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巨噬细胞在创伤愈合中起重要的作用。本实验以大鼠背部置入聚乙烯醇海绵的切口为模型,研究了60Coγ射线6Gy全身照射后伤口巨噬细胞功能的变化和苯妥因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照射后3,5,8天的伤口不但巨噬细胞数明显下降,而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TNFα和IL-1的释放都明显下降,而苯妥因钠对正常伤口和照射后的伤口的巨噬细胞数量及其功能都有明显的提高。说明了创伤愈合早期伤口巨噬细胞数量和功能的下降是照射造成愈合延迟的重要原因之一;苯妥因钠促进创伤愈合的作用与其提高巨噬细胞数量和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全身γ射线照射后伤口组织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的变化及苯妥因钠的作用。方法采用置入聚乙烯醇海绵的大鼠背部切口伤模型,用原位杂交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伤口组织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表达的平均吸光度。结果6Gy全身照射后伤口组织中PDGFB和TGFβ1mRNA阳性表达平均吸光度明显下降;苯妥因钠对单纯创伤和全身照射合并创伤的伤口组织中PDGFB和TGFβ1mRNA表达的平均吸光度有明显的提高。结论这说明伤口组织中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的降低是全身照射后创伤愈合延迟的分子机制之一;苯妥因钠上调伤口组织中生长因子基因表达而有利于创伤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全身γ射线照射后伤口组织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的变化及苯妥因钠的作用。方法 采用置入聚乙烯醇海绵的大鼠背部切口伤模型, 用原位杂交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伤口组织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B(PDGF- B)和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mRNA表达的平均吸光度。结果 6Gy全身照射后伤口组织中PDGF -B和TGF- β1mRNA阳性表达平均吸光度明显下降;苯妥因钠对单纯创伤和全身照射合并创伤的伤口组织中PDGF -B和TGF -β1mRNA表达的平均吸光度有明显的提高。结论 这说明伤口组织中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的降低是全身照射后创伤愈合延迟的分子机制之一;苯妥因钠上调伤口组织中生长因子基因表达而有利于创伤愈合。  相似文献   

4.
^60Coγ射线照射后伤口组织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的变?…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研究全身γ射线照射后伤口组织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的变化及苯妥因钠的作用。方法采用置入聚乙烯醇海绵的大鼠背部切口伤模型,用原位杂交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伤口组织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表达的平均吸光度。结果 6Gy全身照射后伤口组织中PDGF-B和TGF-β1mRNA阳性表达平均吸光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5.21Gy软X线局部照射后大鼠伤口组织细胞凋亡的时相变化及其与创伤愈合速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大体观察、图像分析等方法观察大鼠伤口愈合速度变化.采用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5.21Gy软X线局部照射后,照射侧愈合速度明显下降,3~6天时段最显著;9天以后逐渐增加,12~15天时愈合速度最快.在3~9天时间段内,照射侧伤口组织细胞凋亡百分数明显高于对照侧;与之相反,在12~22天时间段内,照射侧伤口组织细胞凋亡百分数明显低于对照侧.结论 5.21Gy软X线局部照射后,伤口组织细胞凋亡率增加可能是影响创伤愈合早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表明注射厌氧棒菌菌苗(简称CP菌苗)对正常小鼠多向造血干细胞(CFU-S)和粒巨噬系祖细胞(CFU-GM)的增殖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此外CP菌苗对受750rad照射小鼠的骨髓干细胞也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实验中又观察到注射CP菌苗组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局部照射对创伤愈合过程中伤口成纤维细胞PDGF-APDGFR-α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将132只Wisar大鼠分为单纯创伤组(对照组)和照射复合创伤组(照射组),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RT-PCR和图像分析方法检测两组伤口伤后1-60d各时间点PDGF-A,PDGFR-α蛋白及PDGF-A mRNA的表达规律。