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孕期母亲Th1/Th2免疫水平与婴儿牛奶蛋白过敏(CMPA)之间的关联。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于山东省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及青州市中医院就诊的单胎健康孕妇及其子代为研究对象。检测母亲孕中期、孕后期的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γ(IFN-γ)、IL-4和IL-10水平,并分别于出生后1年内进行CMPA问卷调查,对临床怀疑CMPA的婴儿进行食物回避及牛奶口服激发试验,将符合CMPA的48例婴儿纳入CMPA组,其余977例正常婴儿纳入对照组。对CMPA婴儿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泊松回归分析不同孕期母亲各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与CMPA之间的关联。结果 CMPA的检出率为4.68%,临床表现包括消化系统症状、皮肤表现、呼吸系统症状及其他表现。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MPA组母亲食物过敏、母亲过敏性疾病史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母乳喂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CMPA组的母亲IL-2(孕中期和孕后期)、IFN-γ(孕后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 0.05)。母亲孕后期低IFN-γ及孕中期、孕后期低IL-2与婴儿CMPA存在显著关联(P < 0.05);校正母乳喂养、母亲食物过敏及母亲过敏性疾病史等因子后发现,母亲孕后期低IL-2、低IFN-γ与婴儿CMPA仍存在显著关联(P < 0.05)。结论 孕后期母体的Th1型细胞因子水平下降,可能会导致胎儿的免疫改变,从而增加其子代出生后罹患CMPA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多中心临床研究了解婴儿牛奶蛋白过敏(CMPA)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于深圳市6家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1 829例1~12月龄婴儿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筛选CMPA可疑病例,然后进行食物回避激发试验以确诊CMPA。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婴儿CMPA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 829例患儿中,82例确诊为CMPA(4.4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食物过敏(OR=4.91,95% CI:2.24~10.76)、母亲孕期使用抗生素(OR=3.18,95% CI:1.32~7.65)、开始添加辅食月龄小于 < 4个月(OR=3.55,95% CI:1.52~8.27)是CMPA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而纯母乳喂养(OR=0.21,95% CI:0.08~0.58)和 > 6个月添加辅食(OR=0.38,95% CI:0.17~0.86)是CMPA的保护因素(P < 0.05)。结论 小于4月龄添加辅食、母亲食物过敏、母孕期使用抗生素是婴儿CMPA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诱导痰中辅助性T细胞(Th)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观察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深圳儿童医院收集的20例哮喘患儿及20例同年龄对照组儿童,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哮喘患儿外周血Th1、Th2、Th17、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数量;同时收集哮喘患儿和对照组儿童的诱导痰,进行炎性细胞计数与分类,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PCR)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诱导痰T-bet、IFN-γ、GATA3、IL-4、Foxp3、TGF-β、RORrt、IL-17A、IL-8、TNF-α等mRNA表达水平。结果 (1)急性期哮喘患儿外周血Th1、Treg细胞比例降低(P < 0.05)、Th2细胞、Th17细胞比例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bet、Foxp3、IFN-γ、TGF-β表达降低(P < 0.05),GATA3、RORγt、IL-4、IL-17A 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诱导痰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增加(P < 0.05)。