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HSV-TK联合IL-2对人舌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建立舌癌Tca8113移植瘤动物模型,采用HSV-TK基因联合IL-2基因对人舌癌移植瘤进行裸鼠体内实验。实验分A、B、C、D四个实验组,每组5只裸鼠。A组为对照组,每瘤注射生理盐水;B组为空病毒组,每瘤注射空病毒5×108PFU;C组为单纯TK治疗组,每瘤注射TK5×108PFU;D组为TK联合IL-2治疗组,每瘤注射TK(5×108PFU) IL-2(5×108PFU)。48小时以后,对B、C、D组裸鼠每日腹腔注射GCV,100mg/kg/日,2次/日,连续10天。最后一次给药后第二天处死裸鼠,测量肿瘤重量并计算抑瘤率;光镜观察移植瘤组织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A、B、C、D组裸鼠瘤重量均数分别为:1.52±0.49g,1.44±0.42g,0.91±0.24g,0.36±0.24g。C组的抑瘤率为40%;D组抑瘤率为76%。经统计学检验发现TK组和TK联合IL-2组的肿瘤生长均受到抑制,A组和C组、A组和D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单用TK组比较,TK联合IL-2组抗瘤作用明显增强。光镜观察发现,TK组肿瘤组织呈灶状凋亡,可见核固缩的细胞。TK联合IL-2组凋亡细胞增加,肿瘤细胞减少。电镜观察发现,TK组和TK联合IL-2组出现大量的细胞凋亡:凋亡细胞皱缩,胞核体积缩小,染色质浓缩,电子密度增加,呈新月状边集于核膜下。结论TK联合IL-2治疗可显著抑制Tca8113移植瘤的生长,其治疗效果优于TK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HSV-TK联合IL-2对舌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探讨HSV-TK与IL-2联合应用对舌癌抑制和杀伤的机制.方法:建立舌癌Tca8113移植瘤动物模型,采用HSV-TK联合IL-2对移植瘤进行体内转染,观察肿瘤生长情况.使用RT-PCR检测HSV-TK基因和IL-2基因的表达情况;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移植瘤的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中CD4和CD8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移植瘤体积生长曲线表明TK组(C组)及TK联合IL-2 组(D组)肿瘤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TK组抑瘤率为40.1%,TK联合IL-2组抑瘤率为80.2%.RT-PCR检测目的基因HSV-TK基因和IL-2基因已整合入肿瘤细胞中且稳定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A组(对照组)和B组(病毒组)凋亡峰不明显,而C组和D组凋亡峰明显.对照组、病毒组、TK组、TK联合IL-2组凋亡率分别为(6.77±1.31)、(7.08±1.28)、(13.22±3.28)、(28.90±6.50).除对照组、病毒组无明显差异(P>0.05),其他任2 组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TK联合IL-2组,肿瘤细胞周围有大量CD4和CD8阳性的淋巴细胞浸润.结论:HSV-TK和IL-2治疗后可显著抑制Tca8113移植瘤的生长.HSV-TK与IL-2基因联合应用,其治疗效果较单独应用HSV-TK明显提高.HSV-TK可明显杀伤Tca8113移植瘤细胞,而IL-2可以诱导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肿瘤抑制基因TIP30对涎腺腺样囊性癌高转移细胞(ACC-M)致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设计CMV启动子序列的特异引物及Taqman探针进行实时PCR,制备AdTIP30/ACC-M病毒液.BALB/c nu/nu鼠30只(4周龄,体重18~20 g),随机分3组,各10只,AdTIP30/ACC-M、ACC-M及AdLaeZ/ACC-M分别注射小鼠背部皮下,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结果:实时PCR测定AdTIP30/ACC-M病毒滴度为3.01×1010/ml,AdTIP30/ACC-M组移植瘤出现时间要比ACC-M组及AdLacZ/ACC-M组推迟4 d,肿瘤生长缓慢(P<0.01).结论:实时PCR测定重组腺病毒滴度快速、简便、滴度高.抑癌基因TIP30能够显著抑制涎腺腺样囊性癌高转移细胞在裸鼠体内生长.  相似文献   

4.
