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和免疫分型特征对NHL骨髓侵犯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104例NHL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骨髓涂片形态学特点,并行骨髓免疫分型分析,分析骨髓细胞形态学和免疫分型对NHL骨髓侵犯的评估价值。结果:104例NHL白血病患者经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均有淋巴瘤细胞增多,其中B淋巴细胞型57例,T淋巴细胞型39例,NK/T细胞型8例;形态学特点为:淋巴瘤细胞胞体大,形状为不规则形或类圆形,胞浆量多,染色为蓝色,少数细胞可见少许颗粒,核为圆形或类圆形,部分有扭曲,染色质粗,核仁隐显不一,其中T细胞型患者淋巴瘤细胞形态具有较强异形性,核仁更明显。B淋巴细胞型主要表达CD19、HLA-DR、CD20,阳性率均≥70%;T淋巴细胞型主要表达CD7、HLA-DR、CD38,阳性率均≥40%;NK/T细胞型主要表达CD56、CD161,阳性率均≥50%。骨髓涂片与免疫分型检测的骨髓中淋巴瘤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细胞形态学和免疫分型特征在评估NHL白血病患者骨髓侵...  相似文献   

2.
伴皮肤侵犯的鼻NK/T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伴皮肤侵犯的鼻NK T淋巴瘤病理形态学、免疫表型特征。方法 对 3例伴皮肤侵犯的鼻NK T淋巴瘤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 ,并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3例患者在确诊鼻NK T细胞淋巴瘤后数月内继发皮肤病变 ,并多在 1年内死亡。皮肤及鼻腔病变组织形态学有共同特征 ,免疫表型均符合结外鼻型NK T淋巴瘤特点 ,LCA、CD2、CD5 6和TIA 1(+) ,CD3胞质阳性 ,胞膜阴性。 3例中有 2例瘤细胞表达EBV ,瘤细胞增殖指数均 >85 %。结论 鼻NK T淋巴瘤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 ,易发生皮肤侵犯 ,预后差 ,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赖于特征性组织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套细胞淋巴瘤(MCL)是一类较少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临床上易误诊和漏诊,为提高对MCL的认识,我们报告了近期发现的1例MCL外周血血细胞形态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总结本例MCL患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特点,并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鉴别。结果本例MCL患者外周血血细胞形态学结合免疫表型和染色体检查特征,发现MCL患者淋巴瘤细胞形态具有特征性表现,其形态比正常小淋巴细胞稍大,核多数不规则,有切迹,染色质松散,可见小核仁,胞质很少至较少。结论 MCL诊断虽取决于淋巴结活检、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检查,但外周血血细胞形态常在初诊筛检时价值很高。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评价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患者骨髓(BM)或外周血(PB)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在B-CLL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收集67例B—CLL患者外周血或骨髓标本,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进行测定。结果表明:67例B—CLL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增加,CD3、CD4、cD8和NK细胞各项指标均极度减低,与正常人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而CD4/CD8比值与正常人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这些患者中CD19阳性率最高(91.04%),其他抗原表达阳性率依次为CD5(80.60%),CD20(76.12).cyCD79a(74.63%),CD38(43.28%),CD11c(42.86%),CD7(41.94%),ZAP-70(39.29%),CD25(0.00%),CD5和CD19双阳性者占72.73%,CD38与ZAP-70表达有相关性(P〈0.05)。结论:测定B-CLL患者外周血或骨髓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对于B—CLL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NK细胞系白血病的的免疫表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297例急性白血病,并就发现的6例NK细胞系白血病病例分析其免疫表型特点。结果表明:297例急性白血病中CD56阳性43例,占14.5%,CD56阳性率21.4%~98.8%。