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穿刺点局部水滴利多卡因法减轻穿刺中疼痛的效果.方法:将40例PICC置管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2组均按PICC操作程序进行静脉穿刺.对照组在选好静脉后以穿刺点为中心局部消毒后直接穿刺,穿刺点局部水滴利多卡因;观察组在选好静脉后,在穿刺点局部滴利多卡因0.1 mL约2 min后,在水滴中央进行PICC穿刺.采用面部表情疼痛量表现场评估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面部表情疼痛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穿刺局部水滴利多卡因法可明显减轻PICC穿刺时的疼痛,方便护士操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小儿静脉穿刺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需静脉注射治疗的患儿1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在穿刺前在穿刺点给予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照组碘伏消毒后按照常规穿刺。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穿刺疼痛评分、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长对穿刺操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为9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的满意度为86.2%,对照组家长的满意度为4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静脉穿刺留置针术中应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能减轻患儿疼痛,提高穿刺成功率及家长对护士穿刺操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患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患儿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4例.实验组输液前半小时在穿刺部位涂抹利多卡因乳膏,对照组常规穿刺.并对两组疼痛程度、心率、血压进行比较.两组穿刺疼痛程度及心率、血压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P<0.05).结论输液前穿刺部位涂抹利多卡因乳膏,缓解了疼痛,消除了直接穿刺对患儿的心理影响,体现了手术室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钝性扩皮送鞘降低超声引导联合改良赛丁格技术(MST)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30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生成的随机码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5例.观察组采取钝性扩皮送鞘,对照组采取手术刀片扩皮送鞘.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送鞘成功率、置管成功率,以及穿刺点疼痛、穿刺点渗血与渗液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原发肿瘤来源、穿刺血管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患者均成功置管,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5.7%(110/115),对照组为94.8%(109/11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7);观察组一次性送鞘成功率为100.0%(115/115),高于对照组(93.0%,107/11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观察组穿刺术中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置管后穿刺点渗血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观察组患者置管后穿刺点均无渗液发生,对照组4例(3.5%)有少量渗液(P=0.122).结论 采用钝性扩皮送鞘行PICC置管可明显提高一次性送鞘成功率,减轻患者术中疼痛,降低置管后穿刺点渗血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复方利多卡因软膏对小儿留置针穿刺时疼痛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12月住院的手术患儿2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40例和对照组150例,观察组在静脉穿刺前1h在穿刺部位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照组常规穿刺.记录首次穿刺成功的人数及患儿疼痛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穿刺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首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能减轻小儿静脉留置穿刺时的疼痛,提高小儿静脉留置穿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李潘华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2):1749-1750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穿刺方法以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选择白血病患儿249例,其中经肘正中静脉置入PICC患儿125 例为观察组,头静脉置入PICC患儿124 例为对照组.比较2 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静脉炎、导管堵塞及穿刺点渗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静脉炎和导管堵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穿刺点渗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血病患儿经肘正中静脉置入PICC与头静脉置入PICC相比,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静脉炎及导管堵塞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局部外涂利多卡因联合音乐疗法和单纯局部外涂利多卡因乳膏在早产儿PICC置管过程中镇痛效果,减轻早产儿疼痛,提高早产儿出院后生存质量,为NICU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我科3名疼痛小组成员选取了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科NICU病房住院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的早产儿120例,随机60例分为局部外涂利多卡因乳膏联合音乐疗法组,作为观察组。60例分为单纯局部外涂利多卡因乳膏涂抹组,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NIPS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早产儿PICC置管操作中,局部外涂利多卡因联合音乐疗法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涂抹利多卡因镇痛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一种新型扩皮送鞘法在同步放化疗肿瘤病人行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同步放化疗行PICC置管的肿瘤病人随机分为A、B、C 3组,各40例。A组采用扩皮刀纵向扩张穿刺点后推进微插管鞘的方法,B组采用扩张器与导管鞘组件扩张穿刺点后送鞘的钝性分离法,C组采用新型小切口联合盲穿针外鞘、扩张器组装钝性分离法。比较3组置管病人的一次性送鞘成功率、术中疼痛评分及术后穿刺点渗血情况。结果A组及C组病人均一次性扩皮送鞘成功,成功率为100%;B组病人3例钝性扩皮失败后改扩皮刀再次扩皮送鞘成功,成功率为92.5%;3组病人的一次性送鞘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置管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A组评分高于B组和C组,C组高于B组(P < 0.05~P < 0.01)。C组病人穿刺点渗血情况低于A组和B组(P < 0.05)。结论采用新型小切口联合盲穿针外鞘、扩张器组装钝性分离法行PICC置管扩皮,不仅一次性送鞘成功率高,而且可减轻置管术中疼痛、减少术后穿刺点局部渗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戚登洪 《吉林医学》2014,(12):2656-2656
