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心血管事件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第一位原因,高达50%~([1]),其中心脏瓣膜钙化是预测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2-3])。已有报道发现低血清镁与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血管事件有关~([4]),但是否与血透患者心脏瓣膜钙化有关,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维持性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检测23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后静脉血hs-CRP,根据透析后hs-CRP水平分为正常组(hs-CRP<3 mg/L和升高组hs-CRP≥3 mg/L)。结果hs-CRP升高组心血管疾病明显增加。结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hs-CRP是炎症反应较好的检测指标,并在检测心血管疾病并发症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7,(2):130-131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CRP)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相关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3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CRP、血红蛋白(HGB)及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根据CRP水平分为2个组,即CRP水平低于5mg/L组(正常组,13例)及高于5mg/L组(升高组,21例),观察两组CRP水平与营养状况及HGB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升高组HGB及ALB水平均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单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RP与HGB和ALB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r=-7.71;P<0.05,r=-7.73).[结论]CRP水平可反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可作为间接性评价患者预后状况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现精神异常的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粤北人民医院肾内科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根据是否出现精神异常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hs-CRP、WBC的水平。结果观察组hs-CRP 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现精神异常和体内微炎症有关,hs-CRP增高者要注意预防精神异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脏瓣膜钙化(VC)的发病情况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稳定透析6个月以上的MHD患者96例使用HP-550型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心脏VC情况检测,将患者分为VC组与无VC组,比较二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透析时间、吸烟、血压、糖尿病肾病、SGA评分、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脂、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以及心脏室间隔厚度(IVS)、左室舒张期内径(LVID)、射血分数(EF)和左室肥厚(LVH)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96例MHD患者中34例(35.42%)发生VC。VC组透析时间显著长于无VC组,中重度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钙磷乘积明显增高(〉4.43mmol^2/L^2)者、CRP、室间隔厚度(IVs)、左室舒张期内经(LVID)、左室肥厚(LVH)发生率等均显著高于无VC组,此外,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EF显著低于无VC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血钙、血磷、iPTH等指标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二组患者的iPTH显著高于正常人群。结论钙磷乘积增高,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炎症、营养不良等均为MHD患者VC发生的危险因素。VC发生后,MHD患者更容易出现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 reactivity protein,hs-CRP)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AF)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非瓣膜性AF患者61例分为2组,阵发性AF 30例,持续性AF 31例;另选择窦性心律患者31例为对照组。采用乳胶免疫比浊法测定各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同时测量各患者的左心房前后径。结果: 对照组、阵发性AF组和持续性AF组血清hs-CRP水平依次升高、左心房前后径(LAD)依次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入选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与LAD增大呈正相关关系(P < 0.05)。结论: hs-CRP在AF患者中明显升高,在AF的发生和维持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的临床意义以及与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C4)的关系。方法:采用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93例MHD患者和4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中hs-CRP水平,同时检测IgG、IgA、IgM和C3、C4水平,然后根据hs-CRP参考范围(0~10 mg/L)将93例MHD患者分成hs-CRP正常组63例,hs-CRP异常组30例,并分析3组间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变化。结果:MHD患者hs-CRP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补体C3则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hs-CRP异常组IgG明显高于hs-CRP正常组(P0.01)。结论:hs-CRP和IgG的升高对MHD患者继发慢性感染的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而补体C3水平的降低则是MHD患者体液免疫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尿毒症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严重阶段,为各种肾脏疾病持续性发展的共同转归,可累及人体各脏器、系统和代谢,表现出多种症状。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是尿毒症维持性透析患者主要死因之一^[1],控制心血管并发症有利于延长寿命。研究表明脂质代谢异常、慢性炎症反应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作为低水平炎症的敏感标志物,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2,3]。我们通过检测尿毒症维持性透析患者透析前hs—CRP及血脂等多项指标,初步探讨hs—CRP与血脂、血常规测定在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颈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为体检中心的健康人群8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CysC、hsCRP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观察组血清CysC、hsCRP明显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IMT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1).血清CysC与hsCRP、IMT、动脉斑块形成呈正相关.结论:血清CysC的升高与hsCRP的变化及颈动脉病变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与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在心衰患者中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选择89例心衰患者与50例健康查体者进行血浆NT-proBNP水平与hs-CRP水平定量检测,并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心衰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性(P<0.01,r=0.885)。结论:在心衰患者中,血浆hs-CRP升高的水平可以反映NT-proBNP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不同类型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8年12月已行冠脉造影确诊并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共148例,分成3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9例。测定患者血清hs—CRP浓度,比较各组间hs—CRP的浓度。结果冠心病患者各亚组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hs—CRP的浓度(8.7±6.3)mg/L,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5.1±4.7)mg/L(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hs—CRP的浓度(23.9±11.8)mg/L,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结论血清hs—CRP的浓度与冠心病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临床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孙静  徐静 《河北医学》2011,17(12):1602-1606
