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恩替卡韦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观察组采用恩替卡韦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比较两组炎症介质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酌-干扰素、白细胞介素-10水平高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4+、CD3+、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可调节乙肝肝硬化患者炎症介质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8例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另选择同期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67例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24个月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情况。随机对其中42例恩替卡韦治疗者、36例阿德福韦酯治疗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4个月行肝组织穿刺术作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评分比较。结果恩替卡韦组患者治疗12、24个月HBV-DNA阴转率分别为68.4%、80.4%,明显高于阿德福韦酯组患者的31.1%、41.9%(P均<0.05);2组HBeAg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PCⅢ、LN、HA、Ⅳ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均<0.01),且恩替卡韦组治疗后各指标均低于阿德福韦酯组(P均<0.05)。恩替卡韦组治疗后24个月组织学炎症活动度、肝纤维化程度评分均低于阿德福韦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纤维化程度的改善与抗病毒疗效密切相关,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较阿德福韦酯更能抑制HBV复制,可改善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乙肝肝硬化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260例失代偿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3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累计生存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ALT、AST水平及Child-Pugh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各指标均明显下降,用药3个月、6个月及1年时两组患者血清ALT、AST水平及Child-Pugh评分下降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2年后,观察组各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HBV-DNA水平及HBe Ag阳性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2年后观察组各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乙肝肝硬化的疗效相当,这两个方案均适用于失代偿乙肝肝硬化患者,但联合用药远期疗效优于单一用药,且价格相对合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软肝颗粒、恩替卡韦联合疗法对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活动期患者肝功能改善效果。方法:筛选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68例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活动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取软肝颗粒+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采取恩替卡韦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乙肝病毒学指标、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显著,乙肝病毒学相关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乙肝肝硬化是引起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一旦病情进入失代偿期,5年生存率大大降低,预后普遍较差,故而尽早控制病情尤为重要,联合软肝颗粒与恩替卡韦开展对症用药可有效抑制病毒繁殖,抗肝纤维化,提升肝功能水平,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分析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采取阿德福韦酯联合替比夫定与单用恩替卡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综合性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单用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替比夫定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临床疗效、HBe Ag水平、HBV-DNA表达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TBIL、ALT及ALB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TBIL、ALT、ALB改善情况虽略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显效、有效、无效及总有效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第24、48周时,HBV-DNA转阴率与HBe Ag血清转换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替比夫定与单用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疗效显著,均能有效抑制HBV-DNA复制,抗病毒性较强,可有效改善肝功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可行,而联合用药效果并不优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过程中,其对患者病毒学指标、肝功能和血清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7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对照组单用恩替卡韦,治疗1年,不服用其他抗纤维化、抗病毒及调节免疫药物。结果:治疗组血清纤维化指标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肝功能和病毒学指标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较单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能更好抗肝纤维化,阻滞肝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0):4607-4609
选取收治的早期乙肝肝硬化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恩替卡韦胶囊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24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HBV-DNA转阴率、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测定硬度值。两组治疗前肝功能、HBV-DNA、肝纤维化程度及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测定硬度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肝功能、HBV-DNA阴转率、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硬度值均有改善(P<0.05),但观察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测定硬度值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恩替卡韦胶囊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治疗早期乙肝肝硬化较单用恩替卡韦胶囊能更好地抗肝纤维化,延缓肝硬化进程,疗效确切,是早期乙肝肝硬化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恩替卡韦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恩替卡韦)与观察组(60例,恩替卡韦+微生态制剂).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及腹部彩超结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  相似文献   

9.
