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配合冰刺激治疗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者的疗效.方法:对100例确诊为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病人行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配合冰刺激,治疗前后进行洼田饮水试验及平均动脉压、心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等数据的记录.结果:治疗后,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和分级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前后各项生命体征及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之内.结论: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配合冰刺激,能有效改善卒中后吞咽困难,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补肾利咽汤联合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8年1月-2020年3月山东省立第三医院脑卒中恢复期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补肾利咽汤,2组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频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用低频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43例只用康复训练治疗.两组常规药物治疗相同.结果: 治疗组的基本痊愈病例17个,优于对照组的10个(P〈0.05),明显好转病例18个,优于对照组12个(P〈0.05).治疗后饮水试验评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较显著.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分析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联用低频脉冲电疗与康复训练的作用,并对两种措施联用后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析.方法 选取76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应用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8例患者行对症治疗和康复训练,实验组38例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低频脉冲电疗,比较组间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心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过程的影响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了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之间将100例初产妇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常规组50例和心理干预组50例.对各组初产妇在过程中的分娩顺产率、产妇依从性、各个产程时间长度、产后出血量四个指标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心理干预组相比于常规组初产妇的分娩顺产率、产妇依从性高,各个产程时间长度短、产后出血量低.结论:心理干预护理方法有利于引导初产妇配合生产,提高初产妇顺产率、减少产程、降低初产妇痛苦,应当优先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训练配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采用吞咽功能训练配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连续治疗4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和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干预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功能训练联合低频电刺激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碍,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毛珍莹  郑娟芬  许美飞 《新中医》2022,54(19):192-195
目的:观察行气散瘀针刺法联合Vitalstim 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PSD) 的疗效。方法:选取120 例PSD 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 例,对照组采用Vitalstim 电刺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行气散瘀针刺法治疗。比较2 组临床疗效,比较2 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AA) 评分]、表面肌电图(sEMG)、血液流变学指标值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8.33%,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SAA 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上述2 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sEMG 最大波幅均较治疗前升高,吞咽时间均较治疗前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EMG 最大波幅高于对照组,吞咽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上述3 项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气散瘀针刺法联合Vitalstim 电刺激能有效促进PSD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改善表面肌电图,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结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吞咽康复训练,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治疗4周后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定(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患者吞咽功能,采用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定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SSA评分、SWAL-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结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低频电穴位刺激与常规西药治疗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低频电刺激组、药物组及安慰剂组,每组40例(安慰剂组剔除1例)。低频电刺激组采用低频脉冲电治疗仪对大椎、肾俞穴进行刺激,每天1次,15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药物组口服艾司唑仑,每次1mg,安慰剂组口服淀粉胶囊,每次1粒,均为每晚睡前服用,连续口服15天为一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变化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后PSQI评分均降低(均P0.01),低频电穴位刺激组、药物组较安慰剂组评分降低更显著(均P0.01);低频电刺激组、药物组和安慰剂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38/40)、92.5%(37/40)和17.9%(7/39),低频电穴位刺激组、药物组疗效均明显优于安慰剂组(均P0.01)。结论:低频电穴位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失眠安全有效,与口服艾司唑仑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1.
