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述黄芪多糖干预2型糖尿病机制研究进展。研究发现,黄芪多糖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调节脂质代谢、抗炎、抗氧化、保护胰岛β细胞等多种药理作用,可有效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6,(11):2452-2456
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提示中医药可能有效防治溃疡性结肠炎。近年来,中医药治疗UC的机制研究成为UC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发现中医药可通过抗炎、减轻氧化应激、改善肠上皮和微血管通透性、调节免疫、调控肠道微生态等多方面在治疗UC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探讨中医药治疗UC的作用机制对指导中医临床用药,提高临床疗效,以及对进一步探明UC发病机制以及新药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6,(8):1780-1783
近年黄芪多糖作为有效的中药单体成为研究热点,其具有调节免疫、抗炎、抗肿瘤、改善心肌,调节血糖等多重作用。文章基于黄芪多糖在免疫调节、抗炎、改善气道重塑,抗氧化及抗病毒的药理学研究,探讨黄芪多糖在哮喘缓解期的作用,从而为复方研究,临床用药及相关产品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UC)的病因病机尚不明确,中医药治疗UC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多层次多靶点的优点,在UC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温肾健脾法作为临床治疗缓解期UC的重要治则治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实践,取得了显著疗效,其发挥治疗缓解期UC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机体免疫,维持抑炎、促炎因子动态平衡及修复肠道黏膜屏...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机制复杂且病因不明,中医药治疗UC具有多靶点整体调节、疗效稳定等优势,因此中医药治疗UC的作用机制已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总结近年来中医药通过调节免疫、改善凝血、抗氧化、下调黏附分子、调节胃肠激素、调节一氧化氮、修复肠黏膜、调节肠道菌群及调节肠道动力紊乱等方面治疗UC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以期为临床上治疗UC提供更好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病因与环境、遗传、感染和肠道微生物等多种因素相关。甘草泻心汤出自《伤寒论》,由炙甘草、黄芩、黄连、干姜、人参、半夏、大枣组成,具有调和寒热,消痞止利的功效。现代研究发现,甘草泻心汤单独或联合西药治疗UC具有显著疗效,其作用机制包括调节炎症因子、保护肠道黏膜和改善肠道菌群。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近年来甘草泻心汤及其单体治疗UC的相关机制与临床研究进行梳理与总结,以期为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UC提供理论依据并拓展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该病发病机制复杂,由多种因素共同致病。肠黏膜屏障受损是UC的基本病理改变,肠道菌群紊乱是UC的重要特征之一,肠道菌群通过调节肠黏膜免疫及炎症反应以修复受损的肠黏膜屏障,在UC的病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目前西医治疗该病具有起效迅速,短期疗效显著等优势,但长期使用疗效欠佳,并伴随诸多不良反应,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身心痛苦。因此,探索长期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的治疗新方法迫在眉睫。大量研究显示,中药能够多靶点、全方位调节肠道菌群,恢复菌群稳态,修复受损的肠黏膜屏障,从而遏制UC进展。众多研究表明,中药活性成分或单体、中药复方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以改善肠黏膜免疫,降低肠黏膜炎症反应,从而恢复肠黏膜屏障正常生理功能,从而有效拮抗UC,为UC防治提供新策略。虽然当前有一些关于中药调节肠道菌群以防治UC的研究,但其研究均存在着系统性与全面性不足的缺点。因此,该文基于UC的研究现状、肠道菌群及中药治疗等,综述了肠道菌群与UC的关系,以阐明肠道菌群在UC发生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同时,对近5年来靶向调节肠道菌群以治疗UC的中药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以期为UC治疗提...  相似文献   

8.
