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胎龄≤32周早产儿出生后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86例胎龄≤32周低血糖早产儿作为低血糖组,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监测血糖正常的早产儿172例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早产儿低血糖的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期间早产儿共计515例,其中低血糖86例(16.7%)。低血糖组小于胎龄儿(SGA)、剖宫产出生、孕母高血压、产前使用激素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 < 0.05),而出生体重及血糖检测前已静脉使用葡萄糖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 < 0.05)。SGA(OR=4.311,95% CI:1.285~14.462)、孕母高血压(OR=2.469,95% CI:1.310~4.652)和产前使用激素(OR=6.337,95% CI:1.430~28.095)为早产儿低血糖的危险因素(P < 0.05),静脉使用葡萄糖(OR=0.318,95% CI:0.171~0.591)为早产儿低血糖的保护因素(P < 0.05)。结论 SGA、孕母高血压和产前使用激素可增加胎龄≤32周早产儿早期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对胎龄≤32周早产儿,建议生后尽早静脉使用葡萄糖,以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胎龄<32周早产儿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江苏省新生儿围产期协作网17家单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胎龄<32周且住院时间≥28 d诊断为BPD早产儿的临床资料,依据胎龄和BPD严重程度分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胎龄段发生中重度BPD的危险因素。 结果 2年间17家协作单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胎龄<32周早产儿共2 603例,诊断BPD的961例,BPD发生率为36.92%(961/2 603),中重度发生率为8.64%(225/2 603),24+0~25+6周早产儿中重度BPD发生率为56.5%(26/46),26+0~27+6周早产儿中重度BPD发生率为31.0%(66/213),28+0~29+6周早产儿中重度BPD发生率为16.9%(75/445),30+0~31+6周早产儿中重度BPD发生率为22.6%(58/25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各胎龄段早产儿中重度BPD危险因素不尽相同:24+0~25+6周为需治疗的动脉导管未闭;26+0~27+6周为胎膜早破≥18 h、复苏正压通气、临床败血症、机械通气时间≥14 d;28+0~29+6周为机械通气时间≥14 d、新生儿肺炎、需治疗的动脉导管未闭;30+0~31+6周为复苏正压通气、新生儿肺炎、早产儿贫血(均P<0.05)。 结论 胎龄<32周早产儿中重度BPD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每个胎龄段存在不尽相同的高危因素,对不同胎龄段提前采取有针对性举措,将有助于减轻BPD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胎龄34周的早产儿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NICU住院的、胎龄34周的Bell分期≥Ⅱ期的NEC早产儿,以同期NICU住院的非NEC早产儿为对照组,样本量对照组与NEC组2∶1。截取母孕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生后窒息、家族过敏史、母乳喂养、胎粪吸入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败血症、输血和口服益生菌等因素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考察发生NEC的危险因素。结果 NEC组纳入66例(Ⅱ期50例, Ⅲ期16例),非NEC组132例早产儿进入本文分析。两组早产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和出生地点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EC病例在1月份发病最多(9例),8月份最少(2例)。66例NEC患儿发病在生后2~27 d,平均为15.5 d。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显示母孕期ICP(OR=2.38,95%CI:1.74~5.49)、输血(OR=3.33,95%CI:1.76~5.78)、新生儿窒息(OR=2.49,95%CI:1.69~4.95)和败血症(OR=4.05,95%CI:2.01~6.87)可增加NEC的发病风险,口服益生菌为NEC发生的保护因素(OR=0.91,95%CI:0.48~0.94)。结论母孕期ICP、新生儿窒息、败血症和输血可增加胎龄34周早产儿NEC的患病风险,口服益生菌为NEC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4.