乐维  裴磊  施赟华 《新中医》2020,52(18):126-128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2例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行基础西医治疗联合NMES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温针灸。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2组吞咽功能、舌骨喉复合体动度、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83%,高于对照组的6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各指标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研究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各指标均大于对照组。结论:温针灸联合NMES治疗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疗效显著,可有效恢复患者的吞咽功能及舌骨喉复合体动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涤痰汤加减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效应,探讨该治疗方案的利弊,为临床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在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条件的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2组患者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抗血小板、调脂、控血压、血糖等措施)及表面肌电生物反馈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对患者行中医辨证,并以涤痰汤为基础方加减辨治。2组患者均以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的摄食功能(FOIS)评分、饮水功能(蛙田饮水评级)、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DF)、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命质量量表(SWAL-QOL)进行测评,采用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判断2组治疗前后吞咽障碍临床疗效,并分别进行治疗前后组内及治疗后组间比较;比较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治疗2个疗程后,2组患者FOI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升(P 0. 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2) 2组患者治疗后蛙田饮水评级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3) 2组患者治疗后NDF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 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4) 2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吞咽障碍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5) 2组患者治疗后SWAL-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升(P 0. 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6) 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涤痰汤加减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可显著增强患者吞咽功能效应,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且安全性高,可作为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的良好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史海燕  王兆蒙  张超  李征  应松铁 《新中医》2022,54(23):65-68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开窍汤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 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8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给予rTMS 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活血通络开窍汤治疗,2 组均治疗12 周。评价2 组临床疗效,比较2 组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 评分及改良Barthel 指数(MBI) 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 组MMSE 评分、MB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MMSE 评分、MBI 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MMSE评分、MBI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通络开窍汤联合rTMS 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项针联合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临床效果和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7月医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共150例,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75例患者,所有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基础药物及康复训练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传统针刺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基础药物及康复训练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颈项针电刺激法治疗,对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洼田氏饮水试验结果评级,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分分别从(3.28±0.92)级,(31.57±5.41)分降低到(2.31±0.57)级,(24.21±4.25)分,藤岛一郎疗效评分从(4.37±1.02)分升高到(6.01±1.07)分。实验组患者的洼田氏饮水试验结果评级,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分分别从(3.27±0.87)级,(32.07±4.98)分降低到(1.08±0.41)级,(15.07±3.71)分,藤岛一郎疗效评分从(4.42±1.13)分升高到(8.31±1.68)分。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收缩期血流速度分别从(18.43±3.86)cm/s,(28.41±3.71)cm/s,(18.61±2.81)cm/s,(27.41±3.82)cm/s,(18.49±2.88)cm/s,(29.01±2.91)cm/s升高到(22.07±2.00)cm/s,(32.54±5.55)cm/s,(22.54±2.07)cm/s,(31.89±3.55)cm/s,(23.01±2.25)cm/s,(32.14±2.71)cm/s,搏动指数分别从(1.31±0.27),(1.28±0.28),(1.49±0.51)降低到(1.17±0.21),(1.16±0.22),(1.12±0.25)。实验组患者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收缩期血流速度分别从(18.51±4.01)cm/s,(29.01±3.47)cm/s,(18.34±2.99)cm/s,(28.09±3.87)cm/s,(17.61±3.07)cm/s,(29.81±2.76)cm/s升高到(28.43±3.66)cm/s,(38.91±3.68)cm/s,(28.91±3.04)cm/s,(37.89±3.77)cm/s,(28.43±2.91)cm/s,(38.49±2.68)cm/s,搏动指数分别从(1.32±0.28),(1.32±0.29),(1.44±0.26)降低到(0.94±0.19),(0.95±0.21),(0.89±0.21)。实验组患者在各个项目的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5.171,-10.000,14.031,-13.206,-8.284,7.033,-15.000,-10.034,5.980,-12.761,-14.429,6.101,P0.05)。实验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654,χ~2=5.769,P0.0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数据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27,0.362,0.315,0.432,P0.05)。