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蓝墨云班课辅助教学平台的形成性评价在药物化学课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级和2015级药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对照班和实验班。实验班利用手机版蓝墨云班课建立以班级为单元的辅助教学平台,并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对照班采用基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形成性评价。课程结束后对比两班药物化学的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期末综合成绩。结果实验班学生药物化学的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期末综合成绩均高于对照班(P<0.05)。结论以蓝墨云班课为基础的形成性评价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方法和药物化学的教学重点及难点,可显著提高药物化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云班课的形成性评价在护理教育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某医科大学2014级护理学专业4个本科班随机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对照班采用传统课堂讲授法和终结性评价,实验班在对照班基础上引入云班课辅助教学,并结合云班课的助学功能实施基于云班课的形成性评价。结果两班护理教育学期末考试成绩、及格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超过85%的实验班学生和授课教师对云班课辅助教学效果持肯定态度。结论基于云班课的形成性评价能够提高护理教育学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模拟诊疗”教学法在妇产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实验班(80人)采用“模拟诊疗”教学法,对照班(148人)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采用阶段测验、操作考核及期末综合考试相结合的方法对两班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班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与对照班学生考试成绩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实验班阶段测验成绩、操作考核成绩、附加病例分析题成绩则明显优于对照班(P<0.05)。[结论]实验教学中采用“模拟诊疗”教学法不影响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但对于强化学生的操作能力及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形成性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要体现学生课程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形成性评价的达成需要借助"互联网+"的平台应用现代混合教学模式并结合传统教学模式的二元优势。评价体系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占比为30%,期末成绩占比为7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非视频资源学习、视频资源学习、不定期签到、作业/小组任务、头脑风暴等项目,并要求学生在实训部分的练习中充分重视平时练习,避免了期末考试的片面性和学生学习的投机性。体现了考核的公平性,能够提高学生的成绩,降低考试的不及格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人体解剖学施行全程案例讨论式教学,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将我校2011届临床专业学生分成两个班,分别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人体解剖学课程采用全程案例讨论式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法.分别比较两个班的基础知识测验成绩、案例考核成绩及期末考试成绩.结果:实验班的案例考核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班(P<0.05),但基础知识测验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人体解剖学采用全程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运用活动教学策略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的效果。方法采用教学对比实验法。结果实验班与对照班在生理学单元测验和期末考试中均有差异(P<0.05),实验班单元测验与期末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班。结论在生理学教学中,运用活动教学策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不仅能提高学生生理学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勤于提问、思考和练习,还能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有利于今后临床课程的学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案例教学在医学遗传学课程教学的应用和效果。   方法   选择昆明医科大学2018级儿科专业为实验班,2018级临床专业为对照班。在实验班实施案例教学,在对照班实施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学。通过考试成绩分析和问卷调查,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   实验班的期末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P < 0.000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效果满意;认为能帮助理解和灵活应用遗传病知识的占:93.04%; 能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占:93.04%;能提高分析问题能力的占:95.65%;能提高学习能动性的占:94.78%。   结论   案例教学适合医学遗传学课程,能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在口腔颌面外科学课程中的构建方法及实践效果.方法:2014级口腔医学本科62名学生为实验班,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2013级口腔医学本科61名学生为对照班,采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体系.通过分析考试成绩与自行编制调查问卷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评价2种考核评价模式的实施效果.结果:实验班学生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实验考核成绩及课程总成绩较对照班均明显提高(P<0.0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各条调查项目持"肯定"意见的学生占88.7%~95.2%,均高于持"无所谓"及"否定"意见.结论:应用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及综合素质,可在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临床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口腔颌面外科专业人才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课程整合的思路与方法.方法 对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四门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精简和融合, 形成了“生命基础理论课”和“生命基础实验课”, 即“四合二”.跨系组建教学团队, 实行多学科联组教学.理论课教学以“细胞→分子→遗传→疾病”为主线展开, 并穿插“翻转课堂”教学.实验课剔除重复的验证性实验, 增设综合性实验.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结果 这一整合课程的教学模式已连续年在两我校一年级本科生实验班中开展, 对比理论考试成绩, 实验班的综合题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比参与科研实践的学生人数, 实验班参与24人, 对照班参与10人.结论 整合课程的实施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调动学生参与科研实践的兴趣.该整合课程模式为高等医学院校生命科学领域基础课程的整合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10.