侯琴  杜杰 《医学临床研究》2013,(9):1852-1854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片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和抗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9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46例,A组给予I:7服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片,B组单用恩替卡韦片治疗,观察治疗6个月后血清PDGF-BB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6个月后血清PDGFBB及层黏连蛋白(LN)、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A组较B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后脾脏厚度及门静脉内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PDGF-BB与LN、HA、Ⅳ-C水平均存在相关性(P〈0.01)。【结论】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片能够有效降低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PDGF-BB及肝纤维化指标的水平;扶正化瘀胶囊可能通过影响血清PDGF_BB水平来达到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马兰 《大医生》2021,(3):17-19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与肝纤维化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2020年1月至10月在宝鸡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13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68例)和试验组(68例).予以对照组患者阿德福韦酯胶囊治疗,予以试验组患者恩替卡韦胶囊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5?d.比较两组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胶囊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单胺S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观察组给予恩替卡韦胶囊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蛋白、碱性磷酸酶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总胆红素、Ⅳ型胶原、血清Ⅲ型前胶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胶囊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肝功能,缓解肝硬化病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在综合性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两组的肝功能指标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具有显著疗效,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对肝硬化进行有效逆转,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取恩替卡韦联合华蟾素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取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4 月收治的 81 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以掷硬币方式分成观察组 41 例与对照组 40 例。 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采用恩替卡韦联合 华蟾素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肝纤维化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 );治疗后两组血清透明 质酸酶、层粘连蛋白、 Ⅳ 型胶原及 Ⅲ 型前胶原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 <0.05 )。 结论:采取恩替卡韦联合华蟾 素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安络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对老年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及肝脾影像学指标的影响。方法我院收治的112例老年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检测两组静脉血中HBV DNA水平、肝功能指标、纤维化指标及肝脾影像学指标。治疗期间,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HBV DNA水平低于对照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Ⅳ型胶原(Ⅳ-C)、门静脉内径(Dpv)、脾厚度及脾静脉内径(Dsv)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安络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老年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疗效较好,且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值得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0):3557-3558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对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予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肝纤四项指标、肝功能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IV型胶原(IV-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PTA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能有效阻止患者肝硬化病情发展程度,改善患者肝功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以夏邑县人民医院2012年7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72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药物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行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比较两组HBV-DNA阴转率、HBe Ag阴转率、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ChildPugh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HBV-DNA阴转率为91.7%,HBe Ag阴转率为80.6%,与对照组的69.4%、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丙冬氨酸氨基转移酶[(54.0±15.5)VS(63.7±12.6)]U/L、白蛋白[(34.3±1.0)g/L VS(31.8±0.8)g/L]、总胆红素[(30.2±7.3)μmol/L VS(34.7±7.0)μmol/L]、Child-Pugh评分[(6.2±1.3)分VS(7.3±1.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明确,能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恩替卡韦对乙肝肝硬化患者炎性因子、纤维化指标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乙肝肝硬化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恩替卡韦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肝纤维化指标和肝功能指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炎性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酶(HA)、Ⅳ胶原(IV-C)、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及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转移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恩替卡韦可以抑制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炎性因子,降低肝纤维化指标,改善患者肝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浆内毒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19日~2017年4月18日我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7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39例。常规组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以及血浆内毒素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以及血浆内毒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ALB、LN水平均明显高于常规组,ALT、AST、HA及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可有效降低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含量,改善肝功能,避免了内毒素对肝细胞及机体免疫细胞的损伤,改善患者的肝功能,阻止疾病进展,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恩替卡韦单药与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两种治疗方案对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比较研究中入组1年时的患者基线数据特点。方法疗效比较研究的方案为对临床或病理诊断为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患者进行随访,每3个月检测一次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HBV DNA,每半年检测一次甲胎蛋白、凝血功能、腹部超声和肝脏弹性,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至2013年8月,共入组通过临床诊断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382例,截至数据统计时可获得240例患者的随访资料。随访的中位数时间为6个月。恩替卡韦单药治疗患者为200例(83.3%),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治疗组为40例(16.7%)。两组在患者年龄、性别、HBeAg及HBV DNA水平分布方面具有可比性。所有入组患者中男性176例(73.3%),女性64例(26.7%),平均年龄为(44.6±11.6)岁,HBeAg阳性占58%,HBV DNA的中位数为5.94(4.33,6.87)log10 IU/ml。上述特点与经典的4 006研究中肝穿证实的肝硬化人群特征相似。结论本研究入组患者1年时,通过临床诊断的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基线特征与既往研究中肝穿证实的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基线特征相似,恩替卡韦单药组与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联合用药组偏组明显。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1):3727-3729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观察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水平、病毒载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A、PCⅢ、LN、CⅣ等肝纤维化指标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IL-6、IL-8、CRP、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12个月后观察组ALT、AST等肝功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病毒载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HA、PCⅢ、LN、CⅣ等肝纤维指标化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IL-6、IL-8、CRP、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可有效降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病毒载量,减少纤维化,保护肝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