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膀胱淀粉样变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对原发性膀胱淀粉样变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3例原发性膀胱淀粉样变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 该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临床上多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2例行经尿道病变电切术,术后辅以二甲基亚砜膀胱灌注,随访3~9年,未见复发.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一年后复发,最终行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随访至今健在.结论 该病临床上罕见,原发性膀胱淀粉样变极易和膀胱癌混淆,主要依赖于病理学检查和刚果红复染反应确诊,治疗上尽可能行经尿道病变切除术,术后辅以二甲基亚砜膀胱灌注可降低复发率,尽量避免膀胱全切术.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局限性下尿路淀粉样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复习文献并结合我院诊治病例,探讨原发性局限性下尿路淀粉样变的炭病与分类,诊断和治疗。方法: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及术后DMSO膀胱内灌注治疗原发性局限性膀胱淀粉样变,病变段尿道切除加尿路重建治疗原发性局限性尿道淀粉样变。结果:所有病例经高锰酸钾氧化后刚果红复染反应而确诊,治疗后随访6年未见复发。结论:原发性局限性下尿路淀粉样变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病理学检查和刚果红复染反应;DMSO膀胱内灌注可作为保留膀胱的原发性局限性膀胱淀粉样变的治疗方法,而病变段尿道切除加尿路重建对治疗局限性尿道淀粉样变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3.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46岁,因反复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1个月,于2006年9月外院临床确诊为膀胱恶性肿瘤,并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报告提示膀胱粘液腺癌。2007年11月因再次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伴尿道刺激征,再我院行盆腔MRI检查提示膀胱前壁肿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局限性膀胱淀粉样变性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复发的原发性膀胱淀粉样变性的诊治经过并结合国内外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病发病率男稍多于女,年龄多发于中年以上,皆因间隙性或突发性无痛性肉眼全程血尿就诊,多元膀胱刺激症状和膀胱梗阻症状,治疗目前无标准方案,作报告1例经病灶切除加高压氧舱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本病临床上较为罕见,应与膀胱肿瘤鉴别,确诊靠病理,治疗应尽可能避免行膀胱全切术。  相似文献   

5.
膀胱癌并发嗜酸性膀胱炎2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膀胱癌并发嗜酸性膀胱炎的临床认识并给予及时治疗。方法对膀胱癌并发嗜酸性膀胱炎2例进行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对其特点给予总结。结果2例患者术后病理切片均为嗜酸性膀胱炎。术后随防6个月,肉眼血尿消失,膀胱镜检查未见癌肿及肿瘤样变。结论膀胱癌并发嗜酸性膀胱炎临床少见,膀胱镜检查与组织活检病理检查是诊断的必要步骤,治疗方法以经尿道膀胱病变电切及去除可能的病因为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膀胱类癌的诊治分析(附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膀胱类癌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5例原发性膀胱类癌的病理资料。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但无类癌综合征表现。膀胱镜检均发现息肉样新生物,尿液脱落细胞检查癌细胞阳性1例。结果:5例患者中1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回肠代膀胱辅以化疗;2例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经尿道电切除术。3例分别于5年、3年和6个月死于肿瘤转移;2例分别随访8年、1年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原发性膀胱类癌无明显特异性症状,确诊需靠组织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膀胱类癌的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在临床上,膀胱癌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泌尿系肿瘤,主要发生在中老年患者。膀胱癌症的确切病理分级、分期都需要借助首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的病理结果来获得,因此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是临床上最合适的治疗非肌层浸润膀胱癌的方法。通常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都有两个主要的目的,第一个目的一是切除在肉眼可见全部的肿瘤;第二个目的是对切除膀胱肿瘤组织进行病理的分级和分期。