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的控制与预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通过干预管理,及时控制疑似医院感染暴发(HAISO)并预防其发生.方法 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制定干预措施.结果 HAISO发生在较炎热潮湿的季节;被感染者为ICU术后重症者、留置深静脉导管者及新生儿,分别占47.62%、33.33%、19.05%;均为条件致病菌,其中4起为耐药菌;肺部感染最多占42.86%;HAISO逐年减少,2008-2010年分别为3、2、0起.结论 HAISO的干预措施有效,预防控制并重.  相似文献   

2.
医院感染暴发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通过对近五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检索,从病原微生物的角度对医院感染暴发进行分类,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和真菌,并分析了防控策略,包括预检分诊、手卫生、环境清洁与消毒、个人防护、加强培训和健康宣教以及院感督导.希望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为医院感染防控体系建设提供借鉴和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医院儿内科系统医院感染现患率,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制定预防管理措施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对2009年9月7日下午6∶00至8日下午6∶00的住院患者,采用床边调查与住院病例相结合,填写统一印制的个案调查表,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调查儿内科住院患者92例,医院感染现患率及例次感染率均为8.69%,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其中上呼吸道感染6例,下呼吸道感染1例,肠道感染1例,构成比例分别为75.00%、12.50%、12.50%;日用抗菌药物15种,使用率为88.04%,细菌培养送检率仅为6.52%;其中新生儿送检率为12.50%,非新生儿送检率为3.33%。结论儿内科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重视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细菌培养送检率,有针对性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免增加医院感染的概率。  相似文献   

4.
内科病种多,特别足医院在执行承包责任制以来,积极收治各种内科疾病的患者,尽管我们按病种收住一室,但也控制不了交叉感染.笔者从事内科临床护理工作20余年,现将内科患者医院感染凶素及预防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某院心脏外科病房一起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为诊断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心脏外科2010年7月5日-26日期间发生的6例手术切口疑似感染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相关因素分析。结果6例疑似切口感染病例除1例术后第2天发热外,余无发热等症状;切口无红肿等炎性表现,无脓性分泌物,分泌物培养均无细菌生长。在未加用抗菌药物,仅采取换药引流3~5 d的措施下即痊愈。医院专家组诊断为切口愈合不良。但调查中发现临床医生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淡薄,抗菌药物使用、消毒隔离及无菌操作、集中空调和净化设备的维护保养等存在医院感染隐患。结论此次医院感染暴发虽被排除,但强化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建立医院感染暴发预警机制,有效预防控制医院感染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某院感染疾病科重症监护室(ICU)短期内出现的5例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以探讨预防发生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运用"三间分布"对2012年4月17—28日该ICU出现的5例发热患儿进行调查,并对工作中环境进行采样检测。结果 5例患儿,4例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1例为下呼吸道感染合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4例痰培养阳性;对工作中ICU环境,包括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等进行采样检测,合格率为25.00%(5/20),工作中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呼吸机管道冷凝水等培养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溶血葡萄球菌等条件致病菌。采取相关措施后(包括环境清洁及手卫生),对该环境再次采样检测,合格率为86.36%(19/22)。未再出现疑似病例。结论该ICU应加强消毒隔离工作和医务人员手卫生,保持环境有效清洁,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在2011年6月1-22日,我院产科出现5例新生儿脓疱疹医院感染病例,产科迅速展开疑似医院感染暴发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在2011年6月1-22日医院感染科陆续收到产科报告新生儿脓疱病医院感染病例总共5例. 1.2时间分布病例分别发生在6月3、12、18、19、22日;出现脓疱时间:3例发生在出生后<48 h以内,2例在72 h以内.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新生儿脓疱病疑似医院感染暴发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新生儿脓疱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对我院2013年6-8月的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的新生儿脓疱病的感染率进行调查分析,将其作为对照组,分析导致新生儿脓疱病医院感染暴发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在对实施相关预防控制措施之后的2013年10-12月间的新生儿脓疱病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将其作为观察组。结果导致出现新生儿脓疱病医院感染暴发的原因多种多样,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病区的建筑布局及工作流程、医院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情况、母婴同室的管理工作、新生儿的管理、室内环境、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等都会对新生儿脓疱病的医院感染暴发产生一定的影响,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之后,新生儿脓疱病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与控制之前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导致新生儿脓疱病医院感染暴发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医院在新生儿管理工作中,要积极做好各方面的管理工作,有效预防新生儿脓疱病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医院感染暴发严重影响患者的医疗和健康安全,且危害性较大;为有效预防与控制该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降低危害,保障医患的安全,本研究对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6年颁布的《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进行解读,包括背景、目的、主要内容如暴发相关术语与理解重点、主要问题、管理要求、流行病学调查、评估与处置、不足和建议等,旨在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控能力,为医疗机构及时有效地识别处置医院感染暴发提供技术指导,减少因医院感染暴发带来的巨大损失,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0.
