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自制15°斜坡垫肩背部斜仰卧位联合下半身截石位在复杂性肾结石患者术中体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2月收治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109例,均行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取石术,其中55例采用自制15°斜坡垫肩背部斜仰卧位联合下半身截石位为试验组,另54例采用常规体位为对照组。比较体位摆放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生命体征(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舒适度、术后残石率。结果:试验组体位摆放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两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残石率5.45%(3/55)低于对照组18.52%(10/54)(P<0.05)。结论:自制15°斜坡垫肩背部斜仰卧位联合下半身截石位应用于复杂性肾结石临床手术,可缩短体位摆放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残石率,提高舒适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斜仰截石位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9年9月~2011年6月,采用斜仰截石位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36例,其中肾结石24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肾盏结石7例,单纯输尿管上段结石5例.患者取斜仰截石位,垫高患侧肩和臀部使身体倾斜30°~45°.超声引导经腋后线12肋下或11肋间穿刺肾脏建立通道.采用气压弹道碎石行1次或分次清除结石.结果 36例患者中31例一期PCNL清除结石,1次碎石成功率为86.1%.5例复杂性肾结石因残石行二期清石.平均手术时间为(96±19)min.无肠道或胸膜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采用斜仰截石位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安全有效、操作方便,有利于患者生理状态下的呼吸、循环及碎石块的冲出和麻醉监测,可明显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时传统体位与斜卧-截石位的应用效果,探索斜卧-截石位的临床护理应用方法。[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10月在我院实施PCNL的104例肾合并输尿管结石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采取斜卧-截石位,对照组采取传统俯卧体位。观察两组体位摆放时间、PCNL时间、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在摆放体位过程中,对照组病人出现幅度变化不大的血压下降、心率增快,观察组病人的血压和心率变化不明显,两组血压和心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体位摆放时间和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病人在摆放体位时的不适感多于观察组(P0.05)。[结论]使用斜卧-截石位体位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轻病人的不适。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改良平卧截石位与俯卧位下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肾结石患者共计9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8例,分别采用改良平卧截石位下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改良平卧截石位组)和采用俯卧位下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俯卧位组)。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种不同体位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同时观察术后疼痛、发热及清石率情况。结果改良平卧截石位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7.91%)明显高于俯卧位组(79.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俯卧位组相比,改良平卧截石位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平卧截石位患者的清石率(87.5%)明显高于俯卧位组(52.0%),术后疼痛率(12.5%)、发热率(10.4%)明显低于俯卧位组(39.5%、3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俯卧位下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相比,改良平卧截石位下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总有效率和清石率更高,术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不良反应更少,患者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复杂性肾结石患者采用截石位后俯卧位与俯卧“大”字位联合双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接受双镜联合一期治疗的98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体位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手术体位为俯卧“大”字位)和对照组58例(手术体位为截石位后俯卧位)。观察两组围术期指标、结石清除率、舒适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且术后1d、3d的VAS评分更低,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结石清除率、体位舒适度更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俯卧“大”字位在复杂性肾结石行双镜联合一期治疗患者中的应用,能够缩短手术时间,缓解患者疼痛,有助于改善患者结石清除效果及体位舒适度,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斜仰卧-截石位行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的护理方法及对病人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7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2例复杂性肾结石拟行PCNL的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病人采用先截石位,留置患侧输尿管导管后改俯卧位,观察组病人采用斜仰卧-截石位,直接插入膀胱镜行PCNL术,评价病人术中舒适度,记录两组病人体位摆放时间、手术时间及结石清除率。[结果]观察组病人体位摆放时间为(9.23±0.63)min,手术时间为(63.72±14.38)min,均短于对照组的(15.72±3.42)min和(94.46±10.58)min(P0.05);观察组病人术中体位舒适度良好率为80.43%,高于对照组的45.65%(P0.05)。[结论]术前做好宣教,术中做好护理配合,斜仰卧-截石位行PCNL术可缩短体位摆放时间和手术时间,提高病人舒适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斜仰卧与截石位一体与俯卧位在经皮肾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复杂性肾结石手术患者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斜仰卧与截石位一体,摆放体位后直接进行膀胱镜插管和皮肾镜碎石;对照组采用俯卧位,术中先截石位膀胱镜插管后改俯卧位皮肾镜碎石。观察两组平均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体位摆放时间、患者舒适度。