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某院近10年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状况,为医院提升治疗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疗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06年7月-2016年7月医院儿科收治的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106例,统计每2年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数量分布、感染病原菌的危险因素、分布和来源及临床症状、主要真菌病原菌的耐药性。结果 106例侵袭性真菌感染儿童共分离出真菌109株,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总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每年感染最多的菌落均为白念珠菌;影响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广谱抗菌药物、激素的使用、中心静脉插管、血液系统肿瘤、胃肠手术以及留置导尿管;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中以念珠菌为主,包括白念珠菌33株(30.3%)、光滑念珠菌13株(11.9%),热带念珠菌12株(11.0%)以及克柔念珠菌9株(8.3%),其次为新隐球菌18株(16.5%),链格孢子菌7株(6.4%)以及曲霉菌11株(10.1%);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来源主要为泌尿道和呼吸道,新隐球菌的主要来源为脑脊液;白念珠菌对伊曲康唑和氟康唑耐药性较强,对5-氟胞嘧啶较敏感,新隐球菌对伊曲康唑和氟康唑耐药性较强,对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较敏感;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症状中以咳嗽、体温不稳定、喘息最为常见,偶尔有患儿伴随腹痛、腹胀和咳血的症状。结论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无临床特异性,对于其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且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需要更加深入地寻找真菌感染证据,对于确定真菌感染的患者应给予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治疗,以期降低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院内侵袭性泌尿系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方法:对2005年-2010年可疑泌尿系统真菌感染住院患者的尿液进行培养鉴定,分析泌尿系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菌种分布情况,同时对60例病例完整的泌尿道IFI患者和6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6年共检测出240例尿液侵袭性真菌感染,仍以白念珠菌最多,占35.4%,科室分布以内分泌科发病率最高,占22.0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病原菌检出时间和体温是发生泌尿系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医院内泌尿系真菌感染仍以白念珠菌为著。泌尿系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病死率高,因此早期发现泌尿系真菌感染,早期干预,以减少泌尿系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院脑外科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5月~2010年5月手指的950例脑外伤患者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950例患者中感染真菌256例(26.9%),感染病原菌280株,其中白色念珠菌113(40.3%),热带念珠菌96例(34.3%),近平滑念珠菌26例(9.3%),光滑球拟酵母18例(6.4)%,新型隐球菌10例(3.6%),副秃隐球菌6例(2.1%),其他11例(3.9%)。其主要诱因为长期大剂量不合理使用抗菌素、长期使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气管插管及留置尿管等。结论近年来医院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以呼吸道为主,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最常见,耐药菌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仁静  严子禾  胡锡池 《职业与健康》2011,27(24):2892-2893
目的探讨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1年4月IFI患者254例(确诊组64例,临床诊断组78例,拟诊组112例),细菌感染者75例,健康检查者68例。对这些病例进行IFI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恶性肿瘤、侵入性操作、广谱抗生素联合使用时间≥7 d、激素的使用(P<0.05)是IFI的高危因素。结论有较多危险因素的真菌感染患者更易发生IFI,因此,避免或减少上述危险因素是预防IFI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37例IF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8例患者存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但有9例无明确危险因素且常规免疫学检查正常.酵母菌感染25例,病原学诊断包括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7例、热带假丝酵母菌感染6例、光滑球拟酵母菌感染6例,未分类假丝酵母菌感染3例,涎沫假丝酵母菌、异常汉逊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感染各1例;曲霉感染9例;新生隐球菌感染2例;肺组织胞浆菌感染1例.86.5%的患者有发热,62.2%的患者白细胞升高.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肺部影像学表现:50.0%为两肺片状浸润影,33.3%为支气管肺炎型,16.7%为弥漫型;侵袭性曲霉感染患者肺部影像学表现:50.0%为孤立性团块影,50.0%为弥漫型;肺组织胞浆菌感染CT表现为两肺弥漫型大小分布均匀的粟粒样结节影.34例IFI患者行抗真菌治疗,疗程3.5~23.5周,平均疗程10.0周,总的治愈率为58.8%,好转率为8.8%,病死率为17.6%.结论 大部分IFI患者存在危险因素,但有部分IFI患者无危险因素;IFI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假丝酵母菌感染与曲霉感染影像学表现不同;长疗程抗真菌治疗可提高有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发生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评价不同指标对AECOPD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6月本院就诊的184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真菌感染,分为感染组(55例)和未感染组(129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ECOPD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分析病原学分布和ROC曲线预测不同指标对真菌感染的预测能力。