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护理干预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95年我院开始创建爱婴医院,同年底被山东省卫生厅命名为“爱婴医院”,近年,由于不断总结经验,掌握了促使母乳喂养成功的各种有效护理措施,成绩显,连年被省、市卫生系统达标验收。现将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的效果。方法选取自愿参加此研究的初产妇110例,随机分为综合性护理组和一般护理组,每组55例。一般护理组采取妇产科常规护理,综合性护理组采取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乳房护理等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采用母乳喂养自信心量表评价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自信心,并记录两组产妇的奶胀、乳头皲裂的发生率及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综合性护理组的母乳喂养自信心量表评分值明显大于一般护理组(P<0.05),奶胀、乳头皲裂发生率明显低于一般护理组(P<0.05),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一般护理组(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增加初产妇的母乳喂养信心、降低奶胀、乳头皲裂等的发生率,同时可以提高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提高产后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2000例产妇在母乳喂养中常见的心理障碍和乳房问题进行了临床调查分析,根据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结果 出院时产妇因心理障碍而不愿哺乳者100%顺利哺乳;乳房扁平或乳头凹陷者吸吮成功率95.2%;对乳头皲裂者着重纠正含接姿势,同时利用产妇自身乳汁治疗创口,治愈率100%;对乳胀者进行热敷、按摩、拍打乳房,增加喂哺次数,及时排空乳房,1~2 d解除率达95.2%.结论 针对提高产后母乳喂养率,采取一系列相应的处理措施,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产前乳房护理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乳喂养有利于母亲和婴儿的健康,是近年来国内外大力提倡的喂养方法.由于孕妇缺乏乳房生理及母乳喂养知识,影响婴儿对母乳的获取,对能够进行母乳喂养的产妇进行正确的喂养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1].我院通过对产妇进行产前乳房保健指导,提高了母乳喂养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头异常产妇实施母乳喂养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妇产科2010年1~12月住院的60例乳头异常产妇实施一系列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支持、手法复位纠正,产后访视。结果:60例乳头凹陷的产妇中,排除有医学指征不能喂养者,出院时吸吮成功率为100%。结论:责任护士一对一的护理干预使乳头异常产妇能有效地进行母乳喂养,提高了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6.
产前产后乳房护理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纯母乳喂养是指在婴儿出生后的4~6个月内,不给其添加任何食物,单纯靠母乳来哺育婴儿的方法。这个方法一直以其优点多、方便而备受产妇及其家属的关注。进行纯母乳喂养的关键是在产前产后给乳房进行正确而有效的护理。笔者在产科工作期间,发现产妇在实行纯母乳喂养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如乳头平坦、乳汁不足、乳房肿胀、乳头皲裂等,给母婴双方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而影响母婴的健康。笔者现从两个方面来谈谈如何预防和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田中会 《全科护理》2013,11(8):724-725
分析107例产妇不能母乳喂养的原因,包括心理因素9例,乳头凹陷或扁平20例,乳房肿胀38例,乳头皲裂13例,乳腺炎27例,根据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出院时9例因心理因素而不愿意母乳喂养者经开导解释后均成功母乳喂养;20例乳头凹陷或扁平者成功母乳喂养19例,未成功1例因产妇特殊原因而放弃;38例乳房肿胀者经及时处理后均顺利母乳喂养;13例乳头皲裂者和27例乳腺炎者在医护人员的精心诊治和产妇的积极配合下全部痊愈,均顺利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8.
