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对已公开发表的新冠肺炎核心指标集及其研究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为临床试验和证据转化研究提供参考信息。方法 计算机检索COMET数据库,并补充检索CNKI、WanFang、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收集发表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核心指标集(Core Outcome Set,COS)研究,检索时间截至为2021年3月31日。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研究基本信息、研究方法及指标数据,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5项COVID-19核心指标集相关研究(4项为COVID-19-COS研究,1项为COVID-19核心指标测量工具研究)。相同的结局指标包括死亡率、病毒核酸检测、临床进展、恢复期、临床症状评分及临床分型等。指标来源主要来自临床试验注册平台和问卷调查;达成共识的方法主要采用共识会议;利益相关群体中临床专家、方法学专家和医疗管理人员涉及较多。结论 不同的新冠肺炎核心指标集研究有一定的共性,但由于应用场景不同,也存在一定差异。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深化,相关COVID-19核心指标需要加强测量方法和疗程推荐。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近10年发表的针灸治疗肺系疾病的临床研究文献,归纳选穴规律。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Wanfang)近10年发表的相关文献。运用Excel 2016、古今医案云平台(V2.1)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穴位频次、归经、分布,并对穴位进行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结果 文献筛选后,共纳入350篇文献,涉及81个腧穴,腧穴总使用频次为1648次,文献研究共涵盖42种治疗方案,使用频率最多的方案为穴位贴敷,文献报道最多的疾病为“哮病”(217篇),以距离 ≥ 300为界,可将腧穴分为六组,通过复杂网络得出穴位核心处方为肺俞、定喘、大椎、天突、膻中、肾俞、脾俞。结论 针灸治疗肺系疾病选穴以选取临近部位的腧穴与具有调节肺系功能的腧穴为主,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治疗中,可选择肺俞、定喘、大椎、天突、膻中、肾俞、脾俞等腧穴,并根据分期特点进行临证加减。本研究结果可为针灸治疗肺系疾病与COVID-19选穴方案提供一定参考,为相关科学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新冠肺炎防治方案各期各型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各地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各地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防治方案,通过SPSS Modeler 18.0和SPSS Statistics 21.0 分别进行频次统计,关联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①预防期:高频药物为金银花、黄芪、防风等;核心药对有“防风-黄芪”等;聚类后可分为3类。②治疗期:寒湿型高频药物有麻黄、杏仁等;核心药对有“茯苓-炙甘草”等;聚类后可分为4类。湿热型高频药物为杏仁、黄芩等;核心药对有“薏苡仁-杏仁”;聚类后可分为5类。湿毒型高频药物为石膏、葶苈子;核心药对有“赤芍-石膏”;聚类后可分为5类。脱证高频药为人参、附子等;核心药对有“附子-人参”;聚类后可分为2类。③恢复期:高频药物有甘草、麦冬等;核心药对有“麦冬-淡竹叶”等;聚类后可分为2类。结论 新冠肺炎在各期各型病性不同,治疗原则存在差异。预防期重在益气固表。在治疗期中,寒湿型重在解表散寒、清肺止咳;湿热型重在清热解毒燥湿、止咳平喘;湿毒型重在通腑泻热、凉血开窍;脱证重在回阳固脱。恢复期重在益气养阴、兼清余邪。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耳穴压豆对新冠肺炎患者失眠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3月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南一区住院的新冠肺炎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64例,脱落2例,实际完成62例。试验组为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耳穴压豆,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耳穴选择单侧耳,取心、神门、交感、神经衰弱区、上肺、下肺、平喘穴等穴位。每周两次,共观察14天。经失眠量表总分测评失眠疗效,焦虑自评量表探索性观察。结果 患者一般资料中氧疗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x2 = 12.579,P = 0.000);干预前后两组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总分变化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3.662,P = 0.000),根据氧疗进行分层分析,干预前后两组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总分变化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877,P = 0.000),试验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4.247,P = 0.000);干预前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前后试验组焦虑自评量表总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2.673,P = 0.008)。结论 耳穴贴压技术能有效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失眠症状,改善其因失眠导致的焦虑情绪,耳穴贴压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六经辨证揭示了外感疾病六经传变的基本规律,而本次“疫毒”诱发的新冠肺炎乃疫毒之邪夹寒湿侵袭人体,在其发病和传变过程中,可以捕捉到六经传变的影子,因此,从《伤寒论》六经传变理论探讨新冠肺炎的转归,对于该病防治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六经病指的是病邪侵入人体后患者整体的、综合的、辨证的、变化的阶段性生理病理状态,传变规律遵循三阳经太阳→阳明→少阳,再至三阴经太阴→少阴→厥阴进行传变,研究发现本次疫情有越经传、表里传、直中等,且多含兼证,呈现并病、合病等多种传变形式。