黄家林  张勇 《中医药研究》2013,(11):1374-1376
黄芪多糖是中药黄芪的主要成分,具有免疫调节与抗炎活性.黄芪多糖对许多炎症性疾病具有干预作用,可对炎症发生的多个环节,多种炎症介质产生影响.本文综述黄芪多糖在细胞、分子水平的抗炎免疫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小檗碱是黄连属植物的主要提取物,经现代研究已确证其有抗炎、抗氧化、抗菌及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特发性炎性肠病,其发病原因涉及遗传,肠道微生态和黏膜免疫系统失调等因素。该文通过查阅,梳理近年来小檗碱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通路及其作用机制,为开展小檗碱治疗UC的药物开发及机制探讨提供方法与思路。结果显示,小檗碱通过调节JAK-STAT,NF-κB,PI3K-AKT,MAPK,Nrf2,ERS和MLCK-MLC等多条信号通路,发挥保护肠黏膜屏障、恢复机体正常免疫应答、抗氧化应激等作用,进而达到治疗UC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中医药对其治疗有独特的优势。黄芪多糖是黄芪中的重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炎、抗氧化、增强免疫等作用。黄芪多糖通过发挥自身的控制气道炎症、降低气道反应性、改善气道重塑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来实现对哮喘的控制及治疗,并且无药物依赖性及其他不良反应。但目前有关黄芪多糖对哮喘发病的通路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可将黄芪多糖与哮喘发病的相关通路结合起来做进一步的研究,以期能够更好地阐述黄芪多糖治疗哮喘的机制,同时为黄芪多糖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
活血化瘀法干预溃疡性结肠炎肠屏障功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俗非 《吉林中医药》2010,30(7):559-560
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肠屏障功能障碍。研究肠黏膜三大屏障的损伤机制有助于其修复靶向的选择。活血化瘀中药在治疗UC及修复肠屏障方面可起到有效作用,其治疗效应涉及通过调节细胞凋亡,抑制促炎因子,促进抗炎因子等以恢复肠上皮,加强免疫屏障。活血化瘀中药尚未有相关报道涉及肠道菌群的调整。  相似文献   

12.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难治性炎性肠病,腹痛、腹泻、黏液血便为其主症。西医学对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主要以抗炎抗免疫的药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隶属于中医"休息痢""久痢"和"肠澼"等病范畴,其病理机制主要有肠道湿热蕴毒,瘀血阻滞,以及气血两虚等,临床相应地治宜清热祛湿、解毒、化瘀、益气补血等。文章从马齿苋、大黄、党参、黄芪等中药的多糖成分所具有的抗炎、免疫调节、恢复肠道菌群失调等作用,发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为契机,总结和探讨了中药多糖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潘伟杰  张连峰  李良 《新中医》2019,51(9):13-16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雄性Wistar大鼠7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黄芪多糖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8只,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黄芪多糖组采用三硝基苯磺酸灌肠建立大鼠UC模型,建模成功后,黄芪多糖组用黄芪多糖按200 mg/kg剂量灌肠,阳性对照组用硫唑嘌呤按60 mg/kg的剂量灌肠,模型组和空白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灌肠10天。对比各组大鼠结肠炎症评分,结肠上皮细胞中B淋巴细胞瘤-2 (B-cell lymphoma-2,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肠上皮凋亡细胞计数,血清D-乳酸、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的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DAI评分、大体形态损伤评分、结肠损伤评分、Bax蛋白表达水平、血清D-乳酸、DAO水平、结肠上皮凋亡细胞计数均显著升高(P 0.05),结肠上皮细胞中Bcl-2表达显著降低(P 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多糖组和阳性对照组的DAI评分、大体形态损伤评分、结肠损伤评分、Bax蛋白表达水平、血清D-乳酸、DAO水平、结肠上皮凋亡细胞计数均显著降低(P 0.05),结肠上皮细胞中Bcl-2显著升高(P 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黄芪多糖组DAI评分、大体形态损伤评分、结肠损伤评分、Bax蛋白表达水平、结肠上皮凋亡细胞计数均较高(P 0.05),结肠上皮细胞中Bcl-2、血清D-乳酸、DAO水平较低(P 0.05)。结论:黄芪多糖能显著减轻UC大鼠的炎性反应,且可能是通过上调Bcl-2,下调Bax蛋白表达,改善肠道屏障功能,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肠道微环境的平衡与U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西医治疗UC以氨基水杨酸制剂及免疫抑制剂为主,虽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但存在诸多不良反应。中医在治疗UC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认为“肝与大肠相通”,临床采用疏肝法治疗效果显著。另外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疏肝理气中药对肠道微生态也有显著影响。但目前采用疏肝法调节肠道微生态治疗UC的论述和研究报道不多。