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宫内发育迟缓对早产儿体格发育的影响,为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2015-2017年在西安市第四医院出生并在儿童保健科建立专案管理的符合入组条件的449例早产儿、作为观察组,其中小于胎龄(SGA)儿91例,适于胎龄(AGA)儿358例;同期随机抽取300名足月儿作为对照组,并对三组儿童进行体格发育监测及个体化喂养指导,随访至纠正12月龄,分析SGA组与AGA组后期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以及三组儿童生长速率之间是否存在不同。 结果 1)早产儿生后不同月龄体重、身长、头围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随月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χ2SGA=24.242,46.761,9.891,P<0.05;χ2AGA=17.536,45.763,13.829,P<0.05);2)相同月龄SGA组与AGA组体重、身长、头围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纠正6个月以内SGA组、AGA组、足月儿组三组之间生长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生后呈追赶性生长,SGA早产儿的追赶趋势最强,但有20%的SGA早产儿在1岁时仍存在体格发育迟缓。 相似文献
2.
内分泌功能对机体正常生长发育具有重要调节作用,早产儿由于下丘脑-垂体轴发育不成熟及多种内分泌激素水平异常,常导致出现一系列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影响生长发育,部分患儿还可出现成年期代谢综合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早产儿出生时宫内生长受限(IUGR)和出院时宫外生长迟缓(EUGR)的发生情况。方法:以中山市博爱医院新生儿科2009年1月~2012年5月出生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分别以出生时、出院时生长发育指标在相应宫内生长速率期望值的第10百分位水平以下定义为IUGR、EUGR,分别计算各胎龄组及体重组IUGR、EUGR发生率及总的发生率,并计算各胎龄组及各体重组EUGR发生率比IUGR发生率增加的比例。结果:1 954例早产儿,IUGR与EUGR发生率以体重评价分别为10.64%和29.32%,以身长评价分别为10.18%和20.83%,以头围评价分别为5.63%和13.46%。其中极低出生体重儿占14.99%,发生体重、身长和头围EUGR者分别为51.54%,47.10%和29.69%。不同出生胎龄(<28周、28~32周、32~35周、≥35周)出院时EUGR发生率较出生时IUGR发生率变化的情况:以头围为指标的≤P10、≤P3和以身长为指标≤P3的EUGR较IUGR增加率呈倒"U"型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出生体重组(<1 500 g、1 500~2 500 g、≥2 500 g)以体重、身长、头围为指标EUGR较IUGR的发生率增加的比例均随出生体重的降低而升高,各组以体重为指标,EUGR发生率分别增加25.60%、21.28%、1.55%;以身长为指标,EUGR发生率分别增加16.72%、11.43%、1.86%;以头围为指标,EUGR发生率分别增加10.92%、8.74%、1.2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早产儿IUGR发生率较高,出院时EUGR发生率较IUGR发生率增高,且出院时EUGR发生率较出生时IUGR发生率的增加随出生体重的降低而升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儿童生长迟缓率有所下降,但地区差异仍较突出,我国贫困地区儿童生长迟缓率接近10%。生长迟缓影响儿童的体格生长、认知发育以及成年后的慢性疾病风险和收入水平,减损社会经济生产力。婴幼儿时期即是生长迟缓的高发年龄段,也是干预治疗的关键窗口期。本文分析该阶段生长迟缓的原因、预防和干预方法及临床常见的问题,旨在有助于提高对婴幼儿生长迟缓的认识、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宫内生长发育迟缓(IUGR)早产儿的发生情况和住院情况,为早产儿住院期间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对2015-2017年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早产儿200例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这些早产儿围生期资料、住院期间营养和疾病情况。结果 在本研究样本中的200例早产儿中,发生IUGR者占 23.5%(47/200),其中严重IUGR占10%(20/200)。IUGR患儿中,发生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为97.9%(46/47),严重EUGR为68.0%(32/47)。非IUGR患儿中,发生EUGR为51.6%(47/153),严重EUGR为6.5%(10/153)。IUGR组与非IUGR组间EUGR以及严重EUGR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生体重越小,出生体重所在同龄儿生长曲线上的百分比越低(χ2=55.615,P<0.01)。随着出生体重增加,IUGR发生率逐渐下降。IUGR组母亲妊高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IUGR组(P<0.01)。