目的:探析小儿静脉输液中应用综合性干预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20例需要接受输液治疗的儿童,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10例。观察组予以干预性综合护理,对照组进行输液常规操作及护理方式,应用Wong-Baker笑脸及FLACC量表进行评估静脉穿刺中两组患儿的疼痛程度,评估两组的一针穿刺成功率及输液依从性。结果:观察组的Wong-Baker笑脸及FLACC量表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一针穿刺成功率及输液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儿静脉输液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小儿静脉输液的疼痛反应,提高输液的依从性及一次穿刺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黄毓婵  罗文颖  李芳  朱琼芳 《吉林医学》2012,(30):6699-6700
目的:观察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减轻儿童静脉穿刺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全身麻醉的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在手术前60 min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患儿准备行静脉穿刺的手背静脉皮肤,对照组按传统的做法消毒后,用22 G静脉留置针穿刺手背静脉。结果:试验组无痛或轻度疼痛的例数占80%;对照组无痛、轻度疼痛的例数占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试验组用于儿童静脉穿刺能明显减轻局部的疼痛,值得临床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改良扩皮法应用于赛丁格置入PICC导管后穿刺部位出血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PICC导管室行超声引导下赛丁格置入PICC导管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PICC穿刺包自带扩皮刀进行扩皮,观察组使用改良后的扩皮方法进行扩皮。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置管后即刻出血、24h后渗血发生率、7d渗血率、疼痛程度、操作用时、送鞘成功率、穿刺部位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置管后即刻出血、置管后24h和置管后7d的局部组织出血量、疼痛程度、穿刺部位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操作用时更短,一次性送鞘成功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进的扩皮方法在赛丁格PICC置管时可以有效减少穿刺部位的出血、疼痛和感染的发生率,而且操作用时更短,一次性送鞘成功率高,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磺酸粘多糖乳膏在静脉穿刺困难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静脉穿刺困难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使用山莨菪碱治疗,观察组患儿使用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留置针和PICC置管耗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留置针和PICC置管耗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4/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33%(1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静脉穿刺困难患儿采用磺酸粘多糖乳膏进行治疗,能够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同时可以预防静脉炎的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与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术(CVC)的利弊。[方法]将100例外科患者随机分为CVC组和PICC组,观察两组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穿刺操作时间、置管时患者的疼痛程度、置管后患者的舒适度、持续输液治疗24h以上的使用率以及科研组成员掌握两项技术的速度等。[结果]PICC组总置管成功率和1次置管成功率比CVC组高(P<0.01);PICC组并发症发生率8%,CVC组28%(P<0.01);穿刺操作时间PICC组平均11±2.56min,CVC组平均32±3.28min(P<0.01);穿刺时疼痛度PICC组低于CVC组(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ICC导管穿刺简单易行,护士易于掌握,并发症轻微,患者痛苦小,不限制患者活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无痛诊疗技术在超声引导下儿童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笔者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拟行PICC的患儿82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行常规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观察组行无痛诊疗技术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对比两组置管成功率、置管完成时间,患儿疼痛程度[儿童疼痛行为量表(children’s pain behavior scale,FLACC)],耐受度[Houpt行为量表(Houpt behavior scale,HBS)],依从性[Frankl量表(Frankl scale,FCS)]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置管成功率较对照组高,置管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LACC评分较对照组低,HBS评分、FCS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总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痛诊疗技术用于超声引导下儿童PICC置管术可提高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减轻患儿疼痛程度,增强耐受性、依从性,提升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刁枢  师小伟  张立超  周宇豪  夏伟 《医学综述》2014,(22):4185-4186
目的观察滚轮微针处理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表面麻醉后行桡动脉穿刺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Ⅰ或Ⅱ级。按照实施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表面麻醉1 h后桡动脉穿刺)和滚轮微针组(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再行滚轮微针处理后15 min桡动脉穿刺)各30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评估穿刺疼痛情况,统计穿刺总成功率和穿刺满意率,穿刺后24 h皮肤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滚轮微针组VAS评分低于常规组[(1.1±0.4)分vs(1.9±0.5)分,P<0.05],穿刺满意率显著高于常规组(93.3%vs 70%,P<0.05);两组穿刺总成功率和皮肤不良反应(发红,淤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后行滚轮微针处理安全性好,可减轻桡动脉穿刺疼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行PICC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盲法穿刺置管,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置管,评估两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及总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及穿刺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具有容易操作、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7.