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发生的危险因素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1 270例排除明确孕母疾病和产科危险因素的新生儿,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母亲身高、体重、被动吸烟和不良孕产史等因素,将研究对象分类为早产儿和足月儿、小于胎龄儿和适于胎龄儿,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比较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孕期增重<9 kg使早产(OR=1.63,95%CI:1.12~2.07)和小于胎龄儿(OR=1.92,95%CI:1.56~2.58)发生的危险性均增高;母亲既往流产史(OR=1.46,95%CI:1.09~1.93)和早产史(OR=2.63,95%CI:1.81~3.92)是早产儿发生的的独立危险因素;孕母身高<1.55 m(OR=2.46,95%CI:1.78~3.48)、孕前BMI<18.5(OR=2.16,95%CI:1.53~3.16)、被动吸烟(OR=2.24,95%CI:1.65~2.98)是小于胎龄儿发生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的危险因素不同,针对两类特征孕妇应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有针对性地减少两类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低血糖危险因素判别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310例新生儿在入院时测血糖(无静脉输注葡萄糖)110例发生低血糖,应用电子计算机就其内在危险因素(日龄,体重,胎龄,感染,缺氧)进行判别分析,建立判别函数:y=-0.18295X1-0.90382X2-0.0519X3+5.6895X4+5.10437X5。用此式对新生儿进行评分,y≥-33.80474者判为低血糖高危儿,应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住院新生儿的低血糖发生率并分析低血糖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常规监测所有住院新生儿的血糖水平,对高危新生儿和初次检测呈异常血糖水平者每天监测血糖,直至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并稳定.结果 668例住院新生儿中检出低血糖113例,发病率为16.9%.低血糖在早产儿、足月儿和过期产儿的发生率分别为55.6%(19/34)、14.9%(93/625)和11.1%(1/9);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低出生体质量儿、正常出生体质量儿及巨大儿的发生率分别为77.8%(7/9)、51.1%(23/45)、12.4%(72/581)和33.3%(11/33);在重度窒息儿、轻度窒息儿和无窒息儿的发生率分别为42.9%(9/21)、34.3%(23/67)和14.0%(81/580);低血糖的发生还与母亲分娩时补液与否有关(9/51,58/180).结论 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围产期窒息等新生儿易发生低血糖,应在新生儿早期主动连续监测新生儿尤其是高危儿的血糖水平,母亲分娩时应予以适当补液,同时注重早期喂养,以期及时诊治新生儿低血糖,减少其对新生儿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低血糖危险因素与防治   总被引:78,自引:2,他引:78  
低血糖症在新生儿期并不少见 ,且因其常可造成神经系统后遗症而引起人们重视。国内文献新生儿低血糖发病率为 1‰~ 5‰。美国文献报告 ,每年住院新生儿中低血糖占2‰~ 3‰。低血糖的诊断标准依不同胎龄和日龄而不同。以全血标本检测 ,日龄 <3d者 ,足月儿血糖 <1.7mmol/L ,早产儿 <1.1mmol/L ;日龄 >3d者 ,血糖低于 1.1mmol/L。近年多认为该标准偏低 ,主张新生儿低血糖一律以 2 .2mmol/L为界限值。亦有主张以 2 .8mmol/L为界限值。血浆葡萄糖较全血葡萄糖高 10 %~ 15 %。一、低血糖对新生儿的危害 主要危害是…  相似文献   

8.