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凋亡的动物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不同剂量的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hTNF -α)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凋亡的体内诱导。方法 利用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 (SACC - 83)建立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 ,局部肿瘤内直接注射rhTNF -α,选用两个不同剂量 (1 0 0× 1 0 4 IU/kg和 1 0× 1 0 4 IU/kg) ,观察对肿瘤的抑制作用 ,并采用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体内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结果 ①A实验组的抑瘤率为 52 .1 6 % ,B实验组的抑瘤率为 73 .0 1 %。②用药后三组瘤体体积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③三组流式细胞周期的变化及凋亡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①rhTNF -α可抑制裸鼠SACC移植瘤生长 ,使细胞增殖在G1 期发生阻滞。这种抑制主要通过细胞凋亡来实现的。②本文低剂量的rhTNF -α诱导凋亡的效果优于高剂量的rhTNF -α ,为临床SACC治疗提供了参考剂量  相似文献   

5.
HSV-TK自杀基因对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治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erpes simplex virus thymidine kinase,HSV-TK)/丙氧鸟苷(ganciclovir,GCV)系统对人涎腺多形性腺瘤体外基因治疗的作用。方法采用腺病毒包装重组脂质体介导的含有HSV-TK全长的cDNA真核表达质粒PDC312-HSVTK转染人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通过RT-PCR检测TK基因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用MTT法检测HSV-TK/GCV系统对多形性腺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和旁观者效应:采用倒置显微镜、组织学染色等观察HSV-TK/GCV系统作用细胞后的形态学改变。结果HSV-TK基因转染24小时后,肿瘤细胞开始出现空泡性变;转染48小时后,RT-PCR从转染的细胞中成功扩增出1150bp的特异性TK基因片段。转染36小时后加入不同浓度的GCV治疗,细胞出现核固缩,胞浆裂解,随之细胞死亡、脱壁的现象。细胞存活率随HSV-TK/GCV作用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当加入10^-4mol/LGCV治疗7天时,HSV-TK/GCV系统的杀伤作用最强,细胞存活率为10.3%。当TK阳性的细胞占细胞总数50%时,其旁观者效应最明显,细胞存活率为31.7%。结论HSV-TK/GCV系统对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和旁观者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人复发性涎腺腺样囊性癌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方法将人复发性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块,进行裸鼠皮下接种、传代,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并对其进行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及染色体分析。结果人复发性腺样囊性癌组织块移植于裸鼠后,获原代移植成功。2年期间移植瘤在裸鼠之间共连续传代4代,移植BALB/C裸鼠5只,平均潜伏期44.33天。经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发现移植瘤与其原发肿瘤结构特征一致。染色体检查为亚中着丝点染色体,符合人类体细胞核型。结论成功建立人复发性涎腺腺样囊性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并传代,移植瘤保留了原发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和染色体核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吴茱萸碱对涎腺腺样囊性癌ACC-M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终浓度为0.01、0.1、1、10、100μg/ml的吴茱萸碱处理ACC-M 24、48、72 h后,应用MTT比色试验、倒置显微镜、Giemsa染色、Annexin-V-FITC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和观察ACC-M的生长抑制率和凋亡情况。结果:吴茱萸碱(1μg/ml以上)对ACC-M细胞具有时间-浓度依赖性生长抑制作用,最大生长抑制率可达89%。吴茱萸碱可诱导ACC-M细胞凋亡,凋亡率随处理时间延长和药物浓度增加而上升,各组间有显著差异。吴茱萸碱同时可引起ACC-M细胞坏死。结论:吴茱萸碱可以诱导细胞凋亡和/或坏死,从而抑制涎腺腺样囊性癌ACC-M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莱菔硫烷(SFN)对涎腺腺样囊性ACC-M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分别用终浓度为5、10、20、30、40、60、80、100μmol/L的SFN处理ACC-M细胞24、48、72 h。