结果 局部照射使伤口愈合各阶段滞后,延长。对照组伤口成纤维细胞PDGF-A和PDGFR-α表达有明显的时相性,PDGF-A在伤后2-21d可见表达,5d为表达高峰;照射组在伤后各时间点其表达均减弱,且表达时相延长,伤后28d仍有表达;PDGFR-α在对照组于伤后2-15d在表达,5d时达高峰,照射组PDGFR-α表达减弱,但共表达时相与对照组一致。结论 照射抑制伤口成纤维细胞内源性PDGF-A及PDGFR-α的表达,表明照射使成纤维细胞自分泌PDGF-A功能减弱并对外源性PDGF-A反应性减弱,进而导致伤口愈合延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局部照射对创伤愈合过程中伤口(Fb)TGFβ1及TGFβR1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132只Wistar大鼠分为单纯创伤组(对照组)和照射复合创伤组(照射组),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方法检测两组伤口愈合过程中伤后1-60d各时间点伤口成纤维细胞中TGFβ、TGFβR1蛋白及TGFβ1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结果:单纯且口成纤维细胞TGFβ1、TGFβR1表达有明显的时相性,伤后2-21d可见表达,10d为表达高峰,照射复合创伤组其表达减弱,且表达时相延长,伤后28d仍有表达,结论:照射抑制伤口成纤维细胞内源性TGFβ1和TGFβR1的表达,表明照射使成纤维细胞自分泌TGFβ1功能减弱并对外源性TGFβ1的反应性减弱。  相似文献   

9.
硬X线局部照射对猪皮肤创伤愈合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硬X射线局部照射对创伤愈合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大体观察、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TUNEL和图像分析等方法,动态观察不同剂量硬X线局部照射后大鼠伤口愈合的过程。结果:观察发现皮肤放创复合伤的愈合时间与照射剂量存在着密切关系,相关性非常显著,r=0.985。照射后伤口组织胶原的合成降低、排列紊乱,肉芽组织的结构不规则。放创复合伤皮肤伤口成纤维细胞凋亡较单纯创伤组显著增加,伤口局部增殖细胞较单纯创伤组显著降低。结论:局部硬X线照射后,猪皮肤放创复合伤伤口愈合延迟,在20-50Gy之间时,延迟时间随照射剂量的增大而延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全身放射损伤对皮肤伤口组织细胞的影响及W11-a12促愈作用。方法:小鼠6Gy照射后,于背部造成两个皮肤切口伤,观察伤后伤口截面愈合速度,伤口炎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数量及表皮细胞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单纯创伤组相比,照射后伤口截面愈合速度降低,伤口不同细胞数量均有抑制效应,但效应程度不同,由重到轻依次为炎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表皮细胞;表皮细胞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含量显著减少,W11-a12使伤口截中速度加快,细胞数量增加,并使表皮细胞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含量增加。结论:伤后伤口局部细胞数量减少和表皮细胞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含量下降是合并放射损伤后创面难愈的重要原因之一,W11-a12对伤口的细胞游走,增殖及表皮细胞分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功能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氧化氮在创伤伤口愈合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氧化氮(NO)是在1976年发现的一种新型小分子物质,其半衰期短,化学性质活泼,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参与血管、神经系统和免疫功能等许多重要的生物调节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创伤愈合中细胞增殖期间的巨噬细胞、纤维母细胞、角化细胞等都存在NO的合成并影响着伤口的愈合。相反在NO合成受到抑制的伤口愈合中则存在伤口愈合延迟的现象,过度纤维化中减少NO的合成则可以预防瘢痕的形成。NO在创伤伤口愈合中的作用已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笔者现就NO在创伤愈合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He-Ne激光穴位照射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He-He激光对机体的免疫刺激作用。方法 用能量密度为63.7J/cm^2的He-He激光照射小鼠的神阙穴,时间分别为3、5、7和10天,每天照射1次,每次5min。激光照射结束后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别做如下实验:(1)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腹腔巨噬细胞对白色念珠菌的天噬功能;(2)用α-萘酚醋酸酯法显示腹腔巨噬细胞内非特异性酯酶(NSE),并用图像分析系统对NSE作定量分析;(3)用透射电  相似文献   

13.
