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了解四川省三级医院重点监控药品分布及管理现状,为进一步管理并促进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网络平台收集四川省三级医院省重点监控药品及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相关数据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共收到88家三级医院填报的数据,88家医院均有省重点监控药品目录中的品种,其中,32家(36.36%)医院存在未将医院药品供应目录中现有的省重点监控药品纳入院重点监控药品目录的情况。86家医院建立了院重点监控药品目录,纳入品种中包含了省重点监控药品(平均品种数为7.31种)和其他药品(平均品种数为6.36种)。88家医院的其他药品纳入品种总数排名前4位的分别为中药注射剂25种、抗菌药物23种、神经系统用药22种、省重点监控药品20种;各类药品的品种占比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省重点监控药品(53.49%)、中药注射剂(14.29%)、质子泵抑制剂(9.61%)。2019年省重点监控药品销售金额占比较2018年平均下降了1.21%(2018年4.84%,2019年3.63%)。结论 在省重点监控药品目录颁布后,各医院结合临床诊疗实际制定了医院的重点监控药品目录,但仍存在对于省重点监控药品管理不足、销售金额占比下降幅度偏小的情况。各医院需进一步加强对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的管理,以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合理用药管理系统,与行政干预相结合,加强对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的管控,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制定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基于合理用药管理系统,依据药品说明书和指南、共识等证据,对重点监控药品进行规则精细化设置;建立重点监控药品动态监测与预警制度,开展处方/医嘱专项点评,结合行政干预手段,对重点监控药品进行管理;对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应用合理用药管理系统后重点监控药品各季度人工抽样点评不合理率、使用强度、使用金额和占比等进行统计分析,考察合理用药管理系统上线后对重点监控药品管控成效。结果 通过合理用药管理系统规则精细化设置,结合行政干预,加强了对重点监控药品的管理。合理用药管理系统上线后重点监控药品的不合理率从2018年第4季度的34.2%降至2019年第4季度的14.6%,使用强度从101.4降至74.7,销售金额占总药品金额的占比由7.8%下降至5.7%。结论 应用合理用药管理系统加强对重点监控药品的管控,不仅能减少药品费用,还能促进医院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加强监管医院重点监控的药品,在新医改形势下降低药品费用,提升临床用药管理水平。方法:通过制定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目录、药师监控全方位覆盖、结合医保每日点评、三级培训、厂家约谈、停药公示、目录优化调整、信息化管控、绩效考核等措施建立重点监控药品合理使用长效管理体系,并对我院建立重点监控药品监管前(2017年5月)与监管后(2018年5月)药占比、重点监控药品占比、基本药物使用比例、重点监控药品不合理用药比例、销售金额前10位药品排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监管前比较,监管后我院药占比从45.52%降至32.46%,降幅为28.69%;重点监控药品占比的降幅为37.03%,不合理用药比例的降幅为41.35%;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降幅为11.6%;基本药物使用比例的增幅为6.64%;人均住院用药品种数量从8.17种降至6.96种,降幅为14.81%;销售金额前10位药品中出现了临床治疗指南推荐的治疗用药。结论:医院应结合院内用药特点、当地重点监控药品监管办法及医保政策从停药、针对性的医师处方权限制、信息化监管、重点监控药品目录调整、合理用药点评及培训等环节进行相应监管,从而促进重点监控药品的监控管理,降低药占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调查深圳市公立医疗机构重点监控药品的使用情况,为完善重点监控药品管理的相关政策,促进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比全市63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实施重点监控药品政策前后的医疗收入、门诊和住院药品收入、药占比、重点监控药品使用金额,通过帕累托图分析法对我市部分药品实施重点监控前后数据进行分析,评价重点监控药品管控政策实施效果。结果:深圳市全市公立医疗机构药占比从实施前29.22%下降到实施后26.61%,重点监控药品采购总金额从44 225.23万元下降到37 825.18万元重点监控药品采购金额占比从5.52%下降到4.67%。结论: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导和督促医疗机构建立重点监控药品管控制度,通过实施综合监管措施,可实现对重点监控药品的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医疗机构药品采购数据,厘清医疗机构药品配备使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建议。方法 以江苏省2019年2 555家医疗机构药品采购数据为基础,围绕用药数量及用药需求集中度、上下级用药衔接、基药目录和医保药品目录的使用现状,对医疗机构药品配备使用情况进行梳理与分析。结果 医疗机构临床常用药品品种数在3 200种左右,远小于当前上市药品总数,但各级医疗机构用药需求集中度在<10%的药品均>1 000个。医疗机构日常配备使用的药品可形成良好的上下级用药衔接。医疗机构用药需求集中度在>30%的药品中,基层与二级医疗机构药品重合率为74.29%,二级与三级医疗机构药品重合率为97.99%。医疗机构虽然基本形成了以基药为主导、医保药品为重点的"1+X"用药模式,但基药的配备情况与达到国家"986"目标仍存在一定距离。