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HBV相关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HBV相关肝硬化患者129例,按照是否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分为出血组(研究组)71例和未出血组(对照组)58例。调查两组性别、年龄、肝功能分级、幽门螺杆菌感染、凝血酶原时间、胃左静脉内径、血红蛋白等。结果:两组性别、年龄、幽门螺杆菌感染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肝功能分级、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胃左静脉内径和血红蛋白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功能分级、凝血酶原时间及胃左静脉内径为影响HBV相关肝硬化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BV相关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中肝功能分级、凝血酶原时间及胃左静脉内径为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冠心病(CHD)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选取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感染Hp将患者分为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其中Hp阳性组100例,Hp阴性组3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抗血小板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Hp阳性组患者100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50例。所有患者皆采取常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其中观察组实施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并且在治疗1个月后观察治疗效果。所有患者在治疗后1年时进行随访,同时记录各组上消化道出血和贫血情况,检测患者的血肌酐、谷丙转氨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血红蛋白含量。结果在Hp阳性、Hp阴性指标上,观察组(4%、96%)显著优于对照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679,χ2=92.308,P0.05);观察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2,P0.05);在治疗后的1年随访中,Hp阳性观察组发生1例(2%)上消化道出血,Hp阳性对照组发生7例(14%)上消化道出血,Hp阴性组未出现消化道出血,且三组患者在该指标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048,P0.05);在黑便、呕血及粪便隐血阳性等临床表现指标上,三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贫血、血肌酐、谷丙转氨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血红蛋白含量指标上,三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血红蛋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及血肌酐指标上,Hp阳性观察组均显著高于Hp阳性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增加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时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概率,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则可以降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4年1月-2018年1月在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92例,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患者26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阴性患者132例为阴性组,阳性患者选择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患者165例为试验组,未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患者95例为对照组。392例患者均使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患者在治疗后1年进行电话随访或来院复诊时随访,观察三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表达水平、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水平、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和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转阴性情况;同时记录患者治疗1年后临床症状发生及预后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贫血和黑便症状较试验组患者和阴性组患者重(P<0.05);对照组患者的Hb表达水平为(118.51±4.53)g/L,低于试验组患者(131.75±4.96)g/L和阴性组患者(132.06±5.22)g/L(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1年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转阴性患者135例,感染消除率达到了81.8%,而对照组未出现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转阴性患者(P<0.05);对照组复发心绞痛和消化道不适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多于试验组和阴性组患者(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治疗能够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后上消化道出血情况和贫血情况,减少心脏、消化道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老年患者116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住院的肝硬化且未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老年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碳14呼气试验检测其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不同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对上消化道出血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以及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总感染率(52.6%)高于对照组(39.0%),且观察组男性患者的感染率(58.3%)高于对照组(34.3%),年龄≥70岁组患者的感染率(58.7%)高于对照组(3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其0他5)类;型静出脉血曲患张者破幽裂门出螺血杆患菌者感幽染门率螺为杆5菌2.感3%染,率差为异4具8.3有%统,计溃学疡意性义出(血χ2患=7者.6幽86门,P螺=杆0菌02感1)染;性率别为、 9食1.7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有关,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肝硬化患者更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此外,男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为老年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需加强护理监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贲门癌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120例贲门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取100例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上消化道非肿瘤疾病的患者为对照组,通过上消化道内镜对贲门不同位点组织进行病理活检,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结果 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为55.26%,肠上皮化生患者为57.14%,腺上皮萎缩患者为58.82%,不典型增生患者为60.00%,均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8.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为65.0%,高于对照组(5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贲门区12点位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为55.83%,分别高于3点位(35.0%)、6点位(34.17%)、9点位(31.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贲门区不同位点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贲门癌及贲门区黏膜癌前病变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了肝硬化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与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内二科收住的肝硬化患者75例,并对其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幽门杆菌感染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75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25例,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3例,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2例,消化道溃疡出血者19例,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l例;其中HP阳性46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20例;HP阴性29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5例。 HP阳性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HP阴性患者,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肝源性消化性溃疡有一定关系,肝硬化HP阳性的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概率明显升高,因而要降低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首先得根除治疗幽门螺杆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临床医护人员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为有效控制幽门螺杆菌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医院2012年采用幽门螺杆菌尿素酶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检测1 250名体检人员血清幽门螺杆菌IgG抗体,统计不同组别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 1 250名体检人员中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为62.16%,按性别分组,男性阳性率为64.88%、女性为60.73%,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年龄分组,青年组感染阳性率为61.17%、中年组为63.66%、老年组为58.73%,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不同岗位分组,医疗组阳性率为63.81%、护理组为62.15%、后勤组为26.31%,医疗组和护理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医护组和后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罹患不同上消化道疾病医护人员Hp感染阳性率为72.88%,3种疾病间Hp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及罹患上消化道疾病的比例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68例冠心病的患者68例和健康体检者56例,分别作为冠心病组和健康对照组;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测定入选对象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同时应用全自动生化仪对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进行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组有55例幽门螺杆菌阳性,阳性率为80.9%,其中重度感染14例,占25.4%;健康对照组中有3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阳性率为53.6%,其中重度感染4例,占1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者血清TG水平较感染阴性者明显增高,感染阳性者的HDL-C浓度低于感染阴性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者的LDL-C和TC有增高的趋势。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冠心病治疗的同时对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给予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冠心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儿童贫血的影响.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218名4~14岁儿童血清幽门螺杆菌-IgG抗体,同时检测血红蛋白.结果 儿童幽门螺杆菌平均感染率为25.7%,4~7岁与7~14岁年龄组分别为14.5%和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幽门螺杆菌感染儿章的血红蛋白值为(97.9±6.9)g/L,低于无幽门螺杆菌感染儿童的血红蛋白值(128.8±7.3)g/L(P<0.05).幽门螺杆菌感染儿童低血红蛋白检出率为82.1%,无幽门螺杆菌感染儿童为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4~14岁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影响血红蛋白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慢性胃炎隆起糜烂型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血清胃泌素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 对内镜下符合慢性胃炎隆起糜烂型诊断的68例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及血清胃泌素水平检测,并应用根治幽门螺杆菌的三联方案治疗,治疗后4周复查上述项目。结果68例患者中,幽门螺杆菌阳性50例(73.5%),其中血清胃泌素增高36例(72.0%),最高达362 pg/ml,平均为(162.8±87.2)pg/ml。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18例(26.5%),其中血清胃泌素增高5例(27.8%),平均为(79.6±21.8)pg/ml。两组血清胃泌素水平及增高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44例幽门螺杆菌根治者和6例幽门螺杆菌未根治者,疣状隆起消失分别为29例(65.9%)、1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血清胃泌素水平升高有关,根除幽门螺杆菌对治疗慢性胃炎隆起糜烂型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