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糖尿病患者消化间期移行性运动复合波及胃电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瑞典CTD公司生产的多功能胃动力监测仪对20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行消化间期、胃电频率的监测。结果显示:(1)NIDDM胃窦部消化间期移行性运动复合波(IMMC)Ⅲ期出现率明显减少(P<0.01)。(2)餐前、餐后胃电主频率(Fp)均低于正常(P<0.01),餐前、餐后Fp值无差异(P>0.05)。结论:NIDDM患者普遍存在胃动力及胃电节律异常,主要表现为IMMCⅢ期缺失和胃动过缓,临床上应对此项检查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为观察胃移行性复合运动(MMC)Ⅲ期在健康人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及消化性溃疡(PU0病人间的变化,我们对健康人,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溃疡(GU),十二指肠溃疡(DU)病人进行空腹3小时胃内压测定。结果表明:(1)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MMCⅢ期胃窦收缩振幅和动力指数均低于健康人,大部分病人胃窦MMCⅢ期缺失。(2)胃溃疡组MMCⅢ期胃窦收缩振幅和动力指数均低于健康人。  相似文献   

3.
电损毁延髓最后区对犬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Wang L  Zhou L  Tian R 《中华医学杂志》2000,80(10):764-768
目的 探讨延髓最后区对胃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的影响。方法 应用8只犬进行慢性实验,在胃窦和十二指肠浆膜埋植应力传感器记录胃窦和十二指肠消化间期复合运动。在一侧股静脉内置慢性静脉托管供注外源性胃动素,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血浆胃动素含量。观察:(1)消化间期正常MMC活动和血浆胃动素浓度变化;(2)电损毁延髓最后区对MMC活动和血浆胃动素水平的影响;(3)电损毁延髓最后区对外源性胃  相似文献   

4.
西沙必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电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电改变及西沙必利对胃电的影响。方法:对38例FD患者进行空腹及服西沙必利后60min体表胃电图(EGG)描记。结果:FD患者胃电节律紊乱发生在胃体部为42.11%,胃窦部为63.16%;服西沙必利后60min胃体电节律紊乱50%好转,胃窦部58.33%消失。结论:胃动力障碍是FD的主要原因,胃动力药西沙必利能使胃电节律紊乱好转;对FD患者可提倡进行EGG检查,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 ( FD)患者体表胃电参数在消化间期的变化特点及意义。方法 :检测 72例 FD患者体表胃电。结果 :功能性消化不良 ( FD)主频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FD组平均振幅高于健康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且胃窦振幅低于胃体振幅 ;FD组主频不稳定系数高于健康对照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FD组 87.5 %存在胃电节律紊乱。结论 :FD患者胃电节律紊乱率明显高于健康人 ,而且存在胃运动障碍  相似文献   