用MTT比色试验和台盼蓝拒染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和存活情况;倒置显微镜、Giemsa染色、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Annexin-V-FITC和PI双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SFN对ACC-M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最高抑制率达89.2%,作用24、48、72 h时的IC50(μmol/L)分别是75.6、21.3、16.5,增殖抑制率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SFN可诱导ACC-M细胞凋亡,凋亡率随处理时间延长和药物浓度增加而上升(P<0.01)。结论:SFN具有抑制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ACC-M增殖和诱导其凋亡的作用,且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肿瘤抑制基因TIP30修饰后的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ACC-2)对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BALB/cnu/nu鼠30只(4周龄,体重18-20g),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0只;TIP30基因修饰的ACC-2细胞(AdTIP30/ACC-2)、野生型ACC-2细胞(wt/ACC-2)及对照基因LacZ修饰的ACC-2细胞(AdLacZ/ACC-2)分别注射小鼠背部皮下,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及小鼠存活时间.结果:①.AdTIP30/ACC-2组移植瘤出现时间比wt/ACC-2组及AdLacZ/ACC-2组晚3d,且肿瘤生长缓慢(P<0.01);②.存活时间,AdTIP30/ACC-2组(53.0±3.3)d,有2只长期存活;wt/ACC-2组(26±2.2)d;AdLacZ/ACC-2组(29±2.4)d.结论:抑癌基因TIP30能够显著抑制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在裸鼠体内生长,延长荷瘤小鼠存活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生存素(Survivin)小干扰RNA(siRNA)在体内是否能抑制腺样囊性癌移植瘤体的生长。方法裸鼠体内注射稳定转染靶向Survivin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pGenesil-shRNA-Survivin后的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ACC-2,观察移植肿瘤生长情况,以空白对照组及阴性质粒对照组作为对照。处死裸鼠后测量移植瘤体积;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病理证实移植瘤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瘤的Survivin蛋白表达情况,半定量RT-PCR检测Survivin mRNA表达情况。结果处死裸鼠后测量移植瘤体积表明,pGenesil-shRNA-Survivin组移植瘤体积明显减小;其Survivin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siRNA能在体内明显抑制腺样囊性癌Survivin的表达,Survivin siRNA能有效抑制腺样囊性癌裸鼠体内移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Tip30基因修饰的ACC-M细胞裸鼠体内致瘤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肿瘤抑制基因Tip30修饰后的人涎腺腺样囊性癌高转移细胞(ACC鄄M)所致裸鼠移植瘤体内生长的变化。方法:BALB/Cnu/nu鼠30只(4周龄,体重18 ̄20g),随机分3组,各10只;Tip30基因修饰的ACC鄄M细胞(AdTIP30/ACC鄄M)、野生型ACC鄄M细胞(wt/ACC鄄M)及对照基因LacZ修饰的ACC鄄M细胞(AdLacZ/ACC鄄M)分别注射小鼠颌下区皮下,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及小鼠存活时间。结果:(1)经TIP30基因修饰组肿瘤出现的时间比野生型对照组及基因对照组晚3d,且肿瘤生长缓慢(P<0.01);(2)存活时间显示,基因修饰组(53.0±3.3)d,有2只长期存活;野生型对照组(26±2.2)d;对照基因组(29±2.4)d。结论:抑癌基因Tip30能够显著抑制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在裸鼠体内的生长,延长荷瘤小鼠存活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放射诱导启动子介导双融合自杀基因CDglyTK靶向治疗人舌鳞癌裸鼠移植瘤的疗效。方法构建人舌鳞癌裸鼠移植瘤模型.以脂质体为载体介导携放射诱导启动子调控双融合自杀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E-CDglyTK瘤内转染,辅以3Gy放疗,腹腔注射5-氟胞嘧啶和丙氧鸟苷.描绘肿瘤生长曲线,RT—PCR检测CDglyTK的mRNA水平.免疫组化检测细胞核增殖抗原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结果放射诱导启动子介导的CDglyTK对肿瘤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RT—PCR可检测到转染后肿瘤细胞CDglyTK的mRNA表达,诱导放疗增强了其表达水平.电泳条带灰度值从0.213±0.023上调至0.279±0.038(P〈0.01);诱导放疗显著提高疗效,凋亡指数从21.52%上升为32.23%(P〈0.01),增殖指数由28.36%下降至20.07%fP〈0.01)。结论放射诱导启动子可作为基因治疗分子开关调节CDglyTK基因在人舌鳞癌裸鼠移植瘤中靶向表达.低剂量放射性照射可显著提高其疗效。  相似文献   

13.