在把患者的膀胱肿瘤切除后,对肿瘤进行病理检查,以对病理分期进行划分和下一步治疗方案的确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提高下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8月至2006年7月,我院收治的下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56例,其中男44例、女12例,平均年龄55.3岁.临床表现主要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和排尿困难.诊断依据B超、内镜检查及病理检查.肿瘤位于膀胱53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41例,经尿道膀胱肿瘤激光切除术3例,膀胱部分切除术8例,全膀胱切除术1例.肿瘤位于尿道3例,行前列腺部尿道肿瘤电切术2例,尿道外口肿瘤切除术1例.14例特殊病理类型的肿瘤术后予规范的膀胱灌注化疗和随访.结果 病理诊断: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41例,非典型性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4例,混合性肿瘤(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 移行细胞癌)8例;尿道内翻性乳头状瘤3例.45例随访1个月-11年,平均5.5年,3例特殊病理类型的肿瘤术后复发膀胱移行细胞癌,均行TURBT.结论 下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容易误诊,需术后病理检查确诊;TUR是标准治疗方法;大部分为良性肿瘤,预后良好,但特殊病理类型的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需按移行细胞癌处理,进行规范的膀胱灌注化疗和随访.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26岁,因间歇性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伴不规则血块,经膀胱镜检查诊断为膀胱癌。入院后,在腰麻下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术中顺利,术后恢复满意,病理报告为膀胱移行上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膀胱原发性印戒细胞癌病理、影像、超声及临床特点。方法:对4例膀胱原发性印戒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膀胱原发性印戒细胞癌患者均发生尿频、尿急现象,75.00%患者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经CT检查可知75.00%患者膀胱两侧壁及下壁局限性增厚;经超声检查可知均出现膀胱左侧壁低回声占位(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及时对疑似膀胱原发性印戒细胞癌患者进行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提高临床工作中对原发性局限性膀胱淀粉样变性的认识能力.方法 报告2例原发性局限性膀胱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并结合文献分析总结.结果 本病男性发病略多于女性,多见于中老年,临床表现以无痛性血尿为主,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法.结论 本病临床上罕见,极易误诊为膀胱肿瘤,需依靠病理确诊,治疗应避免膀胱全切,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4):107-109+封三
目的 对膀胱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从而更好地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20年3月期间在台州市立医院病理确诊为膀胱平滑肌瘤的12例患者,其中血尿患者1例,排尿困难患者1例,尿频、尿急患者1例,无明显临床症状的患者9例。11例患者影像学检查提示膀胱内占位表现。1例患者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异常,膀胱镜检查发现膀胱颈口近前列腺处肿物。11例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术,1例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结果 11例患者完整剜除肿瘤,1例患者行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病理诊断为膀胱平滑肌瘤。行膀胱肿瘤电切的患者术后4年复发,余患者随访无复发。结论 膀胱平滑肌瘤通常无明显临床表现,可通过影像学及膀胱镜检查及时发现病变,外科手术通常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泌尿系结核合并膀胱癌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分析2例泌尿系合并膀胱癌的临床资料。例1,男,60岁,肉眼血尿伴尿痛,有结核病史。入院后IVP示输尿管膀胱入口处轻度狭窄,膀胱镜检示膀胱内乳头状肿物,行全膀胱切除术。例2,男,56岁,肉眼血尿伴膀胱刺激症,膀胱镜示多发肿瘤,行全膀胱切除术。结果:例1患者病理示膀胱移行细胞癌Ⅱ级,左输尿管末端结核。随访1.5年未见肿瘤转移。例2患者病理示膀胱移行细胞癌Ⅲ级,膀胱结核。术后1年死于肿瘤远处转移。结论:泌尿系结核合并膀胱癌临床上极少见,要重视临床症状,诊断依赖病理学检查,一旦确诊,应及时治疗,处理肿瘤同时抗结核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局限性膀胱淀粉样变性的认识。方法:报告3例原发性膀胱淀粉样变性的诊治经过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病发病率男多与女,年龄多发于中年以上,以间断性或突发性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为主要症状,多无膀胱刺激症状及梗阻症状,治疗主要为手术切除加高压氧舱治疗。结论:本病临床较为罕见,应与膀胱肿瘤鉴别,确诊依靠病理,治疗应尽可能避免行膀胱全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膀胱原发性印戒细胞癌病理、影像、超声及临床特点。