IUGR组住院期间开奶时间、禁食时间、达到全肠道营养时间大于非IUGR组(P<0.05)。非IUGR组最低球蛋白数值低于IUGR组(P<0.05)。IUGR组在中心静脉置管、输血(严重贫血)、肺炎、败血症、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喂养不耐受、MRI显示颅内病变人数的发生率高于非IUGR组(P<0.05)。结论 住院早产儿中IUGR发生率较高,发生IUGR的早产儿更易出现EUGR。IUGR组与非IUGR住院情况存在显著差异。重视IUGR早产儿的特点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代谢综合征(MS)又称胰岛素抵抗综合征,主要包括Ⅱ型糖尿病、肥胖、血糖调节异常、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等。早产儿追赶性生长可以弥补早产儿宫外发育迟缓的缺陷,提高其免疫功能,促进其智力运动的发育。但研究表明,追赶性生长与MS关系密切。本文主要对早产儿追赶性生长致成人期发生MS的机制、早期预测及干预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早产儿体格发育迟缓进行评价,并对其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2012年3月-2014年7月来西安市第四医院儿童保健中心就诊的符合入选条件的183例早产儿随访至12个月,对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以体重、身长、头围进行评价其出生时宫内生长发育迟缓(IUGR)发生率分别为21.3%、15.3%、18.03%;纠正40周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发生率分别为21.9%、11.48%、16.39%;3个月为9.8%、4.92%、3.28%;6个月为8.7%、4.37%、4.92%;9个月为8.7%,2.7%,4.9%;12个月为8.2%,3.8%,3.8%。各阶段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以6个月体重、身长、头围进行分析,IUGR、出生体重、住院天数是EUGR的高危因素,胎龄不是EUGR的高危因素。结论 对早产儿EUGR干预的最有效的时间应该是矫正胎龄3个月之前。加强孕期保健,减少IUGR及极低出生儿的发生,缩短住院天数是预防EUGR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早产儿追赶性生长的影响因素,为早产儿追赶性生长细分干预阶段和制定个性化随访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总结回顾2010年10月-2016年9月入住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新生儿科治疗出院后,定期随访至校正年龄满1周岁的247例早产儿病例追赶性生长的情况,分析早产儿校正1周岁时未达追赶性生长的风险因素。结果 247例早产儿校正1周岁以前达到追赶性生长共206例(83.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院时体重宫外生长受限(EUGR)是早产儿校正1周岁时仍未达到追赶性生长的最大独立危险因素(OR=4.586,95%CI:1.712~12.288,P=0.002),而存在高危营养风险(OR=4.815,95%CI:1.860~12.467,P<0.001)、母亲妊娠期合并高血压疾病(OR=2.861,95%CI:1.384~5.914,P=0.005)是早产儿出院时体重EUGR的危险因素,较高出生体重(OR=0.151,95%CI=0.065~0.348,P<0.001)出院时体重EUGR的保护因素。胎龄<32周,出生体重越小,达到追赶性生长越晚。出生胎龄越小,头围达到追赶性生长越晚。结论 加强早产儿院内管理,尤其是早期积极、合理的营养支持策略,减少EUGR发生,并坚持出院定期随访指导可能有助于降低早产儿追赶性生长不达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早产儿出院时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的发生率,探讨影响EUGR发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2003年1月~2008年3月出生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生长发育迟缓定义为生长指标≤生长曲线的第10百分位。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发生EUGR的危险因素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对象共803例早产儿,其中极低出生体重儿占7.72%,发生体重EUGR者为56.45%,发生头围EUGR者为38.71%。IUGR与EUGR发生率以体重评价分别为17.06%和32.25%,以头围评价分别为12.58%和17.43%。Logistic回归中,出生胎龄、出生体重、生后体重下降时间是发生体重EUGR和严重体重EUGR的危险因素;出生头围和静脉用氨基酸最大量是发生头围EUGR的危险因素,出生头围和出生时是否为头围IUGR是发生严重头围EUGR的危险因素。结论:该院早产儿EUGR的发生率高于国外资料,但与国内资料相比较低。出生胎龄和出生头围越小、出生体重越低,EUGR发生率越高。应尽早给予早产儿足量热卡和高氨基酸静脉营养,从而缩短患儿的体重下降时间,保证生长需要,减少EUG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出生至矫正6月龄早产儿体格生长规律,为早产儿保健提供指导。