结论 未来需要进一步提升医院药事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提高医疗机构用药集中度和用药合理性;继续强化上下级医疗机构间的用药衔接,助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以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以及中国疾病谱的变化为前提调整和完善基药目录,持续巩固基药目录和医保药品目录对临床用药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对重点监控药品进行重点干预的成效,为优化重点监控药品干预策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于2020年制订《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管理规定》,建立《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同时开展重点监控药品处方及医嘱专项点评、采取点评结果公示及绩效考核挂钩等目标性干预措施,对比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9年4月-2020年3月(干预前)与2020年4月-2021年3月(干预后第一年)及2021年4月-2022年3月(干预后第二年)重点监控药品临床使用数据变化,评价重点干预措施对该类药品的管理成效及临床使用的影响。结果:该院干预后第一年及第二年的重点监控药品销售金额分别为1427.01万元、1388.12万元,低于干预前的2004.29万元;干预后重点监控药品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比例分别为8.33%、7.47%,低于干预前的10.11%。重点监控药品各品种的DDC普遍较高,患者的经济负担较重。结论: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的干预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医院应在此基础上采取有力措施,提高重点监控药品合理使用,进一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8,(7):882-885
目的:探索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的管理模式,促进其合理使用。方法:从管控方案、管控措施、管控效果(以我院销售金额排名前10位药品中重点监控药品品种数和排名、重点监控药品销售金额占总药品销售金额比值、住院患者人均重点监控药品用药金额等数据为评价指标)等方面描述我院对重点监控药品的药事管理模式。结果:我院通过制订并实施重点监控药品目录,确定管控目标和管控指标等管控方案,采取将重点监控药品的管控纳入绩效考核管理、采购源头管理、超常预警管理等措施,建立了重点监控药品的药事管理模式。我院从2016年5月起开始实施管控,到2017年5月,药品销售金额前10位中重点监控药品排名后移且品种数下降;重点监控药品销售金额占总药品销售金额比值、住院患者人均重点监控药品用药金额由管控前(2016年1-4月)的34.33%、2 318.98元下降至2017年5月的21.72%、1 209.31元(分别下降了36.73%、47.85%)。结论:我院重点监控药品管控成效显著,可有效促进重点监控药品的合理使用,节约医保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药品带量采购后对芜湖市中医医院质子泵抑制剂(PPIs)使用情况的影响,为药品带量采购工作的执行和医院药事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以2020年11月份为政策执行点,分别调取医院信息系统(HIS)药品带量采购前(2019年5月—2020年10月)与药品带量采购后(2020年11月—2022年4月)PPIs的使用数据,按照给药途径进行分类,采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回顾性分析药品供应目录、价格、销售数量、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变化情况。结果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执行后,PPIs口服剂型消耗量保持稳定,销售金额下降22.09%,注射剂型消耗量下降45.22%,销售金额下降61.16%,中选品种用药频度大幅度提高,日治疗费用大幅度降低。结论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后,切实减轻了患者的用药负担,有效的节省了医保资金,促进了临床的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加强辅助用药的管控,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控制药品费用。方法:以“信息化网络质控”为依托,“辅助用药预警监控制度”为指导,“多元性药事干预”为措施,建立全方位、多角度辅助用药预警干预体系,考察干预前后辅助用药管控成效。结果:干预后酒泉市人民医院辅助用药销售金额较干预前下降了16.16%;排名前20位辅助用药销售金额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总金额较干预前下降了18.67%;辅助用药使用频度(DDDs)也有明显变化;医院药占比由干预前的40.75%下降至35.98%;辅助用药销售占比由35.46%下降至31.32%。人均药品费用由干预前的(4701.24±1.41)元下降至(3674.45±2.09)元,人均辅助用药费用由(1629.20±0.86)元下降至(1050.01+1.02)元。结论:加强辅助用药的管理,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用药安全性、控制药品费用,以及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7,(8):1034-1037
目的:调查云南省医疗机构辅助治疗药品中重点监控品种使用情况,为制定相关政策及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调查云南省医疗机构2015年1月1日-3月31日重点监控品种使用相关数据,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上报数据有效率最高的是三级医院,为93.94%;销售金额排名前10位药品中重点监控品种所占的品种数最高的是三级医院,平均为(5.50±2.12)种;住院重点监控品种销售金额占住院药品总销售金额比例最高的是三级医院,平均为(31.94±16.99)%,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分别为(26.13±11.93)%和(22.14±16.39)%;销售金额排名前10位药品中重点监控品种的销售金额占住院重点监控品种总销售金额比例最高的是二级医院,平均为(50.34±26.87)%,其中最高可达98.53%;三级医院的平均比例是(39.13±22.55)%,一级医院的平均比例是(27.38±27.75)%。住院销售金额排名前5位的重点监控品种中,各级医院均包括红花黄色素和奥美拉唑。结论:云南省医疗机构使用辅助治疗药品情况普遍存在,重点监控品种以中药注射剂以及质子泵抑制剂为主,可采取有效措施,制订相应的监管制度并加以落实,以促进临床合理使用药物。  相似文献   

11.
