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使用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12月至2018年2月入选的94例急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两组均采取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pH值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F)、呼气流量峰值(PEF)及功能残气量(FRC)]。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_2、pH值高于对照组,PaCO_2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VC、FEV_1、MMF、PEF及FRC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疗效更佳,更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促进肺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重度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7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失败率、死亡率、住院时间),于治疗前及治疗第3 d末检测分析患者肺功能(第1秒最大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第1秒最大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动脉血气指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酸碱度)、血清炎症因子(降钙素原、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血清和肽素)、血栓相关指标(血清肾上腺髓质素、D-二聚体、内皮素-1)。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失败率、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 d末,观察组第1秒最大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第1秒最大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氧分压、酸碱度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二氧化碳分压、降钙素原、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血清和肽素、肾上腺髓质素、D-二聚体、内皮素-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有利于改善患者动脉血气、肺功能等,控制机体炎症反应和高血凝状态,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盐酸纳洛酮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COPD-FAR)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COPD-FAR患者12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研究组行常规治疗+无创正压通气+盐酸纳洛酮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pH、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等血气分析指标,1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肺活量(PEF)、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血清白介素-13(IL-13)、IL-18、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前列腺素E2(PGE2)、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等炎性因子,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指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PaO_2、FEV1、PEF、FEV1/FVC、SOD均高于对照组,PaCO_2、IL-13、IL-18、hs-CRP、PGE2、sICAM-1、MDA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H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纳洛酮治疗COPD-FAR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及肺功能,清除炎性因子,保护肺组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肺部感染对血气指标及气道重塑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肺部感染患者8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噻托溴铵吸入粉雾剂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血气指标、肺功能以及气道重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水平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所有呼气量百分比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气管管壁厚度与外径比值、气道壁面积占气道总横截面积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肺部感染采用噻托溴铵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气指标,改善肺功能,阻止气道重塑,促进患者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布地奈德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动脉血气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68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布地奈德,观察组予以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布地奈德,比较两组动脉血气指标(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吸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吸气末氧分压)及肺功能指标(一秒率、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动脉血吸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吸气末氧分压及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及一秒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可调节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动脉血气指标,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6.
背景: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的效果有限;采用无创通气对慢性肺心病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干预,可能不失为一种改善其症状和体征的有效措施.目的:观察夜间无创正压通气对高原地区慢性肺心病缓解期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肌功能、肺功能的作用.设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对比观察.单位:解放军第四医院兰州军区呼吸内科中心.对象:选择2002-10/2004-11在解放军第四医院兰州军区呼吸内科中心住院的慢性肺心病缓解期慢性呼吸衰竭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患者均知情同意参加.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方法:[1]治疗组:采用呼吸机治疗,时间为每晚22:00~次日晨7:00,通气模式为压力支持通气和呼气末正压.在治疗前和治疗5周后测定肺功能、动脉血气、呼吸肌功能和6 min步行距离.对照组:病情缓解1周后在出院前测定上述指标,出院后未经任何治疗,5周后复诊测定上述指标.[2]6 min步行距离试验:让患者尽最大努力在20 m走廊内行走,完成6 min或以呼吸困难不能坚持为止,用计量表测算步行距离.用电脑膈肌功能测定仪测定口腔最大吸气压、最大呼气压后,用气道阻断法测定最大跨膈压.采用血气分析仪测定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用电脑肺功能仪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3]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主要观察指标:两组干预前后呼吸肌功能、肺功能、动脉血气和6 min步行距离比较.结果:纳入慢性肺心病缓解期慢性呼吸衰竭患者6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动脉血气和肺功能各项指标相近(P>0.05).干预5周后,动脉血氧分压、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最大吸气压、最大呼气压、最大跨膈压和6 min步行距离:治疗组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治疗组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1).结论:夜间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显著改善高原地区肺心病缓解期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动脉血气和肺功能,增强呼吸肌力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分析无创呼吸机与鼻导管吸氧在肺结核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0月江苏省连云港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结核并呼吸衰竭患者89例作为分析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44例)和研究组(45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以鼻导管吸氧治疗,研究组予以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血气指标变化、肺功能变化。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2,P<0.05)。治疗前,两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水平高于对照组,但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鼻...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肥胖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16例肥胖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气分析及多导睡眠图变化。结果: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及肺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均高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饱和度、呼吸紊乱指数、低通气指数及最低氧饱和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肥胖低通气综合征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沐舒坦雾化吸入联合无创-有创序贯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邓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7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有创通气联合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35例)采用无创-有创序贯通气联合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指标、致炎因子水平,统计两组呕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插管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29%)较对照组(71.43%)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pH水平比对照组高,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测值百分比(FEV1%pred)及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比对照组高,白细胞介素-6(IL-...  相似文献   

10.