43例中6例为NK细胞系白血病,其余37均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伴CD56表达;6例NK细胞系白血病中1例急性前髓系/NK细胞白血病(myeloid/NK cell precursor acute leukemia);1例伴有早幼粒细胞样形态的急性髓系/NK细胞白血病;2例原始NK细胞白血病(blastic NK cell leukemia),1例NK样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NK—like T—cell lymphoma/leukemia);1例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结论:伴CD56阳性急性白血病,绝大部分是急性髓系白血病伴CD56表达。NK细胞系白血病免疫表型各异,表现从多能造血干细胞经历髓系抗原阳性的T/NK双向祖细胞,分化为NK系祖细胞,再进一步分化为成熟NK细胞。对不同发育阶段的抗原表达特点.应仔细辨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形态学分析与流式细胞术检测, 探寻一种可以简洁、快速、准确定量分析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输注后在患者体内骨髓或外周血中CAR-T细胞含量的检测方法。方法分析2016年8月至2021年8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接受CAR-T细胞免疫治疗256例患者外周血与骨髓中CAR-T细胞检测结果。256例患者均为CAR-T细胞输注后生存期超过1个月。其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18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68例, 淋巴瘤患者70例。通过形态学方法分析外周血与骨髓中CAR-T细胞形态学特征、阳性率及检出率。通过流式细胞术蛋白 L检测分析外周血与骨髓中CAR-T细胞阳性率及检出率。采用χ2检验分析2种方法联合分析检出率与单一方法分析检出率之间的差异。结果 CAR-T细胞具有显著形态学特征, 与正常淋巴细胞存在明显形态学差异。形态学方法和流式细胞术对外周血或骨髓CAR-T细胞检出率分别为88.28%(226/256)和79.29%(203/256)。2种方法联合分析, CAR-T细胞检出率可达99.22%(254/256)。两种方法联合分析比单一方法分析,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l...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白血病患者骨髓涂片肿瘤细胞形态学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100例BPDCN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骨髓涂片标本进行收集。于油镜下观察BPDCN白血病患者肿瘤细胞胞体、胞核、胞浆及染色质等形态学特点。结果 100例患者均出现皮肤受累,脾大77例(77.00%),肝大68例(68. 00%),淋巴结肿大81例(81. 00%)。发病时均存在外周血象异常,多为贫血,23例患者伴有全血细胞减少; 62例患者外周血涂片出现类似异常幼稚细胞。典型BPDCN细胞存在明显异质性,核不规则形或圆形,中等大小,胞浆灰蓝色,浆内无颗粒,染色质丝网状,呈现不均匀弱嗜碱性,沿胞膜下出现珍珠项链样排列的空泡,特征性伪足突出; BPDCN细胞可大致分为急性淋巴瘤细胞白血病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样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样三种类似形态。BPDCN白血病患者过氧化物酶均为阴性,糖原染色均为阳性,且呈现大块状、颗粒状或圆珠样阳性。免疫表型分析结果显示,骨髓中肿瘤细胞均表达CD123、CD38、CD56、CD4及HLA-DR,部分患者表达CD13、CD33,不表达c MPO、CD3、CD15、CD34、CD11b、CD14、CD8、CD20、CD19、CD10、CD22。结论 BPDCN细胞存在特征性的形态学表现,细胞形态可大致分为淋巴瘤细胞样、原幼淋巴细胞样和原始单核细胞样;如若患者存在皮肤受累,则存在BPDCN白血病的可能,临床中可通过病理活检和流式细胞学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WHO淋巴系肿瘤新分型的可行性,使从事细胞形态学及肿瘤细胞学的实验诊断医生尽早掌握WHO建议的淋巴繁肿瘤分类方案。方法 依据WHO建议的淋巴系肿瘤分类方案,对经骨髓细胞学诊断的36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多发性骨髓瘤(MM)、浆细胞性白血病(PCL)、毛细胞白血病(HCL)、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性白血病(NHLCL)进行重新回顾与评价。结果 WHO关于淋巴系肿瘤的分类遵循了REAL分类的原则,联合应用形态学、免疫表型、遗传特征及临床特征来界定病种:①将FAB分型中的ALL和CLL归类于淋巴瘤,并认为二者是同一疾病的不同临床表现;②取消了ALL中Ll、L2、L3三个亚型,并不再使用这些名词;③将淋巴系肿瘤分为B细胞肿瘤、T和NK细胞肿瘤以及霍奇金淋巴瘤三个部分;④WHO新分型中注重了临床表现,将以往的NHL分为播散性/白血病性和淋巴瘤性两种病变。结论 虽然WHO的淋巴系肿瘤新分类标准仍较复杂多样,并给从事骨髓细胞形态学及肿瘤细胞学检查的实验诊断医生增加了一定难度,但是其分型对淋巴系肿瘤的诊断标准、疗效观察及预后判定仍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亚群检测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急性期50例,平缓期50例,并在同一时段内选择10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外周血NK细胞数及亚群的变化。