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利华  平金良  张青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2):1254-1256
目的了解兔牙在牙槽骨缺损修复区的正畸移动情况。方法选用20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一侧下颌牙槽骨缺损模型,植入骨复合材料加Bio—gide膜,作为实验侧,另一侧为对照侧。8周后,用80g力牵引第1磨牙近中移动,12周后观察并比较两侧牙移动距离;摄X线片观察,制作组织学切片观察两侧第1磨牙近中侧破骨陷窝和远中侧成骨细胞计数。结果配对t检验比较两侧第1磨牙平均移动距离、破骨陷窝及成骨细胞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观察两侧第1磨牙根近中面(压力侧)和远中面(张力侧)均未发现骨质缺损,实验侧下颌骨缺损修复区新生骨的放射学特征与正常牙槽骨骨密度无明显区别。结论兔牙槽骨缺失修复8周后可以进行正畸牙移动,矫治力大小可与正常牙槽骨上的牙一致。  相似文献   

2.
背景:在越来越多的牙周病需要进行正畸治疗时,牙齿移动过程中,炎性牙周组织的改建过程及其机制便成为研究热点.目的:观察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炎性牙周组织的改建.方法:将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牙移动组和牙周炎牙移动组,牙周炎牙移动组建立实验性牙周炎动物模型后,所有大鼠建立正畸牙移动模型.分别于牙齿移动后的1,3,5,7和14d,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方法观察牙齿受力移动的不同阶段牙周组织的改建.结果与结论:牙周炎牙移动组牙齿移动距离大于正常牙移动组,正畸加力0~7 d,牙周炎牙移动组压力侧破骨现象明显,张力侧成骨活动滞后;加力14 d,牙周炎牙移动组大鼠与正常牙移动组大鼠均以成骨活动为主.伴有牙周炎症的大鼠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及创伤较大,但在去除局部炎性刺激物、牙周炎症得以控制后,可以接受正畸治疗.  相似文献   

3.
背景:吸烟严重影响牙周组织及牙根的健康,烟草中的尼古丁会加速牙周病患者牙周组织的破坏,影响骨改建,引起骨吸收.而整合素αvβ3参与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牙根吸收.目的:以整合素αvβ3在破牙骨质细胞的表达量为主要观察指标,初步探讨尼古丁对正畸牙移动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将110只实验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以及0.5 mg/kg尼古丁组、0.75 mg/kg尼古丁组、1 mg/kg尼古丁组.后4组上颌第一磨牙施加50 g近中向拉力,同时每日向各组的大鼠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尼古丁酒石酸溶液或生理盐水,运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大鼠上颌第一磨牙加力1,3,5,7,14 d的组织变化情况和整合素αvβ3的表达量.结果与结论:随着加力时间的延长的,牙根周围的牙周膜纤维变形,排列紊乱,炎性细胞浸润,压力侧、张力侧以及根分叉处牙根表面开始出现吸收陷窝、破牙骨质细胞.尼古丁注射的剂量越大,牙根表面的吸收陷窝越多越深,破牙骨质细胞显著增加.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除空白对照组外,整合素αvβ3在各个实验组的破牙骨质细胞中表达,并且随着加力时间的延长,其表达强度增强,加力7 d时呈现强阳性表达,加力达到14 d时,表达随之减弱.随着尼古丁注射剂量的增加,整合素αvβ3阳性表达的破牙骨质细胞逐渐增加.结果说明,尼古丁会加重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牙根吸收,并且可能具有时间依赖性以及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4.
背景:牙周膜牵张成骨通过力作用于牙周膜,带动牙齿移动;牙槽骨牵张成骨是通过整个骨盘的位移,达到牙齿移动的效果。目的:建立基于健康成人的、3种不同状态下的上下颌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比研究3种模型在力的加载下应力分布和瞬时位移情况。方法:模型1通过多种软件结合建立常规状态下、模型2建立牙周膜减阻牵张成骨后、模型3建立牙槽骨减阻牵张成骨后移动尖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模拟力的加载。结果与结论:3种模型的最大瞬时位移均发生在尖牙近中牙冠上1/3处,其值模型<模型3<模型1;最大等效应力均位于上颌尖牙远中侧牙槽嵴处,其值模型2<模型1<模型3。说明牙槽骨和牙周膜减阻牵张成骨均能有效减小牙移动阻力,增加尖牙瞬时位移,且去除尖牙远中骨质效果更为显著。两种方法成功避免了支抗丧失,但尖牙存在远中倾斜趋势,临床工作中应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山羊下颌无牙区及下颌第一前磨牙区构建牵张成骨增高牙槽嵴的动物实验模型,并研究此模型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陕西关中山羊6只,选取一侧山羊下颌无牙区至下颌第一前磨牙根尖下方行矩形截骨,安装骨牵张器,间歇7d后牵张增高牙槽嵴,1次/d,1mm/次,共加力8d。分别固定4,8周后取材。行X线,临床大体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平均牙槽嵴增高分别为7.5,7.0mm;X线片示:牵张后4周,牵张间隙已被新生骨组织所充填,新生骨较原有骨密度低。牵张后8周,新生骨密度与旧骨相同。组织学观察显示:牵张后8周有成熟的骨小梁及骨皮质形成。牵张区牙齿牙髓结构正常。结论:山羊下颌无牙区及下颌第一前磨牙区可作为牵张成骨增高牙槽嵴新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背景:牙齿压低移动更容易造成牙根吸收,以往针对矫正引起牙根吸收的研究或基于X射线片的回顾性临床研究,或因无法精确控制压低力量,结果误差较大。