龟分枝杆菌切口感染暴发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发生于某院内暴发168例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方法 采集感染病人切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菌种鉴定,药敏试验病理学检查以及环境监测。结果 通过上述实验证实引起本次暴发切口感染的病原体为龟分支杆菌污染切口所致,0.137%戊二醛浸泡的,手术器械受到龟分枝杆菌污染导致大规模切口感染。结论 0.137%戊二醛作为手术器械消毒剂,因其浓度过低,不促以杀灭分枝杆菌,鉴于本次暴发龟分枝杆菌感染切口的教训,作者建议手术室医护人员应加强对非典型分枝杆菌的监测,控制医源性感染,以减少甚至杜绝大规模切口感染事故。  相似文献   

11.
小儿内科患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儿内科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6月小儿内科3 063例患儿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结果小儿内科3 063例患儿中发生医院感染1 021例,感染率33.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小儿内科患儿住院时间>14d、有中心静脉插管、留置胃管、白血病、肺炎、恶性肿瘤等的感染率,分别为57.37%、96.43%、76.12%、58.17%、49.34%、42.60%,其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存在密切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住院天数、中心静脉插管、留置胃管、白血病、肺炎及恶性肿瘤是小儿内科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小儿内科患儿感染与住院时间、白血病及侵入性操作等相关,针对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某三级医院肾病内科血液透析患者阴沟肠杆菌血流感染疑似暴发进行调查与控制,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2018年5月21日—6月6日该院肾病内科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医院空气、透析用水和透析液、透析材料、使用中消毒剂、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患者手及深静脉置管处皮肤等进行环境卫生学检测,针对感染原因进行分析和采取严格防控措施。结果 2018年5月21日—6月6日,共6例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血培养均检出阴沟肠杆菌,发病率为3.03‰(6/1 980)。环境卫生学监测共采集标本133份,其中空气、透析用水及透析液、一次性透析管路、使用中消毒剂采样标本检测均合格;医务人员手采样合格率为61.54%(8/13);物体表面采样合格率为80.28%(57/71),患者手及深静脉置管处皮肤采样6份,不合格1份;环境卫生学监测均未检出阴沟肠杆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透析前需要溶栓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阴沟肠杆菌血流感染的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例感染患者住院治疗2周后血培养阴性,出院继续门诊血透治疗。血液净化中心连续观察2个月未再出现新发感染病例。结论血液净化中心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环境清洁与消毒工作,切断外源性感染途径。加强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导管置管部位及血糖的管理,透析前避免溶栓等措施可减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某院一起挪威疥疮医院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全部可疑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并追踪,描述患者三间分布,制定并落实一系列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结果 2015年11月3—16日共有16例人员发生挪威疥疮感染,发病例数最多的时间为11月11日(5例),发病时间集中在11月9—11日,共10例,占发病总数的62.50%。16例病例空间分布:综合内科12例、护理部2例、员工家庭2例。人群分布:主要为50~59岁患者(7例)、女性(13例)、护理人员(9例)。采取综合防控措施、使用药物治疗后,16例病例均痊愈,治愈率为100%。病区内和医院内无新发病例出现,疫情得到控制。结论挪威疥疮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可在局部地区造成流行。为避免疥疮在医院内感染蔓延、扩散,医务人员需加强对该病的诊断及防护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的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应用于预防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暴发的效果。方法 成立多学科项目实施小组,对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20年6—12月收治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HFMEA模式对MDRO医院感染暴发防控进行风险评估,对高风险失效模式进行原因分析,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并于2021年1月开始实施。比较实施前后工作人员手卫生、穿脱隔离衣情况及患者MDRO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HFMEA实施后,ICU MDRO医院感染暴发潜在失效模式风险系数明显下降;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率较实施前提升了10.98%~14.12%;接触MDRO患者及床单位时工作人员使用隔离衣的依从率较实施前提升了8.61%~15.21%;穿脱隔离衣正确率较实施前提升了10.73%~18.43%;ICU医院感染率、MDRO日医院感染率、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病率、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病率、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发病率与实施前比较均有下降。结论 应用HFMEA前瞻性评估并对MDRO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进行干预,可以有效降低MDRO医院感染率,从而预防MDRO医院感染的暴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一起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疑似暴发事件进行追踪调查,为有效控制CRKP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2年6月在某教学医院成人血液科运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获取CRKP感染患者特征及造成事件传播的危险因素,采用血营养琼脂培养基现场接种法对病区进行环境采样寻找目标菌(CRKP),比较采取控制措施后环境微生物清除状况及感染控制效果。