结果急性期白血病及淋巴瘤患者NK细胞绝对数及相对数均远低于对照组,而平缓期白血病及淋巴瘤NK细胞绝对数及相对数高于急性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白血病及淋巴瘤患者NK细胞绝对数及相对数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白血病及淋巴瘤患者CD56~(bright)及CD56~(dim)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类患者CD56~(bright)及CD56~(dim)水平明显改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外周血NK细胞数量降低,细胞功能受损。NK细胞亚群检测在评价恶性血液病患者预后及疗效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理类型与骨髓侵犯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65例经病理确诊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骨髓涂片及末梢血片,经瑞氏染色后,进行形态学观察记录并分析其形态学改变。结果:36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正常骨髓象者242例占66.3%;骨髓侵犯123例占33.7%其中合并白血病82例占22.5%。通过观察发现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易发生骨髓侵犯或转为白血病。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侵犯率高,骨髓细胞学和病理学同时检查对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正确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秋波  黄开红 《新医学》2015,(2):127-131
NK/T细胞淋巴瘤是恶性淋巴瘤中一类少见特殊类型,其恶性细胞来源于T淋巴细胞或自然杀伤(NK)细胞。该病多原发于鼻腔,而原发于鼻以外的NK/T细胞淋巴瘤则称为鼻型NK/T细胞淋巴瘤。该文报告1例以发热、腹泻为初发症状的29岁男性肠道NK/T细胞淋巴瘤患者。肠道NK/T细胞淋巴瘤多起病较急,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以发热、腹痛、腹泻、便血为主,重者可因出现肠梗阻、穿孔等急腹症而就医。  相似文献   

12.
答:淋巴瘤病情进展侵犯骨髓及外周血时称白血性淋巴瘤,此时其临床及实验室特点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极其相似,可从以下几点加以鉴别:(1)白血性淋巴瘤在病程初期未侵犯血液系统时可表现淋巴瘤典型临床特征,而骨髓及外周血象基本正常;ALL的贫血及血小板减少则更为明显。(2)从形态上白血性淋巴瘤的肿瘤细胞聚集成堆分布或散在分布,较易见双核或多核的淋巴瘤细胞,异形性较大,可见部分正常的造血细胞;ALL骨髓象异形性较小,常为均一的白血病细胞。(3)白血性淋巴瘤的预后比ALL更差。白血性淋巴瘤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如何鉴别?@苏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浆细胞白血病(PCL)患者白细胞散点图特点及形态学特征。方法收集5例浆细胞白血病患者资料,回顾性观察其外周血白细胞散点图特点和浆细胞形态学特征。结果 5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散点图异常散点均位于淋巴细胞区域上方;4例患者血涂片中浆细胞呈典型形态,1例患者浆细胞呈极小淋巴细胞样形态。结论浆细胞白血病具有特定的白细胞散点图及细胞形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4例大B细胞淋巴瘤(LBCL)侵犯患者的骨髓细胞形态学特征。方法检测并分析LBCL骨髓细胞学和骨髓组织病理学的形态学特点与免疫表型特征以作出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 1例患者淋巴结病理学诊断4个月后发生骨髓浸润,结合病史诊断为LBCL。3例初诊患者根据骨髓细胞学特征作出提示性诊断,其中1例经骨髓活检、免疫组化、流式免疫表型检查确诊为LBCL,1例经淋巴结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确诊为LBCL,1例经骨髓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确诊为LBCL。结论LBCL细胞形态具有一定的特征,骨髓细胞学检出此类细胞可作提示性、方向性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Auer小体一般被认为是区分髓系和淋系白血病的重要形态标志,在髓系以外,偶见类Auer小体包涵体.本院查见1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其骨髓及外周血细胞胞质中均可见类Auer小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简称"慢淋",是一种淋巴细胞克隆性增殖的肿瘤性疾病~([1]),主要表现为形态上成熟的小淋巴细胞侵袭外周血、骨髓、淋巴结和脾脏等淋巴组织。本病好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且男性高于女性~([2])。本病特殊之处在于骨髓及外周血中幼稚淋巴比例明显高于慢淋形态学标准。根据2008版WHO分型方案,骨髓或外周血中肿瘤性前驱淋  相似文献   

17.
