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发病率约1%,估计我国每年新增先心病患儿达15万左右,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对这些患儿,外科手术是传统的治疗方法,已有较丰富的经验和良好治疗效果,但外科手术需开胸和体外循环,对机体损伤较大,有一定手术并发症且留有瘢痕。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内外的调查 ,先天性心脏病 (以下简称先心病 )的发病率为 7‰~ 8‰ [1 ] ,据此估计我国每年新出生的先心病患儿达 15万左右 ,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传统的外科手术需开胸 ,损伤大。因此 ,多年来人们一直试图通过非开胸途径 ,即通过特种的导管及其装置由外周血管插入至所需治疗的心血管腔内来代替外科手术进行治疗 ,即介入性心导管术。本文对目前通常开展的一些介入性心导管术的现状与进展等作一综述。1 心房间隔造口交通术[2 ]196 9年 ,Rashkind等首先应用球囊房间隔造口术(BAS)姑息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TGA)等重症婴…  相似文献   

3.
我国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现状初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戴汝平 《海南医学》2002,13(12):112-115
目的:分析我国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现状。方法:病例来源于国内七所大的医学中心1980s年至2001年5月的初步统计,共完成4397例十余种先心病的介入性治疗,其中包括肺动脉瓣狭窄1739例,动脉导管未闭1480,房间隔缺损790例,主动脉缩窄47例,体-肺侧枝循环栓塞46例,肺动-静脉瘘40例,主动脉瓣狭窄40例,冠状动脉瘘33例,室间隔缺损12例,房间隔造口术80例,其它40例。介入治疗方法包括①瓣膜球囊扩张术-治疗肺动脉瓣、主动脉狭窄。②经皮穿刺血管成形术-治疗主动脉缩窄、肺动脉狭窄。③封堵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④栓塞术-治疗肺动-静脉瘘、冠状动脉瘘。⑤治疗性造口术-房间隔缺口术等。结论:全组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为98.1%,重要并发症为1.9%(80/4397),死亡率为0.09%(4/4397)。死亡率:0.09%(4/4397)。讨论:我国每年有15万患有各种类型先心病新生儿出生,根据七家医学中心的经验,介入治疗是非手术、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发症、死亡率低,治疗先心病值得推广。21世纪会有更好的发展,更多病人受益。但是在该领域有很多工作要作①建立并执行有关介入医学管理条例和法规②培养更多的青年专家③改进影像设备④开发国产介入器材和技术,以使我国小儿介入心脏病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郭治彬  赵勇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6,46(2):173-175,178
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的发病率为7‰~8%,其中室间隔缺损(VSD)、房间隔缺损(ASD)、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最常见的类型。在治疗方面,由于近20年来介入治疗的临床诊断、材料及临床研究的进展,使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得到不断扩展,以往需要开胸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现在可由非开胸介入治疗来代替。近年来有关先心病的介入治疗发展迅速,取得了很多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建辉  谢春岩  王兰  郭敏  徐小昌  牛新华 《医学争鸣》2004,25(21):1961-1961
1临床资料2002-09/2004-05我科收治先天性心脏病38(男9,女29)例,年龄2~53岁,体质量9~76 kg,入院后明确诊断,有介入治疗适应证[1-4]. ①动脉导管未闭(PDA) 17例,其中3例曾行PDA结扎术系术后再通;12例合并心内瓣膜关闭不全;8例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DA呈漏斗型或管型,心脏超声测内径3~18 mm,术中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测PDA内径3~23 mm;年龄大于30岁9例;②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 10例,其中成人6例,心脏超声和DSA下球囊测量ASD直径9~35 mm,ASD边缘距腔静脉、肺静脉、冠状静脉窦及房室瓣的距离均≥5 mm;③室间隔缺损(VSD) 11例,包括膜部缺损8例(其中2例为VSD修补术后残余漏)、嵴内缺损2例和肌部缺损1例. 术中左心室造影VSD直径3~13 mm,缺损边缘距主动脉瓣至少2 mm,距右房室瓣隔瓣至少3 mm. 术中监测心电图、血压和血氧饱和度,能够配合的较大儿童和成人选用局麻,幼儿或不能配合者采用静脉氯胺酮麻醉. 所有患者均经股静脉穿刺行右心导管术,PDA和VSD患者还需经股动脉穿刺行左心导管术,分别行主动脉弓降部造影和左心室造影,明确适应证. 操作均在DSA下,ASD和VSD患者术中常规经胸心脏超声监测和评价. 选用合适封堵器,经输送系统封堵PDA、ASD或VSD. 封堵器具有释放和回收双重保险功能,封堵不成功则回收,成功后暂不释放封堵器,观察10~30 min待无全身不良反应,心脏听诊、造影或(和)心脏超声证实封堵成功后,释放封堵器,进行永久封堵. 除PDA和ASD各1例使用美国AGA公司制造的Amplatzer封堵器(型号分别为14/16 mm,22 mm)外,均使用国产封堵器(北京华医圣杰和深圳心健). 35例介入封堵成功(成功率92%),共植入封堵器35个,其中PDA封堵器17个(型号4/6~24/26 mm),ASD封堵器10个(型号10~36 mm)和VSD封堵器11个(型号4~14 mm). ……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宋治远 《重庆医学》2006,35(3):193-193