低水平X射线照射对巨噬细胞吞噬消化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实验观察了不同剂量(0,50,75,150mGy和2,4Gy)X射线单次全身照射昆明系小鼠后腹腔巨噬细胞(MΦ)对鸡红细胞(CRBC)吞噬消化功能的影响。其结果表明:50和75mGy照射后3和5天巨噬细胞对CRBC的吞噬功能有非常明显增加(P<0.01),75mGy照射后巨噬细胞其消化功能也非常显著(P<0.01),而2和4Gy照射后其吞噬和消化功能降低。提示,低剂量辐射能够刺激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大剂量照射使之受抑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真皮多能干细胞移植对大鼠急性放射损伤后造血恢复的作用。方法 分离新生大鼠真皮多能干细胞体外培养至第10代用于研究,观察干细胞层体外对正常大鼠骨髓粒-巨噬系祖细胞和红系祖细胞集落生长的影响;进一步将真皮多能干细胞经尾静脉输入5Gyγ射线全身照射的大鼠体内,检测移植后骨髓有核细胞、粒-巨噬系祖细胞集落CFU—GM、红系祖细胞集落CFU—E和外周血白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等指标的恢复情况,观察4周后动物的存活率。结果 真皮多能干细胞层体外可促进正常大鼠CFU—GM和CFU—E集落的生长;全身输入干细胞促进了5Gyγ射线全身照射动物的外周血白细胞和骨髓有核细胞、CFU-GM和CFU—E集落数的恢复。实验组动物4周后的存活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真皮多能干细胞具有一定支持造血的功能,可促进急性放射损伤大鼠的造血恢复,为造血损伤相关疾病的干细胞治疗提供新的细胞来源途径。  相似文献   

15.
复方天葡片对辐射损伤小鼠免疫与造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复方天葡片(cTP)对辐射损伤小鼠免疫与造血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6周龄清洁级雄性ICR小鼠10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cTP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8只。cTP高、中、低剂量组动物分别给予0.06、0.12、0.24g/kg cTP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20mg/kg利可君灌胃,正常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用等体积蒸馏水灌胃,均为1次/d,连续21d。然后采用3.0Gy60Coγ放射源照射除正常对照组外的动物建立辐射损伤模型,并继续灌胃给药10d至实验结束。测定各组小鼠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巨噬细胞吞噬作用、外周血白细胞数及红系(CFU-E、BFU-E)、粒-单核细胞系(CFU-GM)、巨核系(CFU-Meg)、混合系(CFU-Mix)集落生成单位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经3.0Gy60Coγ照射后,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转化功能以及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均明显下降(P<0.01),而cTP可明显提高辐射损伤后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率及巨噬细胞吞噬作用;此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接受3.0Gy60Coγ射线照射后外周血白细胞数量迅速降低(P<0.01),造血系统受损明显,CFU-E、BFU-E、CFU-GM、CFU-MEG和CFU-MIX数量急剧下降(P<0.001),而cTP可促进白细胞恢复,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红细胞系集落生成单位、混合系集落生成单位生成数增加。结论 cTP具有明显的辐射防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及造血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在放射复合伤口愈合过程中表达的变化及对伤口愈合和组织改建的影响。方法:利用放射复合伤口动物模型,采用光镜、电镜、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等方法,动态观察伤口愈合有明显的损害作用,照射组织口较对照组伤口延迟6d愈合,在伤口愈合的炎症期和肉芽组织生长期,照射组新生表皮细胞中MMP1表达与对照组相近,在后期随着照射组伤口愈合的延迟其表达相对较高,在伤后3-14d,TIMP1在对照组新生表皮细胞中呈弱阳性,表皮覆盖皮呈阴性,而在照射组表皮覆盖前呈阴性或弱阳性。MMP1,TIMP1在照射组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中表达明显降低,在愈合后期因辐射所致伤口愈合的延迟同样表现为表达时相拖后,结论:MMP1,TIMP1在放射复合伤口肉芽组织中表达明显降低直接影响细胞纤维、血形成和基质改建等病理过程,是辐射影响伤口合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在放射复合伤口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及对伤口愈合和组织改建的影响。