导致新生儿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初探:附1845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我们对本院1845名新生儿进行血糖监测,以期了解:(1)无症状低血糖之发生率,并对之及早发现和及时干顶以避免婴儿的脑损伤。(2)通过监测与分析,得出引起新生儿低血糖的高危因素,并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前瞻性调查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的发病率,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收治的胎龄<34周、出生体重<2000g的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按时进行ROP筛查,并记录完整的临床资料,调查ROP发病率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345例早产儿纳入研究,完成ROP随访323例,42例发生ROP(13.0%),手术6例(1.9%)。危险因素分析提示,窒息、吸氧时间>5d、感染、贫血、酸中毒与ROP相关(P<0.05),胎龄(OR=0.751)、呼吸暂停(OR=2.028)、感染(OR=2.794)和输血(OR=2.136)是ROP独立作用的因素。结论本研究ROP发病率为13.0%,窒息、吸氧时间>5d、贫血、感染、酸中毒与ROP相关,胎龄、呼吸暂停、感染、输血是ROP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研究34周以下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34周早产儿694例, 根据出院时体重分为EUGR组和非EUGR组, 回顾性分析两组早产儿的围生期资料、住院期间生长、营养摄入情况及相关合并症等资料。结果 694例早产儿中, 发生EUGR 284例(40.9%)。宫内生长发育迟缓(IUGR)患儿发生EUGR的比例明显高于非IUGR组(P<0.01); 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EUGR比例明显高于非极低出生体重儿(P<0.01)。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的早产儿EUGR的发生率越高(P<0.01)。EUGR组早产儿禁食天数、静脉营养持续天数、首次肠内营养的日龄、全肠内营养的日龄均大于非EUGR组(P<0.01)。EUGR组患儿生后第1周蛋白质累积损失量与热卡累积损失量均大于非EUGR组(P<0.05)。EUGR组生后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暂停、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败血症等并发症的比例高于非EUGR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出生体重、出生胎龄及IUGR是EUG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34周以下早产儿EUGR发生率较高, 尤其是已经存在IUGR的早产儿或极低出生体重儿; 生后早期积极的营养支持, 预防呼吸暂停、败血症等并发症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EUG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产儿血清总胆汁酸(TBA)升高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216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以是否发生TBA升高(TBA > 24.8 μmol/L),将早产儿分为TBA升高组(53例)和非TBA升高组(163例)。对可能导致TBA升高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TBA升高和非TBA升高两组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比例、呼吸机辅助通气比例、禁食时间、静脉营养时间以及新生儿呼吸衰竭、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出生体重(OR=3.84,95% CI:1.53~9.64)、新生儿败血症(OR=2.56,95% CI:1.01~6.47)是早产儿TBA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低出生体重及新生儿败血症可导致TBA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持续性肺膨胀(SLI)在 < 34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系统评价。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收集SLI对比单纯无创正压通气运用于早产儿的随机对照研究,采用Revman 5.3统计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项随机对照研究,合计1 432例早产儿(胎龄:23~33.7周)。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SLI组72 h内需机械通气率较对照组低(51.9% vs 56.9%;RR=0.91,P=0.04,95% CI:0.83~0.99);两组病死率、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气胸、Ⅲ~Ⅳ级颅内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SLI可减低 < 34周早产儿机械通气的使用,且未增加其余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败血症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危重病症及造成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其发病时间,可分为早发(生后2 d 内)和晚发(生后2 d 后)。其中晚发的新生儿败血症,一般考虑为院内感染(NI)。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NI 的发生率越高。NI 的发生率在加拿大各 NICU 之间差别较大,与各中心医护人员的相关诊疗行为密切相关。在国家卫生研究院"基于循证医学的医疗质量改进项目" 的推动下,2003~2009 年间加拿大全国 NICU 总的NI 率明显下降,但不同中心各自感染率的变化趋势仍极为不同。本研究纳入了加拿大全国共24 家 NICU 在2008~2012 年间所有收入院的胎龄<33 周的早产儿共18 961 名,探讨NI 率的变化趋势以及其与早产儿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1 年1 月至2013 年12 月住院28 d 以上的明确诊断为BPD 的早产儿110 例,根据临床分度标准分为轻度BPD(52 例)、中度BPD(44 例)、重度BPD(14 例),探讨不同分度BPD 与出生胎龄、出生体重、窒息、吸氧、母亲妊娠并发症、宫内感染性肺炎及机械通气等因素的关系。