结果: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体位摆放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石清除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斜仰卧与截石位一体在经皮肾镜手术中的应用,能缩短手术时间和体位摆放时间,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和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与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直径≤3 cm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本院诊治的肾结石患者124例,根据手术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各62例:A组患者应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B组患者应用PCNL术进行治疗.主要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尿液转清时间、住院时间及结石残留、并发症等.[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尿液转清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残石率为4.83%(3/62),A组为8.06%(5/6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并发症为12.90%(8/62),高于A组的6.45%(4/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与PCNL术治疗肾结石≤3 cm均可取得较好效果,而前者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较好,术后并发症较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斜仰卧位与截石位在输尿管软镜吸引取石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两组上尿路结石患者共82例,其中斜仰卧位47例,截石位35例,术前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合并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肾盂内压、术后30天清石率、并发症及住院天数。结果 73例手术一期完成,9例留置DJ管2周后成功行软镜手术。与截石位相比,斜仰卧位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明显提高,而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的并发症、肾盂内压和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斜仰卧位输尿管软镜吸引取石术与传统体位相比,同样安全且碎石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前采用非同步俯卧位64层CT三维图像重建结合彩超定位在经皮肾镜取石(PCNL)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受PCNL治疗的复杂性结石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患者采取术前非同步俯卧位64层CT扫描结合术中彩超定位,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术中B超引导定位。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手术时间、结石清楚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结石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应用术前非同步俯卧位64层CT三维重建结合术中彩超定位在PCNL中建立通道,能够有效地提高取石通道建立的成功率,提高取硬石效率,降低残留率,减少手术并发症,显著提了PCNL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俯卧位、仰卧位及45°斜仰卧位在B超引导下行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的疗效,为临床治疗选择合适的体位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体位分为俯卧位组、仰卧位组、45°斜仰卧位组3个组.通过观察评价患者体位舒适度,患者手术建立通道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Ⅰ期结石清除率,结肠损伤率及术后感染率等指标,分析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 仰卧位组(5.2%)和45°斜仰卧位组(5.6%)患者重度不适发生率明显低于俯卧位组(30.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Ⅰ期结石清除率等指标45°斜仰卧位组明显低于俯卧位组和仰卧位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45°斜仰卧位组结肠损伤率(0)稍低于俯卧位组(10.0%)和仰卧位组(15.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5°斜仰卧位组术后感染率(0)稍低于俯卧位组(5.0%)和仰卧位组(10.5%),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引导下行PCNL术选择45°斜仰卧位较俯卧位、仰卧位更为安全可行,该体位下能有效增强患者的手术耐受力,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斜仰卧截石位单通道经皮硬性肾镜联合经皮肾软镜治疗复杂上尿路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5月-2016年1月于该院住院的肾多发结石及鹿角状结石患者,其中40例行斜仰卧截石位球囊扩张建立标准通道,单通道经皮硬镜与经皮软镜联合碎石,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结石清石率、住院时间和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结果该组患者均I期单通道顺利实施手术,手术中位时间52.5 min,结石清石率100%、手术前后出血量变化无差异,患者无需输血,随访3~6个月,无明显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斜仰卧截石位单通道经皮硬镜联合经皮软镜治疗复杂肾结石,可提高结石清除率,增加患者术中舒适感,避免多通道对肾脏的损伤,手术时间短,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斜侧卧位与俯卧位两种不同体位下B超引导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98例在斜侧卧位及38例在俯卧位下行B超引导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的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目标肾盏穿刺成功率、操作通道建立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发热、残石率及脏器误伤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两种体位下B超引导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其手术安全性、疗效基本相当,但斜侧卧体位摆置简便,患者耐受性更好,更利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俯卧位及斜侧卧位下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PCNL)对椎管内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中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肾结石或输尿管上段结石均行PCNL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俯卧位组(Ⅰ组)和斜侧卧位组(Ⅱ组).两组均选择椎管内麻醉,记录两组手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手术时间、灌洗液总量及穿刺成功率.同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0),俯卧位及斜侧卧位后(T1),PCNL灌流开始后15 min(T2),45 min(T3)至术毕(T4)不同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BP),呼吸频率(RR)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及手术时间无统计学意义;Ⅰ组、Ⅱ组在T1时MBP均有所下降,而在T2~4各时点MBP又逐渐回升,其中Ⅰ组T1与T0相比有统计学意义.Ⅰ组RR、HR均高于麻醉前,T3、T4各时点与麻醉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Ⅱ组HR略有增快,与麻醉前相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中不良反应比较,Ⅰ组明显高于Ⅱ组(P<0.05).[结论]对于行PCNL手术患者,采取斜侧卧位较俯卧位术中患者不良反应要相对好且血流动力学较平稳.  相似文献   

15.