(4)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诱导痰中RORγt、IL-17A、GATA3、IL-4、IL-5、IL-8、TNF-α表达增高(P < 0.05),T-bet、IFN-γ、Foxp3、TGF-β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哮喘患儿诱导痰Th2与Th17转录因子和细胞因子增多,可能是导致儿童哮喘气道炎症反应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CMPA)对罗马Ⅳ标准功能性胃肠病(FGID)诊断的影响。方法 选取84例1月龄至3岁的CMPA患儿作为病例组,84例健康体检确诊无CMPA的婴幼儿作为对照组。由儿科消化专科医生使用罗马Ⅳ标准FGID诊断问卷询问两组婴幼儿的父母,评估临床症状,进行FGID诊断。结果 病例组家族过敏史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84例病例组中,38例(45%)符合罗马Ⅳ版诊断FGID的标准;而84例对照组中,13例(15%)符合罗马Ⅳ版诊断FGID的标准(P < 0.05)。根据FGID罗马Ⅳ标准,婴儿反流、功能性腹泻、婴儿排便困难、功能性便秘等胃肠病,病例组的诊断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5)。对对照组中诊断为FGID的患儿进行FGID常规治疗,病例组中诊断为FGID的患儿除常规治疗外,进行了牛奶蛋白回避治疗。治疗3个月后,病例组的症状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在婴幼儿中,CMPA对罗马Ⅳ标准FGID的诊断有重要影响,诊断FGID时应该考虑CMPA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吴群  邵洁  俞善昌  李云珠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21):1642-1643,1661
目的观察食物过敏动物模型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型细胞因子变化,探讨其在食物过敏发生中作用。方法选取110只Balb/c小鼠,用卵清蛋白(OVA)致敏、激发建立食物过敏实验性小鼠模型,设立对照组及致敏组,进行食物过敏原皮肤点刺及小肠病理组织学检测,ELISA检测其血清特异性IgE、IL-4、IFN-γ水平,real-tim e PCR检测其小肠IL-10、TGF-βmRNA表达。结果致敏组小鼠IL-4水平较对照组升高、IFN-γ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其小肠IL-10、TGF-βmRNA表达较对照组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食物过敏是以Th2型淋巴细胞占优势的过敏性疾病;Th1/Th2细胞因子失平衡可能参与食物过敏发生,并可能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影响脐血IgE值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本研究对影响脐血IgE值的可疑因素进行分析 ,探讨影响儿童食物过敏的可疑因素。方法 选取孕期妇女 10 5名及其所生婴儿 ,采用标准问卷调查获取资料 ,对影响脐血IgE的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母亲的过敏性疾病史、父亲过敏性疾病史中的皮炎表现型、孕期妇女过敏性疾病发作史、有过敏史妇女孕后期摄入过量的牛奶和鸡蛋均与脐血IgE值的上升有关 ,且上述 5个因素对脐血IgE水平的影响依次降低。 结论 母亲的过敏性疾病史和父亲过敏性疾病史中的皮炎表现型是导致新生儿脐血IgE值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 ;同时 ,妊娠期加强对有过敏史妇女的保护 ,防止过敏性疾病的复发 ,在孕后期控制有过敏史妇女牛奶、鸡蛋等大分子食物致敏原的摄入 ,有助于降低脐血IgE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婴儿牛奶蛋白过敏(CMPA)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80例临床诊断为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CMPA住院婴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80例CMPA患儿中,6月龄以内患儿占72.5%(203例)。表现为腹泻171例(61.1%),血便149例(53.2%),呕吐71例(25.4%),湿疹57例(20.4%),营养不良42例(15%),便秘13例(4.6%);轻-中度CMPA258例(92.1%),重度CMPA 22例(7.9%)。重度CMPA组营养不良发生率(50.0%)高于轻-中度组(12.0%),血便发生率(22.7%)则低于轻-中度组(5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母乳喂养CMPA组营养不良发生率(10.3% vs 24.6%)及重度CMPA患儿比例(4.4% vs 18.0%)均低于人工喂养CMPA组,而人工喂养CMPA组的血便发生率(37.7%)则低于母乳喂养CMPA组(56.6%)及混合喂养CMPA组(5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CMPA多发生于6月龄以内婴儿,以腹泻、血便起病多见,病情大多为轻-中度。