李锐  李忻 《中国药事》2022,36(10):1182-1189
目的:为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管理,规范临床用药行为,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方法:完善组织架构,通过制定医院重点监控药品品种管理制度,编制医院重点监控药品品种目录,搭建“合理用药防控预警体系”,使用“ATC/DDDs系统”工具为临床药物选择提供更科学的参考意见等措施,对比管控前后的重点监控药品品种销售金额及占比、门诊及住院次均药费、药占比等药事管理指标,评价其实践效果。结果:重点监控品种的用药合理性有了明显提高,尤其是适应症和联合用药方面的合理率提高更为显著。重点监控药品品种销售金额由2019年22443.07万元降至2021年6857.18万元,销售占比由2019年19.18%下降至2021年7.06%;门诊次均药费由2019年105.13元降至2021年74.57元,住院次均药费由2019年6669.61元降至2021年5310.09元;药占比由2019年28.7%下降至2021年20.76%。结论: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模式有效降低重点监控品种销售金额及占比、门诊及住院次均药品费用、药占比,促进了重点监控药品品种的合理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我院的合理用药水平及医院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肖珏  林银银 《安徽医药》2022,26(9):1892-1896
目的研究安徽省桐城市基层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现状,探讨药事管理工作提升方式。方法2022年4月,基于对安徽省桐城市药事管理质量控制中心辖属25家基层医疗机构的现场调查,围绕药事管理人员配备、处方点评、处方审核、药库管理、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和管理、抗菌药物管理、重点监控药品使用和管理、国家基本药物供应和保障政策执行情况8个方面进行评分,比较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总体得分合格率。结果25家基层医疗机构药库管理基本达标。具体而言,药学专业技术人员配备达标率、处方点评合格率、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合格率分别为56.00%、12.00%和33.30%;处方审核均为人工审核,抗菌药物管理未建立健全相应制度;分别有17家和25家机构未统计抗菌药物使用率和未提供重点监控药品相关管理制度及各医疗机构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国家基本药物供应保障方面,18家公立基层医疗机构中6家在采购金额占比项目达标得分1.50分,8家在采购数量占比项目同比增加或持平得分1.50分,其余4家暂未完成不得分。公立医疗机构总体得分合格率显著高于私立医疗机构(88.90%比42.90%,P=0.032)。结论安徽省桐城市基层医疗机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配备、处方点评、处方审核、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重点监控药品管理均存在不足现象,应增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配备,加强处方点评及处方审核管理,积极开展培训提升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能,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规范药事管理行为,完善药事管理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颁布前后各一年,山东省公立医疗机构抗肿瘤类基本药物配备使用情况的变化,并对药学服务能力进行调研。方法利用山东省卫健委大数据平台进行数据提取,并结合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018—2019年山东省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中抗肿瘤类基本药物的采购金额、医疗机构配备使用情况、日治疗费用、药学服务能力等进行调研分析。结果山东省17地市中,济南市抗肿瘤类基本药物采购金额最大,潍坊市采购金额增幅最大。二级医疗机构抗肿瘤类基本药物的配备率低于三级医疗机构。靶向药物、辅助用药、激素类、烷化剂类药物的采购金额呈增长趋势,抗代谢药、抗生素、植物成分药、其它类抗肿瘤药物用量减少。首次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5种新型抗肿瘤药物使用金额较前增长明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中,目前吉非替尼的使用量居首位,且日治疗费用最低。对于医疗机构肿瘤患者随访工作,药师参与度低;不良反应收集与上报是抗肿瘤药物安全监测与评价的主要手段。结论山东省各地市各级医疗机构中,各类抗肿瘤类基本药物间的配备使用情况差距大;《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的颁布有效促进了抗肿瘤药物在山东省内各级医疗机构的配备和使用;目录新纳入药物,特别是新型抗肿瘤药物,在医疗机构中的配备使用增加明显;医疗机构整体抗肿瘤药学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建立信息化监测体系,实现国家集采药品全流程智能化管控,为国家集采药品的信息化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国家平台编码(YPID)规则的特点,赋予每个药品计算机可识别的数字化身份证,建立包括智能化提醒、任务分解、采购控制及自助实时查询等一系列信息化监控体系;分别对比分析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简称我院)前三批国家集采药品首个年度及上个年度同期同通用名药品用量及金额,评价实践效果。