医学微生物学是基础医学必修课程之一,为后续学习感染性疾病、传染病、肿瘤等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针对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活起来、科学评价和持续改进的理念,在教学设计上采取总论是各论的铺垫、各论联系临床、理论结合实验、课程思政贯穿始终这一策略。教学模式采用线下授课(如翻转课堂、案例分析、综合性实验设计)、线上辅助(如随堂测试、阶段测试、作业、问卷)、过程性评价等形式,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医学微生物学完成了课程资源更新、网上题库建设、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和设计、过程性评价(平时成绩10分+案例分析10分+实验成绩10分+期末考试100分×70%)等。满意度问卷结果显示3个年级的学生在该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课程评价体系满意、对反馈的形式和及时性满意这3个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9级学生对教师授课与时俱进、教师正面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满意度最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团队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教学法结合翻转课堂在提升《金匮要略》课程教学效果中的应用。[方法] 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选择2018级中医学专业2班29人为实验班,开展TBL教学法结合翻转课堂;并以2018级中医学专业1班32人作为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比较两班学生期末成绩,并分析实验班同学开展TBL结合翻转课堂的成效。[结果]实验班的期末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班学生TBL成效优于个人学习,且普遍认为TBL教学法结合翻转课堂模式有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并有助于提升杂病辨治思维能力。[结论] TBL教学法结合翻转课堂在《金匮要略》课程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等中医院校内科学教学的有效教学模式.[方法]选五年制中医本科学生共193人,随机分为实验班96例和对照班97例.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实验班给予多媒体授课和以问题为基础的病例教学,比较两班学生的问诊、体格检查、病历书写、病例分析和期末理论考试成绩.[结果]实验班的问诊、体格检查、病历书写、病例分析和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班(P<0.01或P<0.05).[结论]内科学采取多媒体授课和以问题为基础的病例教学能提高中医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校2017级专科临床1班92名学生为对照班,2班89名学生为实验班,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班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法。学期结束评价两班教学效果,并调查实验班学生对思维导图教学法的评价。结果问卷调查发现,实验班学生对思维导图教学法评价较好。与对照班相比,实验班期末考试平均分、优秀率和合格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生物化学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成人口腔教学中应用TBL(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模式)与人文素养相融合的教学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本校成教学院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成人专升本两个教学班215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学生采用TBL与人文素养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对照班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将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并通过问卷调查进行效果评估。结果 TBL与人文素养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医患沟通、团队合作、表达与思维能力方面有较大的优越性;在选择、分析、使用文献资料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方面,实验班学生优于对照班(P〈0.01);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及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BL与人文素养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口腔临床思维方法,有利于人文科学知识的积累,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医社关系、医护协作关系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以问题为导向的互动式教学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应用的效果。方法:采用教学对比实验法。结果:实验班与对照班在生理学的单元测验和期末考试中均有差异(分别为P<0.005,P<0.015),说明在单元与期末测验中实验班的平均成绩优于对照班。结论:在生理学教学中,运用"以问题为导向的互动式教学法"培养学生临床思维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生理学学习的效果,促进学生勤于提问、勤于思考、勤于练习,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有利于今后临床课程的学习,促进专业技术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以医学实验技术专业进行机能实验学学习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实验班增加形成性和过程性评价内容,对照班仍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要考核方式。从实验结果可见,实验班学生无论是前期对知识的预习,还是实验过程的完成以及正确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班(P<0.05或P<0.01),同时学生对实验课的积极性、参与性均有提升。可见,全方位多样性的评价是提高医学技术类专业学生技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重视温病学派形成的历史沿革、重视原著学习和病案分析的教学改革方法对温病学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学本科2011级A,B 2个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在温病学教学过程中,实验班采用改革后的教学内容与考核方法,对照班严格按照大纲要求的课堂教学内容与考核方法。学期结束时,对比2个班期末考试成绩,并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结果 2个班期末考试平均成绩及学生对讲授内容的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学生对温病学经典性的认可率、对平时成绩评定方式的满意度以及认为温病学对自身临床分析能力提高的帮助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此教学改革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对温病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温病学经典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有效引导学生注重原著阅读和学习,并结合原文分析临床病案,加强了学生运用温病学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顺应“以生为本”教学理念,提出问题驱动的中医基础理论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方法 基于问题教学,将线下传统课堂教学与线上、线下自主学习有机结合进行中医基础理论课程“金课”建设,并通过问卷调查以及期末考试考察教学效果。结果 问卷调查表明该教学模式在促进学生发展,提升“金课”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等方面均有帮助,试验班的期末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P<0.05),且高分段(≥80分)人数多于对照班,中、低分段(<70分)人数少于对照班。结论 基于问题驱动的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明显,“金课”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护理专业《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校2014级护理专业的两个班为实验班(n=92),再选取另两个班为对照班(n=96),实验班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比较两班的教学效果差异。结果实验班的理论成绩、实操成绩及沟通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班(P0.05);由实验班学生对教学效果评价可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效果良好。结论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式能够明显改善《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缩小学校教学与临床的差距,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全过程进阶式的中医经典能力提升策略,提升学生中医经典能力,以提高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方法] 构建“通识入门-精学强基-融合临证”的全程贯通、分段进阶的中医经典课程体系,完善中医经典课程网络资源建设,探索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建立“读诵研悟用”中医经典能力提升途径,创新教学评价激励机制,课程课堂贯通,理论实践联通,教师与学生互动,提升中医经典学习成效。[结果] 中医学类专业学生在全国中医经典能力等级考试和中医水平测试中,中医经典课程的掌握率名列全国前茅,理解和应用层次上较改革前有明显提升。[结论] 课程为核心、课堂为关键、实践为重点的全过程进阶式中医经典能力提升策略,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中医思辨思维,最终助力学生提高运用中医经典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有效推动中医人才传承经典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