结果 184例AECOPD患者发生真菌感染55例,感染率为29.9%;共检出61株真菌,前4种为白色念珠菌(49.1%)、酵母样真菌(19.7%)、隐球菌(13.1%)及肺曲霉属菌(9.8%);长期使用抗生素、联合使用2种以上抗生素、日均激素用量、累积用药时间、粒细胞缺乏症和接受机械通气是AECOPD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独立的危险因素(P0.05);联合日均激素用量和累计用药时间2项指标预测发生真菌感染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0.784,灵敏度为0.873,特异度为0.746,诊断效率优于单一指标。结论 AECOPD患者发生真菌感染危险因素较多,联合日均激素用量和累计用药时间能提高ACECOPD患者真菌感染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非白念珠菌感染和白念珠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以及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56例非白念珠菌感染者、834例白念珠菌感染者以及1220例无真菌感染者进行危险因素比较,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年龄、病程、住院时间、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白蛋白降低、基础疾病、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抗菌素、激素、免疫抑制剂、有创的检查和治疗是白念珠菌和非白念珠菌感染的共同危险因素。患有泌尿系统疾病、使用激素更容易引起非白念珠菌感染,使用免疫抑制剂更容易引起白念珠菌感染。[结论]念珠菌感染的流行病学是复杂而变化的,白念珠菌和非白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也是不同的。非白念珠菌感染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早期诊治基础疾病、合理规范应用检查和治疗手段、适当缩短住院时间是预防念珠菌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住院儿童无菌体液部位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特点、病原学种类及治疗转归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2009年12月16例诊断为深部真菌感染的住院儿童临床资料,探讨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病原学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易感因素有:侵入性操作(16/16),使用广谱抗生素≥4d(15/16),手术(8/16),应用呼吸机(8/16);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11例,热带念珠菌3例,新型隐球菌1例,毛霉菌1例。15例经抗真菌治疗者2例死亡,1例患儿在未证实真菌感染前死亡。结论住院儿童无菌体液部位深部真菌感染与多种易感因素有关,早期诊断及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是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脊液和血液中相关检测指标对脑膜炎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 纳入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临床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167例、隐球菌性脑膜炎27例和病毒性脑膜炎11例患者的脑脊液和血液脑脊液常规与生化,涂片检测抗酸杆菌和隐球菌、培养结核菌和隐球菌,检测结核抗体(tuberculosis antibody,Tb-Ab)、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和结核分枝杆菌核酸(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nucleic acid,TB-DNA)等相关指标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结核性脑膜炎血清中ADA含量明显高于隐球菌性和病毒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6.26,P <0.01)。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另外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7.94,P<0.01);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中葡萄糖含量基本正常,结核性含量较低,隐球菌性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2.82,P <0.01);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中氯化物含量基本正常,结核性和隐球菌性含量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血培养使用BacT ALERT 3D血培养检测仪,其他各种临床标本用沙堡氏培养基培养,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分离鉴定念珠菌.对2004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间的2891例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病历进行总结,从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种类、标本、菌种分布、科室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住院患者IFI的发病率为4.12%,患者年龄7~96岁,以男性老年患者为多,均有基础疾病;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最多;检出的真菌种类以念珠菌属为主,其中白念珠菌占67.29%,霉菌占6.20%.4年间细菌、真菌检出率及真菌检出率占细菌和真菌检出率的构成比、标本来源、菌种以及科室分布的构成比、抗真菌药物和抗细菌药物的使用率均有所不同,采用χ2检验和Bonferroni法进行多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结论 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标本来源、菌种和科室分布的构成比在不断发生改变,IFI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生改变.念珠菌仍是主要的致病真菌,但各种念珠菌的菌种构成比有所变化,曲霉菌属引起的感染有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现状,分析真菌耐药情况及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某院血液病科合并感染的患者1 246例次,对IFI患者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真菌感染281例次,分离真菌162株,感染部位以呼吸道(134株,占82.72%)为主。4种主要酵母菌为白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2006—2009年均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2010年非白假丝酵母菌超过白假丝酵母菌。4种主要酵母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总耐药率分别为5.15%和4.41%,6株克柔假丝酵母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全部耐药,未发现对伏立康唑耐药的菌株。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合并糖尿病、粒缺时间14 d。结论血液病患者非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比例增加,出现了耐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非白假丝酵母菌,需采取综合措施积极预防及早期治疗IFI患者。  相似文献   

12.