方法 对786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早产儿进行分析,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早期综合干预,定期随访至矫正6月龄。按出生胎龄(<32、32~33+6、34~35+6、36~36+6周)和出生体重与胎龄关系(小于、适于、大于胎龄儿)分别进行分组,使用混合效应模型分析早产儿体重、身长和头围的变化趋势。结果 四组不同出生胎龄早产儿体重、身长和头围的组间效应(F值分别为11.88、29.91、19.19)和时点效应(F值分别为7 678.78、11 922.57、7 913.78)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小于、适于和大于胎龄儿体重、身长和头围的组间效应(F值分别为88.01、79.36、50.27,P均<0.001)和时点效应(F值分别为1 192.38、1 836.58、1 225.7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矫正6月龄时,50%以上早产儿的三项指标处于我国足月儿参考值的第25至75百分位。结论 早产儿的体格生长与出生胎龄和体重密切相关,早期综合干预可促进早产儿体格生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正常婴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IGF-1)水平变化趋势及IGF-1与婴儿生长发育及喂养方式关系。 【方法】 检测了544名健康婴儿血清IGF-1,这些婴儿均为足月适于胎龄儿,于2006-2008年出生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每1~2月在该院儿科进行一次身高、体重测量,记录喂养方式。分析IGF-1水平与生长速度及喂养关系时,对性别、月龄进行了修正。 【结果】 生后2~3月血清IGF-1水平存在一个小高峰,此后迅速下降,7~8个月为最低,随后缓慢上升,婴儿早期女婴血清IGF-1水平[112.65 ng/mL,95%CI:91.82~133.89]高于男婴[74.38 ng/mL,95%CI:53.14~95.61,P<0.05];母乳喂养婴儿血清IGF-1 水平[(66.94±45.85) ng/mL低于配方乳(72.56±36.55) ng/mL]和混合喂养婴儿[(79.89±51.79) ng/mL;P=0.019];IGF-1水平与身高生长速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 【结论】 本研究提供了婴儿期血清IGF-1变化趋势,IGF-1在调控婴儿身高增长方面很可能起重要作用,喂养方式影响血清IGF-1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超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随访阶段追赶生长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存活出院的超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随访资料,评价体格生长参数及不同随访阶段生长迟缓发生率。结果十年间存活出院并规律随访至校正月龄6个月以上的超低出生体重儿50例。住院期间平均体重增长速度(17.9±2.8)g/(kg·d)。出院时体重、身长、头围Z评分均较出生时Z评分明显降低。生长迟缓比例最低的时期为校正月龄0~3个月,以体重、身长、头围计算分别为20%,26%和22%,至校正月龄24个月,生长迟缓比例又出现升高趋势。根据出生时是否为SGA,胎龄(≤28周和28周),出生体重(≤750g和750g)及出生时间段(2004-2009年和2010-2014年)分组比较校正月龄满6个月及24个月的生长迟缓发生率,SGA组及胎龄大于28周组校正月龄6个月时生长迟缓率明显高于对应组,校正月龄24个月时出生体重≤750g,以头围计的生长迟缓率高于出生体重750g组。结论本组超低出生体重儿宫内生长迟缓的比例较高,至出院时又表现出更多的宫外生长迟缓。经过近年来积极的营养支持及出院后喂养干预及指导,多数早产儿在校正月龄3个月内完成体重的追赶性生长。SGA及出生体重≤750g的超低出生体重儿可能更容易发生生长迟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早产对婴儿体格生长与运动发育的影响,为改善早产儿的神经运动发育提供依据。方法 以广西钦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且出院后定期随访、资料完整的408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校正胎龄40周、6月龄、12月龄的头围、体重,校正胎龄40周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查(NBNA)评分和校正6月龄、12月龄Gesell量表发育商;比较体格增长迟缓组和正常组婴儿各月龄段相应的体格增长与神经运动发育的情况。结果 体格增长迟缓的发生率在校正胎龄40周时最高(21.8%),校正12月龄较6月龄显著下降(4.9% vs. 8.6%)。校正12月龄大运动异常的发生率较6月龄显著下降(7.6% vs.16.4%),各月龄段体格增长迟缓者神经运动异常的发生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部分早产儿校正12月龄时已实现体格追赶性生长和神经运动的良好发育,校正12月龄的体格增长迟缓是发生大运动异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小于胎龄儿生后出现追赶生长与脂肪追赶的倾向,经历快速追赶生长的小于胎龄儿其脂肪重聚发生时间提前,存在脂肪追赶现象.目前尚不清楚这种倾向是由于低体重本身、出生后快速追赶性生长还是两者的结合.研究多聚焦于不同的追赶生长模式将会影响长期健康结局.本文通过回顾已发表的最新研究进展,报告了可能的小于胎龄儿最佳追赶生长模式. 相似文献
15.