裸鼠体内人腺样囊性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在人涎腺腺样囊性癌 (salivaryadenoidcysticcarcinoma,SACC)裸鼠移植瘤模型上 ,观察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ecombinedhumantumornecrosisfactor α ,rhTNF α)诱导凋亡的形态学特征及bax、bcl 2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 将 6× 10 10 /L的SACC细胞悬液接种于裸鼠皮下建立动物模型后 ,按rhTNF α 10 0× 10 4IU /kg或 10× 10 4IU /kg瘤体内直接注射给药。采用光镜、电镜、流式细胞术及原位凋亡试剂检测盒观察凋亡的形态学变化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观察bax、bcl 2的表达情况。结果 移植瘤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凋亡细胞核消失后出现钙盐沉积 ,形成砂粒小体。凋亡细胞对bax、bcl 2蛋白的表达明显上升 (P <0 .0 5 )。结论 砂粒体钙化是TNF α诱导的SACC裸鼠移植瘤细胞凋亡的特征和归宿 ;TNF α诱导的细胞凋亡能够特异性增强bax、bcl 2基因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破裂法对基因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质粒pIRES-rhBMP2-EGFP在小鼠骨骼肌的转染、表达的促进作用。方法2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A组和B组选择右侧胫前肌为注射点,其中A组注射质粒,B组注射质粒与微泡造影剂混合物后用超声辐照,质粒注射量为30 μg;C组和D组选择右侧股四头肌为注射点,其中C组注射质粒,D组注射质粒和微泡造影剂混合物后用超声辐照,质粒注射量为100 μg。7 d后处死A组和B组小鼠,取胫前肌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14 d后处死C组和D组小鼠,取股四头肌行免疫组化检测rhBMP-2表达情况。结果7 d后B组阳性肌纤维百分率高于A组(P<0.05);14 d 后,C组和D组都可检测到rhBMP-2的表达,但D组rhBMP-2表达量比C组多。结论超声介导微泡破裂法能增加外源性rhBMP-2基因在小鼠体内骨骼肌转染率和表达水平,有望为牙周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一种新型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DNA甲基转移酶1(DNA methyltmnderases 1,DNMT-1)表达抑制对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细胞体内、体外的生物学影响,探讨DNMT-1在SACC发生、侵袭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对前期实验建立的DNMT-1表达稳定抑制的ACC-M细胞(实验干扰组)、空载对照ACC-M细胞系(空载对照组)及ACC-M细胞系(空白对照组),在体外分别应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生长曲线分析、流式细胞周期分析、平板克隆实验、体外侵袭能力分析等方法,体内对裸鼠皮下、尾静脉注射肿瘤细胞,综合分析评估DNMT-1表达抑制对ACC-M细胞体内增殖、侵袭及转移的影响.结果 实验干扰组细胞倍增时间延长[(34.7±2.1)h]、细胞周期S期比例[(17.4±117)%]、克隆形成率[(43.0±1.3)%]降低,与空白对照组[分别为(26.2±3.1)h、(31.5±2.0)%、(71.0±4.7)%]及空载对照组[分别为(28.4±3.9)h、(39.0±2.0)%、(66.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体外侵袭能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内DNMT-1表达稳定抑制的ACC-M细胞,其皮下成瘤率(6/10)、瘤体体积[(2.18±0.83)mm~3]、重量[(0.0156±0.0046)g]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分别为10/10,(155.44±1.67)mm~3、(0.0724±0.0157)g]及空载对照组[分别为10/10、(147.46±1.73)mm~3、(0.0729±0.0177)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的肺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NMT-1表达稳定抑制的ACC-M细胞,其肺转移瘤的个数[(2.0±0.5)个]、直径[(70.0±20.3)μm]均显著低于空白[(28.0±5.5)个、(195.0±25.4)μm]及空载(27.0±4.5)个、(190.0±19.9)μm]对照组,P<0.05.结论 抑制DNMT-1的表达能有效降低ACC细胞的生长、增殖及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16.