老年患者非呼吸道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老年住院患者非呼吸道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方法 研究78例老年患者非呼吸道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从78例患者中共分离出真菌84株,其中念珠菌82株(97.62%,82/84),曲霉菌2株(2.38%,2/84);在念珠菌中,白念珠菌55株(67.07%,55/82)、光滑念珠菌13株(15.85%,13/82)、克柔念珠菌6株(7.32%,6/82)、热带念珠菌4株(4.88%,4/82)、近平滑念珠菌3株(3.66%,3/82)、葡萄牙念珠菌1株(1.22%,1/82).年龄、病原菌检测时间、基础疾病、使用抗生素种类、使用免疫抑制剂是老年住院患者非呼吸道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患者非呼吸道侵袭性真菌感染仍以白念珠菌为主.早期诊治基础疾病、合理规范使用药物、适当缩短住院时间是预防老年患者非呼吸道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关键.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pidemiology and relevant risk factors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FI) in hospital old patients for non-respiratory tract. Methods Seventy-eight patients of IFI in non-respiratory tract were enrolled in this investigation. The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IFI were analyzed by prospective case-control study. Results In 78 old patients, 84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different parts, and the most was Candida spp 82 strains (97.62%,82/84), followed by Candida albicans 55 strains (67.07%,55/82), Candida glabrata 13 strains ( 15.85%, 13/82), Candida krusei 6 strains (7.32%, 6/82), Candida tropicalis 4 strains (4.88% ,4/82), Candida parapsilosis 3 strains (3.66% ,3/82), Candida lusitaniae 1 strain ( 1.22%, 1/82). Aspergillus 2 strains (2.38%,2/84).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 pathogen detection time, underlaying disease,glucocorticoids, immunosuppressants were the risk factors for IFI in non-respiratory tract. Conclusions Candida albicans is the main pathogens of Candida infections in old patients. To efficiently control the risk factors should be emphasized in old patients, including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underlying diseases, appropriate use drugs, right to shorten hospital stay.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病原学和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213例真菌感染患者进行病原学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其发生的危险因素,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346株真菌中,假丝酵母菌属1258株(93.45%),依次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葡萄牙假丝酵母菌;性别、年龄、病原菌检测时间、基础疾病、白蛋白值、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以及侵入性检查和治疗是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各种假丝酵母菌的构成比有所变化;早期诊治基础疾病、合理规范应用检查和治疗手段、适当缩短住院时间是预防真菌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及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GM试验)联合痰真菌培养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重症监护病房(ICU)有高危IFI因素的住院患者,根据IFI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成3组:IFI组(包括确诊及临床诊断)、拟诊IFI组、非IFI组。分析三组患者血清G试验、GM试验和痰真菌培养的结果,评价三者联合检测对IFI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共调查ICU住院患者264例,其中IFI组56例,拟诊IFI组43例,非IFI组165例。56例诊断IFI患者中,血清G试验阳性46例,GM试验阳性39例,真菌培养阳性34例;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98.2%、特异性82.4%、阳性预测值65.5%、阴性预测值99.3%、阳性似然比5.58、阴性似然比0.02、Youden指数0.98。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均高于G试验、GM试验和痰真菌培养的单独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是,三者联合检测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与单独检测G试验、GM试验和痰真菌培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G试验、GM试验和痰真菌培养三者联合检测能提高ICU患者IFI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从而指导临床医生早期治疗IFI。  相似文献   

15.
何庭辉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0):5458-5460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医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IFT)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从2007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间入住ICU的医院感染病例中,选出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例共60例作研究对象,分析感染部位分布、易感因素、侵袭性因素、抗菌药物使用分布和真菌的药敏分布情况.结果 真菌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46.7%)和泌尿道(38.3%)为主;易感因素以营养不良(46.7%)和糖尿病(30.0%)为主;侵袭性因素以导尿(91.7%)、血管插管(90.0%)、使用呼吸机(76.7%)、使用纤维镜(55.0%)和气管插管(41.7%)为主;操作时间持续≥16 d,导尿相关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感染前使用抗菌药的种类以碳氰酶烯类(25.2%)和三代头孢(22.6%)为主;检出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60.3%)为主,而氟康唑的敏感率(82.2%)最低.结论 开展ICU各种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的目标性监测,以信息化管理抗菌药使用权限,分级合理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将有助于减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雷鸣 《现代保健》2011,(32):132-133
目的分析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对本院2008年6月~2010年12月52例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结果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感染的原因主要是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以及患者免疫力低下等。52例患者均根据痰菌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对症给予抗真菌药物氟康唑、两性霉素B等治疗,49例患者痰菌培养结果转阴,1例白色念珠菌感染患者仍然为阳性,2例患者发生多器官衰竭死亡。结论老年、长期使用抗生索、肺结核反复复发等是肺结核并发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临床应加强对真菌感染高危患者的预防并及早采用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继发医院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未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52例COPD患者作为对照,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52例医院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感染菌种包括:白假丝酵母菌40例(76.92%),光滑假丝酵母菌3例(5.77%),热带假丝酵母菌7例(13.46%),毛霉菌属及曲霉菌属各1例(1.9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广谱抗菌药物使用时间>14 d、累计全身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500 mg、低蛋白血症、Ⅱ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及合并糖尿病与COPD患者发生医院肺部真菌感染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累计全身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500 mg、广谱抗菌药物使用时间>14 d、机械通气、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是COPD患者继发医院肺部真菌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了解COPD继发医院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助于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减少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烧伤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继发真菌感染发病情况及病原菌分布和相关易感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6年9月收治的COPD患者800例,其中烧伤合并COPD患者37例,对患者深部痰液进行培养鉴定,分析病原菌分布情况和真菌感染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统计患者临床症状情况,找出烧伤合并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对其中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通过痰培养共检出病原菌41株,以白色念珠菌为主(26株,63.41%);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由高到低依次为酮康唑(53.66%)、制霉菌素(43.9%)、氟胞嘧啶(29.27%)、两性霉素B(24.39%)、伊曲康唑(17.07%);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89.19%)、咳痰(70.27%)、发热(48.65%);患者年龄、住院时间、激素种类和疗程、抗菌药物种类和疗程、血浆白蛋白是烧伤合并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经过Logistics分析,住院时间、激素疗程、血浆白蛋白低于正常值为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烧伤合并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多为白色念珠菌,对COPD患者应尽快进行真菌感染检查,及早发现致病菌并进行相关治疗,暂未发现真菌感染也应做好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