人工喂养比母乳喂养更易导致重度CMPA,更易引起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健康婴儿在不同喂养方式下肠道菌群的定植过程及其在食物过敏时的变化,分析肠道菌群形成与婴幼儿食物过敏的相互关系及母乳喂养的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细菌16SrRNA,对健康无过敏症131例(其中母乳喂养71例,人工喂养60例)及100例过敏症婴儿粪便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进行定量检测。结果婴儿肠道菌群处于动态定植过程。母乳喂养婴儿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较人工喂养婴儿高(P<0.05),而大肠杆菌数量较人工喂养婴儿低(P<0.05)。食物过敏婴幼儿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较健康婴幼儿低(P<0.05),而大肠杆菌数量较健康婴幼儿高(P<0.05)。结论婴儿期肠道菌群处于动态演替过程。不同的喂养方式对肠道菌群有影响,过敏性疾病婴儿肠道菌群与健康婴幼儿不同,应大力提倡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给孕母、乳母补充益生菌双歧杆菌,观察双歧杆菌对母乳成分的影响及其与婴儿过敏性疾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知情同意的孕妇,自孕36周开始口服双歧杆菌,分娩后继续服用直到母乳喂养结束,同时选择对照组口服安慰剂,取初乳及成熟乳测细胞因子及免疫球蛋白(IgA、sIgA、TGF-β1、TGF-β2、IL-10、sCD14);婴儿随访到2岁以确定湿疹及其他过敏性疾病。结果口服双歧杆菌的孕妇初乳中TGF-β1、TGF-β2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成熟乳中sCD14高于对照组。母乳中TGF-β水平低的孕妇的孩子2岁内患过敏性疾病率低。口服双歧杆菌对母乳中IgA、sIgA水平无影响。结论在怀孕晚期及哺乳期口服双歧杆菌可降低母乳中TGF-β1、TGF-β2水平,母乳中后两者水平降低与母乳喂养婴儿低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卵清蛋白(OVA)致敏哮喘大鼠Th1/Th2/Th17细胞因子及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变化以及槐杞黄的治疗效应。方法:40只4~6周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布地奈德组、槐杞黄组和布地奈德+槐杞黄组(n=8)。OVA致敏和激发建立哮喘模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IL-4、IFN-γ、IL-17水平;分离、纯化BALF的肺泡巨噬细胞,测定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哮喘组血浆和BALF中IL-4和IL-17升高,IFN-γ降低。与哮喘组相比,槐杞黄组IFN-γ升高。布地奈德+槐杞黄组IFN-γ升高及IL-17降低较布地奈德组和槐杞黄组更显著。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哮喘组较正常对照组降低,槐杞黄组和布地奈德+槐杞黄组较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和布地奈德组均升高。血浆和BALF IFN-γ水平与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呈正相关。结论:哮喘大鼠血浆和BALF IL-4和IL-17表达升高、IFN-γ表达降低,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下降。槐杞黄能明显提高哮喘大鼠血浆和BALF IFN-γ表达和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且与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合用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血清IgE测定对牛奶过敏婴儿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牛奶蛋白特异性IgE(sIgE)对牛奶蛋白过敏症(CMPA)患儿的临床意义。方法 依据sIgE 检测结果将96 例CMPA 患儿分为IgE+ 组(n=26)与IgE- 组(n=70), 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予食物回避和使用深度水解蛋白粉或氨基酸粉干预16 周后, 比较两组患儿的干预效果。结果 CMPA 患儿血清IgE 阳性率为27%。IgE+ 组的首次发病年龄低于IgE- 组(P<0.05);过敏性家族史和呼吸道症状发生率高于IgE- 组(P<0.05);重度CMPA、消化道症状、体重低下、生长迟缓、贫血和低蛋白血症发生率低于IgE- 组(P<0.05)。IgE+ 组患儿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红斑、荨麻疹、呕吐、流涕、咳嗽、喘息和阵发性哭闹, 发生率高于IgE- 组(P<0.05);IgE- 组患儿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湿疹、便秘和腹泻, 发生率高于IgE+ 组(P<0.05)。干预16 周后, 两组间各临床症状缓解率均在80%以上, 且两组间各临床症状缓解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PA患儿血清IgE 阳性率不高。IgE- 组临床症状更不典型, 多为非过敏性临床表现。