结果 CRKP造成的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共6例,罹患率1.29%(6/464),与2021年同期(0)相比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环境卫生学监测中,CRKP检出率为2.27%(1/44),来自感染患者居住床单元床帘表面,与2例患者检出的CRKP进行同源性分析发现,3株CRKP的16s RNA完全相同,相似度100%;3株CRKP的7个管家基因均相同,均属ST11型。采取综合控制措施:适当关闭病区、集中隔离患者、病区终末消毒、固定医务人员并相对限制其活动区域,采取措施后病区微生物菌落数合格率较采取措施前提高(2.27%VS 6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干预后未再出现CRKP感染病例,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风险评估方法对高风险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全院及科室层面的医院感染管理风险评估,筛出高风险科室及其高风险环节,针对性进行干预。2017年4—6月收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17年7—9月收治的患者作为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结果通过全院层面风险评估,重症医学科为风险最高的科室,通过科室层面评估,筛选出重症医学科高风险环节为接触隔离患者诊疗时未穿隔离衣、置管时未采用无菌大铺单、手卫生正确率低。针对性进行干预,接触隔离患者隔离衣配备率由0上升至100%,医护人员穿隔离衣执行率由0上升至97.62%;深静脉置管使用无菌大铺单执行率由72.50%上升至100%;手卫生正确率由85.00%上升至96.59%。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由5.90%下降至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疗机构实施医院感染风险评估管理,针对高危科室高危环节有效指导医院感染防控,可提升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患者尿路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以达到临床预防患者尿路感染的目的.方法 对2009年2月-2010年2月26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尿路感染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有尿路感染的发生,上尿路感染50例占41.7%,下尿路感染70例占58.3%,其中,老年、女性和住院时间>7 d以及糖尿病等因素均是神经内科尿路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尿路感染是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患者的年龄和住院时间以及慢性疾病与是否留置导尿管等是神经内科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某院神经外科一起疑似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调查,查找感染源及传播途径,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2018年6月12日—7月2日该院神经外科11例CRKP感染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综合性控制措施控制CRKP感染。结果 11例CRKP感染患者中7例诊断为医院感染。对其中6株CRKP采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检出A、B两种基因型,2例患者感染的CRKP菌株为A型基因,4例患者(包括3例医院感染患者)感染的CRKP菌株为B型基因。患者环境物体表面,以及部分医务人员手、咽拭子检出CRKP。结论该院存在医院感染暴发,可能是CRKP感染患者的病原体污染环境和医务人员的手导致感染的传播。早期识别感染暴发,并采取手卫生、环境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以及隔离等措施是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一起Standfon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嗜水气单胞菌深部手术切口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的原因,为有效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9—10月某院心外重症监护病房(ICU)发生3例心脏术后手术部位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规范采集患者深部切口引流脓液和静脉全血,对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结果 3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深部切口引流脓液及血液中检出嗜水气单胞菌,均对阿米卡星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2号患者的呼吸机外管道、3号患者床单元表面处均检出嗜水气单胞菌,且药敏试验结果与1号患者所在病区水池台面检出的嗜水气单胞菌一致。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执行接触隔离等措施后,未再出现新发嗜水气单胞菌医院感染病例。结论此次事件为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患者周围环境污染是可能的传播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状况,为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2010年6月-2012年12月2782例内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以及病原菌分布.结果 共35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26%,;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51.43%、上呼吸道感染占20.00%、胃肠道占14.29%、泌尿道占8.57%和口腔感染占5.71%;共检出病原菌4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8株占19.51%、革兰阴性菌23株占56.10%、真菌10株占24.39%.结论 掌握内科住院患者感染部位及其病原菌分布以及易感因素,提出针对性地治疗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和降低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