6.
王颖  沈志祥 《湖北医学院学报》2000,21(3):207-208,216
目的:探讨全胃肠道促动力药物西沙必利对糖尿病性胃轻瘫(DGP)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胃电图(EGG)体表描记法,分别描记DGP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EGG的数值,间接判断DGP患者治疗前后胃排空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前DGP与对照组胃体、胃窦部的平均振幅(AP)、峰值频率(FP)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治疗后2组比较,除胃窦AP外,胃体AP、FP及胃窦FP均无显著性差异(P〉0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体表胃电参数与血浆胃肠激素的变化及其在FD发病中的可能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58例FD患者与15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体表胃电图检测,同期应用放免法测定患者空腹血浆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胆囊收缩素(CCK)含量;并对20例FD患者经西沙比利治疗前后胃电图(主频Fp和Ap)及血浆胃肠激素含量变化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与血浆胃动素(MTL)浓度及体表胃电图表现的关系,并探讨FD的病因。方法:病例组及对照组各30例,均在空腹及试餐后30min,取静脉血及记录体表胃电图。结果:FD中动力障碍样型患者空腹血浆MT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餐后血浆MTL高于对照组(P<0.001);其它3型空腹、餐后血浆MTL均高于对照组(P<0.001);FD患者胃电节律紊乱率无论在空腹或餐后均高于对照组(P<0.005);FD患者餐后胃电振幅低于对照组(P<0.025)。结论:血浆MTL浓度异常及胃电活动异常导致胃动力降低可能是FD的重要病理生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的规律,应用胃十二指肠测压技术对16例健康志愿者和51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MMC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MMC完整出现者占75.0%;糖尿病组MMC正常者仅27.5%,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MMCⅢ期缺失者占41.1%,MMCⅢ期胃窦收缩波幅较对照组减低。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 MMC) 的规律,应用胃十二指肠测压技术对16 例健康志愿者和51 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MMC 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MMC 完整出现者占75 .0 % (12/16) ;糖尿病组MMC 正常者仅27 .5 % (14/51) ,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1) ,其中MMC Ⅲ期缺失者占41 .1 % ,MMC Ⅲ期胃窦收缩波幅较对照组明显减低( P< 0 .05) 。提示:胃十二指肠测压为糖尿病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Functionaldyspepsia(FD)isaverycommonsyndrome,mainlymanifestedasapersistentorrecurentepigastricpainordiscomfort.Itspathogenes...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型与胃肠动力及激素的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中医辨证分型与胃肠动力及激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动力障碍型消化不良患者30例,其中肝郁气滞型16例,脾胃虚弱型14例,并选择正常人20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胃排空、胃窦十二指肠消化间期移行性运动复合波(MMC)、胃电图(EGG)和胃动素的检查,分型统计并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FD两型的胃排空、MMCⅢ相收缩波幅及协调收缩、空腹胃电主功率均较正常组下降,其中脾胃虚弱组各指标又低于肝郁气滞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同时,肝郁气滞组表现为Ⅱ组延长,I相、Ⅲ相不延长;脾胃虚弱组表现为I相延长,Ⅱ相、Ⅲ相缩短。结论:胃排空、MMC、EGG以及胃动素与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分型可能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Wang LJ  Zhou L  Yuan B  Wang L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2):2266-2270
目的研究瘦素对大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和消化期胃运动的作用,并观察空腹MMC与餐后消化期胃运动的不同时程血中瘦素浓度的变化以及与胃动素变化的关系。方法5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5组进行慢性实验。在胃体、胃窦和幽门浆膜植入应力传感器记录清醒大鼠胃运动。颈外静脉内置慢性静脉插管供注射药物及取血样品。血清瘦素和胃动素用放免法测定,进餐用标准试餐。结果空腹胃运动出现典型的消化间期MMC运动,分Ⅰ、Ⅱ、Ⅲ、Ⅳ时相,其Ⅲ相可传至幽门。进餐后胃运动呈持续有规则的蠕动性收缩的消化期运动。空腹MMC运动中血清瘦素的浓度分别为Ⅰ相(5.6±1.0)μg/L,Ⅱ相(11.4±2.1)μg/L,Ⅲ相(2.1±0.7)μg/L,显示MMCⅡ相瘦素浓度最高(P<0.01)。餐后消化期,血中瘦素浓度于进餐后3 min开始升高,至餐后10 min达到高峰(28.1±4.4)μg/L,随后30 min瘦素仍维持高水平(与餐前比较均P<0.01)。与瘦素相反,胃动素在MMCⅢ相时浓度最高,而餐后其浓度较低。静脉灌流瘦素(2.5μg·kg-1·10 min)可使空腹胃运动变为餐后胃体舒张、胃窦与幽门收缩的消化期运动类型。抗瘦素血清、阿托品及胆囊收缩素(CCK)-A受体阻断剂戊酰胺酸均可阻断瘦素对胃运动的作用。结论瘦素是启动空腹胃MMCⅡ相活动及餐后消化期运动的激素,其变化会导致与饱感有关的胃排空延迟。瘦素对胃运动的作用是通过胆碱能神经及CCK-A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14.
胃中间横带对近端胃和远端胃食物分布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FD)和健康对照组胃中间横带(MTB)、近端胃和远端胃面积变化,探讨MTB的全盘和和FD的发病机制。方法 随机选择18例FD患者,18例健康志愿者。以BaSO4粉剂与营养奶的混合物作为试餐,分别在餐后0、30、60、90min摄片。观察指标:全胃面积、近端胃面积、MTB的宽度、远端胃面积和每时间点近端胃和远端胃的变化比率。结果 (1)每时间点的远端胃面积FD较HS有显著增  相似文献   