早期食物回避和使用深度水解蛋白粉或氨基酸粉干预对IgE+ 和IgE- 患儿均能获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非甲基化胞嘧啶鸟嘌呤寡核苷酸(CpG-ODN)对卵清蛋白(OVA)致食物过敏幼鼠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影响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将30只2~3周龄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非甲基化CpG-ODN干预组(CpG-ODN组),每组10只。采用OVA致敏建立幼鼠食物过敏动物模型,对照组小鼠以等量生理盐水替代,CpG-ODN组小鼠在每次OVA激发致敏前1 h腹腔注射非甲基化CpG-ODN溶液。观察各组过敏症状并评分;苏木精-伊红(HE)染色对空肠组织行病理检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OVA-IgE含量,CB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L-4、IFN-γ、TGF-β含量。结果 模型组小鼠出现过敏症状,空肠组织表现为I型变态反应病理特点;模型组和CpG-ODN组小鼠过敏症状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1);模型组血清中OVA-IgE、IL-4及TGF-β均高于对照组和CpG-ODN组(P< 0.05),且CpG-ODN组上述指标仍高于对照组(P< 0.05);模型组血清中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和CpG-ODN组(P< 0.05)。结论 OVA致食物过敏幼鼠血清TGF-β升高,TGF-β可能参与了过敏机制;非甲基化CpG-ODN可降低食物过敏幼鼠血清TGF-β水平,其在食物过敏中可能起到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婴儿外周血γδT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的表达和相关细胞因子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22例HCMV感染婴儿(HCMV感染组)和22例门诊健康体检婴儿(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外周血γδT细胞和Treg细胞的表达,ELISA法检测两组血浆IL-17、TGF-β1水平。结果 HCMV感染组的γδT细胞表达和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P < 0.01);Treg细胞表达和TGF-β1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01)。HCMV组的γδT细胞表达与Treg细胞表达、TGF-β1水平呈负相关(P < 0.05),而与IL-17水平呈正相关(P < 0.05);Treg细胞表达与TGF-β1水平呈正相关而与IL-17水平呈负相关(P < 0.05),IL-17水平与TGF-β1水平无相关性(P > 0.05)。结论 HCMV感染婴儿存在γδT细胞和Treg细胞表达的失衡,γδT细胞可能参与了IL-17的分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6~12月龄婴儿中、重度缺铁性贫血(IDA)的危险因素,并初步了解IDA对婴儿神经运动发育的影响及其气质特点。方法 326例6~12月龄IDA患儿为研究对象,按贫血程度分为轻度(176例)、中度(111例)、重度(39例)组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中、重度IDA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另选取同期年龄、性别等背景相匹配的346例非IDA儿童作为对照组。IDA和对照组两组均使用儿童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气质量表进行智能发育及气质的评估。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出生体重、胎龄、多胎、母亲孕期贫血、母亲缺乏IDA相关知识与贫血程度有关(P< 0.05)。以轻度IDA组为对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胎、早产、低出生体重(< 2 500 g)、母亲孕期贫血、母乳喂养、母亲缺乏IDA相关知识是重度贫血的危险因素(OR> 1,P< 0.05);早产,母乳喂养、混合喂养是中度贫血的危险因素(OR> 1,P< 0.05)。IDA组Gesell总发育商、大运动、适应行为、精细动作得分较对照组低(P< 0.05)。IDA组难养型及中间偏难养型气质的比例较高(P< 0.05)。IDA组活动水平、节律性、适应性、坚持性维度得分较对照组高(P< 0.05)。结论 早产、多胎、低出生体重、喂养方式、母亲孕期贫血及母亲缺乏IDA相关知识与6~12月龄婴儿IDA贫血程度相关。IDA患儿神经运动发育落后,消极气质类型居多,需加强对患儿心理行为问题的重视,指导家长选择恰当的喂养及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辅助生殖技术(ART)双胎妊娠与自然受孕(SC)双胎妊娠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南京市妇幼保健院2017~2019年期间分娩的胎龄≥ 24周活产双胎儿3 356例,其中ART组双胎儿2 006例(1 003对),SC组双胎儿1 350例(675对),收集母亲一般资料、妊娠期合并症及新生儿一般资料、新生儿疾病及结局,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 ART组母亲平均年龄大于SC组(P < 0.05),初产率、剖宫产率及宫颈环扎手术率高于SC组(P < 0.05)。