韩书安 《临床医学》2012,32(8):63-64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中牟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09年3月至2011年11月间复杂肾结石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PCNL组和开放手术组,每组50例,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及术中、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PCNL组术后1个月结石为88.0%,开放手术组清除率为7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L组手术时间短于开放组,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安全、创伤小,术后更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半截石斜侧卧位下行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治疗肾和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半截石斜侧卧位行PCNL术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28例(组1),传统俯卧位行PCNL术30例(组2),比较两组间术后住院时间、血压波动情况、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手术时间及结石清除率等情况。结果 58例均穿刺成功,均无感染、胸膜或腹腔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组1的术中血压波动比组2平稳(P=0.002),手术时间缩短(P=0.054),结石清除率、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半截石斜侧卧位下行PCNL术,利于碎石冲出、减少护士的工作量缩短手术时间,利于麻醉医生术中的管理,更加安全,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一期完全俯卧位双镜联合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8月该院泌尿外科67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采用一期完全俯卧位双镜联合碎石术(双镜组),36例采用俯卧位单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肾镜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术期并发症C...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与开放手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效果。方法 分析PCNL治疗56例复杂性肾结石(PCNL组)与开放手术治疗38例复杂性肾结石(开放手术组)的临床资料,评价其优缺点。结果 PCNL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开放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PCNL组Ⅰ期结石清除率高于开放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术后并发症如感染、伤口尿瘘、液气胸或迟发性出血等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 PCNL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较理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同时安置斜仰卧位与截石位并用的新手术体位安置法对经皮肾镜取石患者安全舒适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拟择期行经皮肾镜取石患者107例,分为传统组和实验组,其中传统组54例,安置传统俯卧手术体位;实验组53例,安置斜仰卧位与截石位体手术体位。观察两种安置体位方法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 BP、SPO2及意识症状)等的影响。结果安置体位后实验组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传统组有明显降低(P<0.05);安置体位后实验组血氧饱和度平稳正常,传统组血氧饱和度下降处于缺氧状态( P<0.05);安置体位后实验组意识(头晕或晕厥)症状改变明显少于传统组(P<0.01);实验组不能耐受体位和皮肤或肢体损伤的例数显著少于传统组(P<0.01);术后6 h麻醉效果消失后随访患者对疼痛的评价,实验组明显优于传统组(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置斜仰卧位与截石位并用的新手术体位安置法对经皮肾镜取石患者更安全舒适,尤其适用于高龄、高危的经皮肾镜取石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斜仰卧截石位在经皮肾弹道碎石术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84例上尿路结石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在碎石术中采用斜仰卧截石位,辅以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在碎石术中采用俯卧位,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碎石术中采取斜仰卧截石位,辅以护理干预措施较俯卧位优势明显,综合疗效较高,术中不良反应较少,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