15.
消化不良患者的胃幽门十二指肠运动协调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胃幽门十二指肠运动在消化不良患者的胃固体、液体排空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核素法,复合眼声及测压法研究健康人(HS)、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及糖悄病性消化不良(DD)患者的胃幽门十二指肠的动力。结果 FD组、DDX且与HS组相比,其胃中间横滞(MTB)显著增宽(P〈0.01和P〈0.001),而胃固体半排空延缓,液体排空周期和最大排空速率降一胃窦幽门十二 协调收缩显著下 两组的移行性复合  相似文献   

16.
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超声胃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Aged functional dyspepsia,AFD)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方法:以B型超声检测AFD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胃排空能力。结果:AFD患者胃排空较无症状对照者缓慢;AFD患者较之无症状对照者胃窦运动多表现为非节律性、非完全性、非均匀性缩小,个别表现为轻微蠕动,未发现胃动过速者;男性AFD患者较之女性AFD患者液体排空延迟;无症状对照者无差异。结论: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存在动力学异常。  相似文献   

17.
郝静  闫慧敏  杨燕  李铭 《北京医学》2006,28(2):74-77
目的探讨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多导胃电图的改变规律.方法采用对比的方法,检测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观察组)和4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的多导胃电图,分析胃电描记数据.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餐前及餐后各导联主频率、主功率降低,主频不稳定系数(DFIC)增高,慢波耦联百分比明显降低.结论多导胃电图检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的胃动力障碍,主要体现在胃慢波频率和功率的降低和规律性的不稳定,以及慢波从近端向远端传导的减弱.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药穴指针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8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05例,采用药穴指针疗法治疗,每日1次,每次16min,连续3周;对照组77例,采用口服多潘立酮片治疗10mg,每天3次,餐前半小时服用,连续3周;两组治疗前后均检测餐前、餐后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9.52%、75.3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积分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药穴指针疗法可显著改善FD患者的主要症状,增强胃肌电活动,增加胃电图的主频及主功率,使紊乱的胃电节律趋于正常,其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易为患者接受,为FD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胃俞募配穴与非经非穴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静息态脑功能局部一致性(ReHo)和胃电图(EGG)的影响,探讨胃俞募配穴针刺调节FD患者胃运动效应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 将37例FD患者随机分为配穴组(19例)和非穴组(18例),分别予以双侧胃俞+中脘、同节段非经非穴针刺治疗,同时选取19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 rs-fMRI)扫描和EGG检测,观察2组患者针刺治疗前后各脑区ReHo及EGG变化情况,并对差异脑区ReHo变化与胃运动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治疗后,①配穴组EGG振幅、频次均增高(P<0.05~0.01)。非穴组EGG振幅增高(P<0.01),频次较治疗前未见明显差异(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FD患者小脑、额叶、扣带回、脑岛、颞叶等脑区内不同区域ReHo值异常。配穴组针刺后FD患者梭状回、后扣带回等脑区ReHo值增高(P<0.05),海马、额中回等脑区ReHo值降低(P<0.05)。非穴组针刺后FD患者小脑、额上回、额中回、楔前叶、角回等脑区ReHo值发生变化。③相关性分析可见:配穴组颞上回、颞极颞中回、后扣带回、额中回、海马与EGG变化相关。非穴组各差异脑区ReHo值变化与EGG变化无显著相关。结论 胃俞募配穴针刺可引起FD患者多个脑区ReHo值变化且其对胃运动调节效应优于非穴,海马、后扣带回等脑区可能参与了针刺对胃运动的调节。胃俞募配穴针刺可能通过对边缘系统、胃肠感觉矩阵相关脑区的良性调控而发挥对FD患者胃运动功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障碍与神经降压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排空障碍与神经降压素的关系。方法 对54例FD患者进行胃排空检查,根据结果将其分为胃排空延缓FD组(FDD组)和胃排空正常FD组(FDN组),17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免法测定受试者血浆(空腹和餐后)、胃窦和十二指肠粘膜组织的神经降压素(Neurotensin,NT)含量。结果 FDD组空腹和餐后血浆、胃窦和十二指肠粘膜组织的NT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FDN组。各组试餐前后血浆NT增幅无显著性差异。FDlN组空腹和餐后血浆、胃窦和十二指肠粘膜组织NT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元显著性差异。结论 FD患者胃排空障碍与NT密切相关。NT在FD的发病机制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