术后2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14年。2例患者死于其他疾病,余19例均无瘤存活。6例复发,复发率为28.6%。膀胱挛缩2例(膀胱容量小于150ml),膀胱壁增厚4例。结论经尿道电切术治疗高危多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确切,且没有增加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联合口服乌苯美司与单独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常规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联合治疗组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联合口服乌苯美司,单药治疗组只单纯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术后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免疫功能及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率。结果80例患者随访2年,复发18例(复发率22.5%)。膀胱肿瘤复发率联合治疗组为12.5%,单药治疗组为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口服乌苯美司0.5-1年后,其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细胞数,NK细胞活性及IL-Ⅱ水平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5),而单纯灌注组上述各指标在0.5-1年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苯美司能有效提高膀胱肿瘤术后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联合口服乌苯美司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优于单纯吡柔比星膀胱灌注。  相似文献   

9.
陈毅章 《临床医学》2013,33(9):50-51
目的通过研究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化疗手段对于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应用以及治疗效果,把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手术要点,降低浸润性膀胱癌的病死率和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以沅江市人民医院近年收治的36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分成两组。一组进行普通切除术手段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另一组以化疗为辅助,进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方式,作为实验组。对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重量及复发率进行调查。结果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化疗手段进行治疗者的生活质量相对于经过普通切除术者有明显提高,且病死率和复发率有所下降。结论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化疗手段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患者复发率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经尿道等离子柱状电极膀胱肿瘤剜除术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康复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电切组和剜除组各46例,电切组予以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剜除组予以经尿道等离子柱状电极膀胱肿瘤剜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长、膀胱冲洗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1年复发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长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剜除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电切组,住院时长、膀胱冲洗时长短于电切组(P<0.05);剜除组膀胱穿孔发生率2.17%、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2.17%低于电切组的17.39%、19.57%(P<0.05);剜除组复发率9.09%低于电切组的30.23%(P<0.05)。结论: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相比,经尿道等离子柱状电极膀胱肿瘤剜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改善手术情况,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欧洲泌尿协会指南指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在电切术后行膀胱灌注辅助治疗可降低肿瘤复发和进展成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风险。膀胱灌注化疗药物和卡介苗(BCG)都能降低TaT1期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复发率。然而,膀胱灌注BCG相对于化疗药物的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6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电切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辅以膀胱药物灌注治疗。结果26例均一次手术将肿瘤完全切除,25例均定期行膀胱药物灌注化疗。1例行输尿管口电切的患者术后未发生同侧输尿管口狭窄、膀胱输尿管返流。术中未发生大出血、严重膀胱穿孔等并发症。术后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43个月:23例均无瘤存活,3例患者死于其他疾病;其中4例复发,复发率为15.4%;4例复发患者,2例再次行TURBT术,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结论经尿道电切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辅以术后灌注化疗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其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确切,且没有增加肿瘤复发或进展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灌注化疗药物对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乃至进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自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我科对6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术前早期(1h内)灌注化疗药物,与同期50例采用常规灌注化疗药物患者相比,疗效满意且不良反应可耐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膀胱灌注化疗对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差异。方法 9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被随机分为3组行早期加维持性膀胱内灌注:羟基喜树碱(HCPT)组31例;丝裂霉素(MMC)组32例;顺铂(DDP)组32例。随访2年,观察有无复发。结果 95例术后随访2年。HCPT组31例中9例复发,复发率29.0%;MMC组32例中10例复发,复发率31.3%;DDP组32例中10例复发,复发率31.3%,各组间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PT、MMC、DDP膀胱灌注化疗均能达到降低肿瘤复发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尿道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e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及术后使用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膀胱内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46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均采用TURBT,术后使用MMC膀胱内灌注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次完整切除。随访2年,37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无复发,7例分别于1年内复发,2例2年内复发。复发病例均再行TURBT并继续MMC膀胱内灌注。结论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具有手术简单、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和疗效好等优点。MMC膀胱内灌注能明显减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并探讨影响其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我院行经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的132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历资料,统计术后复发情况,并比较不同患者间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2年,无复发总生存期为(22. 04±1. 26)月,随访结束后复发24例,复发率18. 18%。临床分期高、多发肿瘤、低分化及再发为导致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再次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存在一定的复发性,而临床分期高、多发肿瘤、低分化及再发为导致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再次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经尿道同期电切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加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4月至2007年8月期间65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并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手术方法,31例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和前列腺电切术(A组);34组单纯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B组).观察两组问膀胱癌的复发率,复发时间,复发肿瘤升级率及有无前列腺部尿道种植.[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12~37个月(平均18.6个月),A组随访13~37个月(平均19.8个月),术后复发率35.5%,复发肿瘤升级9.7%.B组随访12~32个月(平均16.9个月),术后复发率41.2%,复发肿瘤升级8.8%.两组均发生一例前列腺部尿道膀胱癌种植.两组间随访时间、复发率、复发时间、复发肿瘤升级率及前列腺部尿道种植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加前列腺电切术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不增加前列腺窝种植的风险,对膀胱癌术后复发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凝推切术与传统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2010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电凝推切术的观察组及接受传统电切术的对照组,比较两组的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膀胱穿孔的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出血时间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的闭孔神经反射率及膀胱穿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凝推切术可明显减少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膀胱穿孔发生率及术中出血量,比传统电切术更加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作为最常见的膀胱癌类型,其主要治疗方式是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但术后复发率高。化疗药物膀胱灌注可降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肿瘤的复发风险,并已经广泛应用于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膀胱癌患者的术后预防。由于化疗药物膀胱灌注会引起化学性膀胱炎、尿道狭窄、过敏反应等并发症的发生,预防化疗药物膀胱灌注所致并发症也是临床工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方法,分析自拟膀胱癌方加减配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影响。方法:将96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于手术后行单纯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组于手术后行中西医结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中药)治疗,对2组患者进行随访8∽28个月。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1年内复发占3.13%,2年内累计复发占9.38%;明显优于对照组。尿频、尿急,血尿,低热等不良反应较对照组也显著降低。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