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衔接的现状分析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的快速有效衔接,可以大大地减少患者送达医院后等待的时间,建立高效的生命绿色通道,是提高危急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有力保证.本文通过2010-01-01~2010-12-31我院院前急救与外院院前急救和我院院内急诊交接患者进行快速急性生理评分(REMS)及危险性分层,在通讯衔接、病历资料衔接、口头衔接及急救技术衔接上进行探讨,我院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衔接,与外院院前急救送达我院内急诊衔接相比,存在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完善机制.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主要包括院前自我救护、启动急救流程、急诊护理人员的现场急救、转院及途中的的监护、院内院外的无缝隙衔接、心理护理等。认为正确及时的院前急救可减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渴求在急危重病的发展初期就能得到及时高质高量的救治,而院前急救与急诊绿色通道正好满足了这一要求。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病情危重,病死率高,预后与抢救时间紧密相关。根据我院心血管病专科的特点将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与院前急救、急诊绿色通道融为一体.利用系统化整体护理在各个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系统护理,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战伤救治分类模式在急诊救护身份识别中的应用效果,战伤救治分类模式主要包括制作急诊伤病员身份分类信息卡,有效进行了伤病员身份识别及病种分类,既保证了伤病员护理安全,又达到了快速准确救治的目的,强调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护的无缝衔接是成批伤员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卢青 《全科护理》2012,10(11):1017-1018
对院前急救人、机、物、法、环境5方面风险进行分析,通过加强急诊专科护士的培训、规范救护车与急救器械物品的管理、健全完善院前急救组织与应急工作制度、重视院前急救环境评估与控制管理等预见性干预措施,降低院前急救护理风险,保证院前急救的质量安全与服务效果,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急诊护士对院前急救护理的真实心理体验。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方法对12名急诊护士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其对院前急救护理的体验,运用类属分析法归纳主题。结果急诊护士对院前急救护理的身心感受提炼出4个主题:①压力、困惑、担忧;②不适、疲惫、无奈;③对传染病的恐惧;④茫然、质疑、兴奋。结论医院管理者应重视和改善120急救环境的建设,关注急诊护士的心理问题,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院前急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院前急救衔接绿色通道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救治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2014年10月本院急诊出车接诊的AMI患者156例分为观察组79例和对照组7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AMI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AMI院前急救衔接绿色通道进行急救护理,对比两组的救治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确诊时间及开始心肌再灌注治疗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好转率和患者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给予及时合理的急救护理干预,进而衔接快捷可行的绿色通道路径,使患者提前获得干预,并缩短开始心肌再灌注治疗时间,能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急诊护理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完善急诊护理记录,避免医疗纠纷。方法将原有的急诊护理记录项目表格化,重视院前抢救记录和各种时间记录。落实不同急救人员(院前、急诊室、病房)交接时的签名制度。结果规范了院前急救、急诊抢救的护理流程,提高了病人满意率,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结论急诊护理记录单实用,有效地促进了急诊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的护理风险因素并制订防范对策.方法 对2007年至2010年我院120指挥中心反馈的意见表及相关的急诊护理管理资料进行预见性分析.结果 通过分析风险因素,提出预防对策,使院前急救护理质量得到提高,医疗纠纷明显下降.结论 护理人员通过专业的培训,降低了护理风险,确保院前急救工作快捷、准确和安全.  相似文献   

10.
提高急诊护士抢救能力的做法与体会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 提高急诊护士应急抢救能力。方法 护理部在护理人力资源与急救管理上加大管理力度。通过不断优化人员结构,实施合理的区域划分与分工;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对急诊护士进行专科知识和急救技能的培训;狠抓急救管理。结果 明显提高了护士的应急抢救能力,急救技能考核合格率均达10 0 % ,出色完成院前急救任务。结论 急诊应有计划地进行专科知识及技能的强化训练,并对急救管理工作常抓不懈,才能提高护士整体业务素质,提高应急抢救能力,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护理联合急诊绿色通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4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提供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提供常规的急诊护理同时予以院前急救护理联合急诊绿色通道方式实施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心肌再灌注时间、急救反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肌再灌注时间、急救反应时间与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并发症总发生率与死亡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联合急诊绿色通道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可有效缩短患者心肌再灌注时间、急救反应时间及住院时间,提升救治效率,减少并发症及死亡情况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结合急诊工作模式,构建急诊一体化护理信息系统,提高急诊、急救护理工作效率及质量。方法 2013年以来,通过对急诊科工作模式全面剖析,确定急诊特有的业务需求,结合专业的IT团队,利用Net、Web Service、3G、Wlan等信息技术搭建信息平台,与医院信息化系统实施无缝连接,构建了"120"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诊重症监护-急诊手术融为一体的护理信息化系统,并将其应用于临床。结果急诊一体化护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实现了急诊救护流程一体化、医护办公无纸化、质量控制管理标准化、科研信息智能化。结论急诊一体化护理信息系统是急诊护理新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收治的100例AMI患者按急救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院前急救护理,研究组给予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后院前急救、急诊抢救、球囊扩张及住院治疗等所需时间,比较两组救治中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研究组院前急救、急诊抢救、球囊扩张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救治中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AMI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可有效缩短急救总时间,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急诊护理学是护理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以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心肺脑复苏、急性中毒、小儿急诊、慢性病急性发作等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监视、护理为主要内容。我国卫生部于1984年 6月颁发了《城市医院急诊科建设方案》 ,并在北京等地正式成立急诊科。从此我国的急诊护理步入正规 ,并逐渐与国际接轨。中华护理学会及护理教育中心 ,根据急诊护理学的特点和现状 ,多次举办国家级急诊护理学习班 ,培训了大批人才 ,推动了我国急诊护理学的发展。本文就近年来我国急诊护理学的进展作一综述。1 院前急救护理我国的院前急救起步于 5 0年代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DCA循环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1日~12月31日实施PDCA循环干预前58例AMI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院前急救护理。选取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实施PDCA循环干预后58例AMI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基础上实施PDCA循环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急诊反应时间、院前急救时间、首次心电图时间、急诊入院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死率、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PDCA循环干预后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PDCA循环干预可提高AMI患者的院前急救效率,改善院前急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急救急诊服务是医疗卫生行业的重要窗口,随着急诊医学观念的改变,急诊模式也正在发生变化。为进一步提高急救急诊水平,院前急救到院内急救之间的衔接应密切配合、互助互补,充分利用各类急救资源,建立完善整个急救急诊各环节,使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外伤昏迷的患者采用院前急救和护理措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急诊科收治的外伤所致昏迷患者150例,依据其入院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由家属送入,无有效院前急救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由120急救接收,入院前接受院前急救与护理。统计分析2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抢救费用及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诊费用、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外伤性昏迷患者采用院前急救与护理可以明显改善预后,减少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需要进行急救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病人院前急救时间、急诊抢救时间、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病人的院前急救时间、急诊抢救时间、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救中应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可有效缩短病人的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随着急诊医学和急救护理学的迅速发展,各种急、危、伤、重患者在及时转运途中的监护抢救护理已成为院前急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医院的院前急救风险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院前急救护理风险管理更是薄弱环节。为有效防范院前急救护患纠纷的发生,保护护患双方权益,不断改进院前急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程序化的模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诊收治的113例脑出血患者院前急救行程序化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经急救和实施程序化护理,转送入院103例,现场死亡7例,转送途中死亡3例.结论 脑出血患者院前急救程序化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脑出血患者院前急救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