结论:利用颈项针联合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困难与脑部血流情况,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低频穴位电刺激,以屈伸肌交替刺激的方法,作用于患侧手腕部穴位及肌肉,探究此法对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手腕部活动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进行低频穴位电刺激治疗,对照组进行电针治疗。两组治疗时间相同,每天1次,每周治疗6天,共治疗4周。选用Lindmark手腕部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上肢评分、中国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疗后手抓握功能均有改善,但治疗组Lindmark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上肢评分、中国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较明显(P<0.05)。结论:采用屈伸肌交替法低频穴位电刺激对卒中患者手功能的重建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针灸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颅脑损伤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并研究其对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92例颅脑损伤吞咽障碍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成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针灸进行治疗。观察两组吞咽功能、血清IL-6、hs-CRP水平变化、表面肌电图(sEMG)、神经功能评分、不良反应、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83%)、WST(1.49±0.23)分、VFSS(5.69±0.47)分、NIHSS(2.43±0.71)分、SWAL-QOL(199.56±20.05)分、IL-6(8.24±2.15)ng/L、hs-CRP(5.24±1.23)mg/L、sEMG最大波幅值(752.31±40.11)μV、吞咽过程(1.05±0.16)s均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4.78%)、WST(2.24±0.26)分、VFSS(5.34±0.26)分、NIHSS(5.89±1.26)分、SWAL-QOL(135.91±20.09)分、IL-6(11.45±2.27)ng/L、hs-CRP(7.62±2.04)mg/L、sEMG最大波幅值(571.95±40.39)μV、吞咽过程(1.38±0.2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针灸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颅脑损伤吞咽障碍患者,能够显著改善其吞咽功能,促进患者疾病相关炎症因子水平恢复,使得表面肌电图波幅升高,能够明显提升临床疗效,同时安全性较好,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AES)对颅脑手术患者围术期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TAES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均麻醉诱导后持续吸入七氟醚和间断静脉注射舒芬太尼、维库溴胺维持麻醉,TAES组加用经皮穴位电刺激干预(2~100 Hz,8~12 mA)。分别在麻醉诱导前、颅内操作1 h、术毕、术后24 h、术后48 h采用黄嘌呤酶氧化法和生物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S100β(一种酸性钙离子结合蛋白)水平;在麻醉前、术后1 h、术后24 h、术后48 h分别使用精神状态简易速检表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分。结果:SOD在术后24 h组间比较,TAES组明显增高(P<0.05);MDA在术后24、48 h对照组比TAES组明显增高(P<0.01);S100β在颅内操作1 h、术后48 h对照组明显高于TAES组(P<0.05)。认知功能评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ES可以通过提高SOD、降低MDA而减少脂质过氧化损伤,起到脑保护作用,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AES)治疗老年股骨头置换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择期拟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TAES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选择椎管内麻醉,TAES组患者麻醉后至术毕加用TAES进行干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1 d及术后第1、3、7天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测量表(MMSE)评分,比较术后第1、3、7天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TAES组患者术后第1天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20.0%vs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前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天TAES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5.8±1.0 vs22.7±2.3,25.9±1.1vs23.8±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麻醉前1天MMSE评分比较,对照组患者术后第1、3天(22.7±2.3,23.8±1.9vs26.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TAES干预,可以有效预防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术后PO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朱高辉  陈正汉 《新中医》2022,54(13):65-68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通络汤联合依帕司他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6例DPN患者随机分为西医组与中西医组各48例。2组予饮食调整、适当运动锻炼和控制血糖等基础治疗,西医组加服依帕司他片,中西医组在西医组基础上加服补肾活血通络汤,2组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多伦多神经病变(TCSS)评分及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MDNS)评分。结果:中西医组临床总有效率95.83%,明显优于西医组83.33%(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下肢麻木、烧灼感、刺痛和感觉异常等中医证候积分及TCSS、MDNS评分均降低(P<0.05);与西医组治疗后比较,中西医组下肢麻木、烧灼感、刺痛和感觉异常等中医证候积分及TCSS、MDNS评分均较低(P<0.05)。结论:补肾活血通络汤联合依帕司他用于DPN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依帕司他治疗,更能改善临床症状,加快患者受损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舌三针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1月就诊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0例,分别将患者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采用美国Viralstim型低频脉冲电刺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加舌三针治疗,第1针取上廉泉,第2针取去上廉泉左侧旁开0.8寸,第3针取上廉泉右侧旁开0.8寸。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据吞咽障碍的结局和严重程度量表(DOSS)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障碍的结局和严重程度。采用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测量患者治疗前后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结果:治疗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DOSS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升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舌骨喉复合体动度较治疗前提高(P0.05),其中舌骨上移和舌骨前移的距离高于对照组(P0.05),而甲状软骨上移和前移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三针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同时提高患者舌骨喉复合体动度中舌骨上移和前移的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