背景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的效果有限;采用无创通气对慢性肺心病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干预,可能不失为一种改善其症状和体征的有效措施.目的观察夜间无创正压通气对高原地区慢性肺心病缓解期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肌功能、肺功能的作用.设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对比观察.单位解放军第四医院兰州军区呼吸内科中心.对象选择2002-10/2004-11在解放军第四医院兰州军区呼吸内科中心住院的慢性肺心病缓解期慢性呼吸衰竭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患者均知情同意参加.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方法[1]治疗组采用呼吸机治疗,时间为每晚2200~次日晨700,通气模式为压力支持通气和呼气末正压.在治疗前和治疗5周后测定肺功能、动脉血气、呼吸肌功能和6 min步行距离.对照组病情缓解1周后在出院前测定上述指标,出院后未经任何治疗,5周后复诊测定上述指标.[2]6 min步行距离试验让患者尽最大努力在20 m走廊内行走,完成6 min或以呼吸困难不能坚持为止,用计量表测算步行距离.用电脑膈肌功能测定仪测定口腔最大吸气压、最大呼气压后,用气道阻断法测定最大跨膈压.采用血气分析仪测定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用电脑肺功能仪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3]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主要观察指标两组干预前后呼吸肌功能、肺功能、动脉血气和6 min步行距离比较.结果纳入慢性肺心病缓解期慢性呼吸衰竭患者6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动脉血气和肺功能各项指标相近(P>0.05).干预5周后,动脉血氧分压、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最大吸气压、最大呼气压、最大跨膈压和6 min步行距离治疗组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治疗组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1).结论夜间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显著改善高原地区肺心病缓解期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动脉血气和肺功能,增强呼吸肌力量.  相似文献   

11.
王新卫  杨畅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5):2360-2361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对18例确诊为慢性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试验组)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肺功能和动脉血气变化,并与15例未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慢性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用力肺活量%、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均有明显增高(P<0.05),动脉血氧分压也明显增高(P<0.05),试验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用力肺活量、弥散量和动脉血氧分压也明显增高(P<0.05),而对照组在治疗后虽有所上升,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慢性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反复无创正压通气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稳定型慢阻肺的临床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稳定型慢阻肺患者,依据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呼吸困难、喘息缓解时间,干预前后患者呼吸困难评分、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困难、喘息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呼吸困难评分、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呼吸困难评分低于对照组,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氧分压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稳定型慢阻肺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肺功能,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改善血气分析情况,缩短疗程,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新西兰兔肺气肿经内科微创肺减容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和肺功能变化,探讨该手术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实验于2004-09/2004-12在南京医科大学动物实验基地完成。20只雄性健康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2组,手术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用气管内一次性注入胰弹性蛋白酶的方法复制肺气肿。手术组在X射线下插导管至右肺中下叶肺段,然后注入生物蛋白胶0.5mL,造成肺段不张;对照组按同样方法插管,注入0.5mL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在造模前、造模后和手术后2周分别采用动物肺功能分析系统测定肺功能并进行血气分析,比较肺功能和血气的变化。结果:①手术组术后有1只动物死于肺部感染,其余动物饮食正常,体质量没有减轻,没有出现缺氧以及呼吸困难等体征。两组动物造模后形成中度肺气肿,肺功能和血气分析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②肺功能:手术组手术后功能残气量用力呼气时间、最大用力呼气中期时间、吸气气道阻力、呼气气道阻力、功能残气量明显低于或短于造模后(P<0.05~0.01);第0.4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第0.6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呼出50%用力肺活量时的流速、呼出75%用力肺活量时的流速、用力呼气峰值流速、最大呼气中期流速、动态肺顺应性明显高于造模后(P<0.05~0.01)。对照组第0.4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第0.6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低于造模后(P<0.05),最大用力呼气中期时间明显长于造模后(P<0.05)。③血气分析:手术组手术后动脉血氧分压、氧饱和度、pH值明显高于造模后(P<0.05~0.01)。对照组手术后动脉血压氧分压明显低于造模后(P<0.05)。结论:肺气肿兔经内科微创肺减容治疗后,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有明显改善,且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雾化吸入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重症哮喘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VC )、动脉血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氧饱和度(SaO2)、pH值、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2%,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 FEV1、FEV1/FVC、PO2、SaO2、pH值明显升高,PCO2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联合雾化吸入治疗重症哮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病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炎症因子水平、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测定结果,分析血清瘦素、C反应蛋白与血炎症因子水平、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和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①选择2002-05/2003-05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呼吸科住院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56例,男40例,女16例。对实验目的及观察项目均知情同意。②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瘦素;常规测定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采用速率散射浊度法测定C3补体,C4补体;采用型血气分析仪分析动脉血气(pH,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采用肺功能仪测定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呼吸总阻抗,气道总阻力,中心气道阻力,呼吸阻抗中弹性阻力和惯性阻力之和,中心阻力,周边阻力,共振频率)。③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分析数据间相关性采有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6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瘦素、C反应蛋白、C3补体、C4补体、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高于稳定期(t=3.136~5.660,P<0.01)。血清白蛋白、pH、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稳定期(t=3.200~5.114,P<0.01)。