方法 利用本实验室已建立的放射复合伤口动物模型,采用光镜,电镜、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等方法,动态观察伤口愈合过程中MMP1mRNA转录及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25Gy(γ射线)局部照射对伤口愈合有明显的损害作用。照射组伤口较对照组伤口延迟6d愈合,(1)在伤口愈合的炎症期和肉芽组织生长期,照射组新生表皮细胞中MMP1表达强度与对照组相近,在愈合后期随着照射组伤口愈合的延迟其表达相对增高。(2)MMP1在照射组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中表达明显降低,在愈合后期因辐射所致伤口愈合的延迟同样表现为表达时相拖后。结论 MMP1在放射复合伤口肉芽组织中表达明显降低直接影响细胞迁移,血管形成和基质改建等病理过程,是伤口愈合延迟的重要机理之一;愈合早,中期MMP1在表皮细胞中的表达有利于重上皮化,后期在放射伤口中的高表达可能影响表皮基底膜和肉芽组织的重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X射线照射对大鼠心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以及自噬在线粒体功能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135只实验大鼠分成假照射组(10只)、照射组(80只)和照射+3.甲基腺嘌呤(3-MA)组(45只),假照射组接受0GyX射线照射,照射组给予20Gyx射线照射,照射+3-MA组接受20Gvx射线照射前30min腹腔注射2μl 3-MA。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心肌细胞的LC3II及Beclin1蛋白表达及其mRNA水平变化,检测左心室舒张压及+-dP/dtmax(左心室压力上升及下降的最大速率)等离体心功能指标。结果与假照射组相比,照射组大鼠经20GyX射线照射后离体心功能在21d时出现降低;而在1d时心肌组织线粒体功能便出现了损伤;同时,心肌细胞自噬水平在3h、6h、12h、1d、2d、4d及7d时出现明显上升,与假照射组之间的差异显著,且在6h达到最高值。与照射组相比,照射+3一MA组大鼠心肌LC3II及Beclin1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且心功能出现异常的时间提前至14d。结论x射线照射损伤大鼠心肌线粒体功能并诱导自噬发生,可能是心肌保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自噬在照射致人食管鳞癌Eca-109细胞死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食管鳞癌Eca-109细胞,分为对照组、5 mmol/L给药组、10 mmol/L给药组、单纯照射组、照射+5 mmol/L组、照射+10 mmol/L组,共6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处理组自噬标志物LC3B表达水平;GFP-LC3转染食管鳞癌Eca-109细胞后监测自噬体数量变化;MTT法检测不同处理组细胞活力;荧光染料Hoechst 33342观察不同处理组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处理组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克隆形成实验检测食管鳞癌Eca-109细胞不同处理组放射敏感性。结果 Western blot显示,照射后自噬水平升高,自噬抑制后LC3BⅡ和LC3BⅡ/LC3BⅠ比值明显下降(F=25.64,P<0.05);GFP-LC3转染食管鳞癌Eca-109细胞后,可见照射后自噬体荧光斑点明显增多,自噬抑制后自噬体明显减少(F=127.36,P<0.05);抑制自噬协同照射后细胞活力明显低于单纯照射组(F=129.54,P<0.05);抑制自噬后也增加了照射诱导的凋亡率和G2/M期阻滞细胞比;线性二次模型拟合剂量存活曲线显示,抑制自噬能增加食管鳞癌Eca-109细胞的放射敏感性。结论 抑制自噬能提高食管鳞癌Eca-109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协同杀伤肿瘤细胞,提示抑制自噬或可用于辅助食管鳞癌的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20.
探讨辐射损伤对粘膜免疫的影响。方法小鼠全身照射8Gy后,分离培养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并对其数量、细胞增殖活力、细胞毒力、TNF-α和TGF-β分泌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明显下降,增殖活力和细胞毒力明显受抑,都表现为伤后8小时下降,72小时达最低值。上皮内淋巴细胞分泌TNF-α和TGF-β显著增多,表现为伤后8小时增高,72小时达峰值。结论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降低成为全身放射损伤时造成肠粘膜免疫屏障功能受损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