结果 不同分度BPD 与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母亲产前感染、吸氧浓度>40% 的持续时间、是否机械通气、机械通气参数、机械通气时间、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时间、是否采用INSURE 模式及是否合并解脲脲原体感染、宫内感染性肺炎及动脉导管未闭有关。有序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参数中的吸气峰压(OR=1.260,95%CI:1.096~1.448)、机械通气时间(OR=1.010,95%CI:1.005~1.016)为BPD 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INSURE 模式为保护因素(OR=0.208,95%CI:0.060~0.923)。结论 早产儿BPD 严重程度与多种因素有关;避免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出生、缩短应用机械通气时间、防止和减少肺部感染以及尽量采用INSURE 技术是预防BPD 进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与早中期早产儿在校正18月龄时神经发育不良相关的感染因素。方法 以2015年6月至2018年12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并在早产高危儿门诊随访的胎龄28~ < 34周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校正18月龄时采用修订版Bayley婴幼儿发展量表进行神经发育评估,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对神经发育产生影响的感染相关因素。结果 纳入早中期早产儿138例,其中校正18月龄时神经发育不良者59例。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中期早产儿神经发育不良与晚发感染、血培养阳性、其他系统感染有关(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晚发感染是神经发育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10,95% CI:1.133~3.600,P < 0.05)。结论 晚发感染可增加早中期早产儿神经发育不良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对早产儿脑损伤(BIPI)的诊断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将116例胎龄27~36+6周早产儿纳入研究, 对所有早产儿生后 6 h 内aEEG进行评分; 依据BIPI诊断结果将116例早产儿分为BIPI组(n=63)和非BIPI组(n=53),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导致BIPI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 依据aEEG检测结果再将116例早产儿分为aEEG正常组(n=58)和aEEG异常组(n=58), 对影响早产儿aEEG结果的因素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BIPI组中aEEG异常52 例(83%); 非BIPI组中aEEG 异常6例(11%), 两组aEEG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早产儿依据胎龄27~33+6周和34~36+6周进行划分, BIPI组aEEG评分明显低于同胎龄非BIPI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胎龄(<32周)、低出生体重(<1 500 g)、胎盘胎膜及脐带异常和母孕期高血压是导致BIPI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aEEG异常组与aEEG正常组在胎龄、出生体重、胎盘胎膜及脐带异常和母孕期高血压4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致BIPI发生的危险因素与影响早产儿aEEG结果的因素相一致, 提示aEEG有助于BIPI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早产儿凝血功能与胎龄间的相关性,并探讨凝血功能检测对出血性疾病的可能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住院的早产儿的相关临床资料以及生后2 h内凝血功能检测结果。依据胎龄分为晚期早产儿组(n=322)、早期早产儿组(n=241)和超/极早产儿组(n=128),比较不同胎龄各组早产儿的凝血功能;并比较生后3 d内有无并发出血性疾病早产儿的凝血功能检测指标。结果 不同胎龄的3组间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APTT、PT、FDP、DD与胎龄呈负相关,而TT与胎龄呈正相关(P < 0.05)。与未患出血性疾病的早产儿相比,罹患出血性疾病早产儿的APTT延长(P < 0.05),DD值升高(P < 0.05)。结论 早产儿随着胎龄的增长,生后凝血功能逐渐成熟。APTT及DD检测结果异常,预示早产儿可能会具有更高的风险罹患出血性疾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早产儿纠正月龄6个月内追赶生长的情况,并分析宫外发育迟缓(EUGR)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治疗后出院的,并建立序贯化定期随访档案且有完整随访记录的早产儿321例,按2015年“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出院后分组随访标准分为低危早产儿组(n=69)和高危早产儿组(n=252)。采用Z评分法对体重、身长和头围进行评估,分析早产儿纠正月龄6个月内追赶生长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6月龄EUGR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低危组和高危组两组早产儿体重、身长和头围的Z值 < -2(未达追赶生长)的百分比均随纠正月龄增加而逐渐下降,其中低危组早产儿纠正月龄6个月时体重、身长和头围未达追赶生长的比例分别降为1.4%(1/69)、2.9%(2/69)和 1.4%(1/69),高危组早产儿相应的比例为1.2%(3/252)、1.6%(4/252)和3.6%(9/252)。高危组纠正6月龄EUGR发生率高于低危组(28.2% vs 15.9%,P=0.03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产儿纠正6月龄EUGR的危险因素包括多胎(OR=2.68,P=0.010)、出生体重较低(<1 000 g:OR=14.84,P < 0.001;1 000~1 499 g:OR=2.85,P=0.005)、宫内发育迟缓(OR=11.41,P < 0.001),而出生后营养强化可降低EUGR的风险(OR=0.25,P < 0.001)。结论 早产儿多可在纠正月龄6个月内达追赶生长;高危早产儿6月龄EUGR发生率较高;多胎、低出生体重、宫内发育迟缓为早产儿EUGR的危险因素,而出生后合理营养强化可降低早产儿EUG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