孙明合 《全科护理》2012,(33):3112-3113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产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产妇不同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产妇发生胀奶情况以及新生儿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胀奶以及母乳喂养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根据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制订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的效果。方法将2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产前及产后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初乳分泌时间,泌乳量,母乳喂养率。结果观察组初乳泌乳时间、泌乳量及母乳喂养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进行产前及产后护理干预,缩短了初乳泌乳时间,增加泌乳量,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后早期乳房护理干预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将200例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产科护理和母乳喂养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乳房护理干预,包括刺激乳头、乳房按摩、母乳喂养知识强化健康教育。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的首次泌乳时间、泌乳量、乳房胀痛发生情况及产后42 d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首次泌乳时间早于对照组,且泌乳量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乳房胀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产后42d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早期乳房护理干预能缩短产妇首次泌乳时间、增加泌乳量、降低乳房胀痛发生率及提高产后42 d纯母乳喂养率,对提高产科护理服务质量和促进持续母乳喂养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58例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80例和对照组7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日光灯照射、适当增加喂养频率和抚触等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儿每日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患儿每天哺乳次数(9.1±1.9)次高于对照组(5.7±1.6)次,排便次数(5.6±1.7)次高于对照组(3.1±1.3)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2.15、10.36;P〈0.01);干预组患儿胆红素每天下降值(33.4±9.7)μmol/L高于对照组患儿(23.9±8.5)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4,P〈0.05)。干预组黄疸消退所需蓝光照射时间为(30±5)h,对照组为(42±7)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2,P〈0.01)。结论对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可促进胆红素的排泄,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减少蓝光照射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出院后母乳喂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出院后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60例早产儿,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接受相同的常规早产儿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每天1次喂养前给予5min的口腔运动干预,对照组30例仅予非营养性吸吮。观察随访两组出院1个月、3个月时母乳喂养率、亲喂率及瓶喂原因。结果两组早产儿出院1个月、3个月时母乳喂养率、亲喂率及出院3个月时乳头混淆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院1个月时两组乳头混淆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出院后的母乳喂养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阶段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阶段性护理指导功能锻炼对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乳腺癌根治术后护理,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在术后不同时间点(术后7d、15d、30d、60d,90d、180d)进行徒手肌力综合测定、上肢肿胀测量、患侧上肢运动耐力测试、负压引流情况评估,针对患者具体情况指导其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实验组的引流总量及引流管拔管天数较对照组增加(P<0.05),徒手肌力综合测定、上肢肿胀测量、患侧上肢运动耐力测试、疼痛情况等指标的统计分析显示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采用阶段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伤口的近期恢复(引流总量及引流管拔管天数)虽然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对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远期效果例如术后患肢疼痛、徒手肌力、患侧上肢肿胀及上肢运动耐力等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喂养方法对新生儿喂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足月新生儿97例,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母乳喂养方法,观察组对母乳喂养进行护理干预,比较2组新生儿的喂养质量.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的内分泌状况优于对照组,血红蛋白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身高、体重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新生儿喂养质量,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58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上给予心理护理、静脉护理、饮食调护、健康指导等护理干预.采用Zung焦虑自评表对患者焦虑情况进行评价,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化疗结束后定期随访,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轻、中度抑郁例数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重度抑郁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焦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常规留取痰标本宣教基础上的护理干预对肺部疾病患者痰标本留取例数及痰标本留取成功率的影响。 方法 选取朱家角人民医院内科病房反复住院的肺部疾病患者100例,在常规宣教的基础上实行护理干预,夜班护士第2天清晨到床边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讲解留取痰液的目的,取得病人的支持和配合。留取过程中责任护士全程跟踪指导,协助漱口并拍背,护理人员协助完成痰标本的收集并及时送检。通过干预前的调查和干预后作比较,干预后,患者能够正确留取痰标本,住院患者痰标本留取率合格率达到100%,患者能够正确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减少住院天数。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入院后痰液标本留取数及标本留取成功率之间是否存在差别。 结果 干预后结果明显高于干预前。 结论 做好入院患者的留取痰标本前的宣教工作,并在护士的指导下留取痰标本,能明显提高患者标本的合格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1]。  相似文献   

17.
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家庭护理者护理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家庭护理者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以社区为基础的对照试验研究。将60名社区脑卒中家庭主要护理者按其患者随机分组分别进入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人。培训社区护士根据“脑卒中家庭康复护理干预方案”实施干预,于1、3个月时对护理者进行各项护理能力评定。结果 干预组护理者各项护理能力提高较对照组显著,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结论 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家庭护理者的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患者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以11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实施综合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 实验组患者发生早产、产后出血、胎盘早剥及刮宫产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胎儿Apgar评分高,发生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围生儿死亡例数少,与对照组患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强护理干预,采取正确及时的护理措施,是改善妊娠高血压患者的分娩结局,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低体质量患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效果。方法收集本院80例早产低体质量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综合组则加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儿相关临床指标、喂养不耐受情况与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综合组患儿奶量、热卡、体质量增长速度、身长增长速度、头围增长速度与大便次数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经胃肠道摄入热卡每天达50 kcal/kg的时间、80 kcal/kg时间、100 kcal/kg时间、恢复正常体质量时间、黄疸消退时间、PN时间、达FEN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呕吐、腹胀与胃残留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显著性优于对照组(P0.01);高胆红素血症与呼吸暂停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低体质量患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效果显著,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法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分为三组,每组60例。即常规组(常规护理及心理护理)、按摩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增加手法按摩)和加压组(在按摩组的基础上,增加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观察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患肢水肿的护理效果。结果3~12个月加压组明显降低了上肢淋巴水肿发展程度及发生率,并提高了上肢功能康复的程度,且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增加手法按摩和\或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后,患者的上肢淋巴水肿发展程度及发生率下降,上肢功能康复提高。结论采用手法按摩加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护理干预方式,能够更好地预防及治疗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提高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