李英兰  张玉红  吴建华 《黑龙江医学》2021,45(16):1775-1777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对静脉穿刺新生儿疼痛评分(NIPS)及生理指标稳定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7月—2020年3月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静脉穿刺的90例新生儿临床资料,将采用袋鼠式护理干预的50例新生儿纳入观察组,将采用一般常规护理的40例新生儿纳入对照组.连续护理至穿刺后,比较两组新生儿NIPS评分、生理指标及哭闹情况.结果:穿刺时、穿刺后30 s、穿刺后60 s,观察组新生儿NIP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前,两组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时,两组心率均升高,血氧饱和度均降低,且观察组变化幅度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后,两组心率均较穿刺时降低,血氧饱和度均较穿刺时升高,但观察组上述指标更接近于穿刺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后,观察组哭闹开始时间晚于对照组,且哭闹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干预可有效维持新生儿静脉穿刺时生理指标稳定,减轻疼痛程度,缩短新生儿哭闹持续时间,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在下肢骨折患儿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42例下肢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术后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联合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周患儿疼痛程度、出院时患儿家属满意度,以及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 h特殊病人疼痛评估量表(FLAC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 d、1周FLAC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后,两组患儿FM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评分变化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患儿术后应用循证护理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缓解患儿术后疼痛,利于术后下肢功能恢复,提高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柏散与喜疗妥软膏治疗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静脉炎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PICC相关性静脉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双柏散水蜜制剂外敷,对照组采用喜疗妥软膏外涂,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率87.5%,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显效率65%,总有效率80%。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后各时点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在治疗24h后各治疗时点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但在12 h治疗时点疼痛评分虽亦低于治疗前,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12 h、24 h、36 h和48 h时点的静脉炎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而在72 h时点两组疼痛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双柏散外敷治疗PICC相关性静脉炎效果优于喜疗妥组,且疼痛症状改善时间更早。  相似文献   

20.
《右江医学》2019,(7):499-502
目的探讨麻醉剂助推器辅助下快速达到静脉留置针无痛穿刺的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306例,按抽签法分为三组,A组102例,B组100例,C组104例。A组:在静脉留置针穿刺前,使用麻醉剂助推器在穿刺部位进行局部麻醉后穿刺;B组:在静脉留置针穿刺前20 min湿敷利多卡因后进行穿刺;C组:常规方法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比较穿刺前、穿刺后三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疼痛评分变化情况及一次穿刺成功率、术中输液外渗发生率。结果穿刺前三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18 G留置针为患者行静脉穿刺后,三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疼痛评分均较穿刺前增高(P<0.05),三组间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疼痛评分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其中,A组患者穿刺后心率、平均动脉压、疼痛较穿刺前变化幅度最小,C组变化幅度最大。三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B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C组(P<0.05或0.01),A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三组输液外渗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B组术中输液外渗发生率低于C组(P<0.05或0.0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剂助推器辅助可有效减轻静脉留置针穿刺时的疼痛,达到无痛穿刺的满意效果,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