目的:建立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压低犬切牙的实验动物模型,观察牙齿压低移动过程中牙周、牙根骨组织学的变化,以评价该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9只犬分为5组:对照组1只,未加力;1周、2周、4周、12周组每组2只,在上颌两侧第二、三切牙牙根之间唇侧的牙槽间隔处植入微型种植体作为支抗,每侧施加100g的牵引力压低上颌两侧第一、二切牙,分别于加力后1,2,4,12周(主动加力4周,撤力后保持8周)时处死动物,将第一、二切牙连同牙龈、牙槽骨完整切取,制作组织学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牙周、牙根的组织学变化。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1周组组织改建主要在根尖部和牙槽嵴顶,牙槽骨及牙骨质可见吸收,牙周膜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性;2周组骨质吸收程度及范围明显扩大,吸收有从根尖部向根中及颈部扩展的现象;4周组骨质吸收仍然活跃,牙周膜玻璃样变性消失;12周组牙槽骨及牙骨质表面显著修复,骨陷窝新骨沉积,牙周膜排列有序。提示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压低牙齿,早期组织变化主要在根尖部和牙槽嵴顶,表现为牙槽骨及牙骨质吸收、牙周膜玻璃样变性。随着压低力的持续,吸收程度及范围扩展。停止加力后,牙根及牙周组织逐渐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山羊下颌无牙区及下颌第一前磨牙区构建牵张成骨增高牙槽嵴的动物实验模型,并研究此模型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陕西关中山羊6只,选取一侧山羊下颌无牙区至下颌第一前磨牙根尖下方行矩形截骨,安装骨牵张器,间歇7d后牵张增高牙槽嵴,1次/d,1mm/次,共加力8d。分别固定4,8周后取材。行X线,临床大体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平均牙槽嵴增高分别为7.5,7.Omm;X线片示:牵张后4周,牵张间隙已被新生骨组织所充填,新生骨较原有骨密度低。牵张后8周,新生骨密度与旧骨相同。组织学观察显示:牵张后8周有成熟的骨小梁及骨皮质形成。牵张区牙齿牙髓结构正常。结论:山羊下颌无牙区及下颌第一前磨牙区可作为牵张成骨增高牙槽嵴新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与牙骨质,牙周膜由含丰富的细胞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rtrix,ECM)组成,二者的附着是细胞行使功能的基础[1].正畸牙移动是牙周膜受到应力的作用,诱发牙周组织改建,进而产生牙齿的位移.ECM的降解与合成是牙周组织改建的具体表现方式[2-3].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SD大鼠(牙合)创伤及牙周炎的实验性动物模型,分析(牙合)创伤在大鼠实验性牙周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A组)、(牙合)创伤组(B组)、牙周炎组(C组)、(牙合)创伤与牙周炎复合组(D组)A组不做任何处理,常规饲料喂养;B组于左侧上颌第一磨牙(牙合)面正中植入一自攻自断螺纹钉并用牙釉质粘合树脂加固,常规饲料喂养;C组不做任何处理,用Keyes2000牙周炎饲料加自身粪便水喂养;D组处理同B组,用 Keyes2000 牙周炎饲料加自身粪便水喂养.各组分别于术后1、4、8、12周随机处死6只,取左侧下颌磨牙区组织块固定,常规制备左侧下颌第一磨牙、牙龈、牙槽骨的颊舌向石蜡切片,HE 染色.光镜下观察左侧下颌第一磨牙的牙周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结果:(1)A组整个实验期间无变化.B组和D组1周时牙周膜病变明显,表现为牙周膜玻璃样变、出血、增宽,牙槽骨吸收明显,破骨细胞数比A组同期明显增高(P<0.05).(2)B组4周时牙周膜病变减轻,出血减少,牙槽骨以成骨为主,牙槽骨束状增生;8周时牙周膜间隙增宽或变窄,吸收处大多有牙骨质修复或牙骨质增生;12周时根外吸收均被牙骨质修复,根尖骨质增生.(3)D组4周时牙龈沟上皮溃疡,固有层有较多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纤维排列紊乱,牙槽嵴处破骨细胞较多,比C组同期明显增高(P<0.05).(4)D组8周时牙龈沟上皮溃烂明显,固有层和牙周膜中均有大量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浆细胞,牙周膜纤维粗细不均或断裂,牙槽嵴处破骨细胞比4周时明显增多(P<0.05);牙槽嵴高度降低,与4周时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12周时典型牙周炎表现,牙槽嵴处大量破骨细胞,呈潜掘性骨吸收,牙槽嵴高度明显降低.D组8周时和12周时破骨细胞数、牙槽嵴高度降低值与C组同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牙合)创伤对牙周组织影响的变化规律是由病变到修复到适应的过程,(牙合)创伤作为局部因素加快加重牙周炎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背景:白细胞介素8作为一种与骨改建相关的炎性细胞因子,参与牙周组织的改建,促进牙槽骨的吸收,是骨吸收的标志物之一.目的:观察正畸力对牙周组织改建过程中白细胞介素8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周龄雄性SD大鼠上颌一侧第一磨牙与上颌切牙之间安置正畸装置,并施加0.49 N近中向正畸力,在加力后1,3,5,7,14 d取材,进行组织形态分析法、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白细胞介素8在牙周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细胞的面密度值.结果与结论:正常大鼠牙周组织内白细胞介素8的表达呈弱阳性;随加力时间的延长大鼠牙周组织牙周膜细胞白细胞介素8表达增强,加力后5 d达到高峰,之后开始下降.实验提示正畸力可引起局部牙周组织炎症及白细胞介素8的释放.正畸牙移动早期,白细胞介素8的释放可能是牙周组织早期炎症反应和牙槽骨改建的触发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