我国是世界上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痛)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每年约有15万~17万先心痛新生儿患者,约10万患者需要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技术的提高及嚣械的不断改进,使先心病的治疗方法不断拓宽。有不少以往需要开胸手术治疗的先心病患者,目前可由非开胸介入治疗替代,本文仪就先心痛介入治疗进展做一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7.
陈瑞 《实用医技杂志》2011,18(3):229-230
我国现有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累计约200万,每年新增加约15万例,其中10万例需要治疗。既往,外科手术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唯一手段,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的成功开展,使先天性心脏病治疗理念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8年3月~2010年10月收治的19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将采用介入治疗的患者92名设为观察组,采用常规外科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100例设为对照组,分别统计经两种治疗方式治疗的成功率、并发症、死亡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成功率、并发症、死亡率等指标上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采用介入治疗方法治疗先天性心脏病较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的优势,值得在有条件的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徐兆峰  张宏艳 《医学综述》2006,12(23):1459-1461
经导管介入封堵室间隔缺损和房间隔缺损已被证实是一种简单、快速、疗效较好的治疗手段,但此手术仍有一系列的并发症出现,本文对介入封堵室间隔缺损及房间隔缺损后并发症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预防及处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封堵缺损异常通道,在条件符合封堵情况下,其优点远远大于开胸手术。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及导管材料的日趋完善。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通过导管技术用Amplatzer伞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达到满意疗效,其方法操作简单,成功率高,损伤小。局部不留瘢痕,康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现将2004年我科对7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通过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主要涉及先天性血管畸形、先天性心脏瓣膜病和房室间隔缺损等疾病.在分析各种手术方式的基础上,确定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手术编码.血管畸形主要包括大动脉畸形(Q25)和冠状动脉瘘(Q24.5),血管畸形球囊扩张编码于39.50(周围血管)、00.66(冠状动脉),支架植入主要编码于36.06(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6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成功行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的患者,包括: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分CP组和非CP组。对两组的平均住院日、住院总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及病案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99名患者(男203/女396)成功接受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CP组408例(PDA126例、ASD166例、VSD116例),非CP组191例(PDA52例、ASD83例、VSD56例)。CP组各病种平均住院日均明显缩短(P〈0.05);PDA和ASD患者住院总费用明显下降(P〈0.05),但VSD总费用无明显降低(P=0.518)。两组整体并发症率无差异(P=0.897),CP组甲级病案率及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P〈0.001)。结论临床路径是改善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医疗管理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855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07年6月至2010年4月连续施行的先天性心脏病(CHD)介入治疗855例,其中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332例,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242例,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281例.结果总成功率90.41%,并发症发生率9.59%.结论 CHD介入治疗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及死亡率低等特点,临床疗效确定,对大部分病例可替代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麻醉处理.方法确诊动脉导管未闭(343例)、房间隔缺损(428例)、室间隔缺损(229例)择期行介入封堵术10岁以下患儿,随机分为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组及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组.