②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瘦素与血pH值、血清白蛋白、第1秒用力呼气量呈显著负相关(r=-0.366,-0.527,-0.656,P<0.05~0.01)。与C反应蛋白、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C3补体、C4补体、呼吸总阻抗、气道总阻力、中心气道阻力、中心阻力呈显著正相关(r=0.348~0.738P<0.05~0.01)。③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与血pH值、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第1秒用力呼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呈显著负相关(r=-0.421~-0.507,P<0.05)。与瘦素、C3补体、C4补体、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呼吸总阻抗、气道总阻力、中心气道阻力、中心阻力、呼吸阻抗中弹性阻力和惯性阻力之和呈显著正相关(r=0.443~0.982,P<0.05~0.01)。结论:①C反应蛋白、瘦素的表达与应激及炎症反应有关,急性加重期升高,稳定期降低,可作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炎症标志物。②C反应蛋白、瘦素与反映气道阻力的呼吸总阻抗、气道总阻力、中心气道阻力、中心阻力及反映气道弹性及肺顺应性的呼吸阻抗中弹性阻力和惯性阻力之和与反映肺通气功能的第1秒用力呼气量和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均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可用来评价气道阻塞的严重性及对预后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联合布地奈德对老年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治疗的老年肺炎患者104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将两组血气指标[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与肺功能指标[第1s最大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最大呼气峰流量(PEF)]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结束时,观察组PaO2、SaO2水平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EV1/FVC、FEV1、PEF水平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联合布地奈德能有效改善老年肺炎患者的血气指标,提升肺功能。  相似文献   

17.
田鑫  马璐  杜光 《大医生》2023,(3):57-60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及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其对患者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宁江吉林油田江北医院接收的80例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NIPPV呼吸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HFNC呼吸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气指标及预后情况(插管率、治疗失败率、病死率及鼻面部皮破损发生率)、转归指标[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气道护理次数]。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呼气峰值流量(PEF)水平比治疗前高,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比治疗前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比治疗前低(P<0...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疏风解毒胶囊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气指标及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1月收治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86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观察组采用疏风解毒胶囊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比较两组血气指标、呼吸力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周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均升高,二氧化碳分压均降低,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2周后两组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均升高,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疏风解毒胶囊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状况,促进患者肺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病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炎症因子水平、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测定结果,分析血清瘦素、C反应蛋白与血炎症因子水平、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和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1]选择2002-05/2003-05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呼吸科住院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56例,男40例,女16例.对实验目的及观察项目均知情同意.[2]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瘦素;常规测定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采用速率散射浊度法测定C3补体,C4补体;采用型血气分析仪分析动脉血气(pH,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采用肺功能仪测定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呼吸总阻抗,气道总阻力,中心气道阻力,呼吸阻抗中弹性阻力和惯性阻力之和,中心阻力,周边阻力,共振频率).[3]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分析数据间相关性采有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6例均进入结果分析.[1]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瘦素、C反应蛋白、C3补体、C4补体、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高于稳定期(t=3.136~5.660,P<0.01).血清白蛋白、pH、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稳定期(t=3.200~5.114,P<0.01).[2]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瘦素与血pH值、血清白蛋白、第1秒用力呼气量呈显著负相关(r=-0.366,-0.527,-0.656,P<0.05~0.01).与C反应蛋白、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C3补体、C4补体、呼吸总阻抗、气道总阻力、中心气道阻力、中心阻力呈显著正相关(r=0.348~0.738 P<0.05~0.01).[3]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与血pH值、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第1秒用力呼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呈显著负相关(r=-0.421~-0.507,P<0.05).与瘦素、C3补体、C4补体、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呼吸总阻抗、气道总阻力、中心气道阻力、中心阻力、呼吸阻抗中弹性阻力和惯性阻力之和呈显著正相关(r=0.443~0.982,P<0.05~0.01).结论:[1]C反应蛋白、瘦素的表达与应激及炎症反应有关,急性加重期升高,稳定期降低,可作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炎症标志物.[2]C反应蛋白、瘦素与反映气道阻力的呼吸总阻抗、气道总阻力、中心气道阻力、中心阻力及反映气道弹性及肺顺应性的呼吸阻抗中弹性阻力和惯性阻力之和与反映肺通气功能的第1秒用力呼气量和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均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可用来评价气道阻塞的严重性及对预后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在急诊中应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加BiPAP组.对照组(26例)给予常规抗感染,通畅气道,持续低流量吸氧及应用呼吸兴奋剂等治疗.试验组(26例)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BiPAP无创通气治疗.结果 经BiPAP呼吸机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和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恢复正常,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中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可以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提高动脉血气分析及肺功能.试验组较对照组pH、PaO2、PaCO2、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等明显改善,是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