结果:智能化提醒模块让医生优先选择中选药品,任务分配模块能精细分配任务到主要使用科室,采购控制模块轻松控制中选采购占比,自助实时查询模块让临床科室随时知晓任务完成情况。通过上述模块的设置,我院前三批国家集采共88个药品全部超额完成约定任务量,中选使用占比符合要求,同通用名原研药仍占一定比例;前三批国家集采药品首个年度同比节省费用共3908.60万元。结论:我院信息化监控体系实现对国家集采药品的精准管控,满足患者不同的需求,减少医保经费的支出,增量降费效果显著,令多方受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探讨合理用药。方法:把公立医院绩效考核55个指标中与药相关的10个指标分为3个方面即处方点评、规范药品采购和使用、每百张病床药师的人数进行分析。结果:医改新形势下医疗机构应强化处方点评、加大抗生素使用强度的管控、加强国家基本药物的采购与使用、增加国家集中采购中标药品的采购、降低门(住)诊次均药品费用、提高药师在医疗服务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医疗服务收入占医疗收入的占比,使医院合理用药的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结论:合理用药是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国家卫健委在医改新形势下为医院药事管理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我院药品采购管理及使用监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小斌  黄振光 《中国药房》2010,(21):1934-1936
目的:介绍我院药品采购管理及使用监控办法,为各医院药品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推行"新药引进阳光工程"和采用严谨的中标药品筛选办法,严把药品入院关口,对药品使用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结果:2005年以来我院新药共采购82个品种;每年我院使用的约1500个品种全部由随机抽取专家记名投票选定;我院药品销售金额控制在5亿元以内,药品使用较为合理。结论:我院药品采购及使用控制方法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新泰市中医医院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前后1年的降压药相关用药数据,分析和探讨药品集采政策对基层医疗机构降压药使用的影响,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检索医院HIS系统,并比对药品集采中选目录,筛选出目标药物,查询并确定其限定日剂量(DDD)值,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9导出集采前后2个时间段内降压药相关用药信息,进行分类统计整理,计算对比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药品价格指数(DPI)、仿制药替代率和药费节省率等评价指标。结果 纳入目标药物12个品种,涉及30个品规,中选品规的调整幅达66.67%;追踪到16个品规的价格降幅为3.6%~82.79%,最大调整差价达3.091元/片;11个品种的平均仿制药替代率高达91.19%,国产仿制药的DDDs或DDDs占比明显提高,8个品种进口原研药的DDDs降幅为13.07%~100%;所有品种共节省药费1 726 946.66元,药费总体节省率为69.37%,11个品种的DDC平均降幅为75.49%;药理类别不同的6类降压药较基期调整后的DPI范围为7.99%~56.57%;ARB、ACEI和BB类降压药的DDDs、DDDs占比都出现增长,DIU类和复合制剂的DDDs、DDDs占比都出现下降,CCB类的DDDs出现增加,而DDDs占比却出现下降。结论 药品集中采购后,基层医疗机构优先充实了中选药品,对国产仿制药的认可度和使用量大大提高,药物治疗更加贴近基层患者的高血压病特点;选择药物时更加兼顾价格因素和药理特点,确实显著地减轻了就诊患者的药费负担,也为基层医疗机构费用结构的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市级药事质控中心启动"医嘱全市集中点评"模式,将质子泵抑制剂、中药注射剂、外科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止血药作为3大类重点监控药物,目的是发现重点监控药物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借助卫生行政部门进行有效干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制定3大类重点监控药物点评标准,对绍兴市16家三级医院和市直医院开展全市医嘱集中点评,卫生行政部门发文通报,用药检查结果纳入医改绩效考核内容。各医院根据反馈的问题制定一套医院切实有效的用药管理措施,中心召开医嘱点评总结会议等干预措施。结果 2015年医嘱点评总不合格率为27.29%,2016年不合格率20.63%,2017年不合格率12.97%,医嘱合格改善率达52.47%。表明此3类重点监控药物均存在滥用现象,此模式对于提高全市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有显著效果。结论 通过行政与药师的联合干预,使被干预的3大类重点监控药物的合理使用率显著提高。该种干预模式可为今后持续开展类似工作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值得各地市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