结果2组患儿术中不同时点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术中不良反应、术中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均保留自主呼吸,顺利完成先心病介入治疗.结论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或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的麻醉方法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麻醉满意,并发症少,安全有效,麻醉苏醒快,无明显临床区别.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心脏病心导管造影和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心导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2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24例行左右心导管造影,2例行右心导管造影;6例行介入封堵治疗,18例行心脏手术治疗,2例因心脏畸形复杂不宜行手术治疗。结果18例行手术矫治者术中所见与心导管造影结果一致,符合率为100%,6例介入封堵治疗成功,2例心脏畸形复杂暂不能手术者定期随访。结论重症及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在术前行心导管及造影检查对明确诊断非常必要,同时也为手术和介入封堵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复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O06年至2010年期间,21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前、术后(间隔平均时间约1.5~3年)均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患者,将其CT、超声检查结果行回顾性分析,测量肺动脉Mac00I"1比值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并将此结果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比。以及体肺分流血管通畅与否,以期为临床提供二期手术时机判断的指标。结果21例患者中,右室双出口3例,法洛氏四联症5例,肺动脉闭锁3例,单心室2例,三尖瓣闭锁2例,主动脉缩窄3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3例。前5种肺少血复杂畸形共l5例患者,均因肺动脉发育差而行一期手术,如中央分流、改良B-T分流或双向Gleerl术,术后患者肺动脉较术前有不同程度地发育,其中7例行介入封堵+先心矫治杂交手术,5例行Fonta11类二期手术;将此15例患者行一期手术前、后cT所测肺动脉Macoon比值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以及体肺分流血管通畅与否与超声检查结果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显示CT测量结果与超声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3例降主动脉缩窄患者,术后显示缩窄处及迂曲增粗的侧支血管较术前明显改善,3例犬动脉转位术后复查显示矫治效果满意:一例肺动脉闭锁患者行双向Gleen术后7年,因不明原因咯血行CT检查发现肺动静脉瘘。结论经术后超声检查对于心内结构、瓣膜运动功能强于CT,而CT对于心外犬血管的连接,肺动脉和心室的发育以及冠状动脉起源、走形,气管的的异常等判断远远优于超声检查。MSCT对于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一期术后了解肺动脉和心室的发育,大血管矫治的判断显示直观、清晰,可重复性强,可作为术后复查的一线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7.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近年的发展趋势是尽可能在幼年手术,尽早改善全身供血供氧,并应在继发解剖病变加重之前手术矫正。 对于病情复杂、Ⅰ期根治手术死亡率高于分期手术的患儿,可采用减状手术。目前较常用的减状手术包括改良体-肺动脉分流术、Glenn手术、双向体静脉-肺动脉分流术、肺动脉束带术、房间隔造孔术。 复杂先心病常用的矫治手术分为双心室术式和单心室术式。前者包括大动脉转换术、房内转换术及Rastelli手术等,后者包括改良Fontan术及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Norwood手术。 对于终末期先心病或过于复杂的先心病可采用心脏移植或心肺移植,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对于先心病合并重症肺动脉高压的治疗,目前已取得长足的进展,其重点在于注意术前、术中、术后全时段多手段综合处理。  相似文献   

18.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研究领域中动物模型的制备非常困难,目前尚无公认的方法。本文从常用的两种建模方法中选择种群筛选方法,综述了近年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多种筛选方法在临床应用的前景,为深入开展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机制、病理重量变化及治疗的分子、基因水平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9.
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3种不同方法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其中海绵塞(Porst-mann)2例、弹簧圈(Coil)2例及蘑菇伞堵闭器(Amplatzer)l例。结果:5例患儿手术均获成功,术后24h心脏超声心动图均未发现残余分流,4例随访发现增大的心脏在3~5年内恢复正常大小,1例术后1个月增大的心脏恢复正常大小,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心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简单、安全、有效,是一项有发展前途的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