目的:研究冠心痛合并广泛性焦虑(GAD)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 RP)、肌钙蛋白T (TnT),和血浆脑钠肽(BNP)的变化,探讨其相关性.方法:60例冠心病合并GAD作观察组,无心理障碍的冠心痛患者60例为对照组,进行hsCRP、TnT、BNP的检测.结果:两组在TnT和BNP水平上无显著性差异(P>0.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与急性心肌梗死(AMI)间的关系,并判断预后。方法:对2006年7月至2008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1例AMI患者血清hs—cRP进行分析,并跟踪随访患者的预后。结果:本组血清hs—CRP浓度显著升高者为70例(占76.92%),24h达到峰值(60.80±4.30)mg/L;随访3个月正常组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76%、28.57%,升高组分别为28.57%、62.8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多数AMI患者hs—CRP明显升高,且hs—CRP水平对AMI预后判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超敏C-反应蛋白进行分析,探讨其与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分别对30例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30例有症状性脑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和超敏C-反应蛋白量测定。结果3组受检者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内膜粗糙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稳定斑块发生率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硬化斑块的性质及超敏C-反应蛋白与无症状性脑梗死有一定的相关性;超敏C-反应蛋白能较准确地反映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124例AIS患者于入院后第2天(发病后72h内)、第7天和第14天分别抽血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hsCRP浓度。结果完全性AIS组与进展性AIS组在发病后72h内及1周血清hsCRP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发病后不同时期血清hsCRP浓度均明显高于良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RP水平与患者入院时及治疗3个月后的BI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45、0.40,P均0.01)。结论 AIS患者血清hs-CRP水平增高,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并随发病后的时间而变化。因此,炎性反应可能在AIS的病理机制起重要作用,检测hs-CRP水平有望成为脑梗死评估病情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梗死(CI)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80例CI患者入院24h内(急性期组)和治疗2wk后(恢复期组)的血清hs-CRP水平,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对照。观察不同大小梗死灶和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CI患者血清hs-CRP水平变化。结果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t=13.187,8.608),且急性期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和恢复期组p〈0.01(t=5.142);大面积梗死CI患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小面积梗死者,均p〈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其hs-CRP水平越高,均p〈0.01。结论血清hs-CRP水平反映了CI患者的梗死面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可用于CI患者病情的判断和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17.
孙玉 《中外医疗》2016,(15):49-50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整群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59例CHD患者和103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进行hs-CRP和血脂检测并对比。结果健康体检组hs-CRP (1.62±0.53)mg/L、TC (4.34±0.91)mmol/L、TG (0.93±0.22)mmol/L、LDL-C (2.59±0.3)mmol/L明显低于CHD各组(P<0.05);HDL-C(1.51±0.13)mmol/L明显高于CHD各组(P<0.05)。 CHD各组比较,AMI 组hs-CRP、TC、TG、LDL-C水平明显升高,H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hs-CRP和血脂检测对CHD的诊断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测定试验组26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及对照组83例非糖尿病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浓度。应用体外诊断试剂盒测定血脂、血糖指标,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及超声特点,同时测定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变化。结果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及2级以上斑块发生的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对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陈猛 《医学综述》2012,18(6):816-818
冠状动脉慢血流是指冠状动脉造影没有发现心外膜主要冠状动脉存在明显病变,而远端血管造影剂充盈延迟的一种现象。脂联素是由脂肪细胞特异性分泌的血浆蛋白质类激素,通过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等,有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高敏C反应蛋白作为一种炎性标志物已被确认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敏感指标。现将冠状动脉慢血流与血清脂联素、高敏C反应蛋白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的发生情况,探讨血清骨钙素水平与血管钙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骨钙素水平;X线片检测腹主动脉、股动脉及桡动脉部位血管钙化,计算血管钙化积分;检测患者的一般生化指标;对各参数的相互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入选30例血液透析患者及15例健康对照者,X线片显示血液透析患者中19例(63.3%)有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血管钙化.轻度钙化11例(占发生钙化人数的57.9%),中度钙化5例(占发生钙化人数的26.3%),重度钙化3例(占发生钙化人数的15.8%),正常对照组无人发生血管钙化.有血管钙化者血清骨钙素水平明显高于无血管钙化者(P<0.05);中、重度血管钙化的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骨钙素水平明显高于无钙化或轻度钙化患者(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骨钙素水平是血管钙化积分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血管钙化,血清骨钙素水平是血管钙化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