TNP-470联合顺铂抗腺样囊性癌生长和肺转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血管生成抑制剂TNP 470联合顺铂 (CDDP)对口腔腺样囊性癌生长及肺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 分别将建株的口腔腺样囊性癌肺转移细胞株 (ACC M)细胞悬液注射至裸鼠皮下和尾静脉 ,建立口腔腺样囊性癌皮下移植瘤及实验性肺转移模型。从移植后的第 3周开始 ,于裸鼠对侧皮下注射TNP 470 30mg/kg,隔日 1次 ,共7次。CDDP分别在第 3周和第 4周腹腔给药各 1次 ,剂量为 5mg/kg。停药后第 2d处死裸鼠。测量肿瘤大小 ,称重并计数肺转移结节数。以兔抗人Ⅷ因子相关抗原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后 ,计数皮下瘤块血管密度。结果 与单用TNP 470相比 ,TNP 470联合CDDP对口腔腺样囊性癌生长和肺转移的抑制作用更强 ,但对皮下移植瘤的血管密度影响无明显差异。结论 TNP 470联合CDDP对口腔腺样囊性癌生长和肺转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构建含有Tip30与人IFN-γ基因的真核表达及共表达质粒的重组减毒伤寒沙门菌对腺样囊性癌肺转移抑制作用。方法:4周龄BALB/Cnunu雄鼠25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5只,其中对照组5只(PBS)、单纯减毒沙门菌组5只(SL7207)、携带人IFN-γ基因减毒沙门菌治疗组5只(SL7207/pCI-IFN)、携带Tip30基因减毒沙门菌治疗组5只(SL7207/pCI-Tip30)、携带Tip30与人IFN-γ基因的真核共表达质粒的重组减毒沙门菌治疗组5只(SL7207/pCI-Tip30/IFN),均于尾静脉接种高转移腺样囊性癌(ACC-M)细胞。10d后对照组裸鼠口服PBS,其余各治疗组口服相应的减毒沙门菌,隔周1次,共3次。检测:裸鼠肺转移肿瘤细胞内IFN-γ、Tip30的表达、肿瘤生长体积、瘤体重量、带瘤存活期。结果:在治疗组裸鼠肺转移肿瘤细胞胞浆内有对应表达IFN-γ、Tip30;各治疗组均较对照组肿瘤生长慢,肿瘤体积小,重量轻,抑瘤率高,带瘤存活期长;携带基因治疗组较SL7207治疗组肿瘤生长慢,肿瘤体积小,重量轻,抑瘤率高,带瘤存活期长;联合基因治疗组较单基因治疗组肿瘤生长慢,肿瘤体积小,重量轻,抑瘤率高,带瘤存活期长。结论:减毒伤寒沙门菌不仅能作为载体介导基因对腺样囊性癌肺转移有抑制作用,而且自身对腺样囊性癌肺转移也有抑制作用。联合基因较单基因抑制效果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热疗(HT)联合CTL(致敏的T淋巴细胞)对裸鼠移植瘤的‘抑瘤效应。方法:建立50只裸小鼠舌癌Tea8113移植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加热处理组、致敏CTL处理组、加热+致敏CTL处理组、致敏CTL+加热组)。于肿瘤接种后8周处死各组动物,提取肿瘤组织标本,行病理学检查。并采用TUNEL法检测肿瘤组织的凋亡情况,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率,采用SABC法检测裸鼠移植瘤HSP70的表达水平。结果:HT+CTL+IL-2组和CTL+IL-2+HT有显著的抑瘤效应,抑瘤率为68.85%和61.48%,且该组的肿瘤细胞凋亡率和HSP70表达OD值与其余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热疗联合致敏CTL的免疫治疗有显著的抑瘤效应,HSP70-PC(热休克蛋白70免疫复合物)起到了抗原提呈和肿瘤抗原疫苗作用。  相似文献   

19.
XAGE-1b基因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转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睾丸抗原家族中XAGE—1b基因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高转移细胞ACC—M中的高表达是否与其转移相关。方法:采用RNA干扰方法抑制腺样囊性癌低、高转移细胞ACC-2、ACC—M中XAGE—1b基因的表达,检测该基因表达改变对肿瘤细胞体外迁移能力以及裸鼠体内肿瘤细胞肺转移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XAGE—1b基因干扰质粒转染腺样囊性癌细胞后,RT—PCR验证干扰效率显示.XAGE—1b基因表达量显著下降;Boyden小室检测肿瘤细胞体外迁移能力明显下降;在裸鼠体内检测基因干扰后的肿瘤细胞肺转移能力与ACC—M相比也显著下降(P〈0.01)。结论:RNA干扰作用抑制了XAGE—1b基因的表达,体外实验和体内检测中显著影响了肿瘤细胞的迁移黏附以及肺转移能力,初步证实了XAGE—1b基因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转移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nm23-h1对腺样囊性癌细胞株(adnoid cystic carcinoma cell line-M,ACC-M)的肺转移是否具有抑制作用。方法:20只裸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每只裸鼠经尾静脉注入5×106个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nm23-h1质粒体外转染所得阳性表达的ACC-M细胞,对照组注入等量的未转染ACC-M细胞,1周及4周时处死动物获取肺标本,常规组织学观察。结果:1周时实验组未见转移,而对照组有少量小转移灶;4周时实验组肺内仍未见转移灶,对照组可见大量灰白色转移结节。结论:nm23-h1对ACC-M的肺转移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