85例早产儿早期追赶生长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早产儿1岁以内体重、身长、头围追赶生长的影响因素,为早产儿体格评价、保健指导提供依据。方法以长沙市妇幼保健院管理的,生后12个月内定期随访的85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出生时胎龄将其分为早期早产儿组(40例)和晚期早产儿组(45例)。采用标准差的离差法-Z评分(Z-score)对体重、身长和头围进行评估。分析85例早产儿婴儿期追赶生长特点,比较两组各月龄段发育落后率及各月龄段Z值增长(△Z)情况。进一步对12月龄时体重仍落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结果85例早产儿出生时体重、身长及头围Z值<-2者分别占88.2%(75/85),88.2%(75/85)和91.7%(78/85),到满周岁时对应各临床指标Z值<均值-2的分别为9.4%(8/85)、4.7%(4/85)和2.3%(2/85)。两组早产儿体重、身长及头围△Z值在出生6月内均大于0.5,6月龄后则均小于0.3。在出生第1月龄时,两组早产儿体重、身长及头围△Z比较发现,晚期早产儿组明显大于早期早产儿组(t值分别为7.70、6.12和5.52,均P<0.05),之后各月龄段各△Z未发现统计学差异。在12月龄时体重发育落后的早产儿宫内发育迟缓率高于适龄组(χ2=4.50,P<0.05),而出生后营养强化率(%)和早期家庭抚触率低于适龄组儿童(χ2值分别为7.07和4.66,均P<0.05)。结论早产儿1岁以内为追赶生长最佳时期,体重、身长和头围的追赶生长呈先快后慢的特征。而出生后营养强化和早期家庭抚触可促进早产儿追赶生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早期专科化管理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和贫血发生率的影响,为早产儿随访管理提供合理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9月—2018年8月在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分娩,分别在该院儿童保健中心早产儿专科门诊和普通门诊随访的早产儿各60例。研究组实行专人专科化管理,对照组提供常规儿童保健服务,比较两组早产儿在纠正月龄12月龄时体重、身长、头围、追赶性生长和智能发育的情况、铁缺乏和贫血的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 纠正月龄12月龄时,研究组体重、身长和适度追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2.062、2.810,χ2=4.675,P<0.05),两组早产儿头围发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精细动作、应物能、言语能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4.158、3.729、4.823,P<0.05),两组早产儿粗大动作及应人能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铁缺乏和贫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093、4.183,P<0.05)。结论 通过早期专科化管理可促进早产儿体格和智能的发育,并减少缺铁和贫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配方奶粉(PDF)对早产儿出院后实现追赶生长防止宫外发育迟缓(EUGR)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20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100例,研究组行PDF喂养,对照组母乳喂养(BM)或母乳和足月儿奶粉(TF),比较两组早产儿生长发育指标,并于6个月后比较两组神经行为评分(NBNA)及两组早产儿1年后EUGR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于生后第1个月、第3个月以及第6个月体重(F=5 562.14,P<0.05)、身长(F=556.38,P<0.05)、头围(F=232.54,P<0.05)经方差分析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两两比较经SNK法分析比较,对照组、研究组生后第1个月体重、身长、头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3个月、第6个月研究组体重、身长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同期两组头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6个月儿心量表评分中,研究组大动作(t=2.52,P<0.05)、精细动作(t=2.16,P<0.05)、适应能力(t=2.09,P<0.05)、语言(t=0.16,P<0.05)以及社交行为(t=2.58,P<0.05)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1岁时EUGR发生率(24%)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χ2=5.81,P<0.05).结论 早产儿配方奶粉在实现追赶生长及防止EUGR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家庭督导睡眠卫生习惯培养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为促进婴儿健康生长提供指导意见。方法 以68例在儿童保健科门诊进行定期体检的婴儿为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前者给予家庭督导睡眠卫生习惯培养指导,后者仅对其睡眠行为进行常规询问并登记,定期对婴儿身长、体重进行测量,随访至12月龄,比较两组儿童睡眠情况及体格发育情况。结果 两组儿童的体重和身长增长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时间点组间比较显示干预组儿童6、9、12月龄的体重和身长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婴儿在入睡困难、频繁夜醒、睡眠节律紊乱和6月起维持整晚睡眠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督导睡眠卫生习惯培养能明显促进婴儿的体格发育。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对小于胎龄儿( SGA)宫外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至2014年温州市中心医院出生的SGA患儿90例,按照胎龄及出生体重分组:①胎龄分组:≥37周组12例及<37周组78例;②出生体重分组:≥2.5 kg组36例及<2.5 kg组54例,均接受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监测生化指标、体重、头围及恢复出生体重时间;统计宫外发育迟缓( EUGR)的发生率;评价患儿喂养的耐受情况。结果①不同出生体重组:总胆红素( TBIL)、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及尿素氮(BUN)、头围及体重增长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009、9.435、9.221、9.758、10.297、9.502,均P>0.05);出生体重≥2.5kg组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t=6.663,P<0.05)及EUGR发生率均显著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2,P<0.05);②不同胎龄组:生化指标(TBIL、CH、TG、BUN)及EUGR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039、11.445、10.280、10.775,(χ2=11.457,均P>0.05);与胎龄<37周组相比较,胎龄≥37周组头围及体重增长速度增加,恢复至出生体重的时间显著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5.647、4.090、3.677,均P<0.05);③所有病例无喂养不耐受情况发生。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SGA的宫外生长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