本文从“肝与大肠相通”理论出发,探讨疏肝法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治疗UC的应用价值,以期对UC的中西医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马琳  王彧  刘陶  赵鑫  陈璐 《世界中医药》2022,(24):3554-3558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以非特异性、易复发和持续性肠道溃疡为特征,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性疾病之一。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失衡导致肠黏膜屏障(包括免疫屏障、机械屏障和生物屏障)受损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障碍,进而参与UC发生发展并导致恶化。中医药治疗UC不仅具有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小及作用温和的优势,而且对机体免疫炎症反应和肠道微生态平衡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现对中医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免疫紊乱治疗UC的研究现状展开论述,并基于肠道菌群探讨中医药干预措施,为UC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反复发作、长期迁延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中医药治疗UC疗效整合、确切,具有多靶点系统调控、不良反应小等优势,其药理学特征表现为抗炎、调节免疫、改善肠道菌群、保护肠道黏膜屏障等作用。通过对大肠湿热、脾虚湿阻、脾肾阳虚、肝郁脾虚、瘀阻肠络、寒热错杂、热毒炽盛证7种临床常见证型,及清热化湿、调气行血,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健脾温肾、温阳化湿,疏肝理气、健脾和中,活血化瘀、理肠通络,温中补虚、清热化湿,清热解毒、凉血止痢7种治法所对应的临床优效16首经典名方、8个中成药品种的药理学特征、作用机制及临床适用范围进行综述,以期建立中医辨证理论指导下的优效方药治疗UC的药理学特征和临床疗效评价的科学体系,从源头促进中医药在UC临床中西医治疗领域的科学应用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葛根芩连汤是中医经典复方,经现代研究已确证其具有抗炎、抗氧化应激、保护肠黏膜屏障、调节肠道菌群及免疫反应等多种药理作用。溃疡性结肠炎(UC)是病变累及结直肠黏膜的一种慢性特发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涉及遗传易感性、肠黏膜屏障损伤、异常免疫反应、肠道菌群紊乱、胆汁酸代谢紊乱等。该文通过查阅文献,梳理了近年来葛根芩连汤治疗UC涉及的相关通路,并阐述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开展临床及基础研究提供思路。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葛根芩连汤治疗UC的机制涉及白细胞介素-6(IL-6)/Janus酪氨酸蛋白激酶2(JAK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4条信号通路。葛根芩连汤通过调节多通路下的细胞间分子信息传递,发挥保护肠黏膜屏障、调节机体免疫反应、抗氧化应激等作用,对UC起到显著的治疗作用,同时体现了中药复方多靶点、多机制、多途径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的、复发性的炎症性肠道疾病,主要累及结肠黏膜。UC的主要症状包括腹泻、腹痛、里急后重及黏液和血便等,严重时还可能伴随营养不良和全身症状,发病率也不断攀升,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显著的影响。UC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西医治疗多使用柳氮磺吡啶、糖皮质激素类、免疫抑制剂等为主,但其不良反应较多,治疗效果不理想。中药安全性高,且不良反应较少,以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药效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故从中药中寻找治疗UC的药物已成为一大热点。甘草为我国传统中药材,是临床上应用较广的传统中药之一,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效。甘草主要含有甘草酸、甘草次酸、甘草酸二铵等活性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甘草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有研究统计在治疗UC的中药中,甘草位居前三。近年来,中药甘草及复方治疗UC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基于此,通过对甘草主要化学成分如甘草酸、甘草酸二铵、甘草多糖、甘草次酸和异甘草素及甘草相关复方的抗炎、调节免疫、调节肠道菌群、调控细胞凋亡和降低氧化应激等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总结,为甘草进一步开发及临床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黄芪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道菌群失调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TNBS/乙醇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丽珠肠乐组和黄芪多糖组,分组给药7天,检测给药前后大鼠肠道菌群、肠道内乙酸含量、肝脏细菌易位数量变化。结果:黄芪多糖治疗7天后,大鼠肠道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含量明显上升,肠球菌、肠杆菌含量下降,大鼠肠道菌群比例恢复正常;大鼠结肠内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升高;肝脏细菌易位得到有效地控制。结论:黄芪多糖具有调整肠道微生态失调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黄芪对心血管疾病作用的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晟 《中医药导报》2004,10(3):70-72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对黄芪的研究进展 ,发现黄芪具有保护心肌、改善心功能、抗病毒、调节血压等多种作用 ,其有效成分包括黄酮类似物、黄芪皂甙、多糖等 ,认为它的药理作用机制大多是综合性的 ,这与其复杂的有效成分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