通过综合分析发现,六经传变规律可以阐释新冠肺炎的不同分期:初期主要在太阳、太阴,外邪侵袭,首犯太阳,由表及里,入于太阴;中期主要为太阴肺脾受邪可兼有阳明少阳经表现或出现太少两感;若诊疗不及时或病邪太过、正气不足,病情加重,进入后期,可由太阴顺传至少阴、厥阴,有的甚至不表现太阳经症状而直中三阴经,病情危笃,这在患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患者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到恢复期时,多为肺脾气虚,或兼见病邪耗灼津液,以致气阴两虚。具体转归仍须依据患者体质偏向、治疗情况和心理调适等因素综合考虑。因此,新冠肺炎发病符合六经传变规律,临床上以六经辨证为纲,掌握疾病传变规律,辨证用药,选用经方,灵活化裁,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为人群普遍易感性传染病,自2019年12月以来,快速蔓延至全国甚至境外多个国家。中医药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冠肺炎属中医之“疫病”,因感“疫戾”之气而致病,可用 “三焦辩证”论治。邪入上焦,则升邪解毒;次传中焦,需疏邪解毒;末传下焦,以决邪解毒。以祛邪逐秽为要,用三焦辩证,循化湿祛痰之旨,行宣上、畅中、渗下之法,疗今之疫难。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潜在类别模型的分析结果,探讨不同年龄组新冠肺炎普通型确认患者的主要病因病机和证候差异。方法 对605例普通型新冠肺炎四诊数据按照老龄组和非老龄组采用多样本潜在类别分析,计算两个年龄组各类的类别概率和患者症状的条件概率。根据条件概率提取主要症状和两个年龄组各类别的共同症状和特异症状,进而分析两个年龄组各类患者的病因病机及证候。结果 根据模型分析结果,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后,老龄群体常见症状为神疲乏力、咳嗽、纳呆、发热、腻苔和咯痰,主要证型为“湿热伤肺、脾肾两虚”(51.6%);非老龄组则以发热、咳嗽、神疲乏力和咯痰为常见,主要证型为“热痰(湿)伤肺,脾虚不运”(40.0%)。结论 老龄群体感染新冠肺炎后,首先出现气虚证,病性为气虚、痰湿和热毒,病位在肺、脾、肾。而非老龄群体则以发热为主症,病性以热毒、痰湿为主,伴有气虚,病位在肺、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近十年临床研究文献中艾灸治疗腹泻的临床应用规律。方法 收集近十年国内外数据库中艾灸治疗腹泻的临床研究文献,运用Excel 2013、SPSS 25.0及Apriori算法对艾灸治疗腹泻的病种、治疗方法及穴位组方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300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艾灸以治疗慢性腹泻为主;隔药灸和温和灸较为常用;艾灸与中药结合治疗较为多见。所采用的艾灸穴位处方共涉及65个穴位,频次超过10次的穴位有天枢、神阙、关元、足三里、中脘、大肠俞、气海、上巨虚、脾俞、肾俞、命门、胃俞、三阴交、下巨虚和阴陵泉,其中天枢、神阙、关元、足三里四穴频率超过100次。从分布来看,以任脉和腹部的穴位居多。聚类分析发现核心穴位有天枢、上巨虚-肾俞-大肠俞-三阴交、中脘-脾俞-神阙-关元、足三里-胃俞-命门、气海-下巨虚-阴陵泉。穴位关联性分析发现天枢-关元为最常用穴对。结论 艾灸治疗腹泻以慢性腹泻为主,治疗方法多采用温和灸、隔物灸,穴位以天枢、神阙、关元、足三里的使用频率最高,以天枢-关元合用较为多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爆发初期,我国网民的焦虑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于2019年1月28日至2月4日期间,在问卷星平台针对我国网民采用滚雪球抽样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和GAD-7广泛焦虑障碍量表。采用SPSS 24.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Pearson相关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焦虑情况影响因素。结果 有效收集3111份网络问卷,其中焦虑人数1210人,占总人数38.89%,GAD-7评分均值为9.04 ± 4.231。GAD-7量表得分在婚姻状况、信息不实程度等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 < 0.05),在学历程度、身体状况、疫情关注频率、信息负面程度等方面有显著差异(P < 0.01),在性别、年龄、工作所在地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earson相关性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证明,学历程度与GAD-7量表得分成负相关(b = -0.795),疫情关注度、信息负面程度、身体状况、信息不实程度、婚姻状况都与GAD-7量表得分成正相关。(b = 0.733,0.554,0.414,0.362,0.450,P < 0.05)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早期,大部分人群存在轻度焦虑情绪。学历程度、婚姻状况、身体状况、疫情关注频率、信息负面程度、信息不实程度是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挖掘中医经典《理虚元鉴》虚劳理论及防治方法,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恢复期患者核酸“复阳”的预防和后遗症状的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归纳COVID-19患者恢复期中医病因病机,探讨《理虚元鉴》虚劳理论、治疗原则、调摄方法及可能对COVID-19患者恢复期产生的积极作用。结果 COVID-19患者恢复期可归于“虚劳”范畴,为阴阳俱虚,然各有偏重,《理虚元鉴》提出了“清金保肺、培土调中、金行清化”的治疗原则,并强调“阴虚为本从肺论治,阳虚为本从脾论治”。在恢复期间应遵循“六节”、“知防”、“二护”、“三候”、“二守”、“三禁”的调摄原则。结论 《理虚元鉴》虚劳理论可能为中医药预防新冠肺炎患者“复阳”和改善康复期患者后遗症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启示。  相似文献   

11.