方法:对4例膀胱原发性印戒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膀胱原发性印戒细胞癌患者均发生尿频、尿急现象,75.00%患者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经CT检查可知75.00%患者膀胱两侧壁及下壁局限性增厚;经超声检查可知均出现膀胱左侧壁低回声占位(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及时对疑似膀胱原发性印戒细胞癌患者进行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马兜铃酸伴发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5例有长期服用含有马兜铃酸中药史并在我院确诊为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服药时间为1.0~25.0年,平均6.1年。结果:11例患者首发症状为间歇性无痛肉眼血尿,2例镜下血尿,1例腰痛,1例体检时超声检查偶然发现输尿管肿瘤。经尿脱落细胞检查、B超、泌尿系三维CT、磁共振尿路造影、静脉肾盂造影、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膀胱镜、输尿管镜等明确诊断。15例患者均在我院手术治疗: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或根治性膀胱全切术,腹腔镜行肾/输尿管全长加膀胱内输尿管口电切术,姑息性单纯肿瘤切除术。15例患者术后病理诊断均为尿路移行细胞癌,其中11例为多发或多中心肿瘤。全部随访6~36个月,平均13个月。2例分别于术后23、33个月死于多发转移。结论:长期服用含马兜铃酸中药的患者出现血尿时应高度怀疑尿路发生移行细胞癌的可能性,马兜铃酸与尿路多发或多中心肿瘤是否相关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膀胱肿瘤的早期最佳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膀胱肿瘤的临床资料,在诊断上,其80例临床资料的患者均经过B型超声和膀胱镜(内镜)检查及经手术后活检确诊为膀胱肿瘤;而在治疗上,80例的患者中有60例(75%)是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其余20例是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等保留膀胱的手术治疗方式.结果显示:8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其所有病例的状况均呈良好表现,确诊为恶性膀胱肿瘤者随访3月~10年内发现1年生存率的约4例,2年存活者的20例,5年存活者15例;确诊为良性平滑肌瘤者,随访3个月~10年均未发现有明显肿瘤病灶复发现象.结论:在诊断上,膀胱肿瘤的早期诊断需行B超联合内镜检查及活检而确诊;而在治疗上,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较好也是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伴肉瘤样变的病理和诊疗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至2010年收治的5例膀胱尿路上皮癌伴肉瘤样变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病理和诊疗特点.结果 5例患者中男4例,女1例,年龄40-63岁,4例因间歇性无痛全程肉眼血尿入院,1例因间歇性无痛终末肉眼血尿入院,膀胱镜均提示菜花样肿物,呈浸润性生长.3例行经尿道膀胱电切术,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行膀胱全切加双侧输尿管皮肤造瘘术.术中所见与膀胱癌基本相同.术后病理肿瘤均由癌细胞和似肉瘤构象的肿瘤细胞2种结构组成,病理均诊为膀胱尿路上皮癌伴肉瘤样变,免疫组化有该病较特异性的表现.术后予以不同的化疗等.结论 膀胱尿路上皮癌伴肉瘤样变在膀胱恶性肿瘤中罕见,没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治疗方法采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效佳,但其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诊断和治疗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PBSRCC)的认知与诊治水平。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1例PBSRCC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其发病机制、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进行讨论。结果:该患者男性,63岁,因间断性肉眼血尿就诊,入院后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膀胱印戒细胞癌,转入肿瘤科放化疗治疗,目前正在随访中。结论:PBSRCC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进展快、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影像学检查及膀胱镜检的综合应用是诊断PBSRCC的主要方法,其确诊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根治性膀胱全切术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肾源性腺瘤(NA)是一种罕见的良性泌尿系统肿瘤[1],男女发病比例为2:1,多发于中老年男性,病变主要见于膀胱[2]。经尿道切除是其常见的治疗方式,但术后有复发的风险,需定期复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1例膀胱NA患者,现结合文献对其发病机制、病理特征及诊疗进行回顾分析,以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1 临床资料患者男,74岁,因"无痛性肉眼血尿"7 d于2019年11月28日收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