ART组母亲妊娠相关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均高于SC组(P < 0.05)。ART组新生儿平均胎龄低于SC组(P < 0.05),极低出生体重儿比例高于SC组(6.8% vs 5.8%,P < 0.05),但ART未增加早产及低Apgar评分的风险。两组新生儿的病死率及新生儿疾病,如呼吸窘迫综合征、Ⅱ/Ⅲ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Ⅲ~Ⅳ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与SC双胎妊娠相比,ART双胎妊娠未明显增加新生儿病死率及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FokI rs2228570及TMPRSS6 rs855791基因多态性与儿童牛奶蛋白过敏(CMPA)的关系。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100例CMPA儿童及10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 VDR基因FokI rs2228570和TMPRSS6 rs855791单核苷酸多态性。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CMPA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CMPA组与对照组TMPRSS6 rs855791基因型CC、CT、TT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CMPA组的TT基因型占优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rs855791 TT基因型的儿童发生CMPA的风险增加(OR=3.473,P=0.011)。而VDR基因FokI rs2228570基因型分布在两组儿童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6)。结论 TMPRSS6 rs855791多态性与儿童CMPA的发生有关联,TT基因型可能为儿童CMPA的易感基因型,而VDR基因FokI rs2228570多态性与儿童CMPA无关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各亚群及细胞免疫应答产物干扰素-γ(IFN-γ)水平在弓形虫感染患儿细胞免疫应答中的变化趋势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检测出Tox-Ig M阳性的34例患儿为Tox-Ig M阳性组,同时选取既往感染的TOX-Ig G阳性患儿12例为TOX-Ig G阳性组,另选取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54例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外周血淋巴细胞CD4+、CD8+、CD19+和NK细胞水平,并计算CD4+/CD8+比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患儿血清中IFN-γ的水平。结果 Tox-Ig M阳性组患儿CD4+、CD4+/CD8+比值明显低于TOX-Ig G阳性组和对照组,CD8+、NK细胞和血清IFN-γ水平高于TOXIg G阳性组和对照组(P0.05)。TOX-Ig G阳性组患儿血清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ox-Ig M阳性组患儿CD8+水平与血清IFN-γ水平呈正相关(r=0.756,P0.05)。结论 CD4+、CD8+以及NK细胞等免疫细胞及其免疫应答产物IFN-γ水平变化在弓形虫感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试管婴儿的生存质量,并探讨导致试管婴儿出生缺陷及新生儿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比较150 例采用体外受精(IVF)技术受孕的婴儿(IVF 组)与200 例自然受孕婴儿(对照组)的出生情况、母亲妊娠期疾病、出生缺陷及新生儿期并发症等指标;通过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对试管婴儿出生缺陷及新生儿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IVF 组双胎及低出生体重儿构成比增高(P<0.01),而出生体重降低(P<0.05)。与对照组母亲相比,IVF 组母亲生产年龄偏大,剖宫产、胎膜早破及妊娠合并症发生率增高(P<0.05)。IVF 组出生缺陷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IVF 组低出生体重及硬肿症发生率增高(P<0.05),住院时间更长(P<0.01)。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IVF、早产、双胎及母亲妊娠合并症是导致低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IVF 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与自然受孕儿无明显差异,但双胎构成比、低出生体重发生率高于自然受孕儿,住院时间更长;自然受孕、避免早产、减少双胎妊娠及预防母亲妊娠合并症可降低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