阿尔茨海默病(AD)脑内突触可塑性受损,而目前研究发现,针灸能够通过修复突触可塑性缓解AD认知缺陷。现分别从突触功能和结构、神经递质、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及信号通路等角度综述针灸防治AD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运用艾灸防治疫病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现代研究也肯定了艾灸的在增强免疫力,防御病毒感染等方面的临床疗效。已有的资料表明,艾灸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预防、治疗和康复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张力增髙、姿势步态异常等症状,以及便秘、夜尿症等非运动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近年来研究表明,针灸对于PD的非运动症状,尤其是PD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所造成的一系列症状如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泌尿系统功能障碍、胃肠道功能障碍等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但尚无综述对此类研究加以整理。因此,现总结归纳PD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针灸治疗PD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分析针灸治疗PD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症状的优势,以期为进一步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属于中医学“瘟疫”范畴,病因为“疫毒”邪气,以燥、热、毒兼湿为病机特点,疑似病例及发病初期的大致病机为燥热伤肺兼湿困于脾。荆门市中医医院专家组根据本病的病因病机特点,在全面考虑本地区天时气候、地域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上,拟定了具有良好预防及疾病早期治疗作用的“十味清瘟汤。”本方集治未病、解疫毒、防传变、保胃气四法于一体,熔伤寒治法与温病治则于一炉,具有益气固表、清泻肺热、燥湿健脾、扶正祛邪之功效,在荆门地区疫情前期发挥了重要的预防和部分治疗作用,面对目前依然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本方仍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汇总分析近20年针灸治疗克罗恩病(CD)的临床研究文献,总结归纳针灸治疗CD的临床研究进展与选穴规律,为优化针灸治疗CD的临床方案、提高针灸治疗CD的临床疗效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PubMed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3和Clementine 12.0软件,汇总分析针灸治疗CD的诊断标准、研究类型与分组、治疗方案、选穴规律、疗效评价与结局指标等。结果:共纳入文献15篇,针灸治疗CD临床研究的诊断标准不断更新,主要与西药、针灸、健康志愿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隔药灸、毫针刺、电针是针灸治疗CD的主要方法;气海、天枢、中脘、足三里、上巨虚间存在较强关联关系,是临床常用穴;针灸治疗CD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修复肠黏膜损伤,改善肠道免疫功能和大脑功能是当前针灸治疗CD临床研究主要关注的效应机制。结论:针灸治疗CD安全、有效,推荐隔药灸、毫针刺、电针为主要干预方法,气海、...  相似文献   

16.
2019年末,我国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引发的疾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从武汉蔓延至全国各地及境外。研究表明,SARS-CoV-2与人体血管紧缩素转化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相互作用而入侵人体,通过ACE2攻击组织器官。本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平台发现ACE2在消化系统(十二指肠、小肠、结肠、直肠、胆囊)、泌尿系统(肾、肾皮质、肾上腺)、心血管系统(心脏)和生殖系统(输卵管、卵巢、睾丸)等组织器官表达丰度较高,提示COVID-19患者除出现肺部感染外,SARS-CoV-2也会潜在侵袭这些器官,导致多脏器病变,而这恰与临床实际情况相符合。本文结合SARS-CoV-2致病特点,进一步探讨疫毒的致病方式、致病脏腑及相应治疗,为疫病的发生、发展、传变、辨证论治和后期维护等提供理论认识和支持,期待能为中医防治疫病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从SARS、禽流感到新冠肺炎(COVID-19)的肆虐,中医药对烈性传染病的防治逐步得到重视,但存在中医介入过晚、缺乏较全面“四诊”资料、重药轻医等不足之处。鉴于此,为科学决策及防治COVID-19,我们从中医疫病学研究特色及中医药参与研究的得失出发,探讨中医药防大疫的研究思路:建议通过动物实验研究,采用“以方测证”的研究思路;组织中医外感热病学专家对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与动物实验相互印证;人畜共患传染病的研究需要医学家、防疫学家、兽医学家、气象学家等多学科通力合作;中医药研究必须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从发病早期开始全面收集中医“四诊”资料,真正从中医角度探讨其发病、证候、传变规律以及中医和(或)中西医结合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医学认为,灸法具有较好的提高免疫力的作用,特别是对于"癥瘕积聚"类肿瘤疾病有独特的优势。该文从艾灸防治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两方面,就近年来有关文献进行总结。通过分析灸法在抑制肿瘤生长,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放化疗不良反应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方面的作用,发现应用灸法防治原发性肝癌疗效确切。建议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提高临床研究质量,加强系统化研究以明确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帕金森病是第二大神经退行性障碍疾病,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其患病率逐年增多.目前西医治疗方式并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而中国传统的针刺治疗方法,正在成为帕金森病辅助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笔者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PubMed等数据库,以"帕金森、颤症、针刺、针灸、电针"等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搜集近30年相关文献3279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