T和NK细胞淋巴瘤152例病理学特点及类型构成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分析152例T和NK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学特点及类型构成情况.方法复查北京友谊医院1985-2005年经病理诊断为淋巴组织肿瘤的病例,按照WHO(2001)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标准,根据形态学、免疫组化、EB病毒原位杂交结合临床资料重新诊断分类,其中152例诊断为T和NK细胞淋巴瘤.结果152例患者平均年龄43岁(4~80岁),男女之比约为3:1.淋巴结外83例(54.6%),淋巴结内69例(45.4%).本组152例共见到10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类型是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52例,占34.2%),其次为非特殊类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31例,占20.4%)、前驱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25例,占16.4%)、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21例,占13.8%).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EB病毒阳性率为98%(51/52).结论T和NK细胞淋巴瘤的形态学变化范围很大,但各类具有一定的病理学特点,是进一步分类的形态学基础;最常见的类型是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与欧美等地区相比较,国内T和NK细胞淋巴瘤的发病情况明显不同,提示可能存在不同的发病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近四倍体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NT-ALL)的临床表现、形态学改变及其预后。方法分析1例NT-ALL患者的血涂片、骨髓象、免疫表型、遗传学等结果,结合相关文献分析NT-ALL的性质。结果该例NT-ALL患者以急腹症为首发表现,根据骨髓形态学、免疫表型被确诊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染色体为近四倍体核型(81-103染色体)。结论成人NT-ALL比较罕见,形态学特点与经典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有所不同,原幼淋巴细胞体积大或巨大,细胞核形态多不规则,核仁大,有空泡且预后差,这可能与近四倍体核型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对原发脾脏NK/T细胞淋巴瘤的认识。方法对1例合并EB病毒感染的原发脾脏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组织学特点、治疗与预后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40岁,因"脾大6年,增长迅速伴发热7个月"入我院,外周血EBV-DNA复制高达5.2×109 copies/ml,无浅表及腹腔淋巴结、肺、肝累及,骨髓象可见6%的异常淋巴细胞,行脾切除术后明确诊断为脾脏NK/T细胞淋巴瘤。术后1个月肝、肺浸润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消化道出血、呼吸衰竭,给予地塞米松15 mg/d+依托泊苷50 mg/d+更昔洛韦500 mg/d,连续10 d,外周血EBV-DNA进行性下降、肝肺病灶减少,达部分缓解。结论原发脾脏NK/T细胞淋巴瘤罕见,以脾脏进行性增大伴发热为主要表现,病情呈高度侵袭性,短期内出现噬血细胞综合征、多脏器衰竭,病程凶险,预后差。高EB病毒复制与疾病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依托泊苷联合地塞米松及更昔洛韦作为清除EB病毒、缓解原发脾脏NK/T细胞淋巴瘤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方法,近期效果显著。但缓解后仍需积极化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证实白血病诊断综合分析的重要意义。方法通过血常规、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学白血病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分析、分子生物学检测及骨髓病理诊断联合检查,对6例白血病,包括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M3a、大颗粒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毛细胞白血病(HCL)、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a、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分化型M0进行诊断。结果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经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后确诊;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经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后确诊;HCL经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术和骨髓病理诊断确诊;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部分分化型经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查对该病例仍难以准确判断,最终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帮助确诊。CLL经骨髓细胞形态学和流式细胞术确诊。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分化型经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查和染色体核型分型综合确诊。结论综合运用多种检验项目对确诊环境改变、老龄化等原因引起的不典型白血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